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方遠:對我而言的陳映真
關鍵字: 陳映真陳映真去世臺灣左派臺灣文學兩岸統(tǒng)一【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張方遠】
“對我而言的陳映真”這個篇名在腦海里蘊釀已久,沒想到擱到了與陳映真送別之時才落實。
從陳映真2006年到北京中國人民大學講學期間中風算起,整整臥病了十年,也整整沉默了十年。這段日子,流言蜚語四起,有他過去在意識形態(tài)上的敵人片面宣稱已經和他“和解”了,也有臺灣文學研究界的“大佬”宣稱他被中國共產黨“軟禁”在北京。最常聽到的,就是很多人誤以為他早已經不在人世間了,比如9月底藍博洲在北大的講座上,一位聽眾起身提問,一開口即云:“陳映真雖然已經過世了……”。在他過世的消息傳到兩岸三地后,各種惡毒的傳言更是不絕于耳,臺港媒體說他“客死他鄉(xiāng)”、“未能落葉歸根”,一位作家發(fā)文說“實際上他已經成為統(tǒng)戰(zhàn)的人質了”。
臺灣友人制作的陳映真紀念海報(李文吉攝)
而這十年,恰恰是我思想變動最為劇烈的階段,從過去一個“忠黨愛國”、言必稱大陸為“共匪”的政治早熟者,開始反省、追索被政治與歷史迷霧所遮蔽的臺灣左眼。這個過程無疑是痛苦的,等于是否定了自己過去所有的認識。還記得痛苦的開端,是讀大學后的某一天回到高中母校,一位老師關心起我的近況,隨后從他座位旁的書架上拿出1991年第一版藍博洲的《幌馬車之歌》,要我回去好好的閱讀。
現(xiàn)在回想起來,陳映真為《幌馬車之歌》所寫的序文《美國帝國主義和臺灣反共撲殺運動》,應該是我讀到他的第一篇文章,“陳映真”這個名字也開始成為我的關注重點。后來我如饑似渴地到處搜羅他的作品,除了已經輯結成套的十五卷本《陳映真作品集》與六卷本《陳映真小說集》(外加一卷《陳映真散文集》),我特別留意他分散在兩岸三地不同刊物上的雜文、評論文,以及他為不同作者所寫的序文。這些文章盡管主題不同,但內在的邏輯與脈絡卻是嚴謹而貫通的,促使世界觀正在變動中的我,不斷思考著自日據時代以來臺灣人民的反抗、白色恐怖肅清對于當下的意義,同時也慢慢地體會怎么通過社會科學的方法,來理解我們所處時代與環(huán)境的政經結構,當然還包括了外來的宰制力量,是如何制約著中國兩岸的前途與發(fā)展。
我從來沒有見過陳映真本人,但在思想轉折與成形的過程中,卻又無時無刻不感覺到陳映真以他敏銳而清晰的洞察力,在一旁不斷地推著我往前進。2012年《幌馬車之歌》在法律出版社出了大陸版(此前還有臺海出版社的版本,但市面上流傳不多,少為人知),拿到書的第一時間,我驚訝地發(fā)現(xiàn)陳映真所寫的序文被拿掉了,書腰上反而多了梁文道與張鐵志等人掛名推薦。后來通過管道向出版社詢問此事,編輯的回復是:“因為大陸讀者對陳映真并不熟悉,所以……”。我并無意給編輯找碴,也沒有資格與立場,這個提問大概反映了陳映真對我所產生的與日俱增的影響力。那位編輯的說法,也恰恰體現(xiàn)了兩岸之間思想的微妙變化,共享著某種拒斥歷史與反省的價值觀。
陳映真在五十年代白色恐怖受難者秋祭會場上講話(李文吉攝)
一個人所發(fā)揮的影響力,不僅僅來自于思想的巨大拉力,應該還包括了情感的積累與張力。我雖然沒有見過陳映真,但是一個又一個在陳映真摯友、“毒蘋果”詩人施善繼先生(我們都叫他施大哥)家里客廳與餐廳暢聊的夜晚,話題除了作家、咖啡、同志與友人之外,施大哥總有意無意地提起他們一家與陳映真一家的來往,稀松平常的生活點滴,料理、藏書與唱片??吹剿媛冻龅谋砬?,我知道他又想念起了遠行的“陳大哥”。我們每次都在施大哥家里蹭到午夜時分,但他總越來越起勁,仿佛他口中的“陳大哥”就坐在我們身邊。從他的言談中,也能感覺到他深深地企盼著有一天“陳大哥”還會回到中和,并按下他們家的電鈴。我想,我也是這樣在期待著。
今年4月陳明忠先生回憶錄《無悔》新書發(fā)布會在北京臺灣會館舉行,會場上見到了久違的趙遐秋老師。在同行友人的引見下,終于第一次見到陳映真的夫人陳麗娜女士,我緊張到忘記開口問陳映真的近況,也忘了要求與她合照。印象深刻的是,陳夫人氣色很不錯,我在心里也估量著陳映真一切安好。
大部分的人對陳映真的認識來自于小說。有的人認同他的文學,卻反對他的政治;有的人熱愛他的文學,卻避談他的政治。而我則與此相反,先廣泛地閱讀了他的政論文章,接著才連續(xù)讀了小說。如此的接近陳映真之路,絕非刻意的安排,而可能是順著思想轉折軌跡的自然前進吧。
1991年陳映真與林書揚(右)參加五?一游行(李文吉攝)
2004年秋季林懷民《云門舞集》公演《陳映真·風景》前,陳映真為之寫下了“文學為的是使喪志的人重新燃起希望;使受凌辱的人找回尊嚴;使悲傷的人得著安慰;使沮喪的人恢復勇氣……”,我認為這段話背后的精神與1942年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是相通的,也就是文學要“為人民服務”。陳映真自己相當清楚,寫小說對于他的作用與意義絕對不是“為文學而文學”的虛無飄渺。2004年他在接受香港《文學世紀》的訪談時即明言:“寫小說目的很簡單,就是宣傳,宣傳一整代足以譴責眼前犬儒主義世界的一代人。小說的藝術性就是為我的思想服務。我公開承認我是一個意念先行的作家,我公開承認我是一個文學藝術的功利主義者,我公開認為文學是思想意識型態(tài)的宣傳,我并不以此為恥,問題是你寫得好不好”。
文學/小說是陳映真介入現(xiàn)實、雄辯其思想立場的方法,而不是目的。就如同施善繼所說:“只選擇閱讀陳映真的小說,避拒他的文論,只有管窺難照全豹??梢灾蛔x魯迅的小說,而不碰觸他心力交瘁的巨量雜文?”(《毒蘋果札記:冷箭》,2011年7月9日)我也認同文學的力量容易讓人親近,但接受文字卻又拒絕思想,如何夸談對于作家的喜愛,又或只能矯情地說出“他的作品價值不應以政治歸屬和私人生活來評斷”之類的話,反而更加證明了陳映真的思想、政治與立場是不可能繞過去的大山。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fā)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小婷
-
最新聞 Hot
-
“聽到東方驚雷了嗎?那是14億中國人在笑話美國”
-
“以色列和俄羅斯正進行秘密會談”
-
“不同于西方,中國正建設由技術驅動的福利模式”
-
中國駐泰國大使館:被騙至緬甸的男模特已獲救
-
“越南在走鋼絲,稍有不慎,就會惹惱中國”
-
最新民調:4成支持馬斯克成立新政黨
-
美伊下周在挪威談?
-
“俄美有興趣共同實施經濟領域一些‘有前景的項目’,特別是能源”
-
人才引進被舉報中止1年后,再招考入圍名單與此前一致?包頭通報
-
特朗普威脅:周五,接關稅吧
-
“歐洲領導人向我求助,我提了建議”
-
“我簽署時候,B-2、F-22將從頭頂飛過”
-
天文學家發(fā)現(xiàn)第三個進入太陽系的“星際訪客”
-
馮德萊恩承認:來不及談成,退而求其次…
-
特朗普簽署行政令:外國游客得加錢
-
美國解除對華C919發(fā)動機出口禁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