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學院直播廳【思想者說】第12期(下):中國有決心、有能力阻止亞太地區(qū)發(fā)生戰(zhàn)爭
我們不能自欺欺人,就當前的形勢而言,中國完全有理由紀念二戰(zhàn)對日作戰(zhàn)的勝利,以及世界反法西斯和反日本軍國主義戰(zhàn)爭的勝利。我認為這合情合理,但必須考慮具體情境。而真正令我擔憂的是,我們正步入這樣一個階段,包括全球范圍內日益加劇的多極化競爭,我認為我們無法避免,對這樣的趨勢無能為力。
我們可以延緩它的到來,就像我們三人畢生都在努力,試圖緩解大國之間的緊張局勢,但我們無法徹底消除它。在這種條件下,首先要做的應是從歷史中吸取教訓,我們必須設法解決當前正在上演的戰(zhàn)爭。因為在其他條件影響下,當大國之間的關系變得更加嚴峻時,這些戰(zhàn)爭很有可能成為引發(fā)大國沖突的導火索。這才是我們真正需要重點避免的。
觀學院直播廳|耶魯大學伊萊休歷史和國際事務講席教授文安立
我認為這就是基本框架。中國已經成為一個大國,這些成就應當歸功于過去兩代中國人的非凡能力,不僅是歸功于中國政府,也包括在我看來最重要的,政府之外的私營部門和企業(yè)界的成功,以及不斷向前的發(fā)展。
但隨之而來的是重大責任。記得不久前,我們曾一起參加一場會議,討論過能力越大責任越大的道理?,F在這個道理依然適用于中國,認為中國支持俄羅斯對烏克蘭特別軍事行動的印象,目前正在美國蔓延。這一印象或許在歐洲更為明顯,我認為這將在未來造成困難,并且將不局限于烏克蘭戰(zhàn)爭。
我當然希望未來能夠解決烏克蘭問題,我們需要把目光放長遠,我們必須擺脫這一類的對抗,轉而思考一些(更本質的東西)。你知道,俄羅斯和中國喜歡用“烏克蘭戰(zhàn)爭的根源”這個詞。我認為我們必須思考當前國際體系的根源,以及它如何一步一步走向沖突。我們需要審視每一個未來可能爆發(fā)的潛在沖突。
現在,如果趁著眾多世界領導人齊聚北京的機會,全世界朝著這個方向邁出了一步,我必將對此熱烈歡迎。但如果我們不能就這些事情達成一致,那么我會擔心頑疾依然存在。即使我們舉行了最高級別的會談,卻無法有效應對世界上正在發(fā)生的諸多沖突,而且必須指出,這不僅關乎烏克蘭戰(zhàn)爭,還包括中東地區(qū)的沖突,以及包括由兩岸關系可能引發(fā)的臺海沖突。
但前提是這些會談不僅能夠總體上緩解緊張局勢,還能為當前戰(zhàn)爭帶來切實解決方案。
黃靖:是的,我同意您關于我們需要緩解所有這些緊張局勢的看法,因為潛在危險性非常大,特別是在當前這個大國競爭越來越勢均力敵的年代。但是我們現在其實沒有完全陷入一種某個大國稱霸的情況,至少連唐納德·特朗普都不認為(美國是唯一的霸權)。
但我想從中國的角度說明一下中俄關系,中國和俄羅斯保持著正常的商業(yè)往來關系,中國從俄羅斯購買大量能源和農產品,俄羅斯也從中國采購大量民用制成品。但迄今為止中國沒有向俄羅斯提供過一發(fā)子彈或者任何軍事物資。如果與美國和歐洲相比,他們向烏克蘭提供了所有武器。
如你們所知,我經常去歐美參加會議、演講和討論,我聽到有人說中國是“幫兇”,坦白說我個人很難接受這種說法。
還有另一個問題,談談中東局勢。真正讓我和許多像我這樣的人感到困擾的是,(西方)在烏克蘭和中東問題上的雙重標準。我不想深入討論這個,因為那種在加沙發(fā)生的種族滅絕行為非??膳?。但至少,與以色列在加沙對巴勒斯坦人的所作所為相比,俄羅斯在烏克蘭的行為要文明得多。
文安立:這是一個很低的標準。
黃靖:但我并不想對戰(zhàn)爭給予任何正面評價。我反對戰(zhàn)爭,我認為戰(zhàn)爭是錯誤的。我只想說,這種雙重標準不符合任何人的利益,這造成了很大的損害。話雖如此,我們可以在之后進行討論,我將安排一場專題會議專門討論烏克蘭問題,希望屆時能再次邀請二位參與后續(xù)的相關會議。
但現在我想聽聽安德烈的觀點。我們知道俄羅斯在勝利日舉行了非常盛大的閱兵儀式,中俄兩國領導人一起出席了莫斯科勝利閱兵式,現在輪到普京受邀參加中國的閱兵式了。想必您也聽聞了文安立教授的憂慮和關切。那么,您對此次令人矚目的閱兵有什么看法?
當地時間5月9日,俄羅斯在紅場舉行勝利日閱兵,紀念衛(wèi)國戰(zhàn)爭勝利78周年。 圖自IC photo
·九三閱兵是威懾的體現,中國接受了與俄羅斯相同的觀點
科爾圖諾夫:對俄羅斯來說,相比中國,這種大型閱兵式在俄羅斯更為常見。我們有著悠久的閱兵傳統(tǒng),這一傳統(tǒng)早在多年前就已確立。所以,世界每年都會看到俄羅斯在莫斯科紅場例行舉行的武裝力量展示。如果說的不對還請指正,但是我認為對中國而言,閱兵并不那么常見。這次九三閱兵在很多方面都非比尋常,若從俄羅斯的視角觀察,可以說這次閱兵或許意味著中國對國際格局中權力變遷的認可。
請允許我稍作展開。我認為對當前的國際格局趨勢存在兩種不同觀點:第一種觀點是,我們現在看到的只是歷史的偏差,全球化進程很快會回歸,我們將看到更多軟實力、更多非軍事機制將決定各國在國際體系中的地位。
而第二種觀點,我認為這種觀點在莫斯科會有很多人認同,那就是:我們正進入一段長期沖突頻發(fā)、軍備競賽上演、民族主義和保護主義盛行的時代。在這個體系中,軍事實力或將成為國家間實力對比的終極硬通貨。我想莫斯科的很多人在看到北京的閱兵式時會得出結論:中國終于接受了相同的觀點。這不僅意味著中國的經濟實力或軟實力很重要,且將持續(xù)扮演重要角色,還意味著中國意識到,必須更加重視其軍事力量和投送能力建設。
這次閱兵正是中國在國際體系中運用硬實力的能力不斷增強的體現。這并不意味著中國尋求發(fā)動大規(guī)模戰(zhàn)爭,而是一種威懾的體現,以展示中國準備采取什么措施來阻止亞太地區(qū)可能爆發(fā)的沖突。這次閱兵是一個重要的象征,至于是對是錯,這需要大家自行判斷。但我認為,許多觀看了莫斯科閱兵和北京閱兵式轉播的人都會得出這樣的結論。
黃靖:是的,我完全同意您的觀點,這次閱兵首先是一場實力與能力的展示。1984年中國也舉行了閱兵,我至今還記得美國和西方媒體的報道:中國士兵們精神抖擻、士氣高昂,但展示的武器裝備全都是“老古董”。當然,當時的武器裝備水平非常落后,但今非昔比了,今天沒有人能這么說了。九三閱兵展示了最先進的武器裝備,一些武器甚至比某些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還要更加先進。這是事實。
觀學院直播廳| 上海外國語大學杰出教授黃靖
因此,讓我們再次明確,在這個問題上,軍事能力確實非常重要。其次,我認為應該看到,在這次閱兵活動前后,中國發(fā)生了一系列重大事件,比如那部備受關注的電影《南京照相館》以及關于日本731部隊的電影即將上映。我認為,正如我們在開始時所討論的那樣,其中一個目的是試圖對歷史正本清源,那就是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犯下了駭人罪行,超過3500萬中國人死傷,包括我的祖父。他不是軍人,只是個商人,卻被日本人殘忍殺害,不過這些都是往事了。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郭涵 
-
特朗普:準備對俄羅斯,第二階段制裁
2025-09-08 06:46 -
剛簽的美歐貿易協(xié)議還熱乎,有可能黃
2025-09-07 22:15 應對特朗普沖擊波 -
“特朗普下月將赴韓參加APEC會議,美國正悄悄做準備”
2025-09-07 21:56 特朗普 -
誰有望成為下一任日本首相?
2025-09-07 21:17 日本首相 -
特朗普威脅:要讓芝加哥見識“戰(zhàn)爭部”的厲害
2025-09-07 19:45 美國政治 -
韓國公布政府機構改革方案:檢察廳被廢除
2025-09-07 19:19 三八線之南 -
韓國公布對中國團體游客試行免簽政策細則:29日起實施
2025-09-07 18:24 三八線之南 -
日本首相石破茂宣布辭職
2025-09-07 17:08 日本 -
韓方:完成交涉,將包機接回被美拘留的韓國公民
2025-09-07 16:43 美國政治 -
對中俄評頭論足后,歐盟外長賊喊捉賊
2025-09-07 16:40 歐洲亂局 -
法國開新賬號反擊虛假信息,“第一槍”給了魯比奧
2025-09-07 16:20 -
“不用美國人就沒必要投資”,舉報人:我們被韓企騙了
2025-09-07 16:12 美國一夢 -
朝鮮播出金正恩訪華紀錄片,公開大量細節(jié)
2025-09-07 15:46 朝鮮現狀 -
打不過中企就耍賴:求保護,我們快活不下去了…
2025-09-07 15:31 歐洲亂局 -
首次,烏克蘭政府大樓遭襲受損
2025-09-07 14:46 烏克蘭之殤 -
-
-
“歐盟正在研究中方決定”
2025-09-07 13:17 觀察者頭條 -
韓方回應:遺憾!事件發(fā)生在關鍵時刻
2025-09-07 12:13 -
“用加拿大的鋼鐵、木材、技術和工人,建造更多東西”
2025-09-07 11:00 應對特朗普沖擊波
相關推薦 -
最新聞 Hot
-
卡塔爾發(fā)聲
-
“他利用首相之位,賺得盆滿缽滿”
-
以軍襲擊卡塔爾首都:目標哈馬斯高層
-
尼泊爾前總理妻子在住所內遭縱火身亡
-
“美國給了跟日本一樣的版本,我們不能簽”
-
總理辭職、政府大樓被燒……尼泊爾發(fā)生了什么?
-
“大多數韓國人都無法抑制憤怒之情”
-
李在明再批韓國反華集會:要考慮制裁
-
尼泊爾抗議致19人死,總理辭職
-
默多克家族繼承之戰(zhàn)落幕,福克斯會更保守嗎?
-
“他們把歐盟當出氣筒”,馮德萊恩能扛住嗎?
-
菲大使:購買美國戰(zhàn)斗機的計劃被擱置,資金是個問題
-
馬克龍與法國第五共和,“?!?/a>
-
中國科技強社科弱?歐盟外長被嘲:又文盲了
-
他信被判重新服刑1年,佩通坦發(fā)聲
-
被迫眾籌搞研究,頂尖華裔數學家:要失去對美國信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