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鐘雪萍:美國來信——杭州在哪里?
關鍵字: G20峰會文藝晚會“最憶是杭州”美國來信:杭州在哪里?鐘雪萍G20杭州峰會晚會前幾天,有朋友微信提醒,說要記得看《最憶是杭州》晚會的直播。但是因為沒有必須的設備或軟件,看不了。直播幾個小時之后,朋友說不錯,于是再上網,發(fā)現(xiàn)能看錄像了。
一邊看,一邊想象著我們學院派各種可能的批評和批判,奚落和嘲笑。但是,自己的第一感覺跟一些朋友一樣:不錯。尤其想到,要是能讓本校前輩陳荔荔教授(塔夫茨大學的退休教授)看的話,她一定(又)會感慨:自己幼時隨母親和姐姐們離開被日本人占領的北京,逃難到西南貴州,那時候的中國人,怎么可能想象幾十年以后的中國,能有如此強大的國力和人才,展現(xiàn)給世界。
單此一點,我愿意讓欣賞飛一會兒。
《最憶是杭州》現(xiàn)場圖
不過,感覺《最憶是杭州》這個題目在世界上還是超前了點。
2000年,和一位同事為塔夫茲大學在國內建立交流項目,分別去北京、天津、上海、杭州訪問了幾所最著名的大學。最后一站是位于杭州的浙江大學。一路比較下來,覺得浙大最為合意,因為當時接待我們的負責人最少官腔也不勢力眼。
回到學校向校方匯報,包括一個由教授和相關負責人組成的委員會,專門負責塔夫茲大學在世界各地的學生交流項目。當時,塔夫茲在英國、法國、德國、西班牙、俄羅斯、日本等都有學生交流項目,有些已有幾十年之久。那幾十年里,中國基本不在其視野之內。只是隨著學漢語學生人數(shù)的增加,在中國建立項目才被提到議事日程上。
打完前站的我,提交報告后去委員會“聽證”回答問題,為我們的選擇作必要的解釋。
“杭州在哪里?”是委員會全體成員的共同疑問。有的說,我們聽說過北京和上海,好像還有西安,但從來沒有聽說過杭州,為什么要把項目辦在那里?當時想,這些都是學者,講點歷史一定有效。于是解釋,杭州在上海之南,浙江省省會,中國古代著名城市/著名古代城市,曾經還是南宋國都(當然“南宋”為何時也得稍作解釋),很早就享有“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美譽,因為很是富饒美麗,等等等等。沒有充分估計到的是,那些跟杭州有勾連的方方面面,在長期安坐大西洋的歐洲中心思維定勢面前,基本產生不出幫助解釋的意義。
于是,委員會以介紹不夠翔實,無法讓他們確定是否該去杭州為由,命我夏天再去浙大訪問,收集更多材料,以便他們下次定奪。
當時的我,臉上一定露出不可思議的表情:都什么年代了,還只知道北京和上海?因為幾天后,在校園里碰到委員會成員之一,一位研究非洲的黑人學者。她立刻打招呼,說,很抱歉,大家真的都很無知,居然只聽說過北京和上海,所以覺得學生應該去那些城市。只能麻煩你再跑一趟。
塔夫茲在浙大的項目,至今已進入第十四個年頭。但是,看著《最憶是杭州》,我心生好奇,不知如今的同事當中,知道杭州的比十六年以前會多幾個?
翻看一下英美的主流媒體,關于在杭州舉行G20峰會的報道并不多,可以說很少。這種步調一致、口徑也一致的選擇,屬于此地媒體司空見慣的現(xiàn)象。至少在寫這份雜感時,只在美國公眾廣播電臺,聽到一個報道,說是中方在奧巴馬下飛機時,不讓放他們專用的旋梯,不讓美國媒體靠近,等等。
于是又想:如果是在2016年的今天向委員會提出在杭州的浙大辦交流項目,會不會仍然被問:杭州在哪里?會不會仍然被要求再跑一趟?估計會。不同的是,這次大概可以偷個懶,借《最憶是杭州》獻佛;美輪美奐,“上有天堂,下有杭州”,誰說不是呢?
當然,至少我無從知道如果此花獻給“佛”,“佛”們是否會真想知道杭州在哪里。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李泠
-
操心中國,美國“黑手”又要伸向馬來西亞和泰國 評論 91特朗普要求“大搞特搞”,美團體急了:沒中國不行 評論 124“美國人,真正該擔心的時候到了” 評論 174“美國政府像青少年,拿信用卡揮霍,直到…” 評論 142最新聞 Hot
-
操心中國,美國“黑手”又要伸向馬來西亞和泰國
-
“特朗普要想訪華,先把臺灣問題說清楚”
-
“對以色列感到憤怒和警惕,沙特將與伊朗保持和解”
-
特朗普又給日本背后捅刀,逼得臺積電沒法了…
-
“大而美”法案通過,馬斯克表態(tài)
-
朱時茂自曝被騙錢,“我還是反詐大使”
-
英F-35“趴窩”印度機場20天,快被“玩壞”了…
-
特朗普要求“大搞特搞”,美團體急了:沒中國不行
-
“美國人,真正該擔心的時候到了”
-
涉及中國,韓企與美國“一拍即合”
-
歐洲學者:現(xiàn)在,中國能不能反過來幫幫我們?
-
印度“硬剛”:將報復美國
-
“歐洲同行都覺得,未來十年誰將主導已無懸念,不會是美國”
-
普京:全世界都想進入中國市場
-
馬斯克:對!全面公布所有文件
-
美方恢復出口,“不是恩賜也不是讓步,是我們斗爭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