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宮一號,收到請回答!
關鍵字: 天宮一號中國航天新華社4月1日消息,據(jù)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發(fā)布,2018年3月30日,天宮一號運行在,平均高度約189.5公里的軌道上。
圖表:天宮一號發(fā)射:天宮一號發(fā)射成功新華社記者高微編制
預計北京時間
今天到4月2日之間
再入大氣層燒毀
“不知天上宮闕
今夕是何年”
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女媧補天.....
這是神舟六號任務航天員拍攝的畫面。
這些千古相傳的神話故事
記載著中國人天馬行空般的想象力
也見證著國人
對神秘而又浩瀚的太空
無盡的向往
2017年7月26日“中國夢·航天夢——首屆中國航天員飛天攝影作品展”在京舉行。在北京天文館,一名小朋友在攝影展上參觀。新華社記者王化娟攝
1961年
前蘇聯(lián)將人類歷史上
第一位宇航員送入太空
十年之后
世界上首個載人空間站
“禮炮1號”發(fā)射
1961年4月12日,原蘇聯(lián)宇航員加加林駕駛“東方”一號宇宙飛船首次進入太空,揭開了人類探索宇宙的新篇章。這是加加林在宇宙飛船起飛前乘坐汽車前往宇宙飛船發(fā)射基地。 新華社發(fā)
夢想的壯美
和現(xiàn)實差距
時刻激勵著中國航天人
2011年11月8日,技術人員在太原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某光學點號模擬衛(wèi)星監(jiān)控程序。新華社記者劉彬攝
他們殫精竭慮、奮起直追
許多人用盡畢生心血
只是為了看到
中國人太空夢實現(xiàn)的那一天
這是垂直組裝廠房里的神舟九號船箭塔組合體。新華社記者王建民攝
50多年的光景過去
蘇軾所呼喚的那個“宮闕”
印著鮮艷的五星紅旗
驕傲地飛翔在浩瀚的太空
這就是天宮一號
新華社圖表,天宮一號/神舟八號交會對接任務全過程。新華社記者崔瑩高微編制
它是中國第一個目標飛行器
由實驗艙和資源艙構成
它的發(fā)射標志著中國
擁有了自己的空間實驗室
也擁有了浩瀚宇宙中
第一個“中國之家”
2012年6月18日,神九航天員景海鵬、劉旺、劉洋全部進入天宮一號實驗艙內(nèi)(視頻截圖)。新華社發(fā)
2010年10月
中國宣布正式啟動
實施中國載人空間站工程
計劃在2020年前后將建成
規(guī)模較大、長期有人參與的
國家級太空實驗室
2014年5月17日,一名小朋友在南京科技館廣場參觀天宮一號、神舟九號載人交會對接模型。當日,2014年全國科技活動周暨南京市第26屆科普宣傳周在南京科技館拉開帷幕,眾多小朋友隨家長趕赴“科技大集”,學習科學知識。
天宮一號還未騰飛
就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天宮一號發(fā)射前,2011年9月20日11時38分,發(fā)射塔架開始關閉,等到發(fā)射前40分鐘才能打開。新華社記者秦憲安攝
2011年9月29日,北京飛控中心工作人員在做準備工作。天宮一號發(fā)射在即,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各項工作準備就緒。新華社記者王永卓攝
巨龍
終究迎來了騰飛的那天
2011年9月29日
伴隨著大地的轟隆聲
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搭載著天宮一號
沖入太空
2011年9月29日,中國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用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發(fā)射升空。新華社記者王建民攝
實施空間交會對接任務
突破和掌握交會對接技術
是建設載人空間站的基礎和前提
天宮一號剛升空不久
就迎來了它的第一次挑戰(zhàn)
2011年11月1日5時58分,神舟八號飛船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發(fā)射升空。新華社記者李剛攝
2011年11月1日
神舟八號從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起程
踏上與天宮一號的“赴約之旅”
留下了浪漫的“太空之吻”
2011年11月3日凌晨,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指控大廳,技術人員通過大屏幕觀看天宮與神八對接全程。
經(jīng)過兩天的追逐和5次變軌
神舟八號在2011年11月3日凌晨
與天宮一號成功實施
我國首次空間交會對接
2011年11月3日凌晨,天宮一號與神舟八號陸續(xù)進行接觸、捕獲、鎖緊等一系列動作。這是11月3日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拍攝的天宮/神八交會對接示意圖。新華社記者王永卓攝
這標志著我國
成功掌握了交會對接技術
外太空的“中國小家”
即將迎來它的第一位人類訪客
2012年6月16日18時37分,神舟九號飛船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發(fā)射升空。新華社記者李剛攝
歷史永遠記得
2012年6月
神舟九號飛船的蓬勃升空
記得航天員景海鵬、劉旺、劉洋
出征時國旗前的敬禮
那是誓言
也是決心
2012年6月15日,首次載人交會對接任務航天員景海鵬(中)、劉旺(右)和劉洋與記者見面。飛行乘組由男航天員景海鵬、劉旺和女航天員劉洋組成。新華社記者李剛攝
歷史永遠記得
首次手控交會對接
劉旺以不到7分鐘
誤差僅18毫米的中國精度
贏得世界喝彩
……
2012年6月24日,神舟九號飛船與天宮一號手控對接成功。2012年6月24日拍攝的北京航天飛控中心大屏幕顯示,神舟九號與天宮一號再次形成組合體,首次手控交會對接成功,三位航天員舉手慶賀。新華社記者王永卓攝
歷史永遠記得
2013年6月11日
神舟十號發(fā)射升空
那堂“太空授課”
拉近了許多人與太空的距離
那是神舟和浩瀚星辰
給予我們最好的禮物
2013年6月10日,天宮一號與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航天員同記者見面,6月10日,航天員聶海勝(中)、張曉光(右)和王亞平出席見面會。
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號飛船發(fā)射升空。新華社發(fā)(李培斌攝)
2013年6月20日10時許,我國首次太空授課開始。神舟十號航天員在天宮一號開展基礎物理實驗,展示失重環(huán)境下物體運動特性、液體表面張力特性等物理現(xiàn)象。這是航天員王亞平在演示太空陀螺運動。新華社記者王永卓攝
這是授課結束時,三名航天員向大家揮手再見。
短短幾年間
我國已成為世界上第三個
獨立掌握載人天地往返技術
獨立掌握空間出艙技術
獨立自主掌握交會對接技術的國家
2013年11月9日,兩名小參觀者在觀看長征系列運載火箭模型。
在這個過程中
天宮一號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
中國人擁有自己的空間站
指日可待
圖表:中國空間站構想圖。新華社記者馬研盧哲編制
新華社通稿
這樣描述天宮一號的一生
“天宮一號于2011年9月29日發(fā)射升空
先后與神舟八號、九號、十號飛船進行6次交會對接
完成了各項既定任務
為中國載人航天發(fā)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2016年3月16日
天宮一號正式終止數(shù)據(jù)服務
全面完成了歷史使命
進入軌道衰減期”
天宮一號取得的榮譽
屬于全體航天人
他們一絲不茍、分秒必爭
用辛勤的汗水和頑強的拼搏
努力實現(xiàn)著
中華民族的太空夢
2011年11月8日,一名技術人員在太原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某光學點號光學設備前全神貫注地工作。新華社記者劉彬攝
再次望向天際
請記住天宮一號
也是記住了
中國航天不斷進步的歷史
2011年10月5日,“天宮一號”過境北京的美麗瞬間。新華社發(fā)(朱進攝)
記住那個
“特別能吃苦
特別能戰(zhàn)斗
特別能攻關
特別能奉獻”
的載人航天精神
2011年9月29日,天津青少年活動中心的小學員在展示自制航天器模型。新華社發(fā)(劉東岳攝)
天宮一號
收到請回答!
天宮一號
謝謝!
- 原標題:天宮一號,收到請回答!
- 責任編輯:呂棟
- 最后更新: 2018-04-01 11:33:41
-
美國放風:伊朗有動作了 評論 81靠萬斯“決勝一票”,“大而美”法案驚險闖關參議院 評論 177電氣化已落后亞洲,“大而美”法案或令美國雪上加霜 評論 76為什么這支國足被普遍看好? 評論 100最新聞 Hot
-
美兩員“大將”施壓未果,日本反倒成了“難啃的骨頭”
-
白宮找補:美國很強,不信去問伊朗
-
終于換了,特朗普:我很滿意
-
何君堯:建議給皇后大道、維多利亞公園改名
-
“美國自毀長城,中企憑高性價比一路高歌猛進”
-
兩國矛盾激化,阿媒突然發(fā)文:收到匿名材料,是俄軍擊中的
-
裝不裝空調,法國政客都能吵起來
-
潛入醫(yī)院裝電詐設備,騙走30萬!今年已發(fā)生多起
-
美報告炒作:中企占比近10%,“五角大樓供應鏈極其脆弱”
-
“歐洲定居者對澳大利亞原住民,犯下種族滅絕罪”
-
好一個“舉賢不避親”,特朗普推薦兒媳參選
-
開庭前妻子墜樓身亡,柯文哲前副手痛哭:臺灣怎么變成這樣
-
美國放風:伊朗有動作了
-
“中方正考慮邀請李在明出席”
-
“中國洋垃圾禁令震動全球”,馬來西亞也跟了
-
靠萬斯“決勝一票”,“大而美”法案驚險闖關參議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