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伍慧萍:這次,歐洲的掙扎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
最后更新: 2024-05-08 20:24:043月底以來,歐洲領導人、政客相繼來華;其中,法國總統(tǒng)馬克龍的訪華之旅,尤其掀起一股小高潮。而相比之下,歐盟主席和德國外長的聲量幾乎消失在輿論場中。
同時,馬克龍的“歐洲戰(zhàn)略自主”,在中國受到極大討論、不乏稱贊,但在歐美則回應寥寥、多是批評。一冷一熱對照之下,如何理解歐盟的糾結心態(tài)?
俄烏沖突之下,歐美既希望中國有所參與,又不希望中國參與過高;既關注俄烏,又不忘牽扯臺海;歐美之間不時校準雙方步伐,在諸多問題上針對中國“發(fā)難”,但雙方也存在微妙差異。怎么看待歐洲的掙扎?如何客觀判斷歐盟的實力,以及歐洲在世界多極化秩序演變過程中的角色?對此,觀察者網(wǎng)對話了同濟大學德國研究中心副主任伍慧萍教授。
4月6日,法國總統(tǒng)馬克龍和歐盟主席馮德萊恩準備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工作會議。圖自路透社
觀察者網(wǎng):近一個月以來,歐洲領導人、政要相繼訪華,尤其是法國總統(tǒng)馬克龍高呼歐洲戰(zhàn)略自主,引發(fā)較大熱潮。其實馬克龍談歐洲戰(zhàn)略自主不是新鮮事,但為什么這次在中國、甚至一路大談此事,俄烏戰(zhàn)爭打了快一年也未見他如此大聲強調歐洲戰(zhàn)略自主,所以應該怎么理解或推測這一系列行為背后的邏輯?當然,是否在一定程度上與其國內(nèi)狀況有關,退休、通脹等棘手事件,需要有其他更大的聲音來蓋過國內(nèi)政治的不利?
伍慧萍:其實馬克龍在訪華背景下,特別強調歐洲戰(zhàn)略自主并不奇怪,符合他一貫的風格。馬克龍是歐洲主要國家領導人里面比較高調地談論歐洲戰(zhàn)略自主的一位,而且我個人覺得,他的這些發(fā)言并不是為了轉移國內(nèi)罷工等話題的注意力。對他而言,訪問中國相當于是在國際舞臺的一次重要亮相,是進一步闡述個人主張理念的好機會。
此次訪華,馬克龍是帶著非常明確的意圖來的,希望能更加清晰地闡述自己對歐洲戰(zhàn)略自主問題的考量,最主要的就是盡可能改變歐洲追隨美國現(xiàn)狀,尤其是歐洲盡量不在中美之間選邊站隊,并且反復強調不能對華脫鉤。這些都他一貫的論調。
此外,馬克龍訪華,本身也是期望幫助法國企業(yè)重返中國市場。最近幾年,德國企業(yè)、尤其是大企業(yè),在中國的發(fā)展投資勢頭非常良好,相比之下法國經(jīng)濟界、企業(yè)界與德國的差距越來越大,所以我們可以看到馬克龍這次幫空客拿到大單,同時在多個領域簽署合作文件等等。
馬克龍在中國的確說了一些中國人樂于聽到的話,比如歐洲戰(zhàn)略自主,比如在臺海問題上相對積極的表態(tài),但這并沒有和他過往的行事邏輯相悖。
馬克龍確實因為法國養(yǎng)老改革一事,在這段時期承受了巨大壓力,但他還是按照自己原本的設想來傳達個人觀點,所以他可能并不介意國內(nèi)政治中的那些反對聲音,更多的是希望貫徹自己在大國外交、戰(zhàn)略自主等方面的重要設想,并通過這個機會向中國示好,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幫助法國企業(yè)重返中國市場。
觀察者網(wǎng):這樣看起來,馬克龍的這些言論似乎并不是投機行為。
伍慧萍:從過往的言行來看,馬克龍還是比較堅持歐洲一體化的,相對而言他算得上是一個比較有戰(zhàn)略思想的領導人,只不過能否在實際中將這些戰(zhàn)略思想化為具體政策,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馬克龍表示對“附庸”一說和臺灣問題的立場并不后悔 圖自美國政客新聞網(wǎng)
觀察者網(wǎng):但馬克龍的這番言論在歐洲呼應寥寥,反倒招致大量批評。他既沒提俄烏也沒提臺海,對美歐盟友關系不是附庸關系的闡述,令不少美歐人士失望。這兩天德媒像德國之聲、明鏡、南德意志報等都指責這是給歐洲帶來“災難”。您最近在觀察歐洲的一些反饋時有些什么感受,怎么看待歐洲內(nèi)部對馬克龍的評價?尤其是德國,法德一向被認為歐盟兩架馬車,法德之間也有競爭,俄烏戰(zhàn)爭更是讓德國有些灰頭土臉,此時馬克龍出來唱高調,對德國意味著什么?
伍慧萍:馬克龍這番言論在歐洲、美國招來大量批評是毫不意外的。
首先美國對他的表態(tài)極為不滿,其次德國的主要媒體、政黨也是以批評為主,因為按照他們的設想,歐盟應當有一致對華的立場,但馬克龍跟中國打交道的方式恰恰是在加深西方的分裂。
再者,馬克龍的發(fā)言顯然不是一時沖動,而是認真考慮過后才這么講的。除了你提到的幾家德媒之外,像商報、編輯部網(wǎng)站(RND)的報道大多比較負面,德國各黨派也是如此。
不過,最近幾天也可以看到一些不同的聲音,在德國、歐洲內(nèi)部還是有人力挺,當然主要是從強調歐洲戰(zhàn)略自主的角度支持馬克龍。比如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他認為馬克龍并不是孤立于歐洲領導人之外,強調歐洲戰(zhàn)略自主是反映了歐洲領導人的某些轉變。
再比如德國左翼黨,堅持歐洲戰(zhàn)略自主是該黨的理想目標,歐洲應該成為世界和平的力量。最近這兩天我還比較關注德國主要執(zhí)政黨社民黨的表態(tài),社民黨議會黨團主席米策尼希也支持馬克龍的戰(zhàn)略自主表態(tài),認為歐洲應當盡可能避免成為中美之間的沖突方,且盡可能要有自身獨立的角色;對于相關事件的看法應當區(qū)別對待,而不是一味以美國馬首是瞻。所以,從這點來看,歐洲內(nèi)部也并非聲調一致。
另外,馬克龍此次訪華中還有一個明顯的比照,跟他同行的還有歐盟主席馮德萊恩,但就我們國內(nèi)的報道來看,馮德萊恩仿佛消失了一般;馬克龍的那些言論的確更加符合我們的部分設想,于是兩人之間有了這樣的差異。這也說明歐洲在對華問題上是存在微妙的差異性的,在歐洲媒體、政要看來這一情況不符合歐洲利益,沒有傳遞一致對華的聲音。
對于法德軸心而言,這時候明顯看得出來雙方近期在重要問題上的分歧很多,包括對華問題。我覺得最主要的原因,還是跟德法在中美歐這組三角關系中一向的區(qū)別性立場有關。法德軸心本來應該是歐洲一體化的引擎,雙方也都強調戰(zhàn)略自主,但法國更傾向于強調在安全、軍事、防務領域,歐洲人要有自己的獨立力量,而德國在中美歐之間更偏向于跟美國保持密切的同盟關系,包括在俄烏戰(zhàn)爭中,德國雖然也強調歐洲要自主防務,但更多的是在北約框架下,本質上還是美國主導的軍事政治同盟架構之下。所以,俄烏沖突讓法德矛盾有增無減,在對華問題上同樣如此。
還可以補充兩個例子,像核能利用,法國作為一個核大國,主張核電應該作為清潔能源,目前在歐盟層面上有了實質性推動。最近歐盟出臺《凈零工業(yè)法案》,這是歐盟綠色協(xié)議工業(yè)計劃的關鍵部分,在關于氣候環(huán)境保護的政策方面,法國主張打造核工業(yè)聯(lián)盟,而德國在今年4月15日完全棄核。因為德國一直不主張核能作為碳中和過程中的過渡能源,而法國則力主核能作為過渡能源,并且該主張在歐盟得到了支持——將核能列入清潔能源。
再比如防務安全,馬克龍此前還主張建立歐洲軍隊,公開批評北約腦死亡,但是俄烏戰(zhàn)爭的爆發(fā),增強了北約的團結性和行動力,收緊了跨大西洋關系,歐洲的安全防務反而進一步受制于美國。不過,當?shù)聡岢鲆W洲的導彈防御體系時,法國沒有參加,因為德國發(fā)起的這一倡議是在北約框架下。
所以,馬克龍的戰(zhàn)略自主是有心無力,只能說有這樣的意愿,但能力不夠;單獨的力量無法改變現(xiàn)狀。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朱敏潔 
-
美撤銷部分企業(yè)對華為出口許可證,商務部回應
2024-05-08 20:19 華為 -
習近平同武契奇共同會見記者
2024-05-08 20:17 -
泰國新衛(wèi)生部長上任首日:重新考慮大麻合法化政策
2024-05-08 19:53 禁毒戰(zhàn)爭 -
習近平宣布中方支持新時代中塞命運共同體建設首期6項舉措
2024-05-08 19:22 中國外交 -
兩年資金外流30億美元,烏克蘭農(nóng)民為逃稅竟出這些“奇招”…
2024-05-08 18:40 烏克蘭之殤 -
中塞簽署聯(lián)合聲明
2024-05-08 18:40 中國外交 -
兩國元首共同宣布深化和提升中塞全面戰(zhàn)略伙伴關系,構建新時代中塞命運共同體
2024-05-08 17:55 -
以代表威脅:若聯(lián)大通過,美國將停止資助聯(lián)合國
2024-05-08 17:00 巴以恩仇錄 -
習近平檢閱塞爾維亞儀仗隊
2024-05-08 16:53 -
習近平:相信這次訪問必將開啟中塞關系嶄新的歷史篇章
2024-05-08 16:45 -
習近平同塞爾維亞總統(tǒng)武契奇舉行會談
2024-05-08 16:18 中國外交 -
“黑手黨式恐嚇”,美議員向國際刑事法院發(fā)威脅信被曝光
2024-05-08 16:08 -
習近平抵達塞爾維亞大廈前廣場 出席武契奇總統(tǒng)舉行的歡迎儀式
2024-05-08 16:08 -
阿塔否認巴基斯坦指控:已向中方保證,與恐襲無關
2024-05-08 16:04 巴鐵 -
習近平將出席塞爾維亞總統(tǒng)武契奇舉行的歡迎儀式
2024-05-08 15:54 中國外交 -
中方將公布與菲軍方的通話錄音?外交部表態(tài)
2024-05-08 15:51 南海局勢 -
-
美國將承認越南“市場經(jīng)濟”地位?
2024-05-08 15:30 美國政治 -
應付高通脹,阿根廷用上10000比索新鈔:中國制造
2024-05-08 15:01 -
對歐洲而言,“中國光伏電池是福不是禍”
2024-05-08 14:42 能源戰(zhàn)略
相關推薦 -
美國放風:伊朗有動作了 評論 34靠萬斯“決勝一票”,“大而美”法案驚險闖關參議院 評論 156電氣化已落后亞洲,“大而美”法案或令美國雪上加霜 評論 72為什么這支國足被普遍看好? 評論 95被批評“過于親近中國”,澳總理這樣回應 評論 83最新聞 Hot
-
好一個“舉賢不避親”,特朗普推薦兒媳參選
-
開庭前妻子墜樓身亡,柯文哲前副手痛哭:臺灣怎么變成這樣
-
美國放風:伊朗有動作了
-
“中方正考慮邀請李在明出席”
-
“中國洋垃圾禁令震動全球”,馬來西亞也跟了
-
靠萬斯“決勝一票”,“大而美”法案驚險闖關參議院
-
白宮官員:沒人在乎馬斯克說了什么
-
日澳印各懷心事,魯比奧還想著中國:別談了,得干實事,搞礦!
-
三年來首次,普京與馬克龍通話
-
“我會給日本寫信感謝他們,給他們加關稅”
-
特朗普:奧巴馬糟糕小布什低分,拜登史上最差,而我…
-
美財長:中國加快稀土出口吧,回到過去
-
“《新華字典》例句稱小孩是累贅”再引爭議,多方回應
-
英國樂隊在音樂節(jié)上高喊“以軍去死”,英美都“炸”了
-
多地宣布“解禁”中華田園犬
-
內(nèi)塔尼亞胡證實下周訪美,除了特朗普還要見他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