-
蘇奎:乙卯水災、廣州的苦難與珠江三角洲的誕生
千年北江堤
南宋“詩宗”楊萬里,于淳熙七年(1180年)起身前往廣東,任提舉廣東常平茶鹽公事。北客南來,最便捷的交通方式就是從韶關南雄乘船順著北江經過清遠飛來峽,至三水蘆苞鎮(zhèn)轉入蘆苞涌,最后抵達廣州。
1180年至1182年間,他多次沿著三水蘆苞涌乘船來往于北江與廣州之間。四月乘船走到蘆苞清塘時,楊萬里還曾詩興大發(fā),作詩《明發(fā)青塘蘆苞》,詩中提到:“……船行兩岸山都動,水入諸村海旋成。回望越臺煙雨外,萬峰盡處五羊城”。
據《北江大堤志》記載,北宋年間(1272年),因北江連年洪水,沿江人民開始在蘆苞至黃塘間修建了珠江流域第一條堤防,舊稱“榕塞西圍”,這是北江大堤的原始堤段,可說是千年北江堤之始。
明代以后,珠三角河道淤淺,除了影響航運,還使水患增多,因而在明清時期,北江流域水利防洪有了更大發(fā)展。清遠市的石角圍就始建于明代,名為清平圍。這些堤圍至清初雖分散未成完整堤系,但已具一定規(guī)模,其防護范圍更廣,而且直接關系到廣州的防洪安全。
清光緒二十六年立有石碑云:“石角堤圍為下游各縣及省垣(指廣州)保障?!鼻宄瘯r,廣州的對外交往和貿易角色更加吃重,政治經濟地位進一步提升,蘆苞的榕塞圍和清遠的石角圍與廣州安全干系十分重大,北江大堤由兩廣水師提督直接管轄。
1915年乙卯水災,蘆苞圍、石角圍均遭潰決,廣州及珠江三角洲地區(qū)引發(fā)了一場在歷史上前所未有的洪澇災害。災后,譚學衡任督辦的廣東治河事宜處加緊工作,聘請瑞典籍工程少??戮S廉(Major G.W. Olivecrona)任治河處正工程師,具體負責廣東的水利工程。
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查研究,譚學衡提出,“其可行者,以建筑堤基一種計劃,為治理西江唯一辦法”,“惟有修繕基圍而已。此本督辦及海、柯二工程師所以公同主張也?!币簿褪侵l并將散亂的堤系聯(lián)合起來,這就是“聯(lián)圍修閘”的治河方針。
1918年,譚學衡使用“關余”(關稅中扣除償付外債、賠款及海關款后的剩余款)一百萬兩籌建蘆苞水閘,作為北江進入廣州的最后一道關口,以控制分泄北江洪水為目的,以防御1915年型洪水為標準,由柯維廉負責設計施工。項目在1921年動工,并在1923年完工,這是民國時期廣東最大的現(xiàn)代化水閘,將蘆苞圍的防洪能力提升到了一個新的水平。
全國主要堤圍
直到新中國成立,北江大堤的都只是長短不一、高低各異的大小堤圍。鑒于北江大堤沒有一個完整的堤系,防洪能力甚低,乙卯洪災后有發(fā)生多次潰決,1954年12月,開始對原分散的堤圍進行筑閘聯(lián)圍和全面整修加固,并正式定名為北江大堤。
后經過不斷加固,北江大堤抗洪標準全面提升,1990年代末飛來峽水利樞紐的建成更使北江大堤御洪能力達300年一遇標準,成為國家防洪的九大主要大堤,并真正成為了廣州的防洪長城。
蘆苞水閘修建后,防洪作用得到大大加強,但魚與熊掌不可兼得,通航的功能遭到毀滅性打擊,通往廣州的交通要道自然已無可能,當年千帆競發(fā)的景象也無法再現(xiàn)。
北江大堤位置圖(引自“北江大堤志”)
珠角三角洲的誕生
改革開放后,珠江三角洲成為改革開放的前沿,并逐漸成為中國核心經濟區(qū)域之一,也是中國最富裕的地區(qū)之一。珠江三角洲這個概念,幾乎已是舉國皆知了。
事實上,歷史上并沒有這個術語,珠江三角洲是個新概念,并且這個概念的誕生還與乙卯水災后的治水息息相關。
1915年,瑞典工程師柯維廉受譚學衡之邀到廣東治水,在考察了珠江流域的西、北、東江之后,他在珠江主流下游羚羊峽口外廣利圍平原發(fā)現(xiàn)了埋葬的牡蠣殼,這說明羚羊峽附近曾被海水淹沒。由此他提出,廣州至澳門一帶的平原曾是海灣,后被西、北、東江泥沙堆積為三角洲,并將這片平原取名為“廣州三角洲”。后有外國學者來中國訪問,在對香港和廣州之間的河口灣和三角洲進行考察后,著文稱其為“珠江三角洲”。
不過這個概念在提出來后,又有歐洲學者對此提出質疑,明確表示珠江三角洲并不存在,因為其所見的堆積平原很薄,僅1—2米,所以認為珠江河口不足以被稱為三角洲。
珠江流域4大江位置關系示意圖
法國留學歸來的廣東學者吳尚時,也關注到這一爭論。1935年開始,他開展了諸多田野考察,特別是1937年在廣州珠江南發(fā)現(xiàn)了七星崗海蝕地形以及附近赤沙滘東面海蝕地形、古沙堤等沖積地形,這些證據有力支持了珠江三角洲的存在。1947年,吳尚時發(fā)表重磅長篇論文《珠江三角洲》,有力論證了珠江三角洲的存在,并認為珠江三角洲與其他大河三角洲不同,它擁有特殊的成陸模式,是一個復合三角洲。
同年,珠江水利局向民國水利部申請辦理了珠江正式命名的立法手續(xù),珠江流域進一步獲得確認,珠江(廣州城至入??诙危┡c西江、東江、北江總稱為珠江,珠江的概念也正式成型。從此,珠江三角洲逐漸走出了書齋,成為了一個老百姓耳熟能詳的概念。
- 原標題:蘇奎:乙卯水災、廣州的苦難與珠江三角洲的誕生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李泠 
-
跨越3000年,三星堆這件青銅文明“巔峰之作”終于合體
2022-06-16 14:42 考古 -
直播:持續(xù)上新!直擊三星堆考古發(fā)掘進程
2022-06-14 13:23 -
98歲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巫吉英去世,在冊在世幸存者僅剩56位
2022-05-25 18:54 -
在烏克蘭,反法西斯女英雄卓婭再一次被“絞殺”
2022-04-24 10:15 烏克蘭之殤 -
“定遠”沉艦殘骸遺址水下考古調查工作今年將繼續(xù)
2022-02-13 22:33 考古 -
蘇聯(lián)亡于科技?
2022-01-25 08:00 -
“大帥幣”與張作霖:作為旅游資源的歷史名人
2022-01-21 14:34 -
觀網直播間:蘇聯(lián)為什么由盛轉衰
2022-01-07 17:57 -
“連無助的老兵都要欺負???”日本的歷史虛無主義很“優(yōu)雅”
2022-01-04 07:51 -
?;韬钊ナ罆r間首次被揭示:公元前59年九月初八
2021-12-30 15:33 考古 -
考古新發(fā)現(xiàn)!江西樟樹國字山大墓或為越國王室貴族墓
2021-12-25 13:36 考古 -
分久何以必合?中國為何總是走向統(tǒng)一
2021-11-01 07:43 -
《走向共和》不靠譜?為何歷史老師常常推薦?
2021-10-29 08:12 -
-
“美國應學學印度,因為印度支配了中國兩千年”?!
2021-10-05 08:54 -
水墨動畫《奇跡有密碼》之“不平凡的扁擔”
2021-09-28 16:31 -
做學問?抱大腿?胡適為何能成一代名流?
2021-09-13 07:38 -
胡適立場不正,但學問很大?
2021-09-08 07:40 -
俄解密檔案:蘇聯(lián)要求引渡731部隊負責人,美多次回避
2021-09-02 16:27 日本戰(zhàn)犯筆供 -
河南發(fā)現(xiàn)世界最古老造幣廠
2021-08-09 15:53 考古
相關推薦 -
“美國已解除這項對華出口禁令” 評論 142家樂福CEO放話:對中國小包裹,要學特朗普征稅100% 評論 197“2027年起,整個產業(yè)將拱手讓給中國” 評論 122“不如申請成中國一省” ,德國鋰企竟如此激將歐盟 評論 119最新聞 Hot
-
“美國已解除這項對華出口禁令”
-
家樂福CEO放話:對中國小包裹,要學特朗普征稅100%
-
莫迪表態(tài):金磚是重要平臺
-
“還想阻撓大陸武統(tǒng)?美國太晚了”
-
受賄數額特別巨大,齊同生被提起公訴
-
“美國占一半,中國分四成,歐洲...”
-
李在明最新涉華表態(tài)
-
叫完“爸爸”又被白宮整活,北約秘書長:驚喜且有趣
-
私自留存涉密材料,宋立強被開黨籍
-
印度外長在美表態(tài):要這么對中國
-
中國緊盯貿易協(xié)議,“若誰聯(lián)美抗中,必遭反制”
-
“美國人自豪感急劇下降,特別是民主黨人”
-
“富士康要求中國員工從印度撤離”
-
美方撤銷對華乙烷出口限制
-
特朗普參觀“鱷魚惡魔島”:拜登就想把我關在這兒,這XX養(yǎng)的
-
公安部通報:陳某為吸粉引流編造“工行假金條”,已被依法追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