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殷之光:帝國主義在當代有一個名字,叫……
美國與英國的兩個法案,代表了帝國主義通過強制與干涉而形成的全球等級秩序。在這種秩序結(jié)構下,人被當做沒有意志的消耗品,可以被管理、安排與任意移動。當看到以色列在巴勒斯坦土地上“清除”巴勒斯坦人時,當看到美國為他們的“盟友”送去昂貴的美國武器時,當看到英國“安全地”向盧旺達運送那些不被需要的人時,我們發(fā)現(xiàn),那個曾經(jīng)迷惑過我們數(shù)十年的“自由國際秩序”顯出了它本來的面目——一個從16世紀資本主義全球擴張時便開始形成的殖民帝國主義全球秩序。
這種以市場為中心的秩序既將人作為一種資源,也將“多余的人”視為一種障礙。用各種方式實現(xiàn)對人的強制是這種市場中心秩序的基本治理術。這種強制,遠不止將人從一個地方轉(zhuǎn)移到另一個地方,也不止是對人的生命的控制與棄置。它本質(zhì)上再現(xiàn)和增強了一群人對另一群人,少數(shù)的市場獲益者對絕大多數(shù)的人,世界少部分地區(qū)對大部分地區(qū)之間的等級制度。
在資本主義的歷史中,這種對人的強制既表現(xiàn)為對印第安人與澳大利亞原住民的屠殺、對非洲黑人的奴役、對中國印度契約勞工的壓迫,也通過戰(zhàn)爭、挑釁、干涉主義、難民處置、以及對巴勒斯坦人的屠殺延伸到當代。
今天,英國向盧旺達遣送難民,被描述成為一個“經(jīng)濟發(fā)展”項目。美國對以色列、烏克蘭的“援助”,也同樣被視為一種保護全球和平與經(jīng)濟利益的行動。同樣,這種以經(jīng)濟發(fā)展、國際安全、全球穩(wěn)定為理由的霸權行動,也是18、19世紀資本主義帝國的自我辯護詞。
英國向盧旺達“遣送”難民,并不是什么新鮮的發(fā)明。實際上,那種希望將有色人種、移民、難民、甚至社會底層、貧困人口離岸化處理的思路,是殖民帝國主義者的基本治理模式。
大西洋奴隸貿(mào)易是人被強制遷移的最有力的提醒。殖民者將奴役的黑人送去遠離本土的殖民地種植園,強制他們進行勞動,建設白人自己的“定居者殖民地”。除了對奴隸的經(jīng)濟剝削外,對印第安人的肉體移除對于美國的土地并購、擴張和建立也至關重要。
、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圣博尼費斯印第安工業(yè)學校墓地。從1819年“印第安人文明開化法案”開始,美國實施一系列旨在所謂同化印第安人的法律政策,在全國范圍設立或資助寄宿學校,強行安排印第安兒童入學。有學者估計,150多年時間里,可能直接或間接導致多達4萬名印第安兒童死亡。新華社發(fā)(曾慧攝)
在英國本土,蘇格蘭和英格蘭的殖民者從17世紀初開始從愛爾蘭人手中奪取土地。在蘇格蘭高地和島嶼上,從十八世紀后半葉到十九世紀中葉,英格蘭的霸權者們強制驅(qū)逐了蘇格蘭的佃農(nóng)。這些清理的方法包括,迫使蘇格蘭佃農(nóng)們因為貧困被迫遷徙到更貧瘠的土地,也包括死亡和迫使他們移民到帝國的其他地區(qū)。
在18、19世紀,隨著航海技術的進一步發(fā)展,將本土罪犯、窮人送去海外殖民地則成為了歐洲資本主義帝國的常用做法。它即是一種懲罰、威懾人口的手段,也是資本主義帝國在城市化現(xiàn)代化進程中,用來管理貧富分化,以及大量城市赤貧人口的重要途徑。
其中最著名的,便是英國向澳大利亞強制運輸本土罪犯的操作。這既反映了一種資本主義式的“脫貧”手段,也是動員“冗余勞動力”,幫助英國進行海外殖民地擴張的手段。
在這種霸權秩序管理的空間中,存在多重形式的法律安排。1899年,盧旺達“正式”成為德國帝國殖民地的一部分。隨著一次世界大戰(zhàn)德國的戰(zhàn)敗,盧旺達在當時國聯(lián)的“安排”下,成為比利時的“保護國”。
這個時代的盧旺達,由德國和比利時共同進行著“間接統(tǒng)治”。所謂“間接統(tǒng)治”就是在盧旺達原有的社會秩序結(jié)構中,扶持一批親殖民者的力量,然后用這批力量實現(xiàn)對當?shù)氐慕y(tǒng)治。這種治理邏輯將社會等級視為一種必要的統(tǒng)治工具。種族分類在這一殖民統(tǒng)治需求下被引入了殖民地。盧旺達胡圖族與圖西族的劃分,便在這個背景下被從一種階級關系轉(zhuǎn)化為一種本質(zhì)主義的種族范疇。
以市場為中心的帝國主義秩序還將空間轉(zhuǎn)化為可被剝削的對象。對20世紀初的德國和比利時來說,盧旺達是生產(chǎn)咖啡與茶等經(jīng)濟作物的土地。對21世紀的英國來說,盧旺達是接納英國不需要的難民的收容所。就像對美國來說,烏克蘭是消耗俄國,消費美國武器的市場,印太地區(qū)是遏制中國、維護美國全球經(jīng)濟霸權的前線。就像對以色列來說,巴勒斯坦是需要被清理的場所。在帝國主義者眼里,這些空間中的人,都是需要被移動的、強制抹除的、市場利潤的障礙。
究竟是什么樣的一群人,在一場全世界人民都親眼目睹的種族滅絕慘劇面前,反復念叨著為兇手送去屠殺武器的世界是一個“更美好”的世界?究竟又是怎樣的一群人,努力將一個陳舊的殖民帝國主義秩序,拼命包裝成為一個自由的、普遍的、促進經(jīng)濟發(fā)展的新秩序?
也許,在前些年,這個問題的答案還不那么明晰,帝國主義的現(xiàn)代面具還多少能掩蓋住他們背后的腐朽嘴臉。那么現(xiàn)在,在巴勒斯坦人民的鮮血下,在美國被逮捕的師生們的抗議聲中,在艾倫·布什納爾英勇自焚的火焰之上,在被強制遣送至盧旺達的難民眼睛里,我們,整個世界的期盼新秩序的所有人們,便一定能看到答案。也一定能看到那也許尚未真正顯現(xiàn)的,通往未來的新世界。
本文系觀察者網(wǎng)獨家稿件,文章內(nèi)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jīng)授權,不得轉(zhuǎn)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wǎng)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小婷 
-
美國務院多部門提交備忘錄:以色列可能違反國際法
2024-04-28 08:21 巴以恩仇錄 -
俄太平洋艦隊在日本海進行巡航導彈發(fā)射演習
2024-04-28 07:30 俄羅斯之聲 -
王毅同法國總統(tǒng)外事顧問博納通電話
2024-04-28 07:29 中法關系 -
澳大利亞宣布向烏克蘭提供價值1億澳元援助計劃
2024-04-28 07:29 烏克蘭之殤 -
最后通牒?以色列放話“要么簽,要么打”
2024-04-27 22:32 巴以恩仇錄 -
呵呵,布林肯辯稱“芯片出口管制不是為了遏制中國”
2024-04-27 20:09 中美關系 -
抗議領袖被翻出個“舊視頻”,哥大火速禁止他入校
2024-04-27 18:50 美國一夢 -
“這把火怎么點著的?”
2024-04-27 13:14 觀察者頭條 -
美國是怎樣一刀一刀制裁伊朗的?
2024-04-27 09:14 -
外交部美大司司長吹風:“過?!钡牟皇侵袊a(chǎn)能,而是美國的焦慮
2024-04-27 08:33 中美關系 -
中方:發(fā)展到今天,讓人懷疑反對國際調(diào)查另有隱情
2024-04-27 08:11 -
“美國施壓日韓荷再收緊對華限制,這次把手伸向工程師”
2024-04-26 23:56 美國一夢 -
-
布林肯來華談的怎么樣?是否不虛此行?
2024-04-26 22:47 中美關系 -
不滿加沙政策,美國務院第三人辭職
2024-04-26 22:33 美國一夢 -
印度學者拱火:美國忙不過來,日本別管遠方的烏克蘭,先關注臺灣
2024-04-26 21:46 日本 -
-
印度外長又狂懟尼赫魯
2024-04-26 21:06 龍象之間 -
變調(diào)了,“美政府決定不制裁”
2024-04-26 20:43 巴以恩仇錄 -
佩洛西甩鍋普京,扎哈羅娃:這是對美國人的侮辱
2024-04-26 20:26 俄羅斯之聲
相關推薦 -
美國放風:伊朗有動作了 評論 76靠萬斯“決勝一票”,“大而美”法案驚險闖關參議院 評論 169電氣化已落后亞洲,“大而美”法案或令美國雪上加霜 評論 76為什么這支國足被普遍看好? 評論 99最新聞 Hot
-
美兩員“大將”施壓未果,日本反倒成了“難啃的骨頭”
-
白宮找補:美國很強,不信去問伊朗
-
終于換了,特朗普:我很滿意
-
何君堯:建議給皇后大道、維多利亞公園改名
-
“美國自毀長城,中企憑高性價比一路高歌猛進”
-
兩國矛盾激化,阿媒突然發(fā)文:收到匿名材料,是俄軍擊中的
-
裝不裝空調(diào),法國政客都能吵起來
-
潛入醫(yī)院裝電詐設備,騙走30萬!今年已發(fā)生多起
-
美報告炒作:中企占比近10%,“五角大樓供應鏈極其脆弱”
-
“歐洲定居者對澳大利亞原住民,犯下種族滅絕罪”
-
好一個“舉賢不避親”,特朗普推薦兒媳參選
-
開庭前妻子墜樓身亡,柯文哲前副手痛哭:臺灣怎么變成這樣
-
美國放風:伊朗有動作了
-
“中方正考慮邀請李在明出席”
-
“中國洋垃圾禁令震動全球”,馬來西亞也跟了
-
靠萬斯“決勝一票”,“大而美”法案驚險闖關參議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