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謝耘:“外意識”爆發(fā)給人類帶來的挑戰(zhàn)
最后更新: 2024-07-03 13:51:30三.虛擬空間帶來的人類與真實世界的割裂
意識性的信息技術不僅產生了具有不同功能的各種“外意識”應用,而且創(chuàng)造出了一個容納“外意識”于其中的虛擬空間。
這個虛擬空間不僅向人講述著虛擬世界的“故事”,還講述著真實世界的“故事”。每個人在虛擬空間中耗費的時間比例越來越大。一家人出去吃飯,上菜前各看各的手機已經是司空見慣的場景了。
虛擬空間對人的精力的吸引,帶來了兩個嚴重的問題。
首先,我們在不自覺地疏遠真實的世界,包括自己的同伴。虛擬空間中的接觸永遠無法完全等價于在現實空間中的面對面交流與感受。這種疏遠帶來的一個實質性問題便是我們對真實世界的實在感知會隨之減少。而一個人對真實世界的實在感知是他理解能力賴以建立的基礎(謝耘,“理解,知識與人工智能”,微信公眾號“慧影Cydow”,2023年12月19日)。
虛擬世界 圖源:電影《頭號玩家》海報
對真世界的實在感知的減少,必然導致對其正確理解的下降?;蛟S有人會說人們將從虛擬空間中獲得更多的關于真實世界的認識。這就引出了第二個問題。
虛擬空間是人類創(chuàng)造的。這幾年的一個熱詞就是“數字孿生”。這是一個帶著虛幻、給人以極大誤導的詞?!皩\生”是指兩個完全等同的存在物。而虛擬空間中的存在,并不等同于其在真實世界的對應物。它僅僅是真實世界存在的一個“映像”,是真實存在的一個“虛擬映像”。通過“虛擬映像”去感受真實存在,是會有難以估計的、不自覺的遺漏和偏差的。這種遺漏和偏差不僅僅由“映像”與真實存在之間的差異導致,還來源于構造“映像”的人對真實存在的認識局限。而且如果人類對真實存在的感知越來越多地依賴虛擬空間提供的信息,這種遺漏與偏差還會在不覺中持續(xù)積累。
數字孿生工廠 圖源:中新網
虛擬空間的這兩個作用可能會導致人類與真實世界不斷地疏遠與割裂。不論我們如何贊美與陶醉于人類創(chuàng)造物的宏偉,這種疏遠與割裂都應該不是人類正常發(fā)展的方向。如果人類最終蜷縮在自己構造的虛擬空間中而與真實的世界格格不入,發(fā)展出“真實世界恐懼癥”,那恐怕是一種末日的降臨,而非人類文明的升級。
四.“外意識”的管理與智能紀元的啟蒙
工業(yè)革命之后,人類借助現代科學與技術在物質性技術與工具的發(fā)展上一路高歌猛,甚至可以說肆無忌憚,毫不在意引發(fā)的各種不良后果,包括對人類生存環(huán)境的破壞及對自身健康的危害。
1962年引起巨大爭議的《寂靜的春天》一書在美國出版。雖然書中有諸多不準確甚至錯誤的地方,但是它終于拉響了人類環(huán)保事業(yè)與可持續(xù)發(fā)展啟航的汽笛,成為改變人類物質性技術與工具發(fā)展軌跡的不朽之作。作者蕾切爾·卡森在書的前言中寫道:“這些戰(zhàn)斗將最終取得勝利,并將理智和普通常識帶回給我們,使我們與環(huán)繞著我們的世界和諧相處?!?
蕾切爾·卡遜與《寂靜的春天》
物質性的破壞作用直觀而且易于科學地評估,卻還需要付出巨大的社會性努力才能形成共識;意識性的不良影響就要隱蔽很多,而且難以客觀估量,人類對意識性技術與工具的管控將會困難百倍。
今天,當“暴力計算”將包括人工智能在內的“外意識”的發(fā)展推向一個前所未有的高潮的時候,我們需要冷靜、理性及睿智地面對它帶給人類的前所未有的機會與挑戰(zhàn)。
首先,我們需要把它明確地當成意識性活動來看待,這是考慮一切相關問題的基點,而不能按照習慣把它歸入傳統(tǒng)的物質性技術與工具之列。物質具有客觀機械特征,對物質性工具可以做到客觀評價與整齊劃一的要求;意識則天然有主觀性與個性,消滅了意識性工具的主觀性與個性也就消滅了“外意識”本身。人類社會有許多管理意識活動的經驗與做法可以借鑒,當然這里更有巨大的挑戰(zhàn)需要我們去應對?!巴庖庾R”借助網絡對社會具有史無前例的滲透性,ChatGPT用戶的爆炸性增長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這是傳統(tǒng)的意識性活動所不具備的。
其次,在人類的物質極大豐富、意識性工具花樣翻出的今天,提升人類每一個成員的自我約束、自我管理、自我負責的意識,而不是一味依靠極少數精英設計的外在強制性措施,可能才是人類文明能夠持續(xù)健康發(fā)展的出路所在。其實歸根到底,任何的社會約束都要建立在大眾共識之上。這一挑戰(zhàn)是所有國家與民族都無法回避的。而對于有著幾千年大一統(tǒng)經歷的國家,面對這個挑戰(zhàn)尤其艱難。新的挑戰(zhàn)需要新的創(chuàng)造,試圖走回頭路便是放棄未來。
回望歷史,人類每掌握一種新的強大力量之后,必然伴隨自我約束、自我管理、自我負責的意識的提升,否則便會是災難叢生。20世紀初人類掌握了強大的物質性科學與技術,隨后便陷入空前的混亂與災難之中。但是人類后來掌握了可以毀滅地球的核武器之后,卻至今沒有發(fā)生全球規(guī)模的熱戰(zhàn),就是緣于在20世紀初兩次世界大戰(zhàn)血的教訓后,人類建立了新的國際秩序,改變了原來國家民族間一味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變得更加文明。
1945年二戰(zhàn)結束后,雅爾塔體系取代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作為二戰(zhàn)后世界新秩序 圖源:中新網
所以人類文明的發(fā)展,不僅僅是工具的進步,還必須伴隨人類自我約束、即文明程度的相應提升。今天,“外意識”的出現帶來的不再是人與自然如何相處的問題,而是我們如何關照自己作為一個人而擁有的靈魂的問題;“外意識”不僅僅是國家間的實力差異問題,更是涉及每一個人如何為人、如何發(fā)展的問題。所以每一個人類的成員的更進一步的自我約束、自我管理、自我負責便成為了直接關系人類文明未來走向與命運的問題。而由此形成的社會性共識便決定著人類的文明水平與走向。文明必然走向更加光明的未來并非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事實上,地球上出現的一些文明就徹底地消失在了地球歷史的塵煙之中。人類文明的未來是光明還是黑暗取決于人類的理性智慧所能達到的高度。
這或許是人類進入到智能紀元后的一次關鍵的自我啟蒙。它不是人的欲望的覺醒與釋放,而是人的理性智慧的再一次躍升。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史岱君 
-
聚焦金融科技前沿,交通銀行再度成為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戰(zhàn)略合作伙伴
2024-07-02 16:26 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會 -
天兵科技就火箭墜落致歉,針對周邊受損房屋勘查、鑒定與賠付
2024-07-02 15:45 航空航天 -
中國科協(xié)發(fā)布2024重大科學問題難題
2024-07-02 11:54 科技前沿 -
華為這些國內頭部企業(yè),對產業(yè)鏈貢獻不夠好?
2024-07-02 08:30 -
嫦娥六號總師:這點成為美中不足
2024-07-01 10:23 航空航天 -
天龍三號火箭試車發(fā)生事故:學費必須交得值
2024-06-30 22:35 航空航天 -
長七改火箭成功發(fā)射中星3A衛(wèi)星
2024-06-29 20:55 航空航天 -
今天,中國的大模型底座能力到底怎么樣?
2024-06-28 15:17 人工智能 -
專稿|任正非說的“鹽堿地”,中國光伏的希望田野
2024-06-28 09:50 -
OpenAI終止對中國提供API服務,周鴻祎發(fā)聲
2024-06-26 13:53 人工智能 -
首次!我國科學家實現獼猴全腦尺度神經活動監(jiān)測
2024-06-25 18:20 科技前沿 -
習近平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致電祝賀
2024-06-25 14:50 航空航天 -
專稿|不顧一切的脫鉤:美國國會為何瞄準這家中國企業(yè)
2024-06-25 09:54 -
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名單公布
2024-06-24 17:46 -
“NASA和波音早就知道這個問題,但仍發(fā)射了火箭”
2024-06-24 16:23 -
李德仁、薛其坤獲2023國家最高科技獎
2024-06-24 10:32 科技前沿 -
我國科研人員在月壤樣本中首次發(fā)現天然石墨烯
2024-06-24 09:19 嫦娥奔月 -
我國重復使用運載火箭首次10公里級垂直起降飛行試驗成功
2024-06-23 14:58 航空航天 -
純度達99.9%!中國團隊實現海上風電驅動海水制氫
2024-06-23 08:07 觀察者頭條 -
全球首臺!這一重要裝備研制成功
2024-06-22 13:09 中國精造
相關推薦 -
“美國已解除這項對華出口禁令” 評論 240家樂福CEO放話:對中國小包裹,要學特朗普征稅100% 評論 207“2027年起,整個產業(yè)將拱手讓給中國” 評論 124“不如申請成中國一省” ,德國鋰企竟如此激將歐盟 評論 125最新聞 Hot
-
“美國已解除這項對華出口禁令”
-
“印軍將全面排查中國產零部件”
-
美國和盟友鬧掰?“本質沒變,中國需高度警惕”
-
斯塔默不吱聲,英財相當場落淚,“哭崩”市場
-
家樂福CEO放話:對中國小包裹,要學特朗普征稅100%
-
莫迪表態(tài):金磚是重要平臺
-
“還想阻撓大陸武統(tǒng)?美國太晚了”
-
受賄數額特別巨大,齊同生被提起公訴
-
“美國占一半,中國分四成,歐洲...”
-
李在明最新涉華表態(tài)
-
叫完“爸爸”又被白宮整活,北約秘書長:驚喜且有趣
-
私自留存涉密材料,宋立強被開黨籍
-
印度外長在美表態(tài):要這么對中國
-
中國緊盯貿易協(xié)議,“若誰聯(lián)美抗中,必遭反制”
-
“美國人自豪感急劇下降,特別是民主黨人”
-
“富士康要求中國員工從印度撤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