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云:京滬高鐵盈利不算什么?
關(guān)鍵字: 高鐵世紀高鐵盈利京滬高鐵盈利京滬高鐵最近又火了一把,其一股東今年7月初披露的債券說明書,無意中透露了京滬高鐵的盈利數(shù)據(jù)。說明書顯示,被譽為“全球最賺錢高鐵”的京滬高鐵2015年營業(yè)總收入達234億元,凈利潤65.81億元。
京滬高鐵股東天津鐵路建設(shè)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7月初披露的債券說明書
其實,上面同一家公司2015年初的債券說明書中就已經(jīng)披露:京滬高鐵早在2014年底就實現(xiàn)了盈利。
顯然,京滬高鐵用靚麗的報表擊碎了一個謠言——即中國的基建投資回報差、效率低。京滬高鐵從丑小鴨向白天鵝的轉(zhuǎn)變,也成就了全球高鐵史上的一個奇跡。
不過,在有些人眼里, 好消息總能變成壞消息。這不,某網(wǎng)站專欄又迅速出現(xiàn)了一篇奇妙的文章,稱京滬高鐵盈利不算什么,中國高鐵大多在虧錢。而且被一些微信號大量轉(zhuǎn)發(fā)。
這篇名為《京滬高鐵盈利不算什么,中國高鐵大多在虧錢》的文章中,充斥著“如今中國高鐵不過是在重蹈日本、法國高鐵的覆轍。尤其是日本的經(jīng)驗早就告訴我們,高鐵在全國范圍內(nèi)搞均等化,下場就是全國范圍的普遍虧損”,“高鐵是99%人付費,1%的人乘坐”等奇談怪論。
該文還引用了北京交通大學(xué)經(jīng)管學(xué)院教授趙堅的話:“中國是高鐵運營虧損最嚴重的國家”,稱沒人知道高鐵運營虧損的精確數(shù)字,不管是原鐵道部,還是后來設(shè)立的中國鐵路總公司,從沒透露過中國高鐵的具體虧損情況。
對此,筆者只能呵呵:“小樣,早就知道就知道你會跳出來,畢竟,你們還too young,too simple,就等著你們好嗎?”
黑高鐵盈虧不新鮮
其實,黑高鐵盈利的文章其實早已有之。想當初,“運椅子”、整列車沒有人像幽靈列車之類的段子就橫行網(wǎng)絡(luò),但這些段子的技術(shù)含量太低,隨著全國高鐵的鋪開,一票難求的情況越來越多,這些謠言逐漸喪失了受眾。
那些高鐵黑們看著逐漸走向盈虧平衡的各條高鐵線路,就開始換了新的說法。
2015年初,京滬高鐵傳出盈利傳聞,隨即,自稱獨立媒體評論員的劉植榮迅速驚呼:“京滬高鐵是被盈利”,該文也在網(wǎng)絡(luò)上廣為流傳。
就在此次媒體報道2015年京滬高鐵已經(jīng)實現(xiàn)盈利的時候,這篇文章又被翻出來,附在京滬高鐵盈利報道的后面。似乎仍在在告訴讀者,京滬高鐵的確盈利了,但仍然是“被盈利”的。
仔細分析這篇文章,觀點論據(jù)充滿見不得社會進步的老朽酸腐味:“京滬高鐵運行后,部分普客列車車次被減少,高鐵二等座要比硬座高太多,中國人還很窮,被迫花上了冤枉錢;高鐵能耗太高不劃算,各國均放棄大力發(fā)展高鐵?!?
文章意思仿佛是說,中國人窮,只能停留在坐綠皮車的水準上。完全忽視了京滬高鐵兩端,2015年居民人均收入已經(jīng)達到4.8萬以上,對于單程555元的二等座高鐵票已無多大壓力這樣的事實。
唯一不同的也是該文的核心觀點是:“不知道高鐵盈利是不是攤銷了折舊利息,盈利有水分啊”。
很明顯,這位獨立評論員的核心觀點被其后來追隨者舍棄是必然的,因為這位先生顯然沒有財務(wù)常識。眾所周知,扣除了成本(已含利息和攤銷的折舊)才叫做盈利,哪有得到盈利又去計算歸還利息和折舊的道理?
高鐵線路的盈利和修建、運營成本息息相關(guān),其他尚未盈利的高鐵線路,其虧損的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修建成本導(dǎo)致的每年計提折舊、財務(wù)費用支出較高。鐵路專家王夢恕就曾表示,高鐵頭10-20年最難熬,主要是每年折舊費很多,折舊完了后,則只有運營成本了。
舉例來說,武廣高鐵盈利與否正是取決于是按短期(如10年)折舊還是按長期(如20年)折舊,如果是按短期則尚虧本,長期則早已盈利!
其他理由也是槽點多多,劉先生估計是從不坐高鐵的,更不用說普客列車了。北京上海之間的普速鐵路普遍都需要15~20小時,還是硬座,一圈坐下來恐怕最遭罪的就是屁股了,安全舒適快捷的現(xiàn)高鐵就不應(yīng)該服務(wù)普通人?普通人就不能讓自己屁股舒服點?
至于能耗,其說法更是無稽之談,早在2013年,時任南車董事長的趙小剛就曾表示,從能耗上來講,現(xiàn)在京滬高鐵上跑時速300公里或者380公里的動車,能耗水平是很低的,每人每百公里耗電僅3.8度。
他表示,京滬1300多公里的旅程,每個人耗電低于50度。開汽車,從北京到上海,所耗的汽油轉(zhuǎn)化成電的話,肯定遠遠大于火車。高速列車在時速400公里以下的能耗是可以忽略不計的,能耗一說很明顯,站不住腳。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wǎng)站,轉(zhuǎn)發(fā)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zé)任編輯:趙曉明
-
“美國已解除這項對華出口禁令” 評論 255“不如申請成中國一省” ,德國鋰企竟如此激將歐盟 評論 126最新聞 Hot
-
“即使特朗普下臺,美國政策也不會變,中日韓要合作”
-
“船到橋頭自然直”,印外長回應(yīng)美議員
-
俄海軍副總司令陣亡
-
“在越南的中國制造商松了一口氣”
-
他倒戈后就躲起來了,電話都不接,同僚評價:聰明
-
“美國已解除這項對華出口禁令”
-
“印軍將全面排查中國產(chǎn)零部件”
-
美國和盟友鬧掰?“本質(zhì)沒變,中國需高度警惕”
-
斯塔默不吱聲,英財相當場落淚,“哭崩”市場
-
家樂福CEO放話:對中國小包裹,要學(xué)特朗普征稅100%
-
莫迪表態(tài):金磚是重要平臺
-
“還想阻撓大陸武統(tǒng)?美國太晚了”
-
受賄數(shù)額特別巨大,齊同生被提起公訴
-
“美國占一半,中國分四成,歐洲...”
-
李在明最新涉華表態(tài)
-
叫完“爸爸”又被白宮整活,北約秘書長:驚喜且有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