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上最后一天:臺媒評點馬英九“八年功過”
關鍵字: 蔡英文就職馬英九卸任馬英九蔡英文520就職馬英九八年功過馬英九下臺馬英九評價5月19日,是馬英九八年臺灣地區(qū)領導人任上的最后一天,也是他在中興寓所的最后一夜。
臨近卸任,這位長期ㄍㄧㄥ(ging)住的謙謙君子,18日前所未有地發(fā)了段惡搞自己的視頻,調侃了“死亡之握”、“逆轟高灰”等說法,特別為口誤“鹿茸是鹿耳朵里面的毛”承認錯誤,還一臉囧相地說“寶寶不是馬腦水母,可是寶寶不說”,短短一小時就有三萬人點贊。
馬英九一改“不茍言笑”形象,在視頻中自嘲調侃
國民黨“立委”王育敏看了視頻,表示馬英九私底下也很幽默,有時候會耍帥也會說笑話,“不過有時候是冷笑話”。王育敏還指出馬英九使命感很強,身為“元首”就很嚴肅正經,視頻中還有“寶寶”梗,“看來他心里真的很多苦”。
馬英九任內八年,政績如何?心里有多苦?臺灣各家媒體近日連發(fā)評論文章,評點馬英九“八年功過”。
無能?馬英九不服
卸任前一個月,馬英九又開始強調自己的政績。今日,馬英九辦公室也再次發(fā)布一系列數字,證明馬英九任內八年臺灣的進步。
數字如此亮眼,但馬英九仍然被輿論評為“無能”,這讓他很不服氣,列數在任時諸多“外交”成績?yōu)樽约骸胺浮?,“只?個‘斷交國’(陳水扁在位時與9國‘斷交’),有164國免簽證”,臺灣7年連續(xù)參加WHA,“請問以前哪一個‘總統(tǒng)’做到過?如果說我無能的話,那他們呢?”
剛剛卸任“行政院長”的張善政18日受邀到國民黨中常會專題演講,針對馬英九政府被批政績無感,張善政道出了部分原因:馬英九講了很多數字,但很可惜沒有轉化成感人的故事。
張善政舉例,比如馬英九政府推動100多個免簽國家,但因為民眾不會去那么多國家,“超過100個,民眾就無感了”。
對數字執(zhí)迷的馬英九對民調也格外看重,然而不幸的是,“越在乎,越失去”。
遙想2008年,馬英九帶領國民黨贏回政權,以66%的高支持率、765萬張選票獲得壓倒性勝利,但八年內民調起起伏伏,對他施政能力的質疑從未間斷。雖然2012年連任,但第二任民調支持度幾乎都沒跨過20%。
那么卸任前夕,馬英九的民調如何?
臺灣今日新聞網18日報道,TVBS民調中心14日的民調顯示,島內民眾對于馬英九個人8年來的施政表現,有23%的人表示滿意,58%表示不滿意,19%沒有表示意見。其中23%的滿意度是馬英九第二任內的最高點,同時高于陳水扁卸任前的13%。其中,馬英九施政8年,民眾感到最滿意的項目是“處理兩岸關系”,有47%的民眾給予肯定,而陳水扁當時這項只有21%的滿意度。
馬英九八年內民調變化(圖片數據來自《聯合報》,部分文字稍有改動)
臺《聯合報》評論,馬英九任內雖因遭遇全球金融海嘯沖擊,但回顧其八年任期,民生問題無力處理、政治議題缺乏手腕,是讓他失去民心的兩大關鍵。
馬英九堅持的政策正義,結果都讓他傷痕累累。例如油電雙漲沖擊物價、復征證所稅重創(chuàng)股市均引起反彈,都反應在民調之中;毒奶粉、美牛進口爭議,也因處理不佳沖擊民意,到末期的頂新事件,民調已無反應,顯示支持民意已經落底。
馬英九第一任在美牛爭議中結束,但連任不久隨即發(fā)生團隊重要成員林益世卷入貪污弊案,再度重創(chuàng)支持度,讓馬英九最自豪的清廉,也因識人不明而被拖下水。到了2013年9月,“馬王政爭”更讓他支持度下探史上最低11%,此后支持度都在一至兩成間徘徊,再難起色。
臺灣《工商時報》此前評論稱,馬英九政府任內最大的毛病就在于過度在乎民調,以致許多對的政策難以堅持,許多好的“內閣”成員紛紛遭到撤換,令親者痛,仇者快。
“認真的好人,未必成好‘總統(tǒng)’”
出身黨政家庭,馬英九從小的形象就是好學生,這樣的形象延續(xù)到他從政迄今。臺《聯合晚報》18日評論,馬英九的辦公桌后面的書柜,滿滿的都是各部會重大政策的檔案,他隨時拿出來追蹤進度,還有他八年任內勤做筆記,上百本筆記本如今隨著他即將卸任,已一一裝箱。此前,還有民進黨“立委”建議將他的隨身筆記列為交接項目,供蔡英文參考,遭到網友吐槽。
《聯合報》記者拍攝馬英九任內最后一天在辦公室
馬英九自小以好學生自持,從政后,他繼續(xù)堅持維持這樣的形象,做事認真、毫不松懈,更勤于追蹤,數字成為他考核績效的重要指標,卻忽略了做為一位地區(qū)領導人,應該給予人民最需要的關懷、同理心及信賴感。
“冰冷的數字,如何讓人民有感?”評論稱,只見一個勁地丟出連串數字大談政績,民眾卻無法感受到數字背后的切身關系。此外,為了證明政府大力推動公平正義,馬英九不顧黨內反彈,揮刀砍向自己人,最后是自己人反彈,改革只改半套,甚至重回原點,民眾也不領情。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fā)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馬雪
-
最新聞 Hot
-
“美國政府像青少年,拿信用卡揮霍,直到…”
-
“聽到東方驚雷了嗎?那是14億中國人在笑話美國”
-
“以色列和俄羅斯正進行秘密會談”
-
“不同于西方,中國正建設由技術驅動的福利模式”
-
中國駐泰國大使館:被騙至緬甸的男模特已獲救
-
“越南在走鋼絲,稍有不慎,就會惹惱中國”
-
最新民調:4成支持馬斯克成立新政黨
-
美伊下周在挪威談?
-
“俄美有興趣共同實施經濟領域一些‘有前景的項目’,特別是能源”
-
人才引進被舉報中止1年后,再招考入圍名單與此前一致?包頭通報
-
特朗普威脅:周五,接關稅吧
-
“歐洲領導人向我求助,我提了建議”
-
“我簽署時候,B-2、F-22將從頭頂飛過”
-
天文學家發(fā)現第三個進入太陽系的“星際訪客”
-
馮德萊恩承認:來不及談成,退而求其次…
-
特朗普簽署行政令:外國游客得加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