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兔二號在月背留下第一道“腳印”
關鍵字:國家航天局網(wǎng)站1月4日消息,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嫦娥四號著陸器與巡視器已于1月3日夜里順利分離,玉兔二號巡視器駛抵月球表面。著陸器上監(jiān)視相機拍攝的玉兔二號在月背留下第一道痕跡的影像圖,“鵲橋”中繼星順利傳回地面。
嫦娥四號著陸器監(jiān)視相機C拍攝的“玉兔二號”巡視器走上月面影像圖
1月3日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落月后,科技人員按計劃開展了著陸器與巡視器分離各項準備工作,對“鵲橋”中繼星狀態(tài)、著陸點環(huán)境參數(shù)、設備狀態(tài)、太陽入射角度等兩器分離的實施條件,進行了最終檢查確認。
1月3日15時07分,科技人員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通過“鵲橋”中繼星向嫦娥四號探測器發(fā)送指令,兩器分離開始。記者從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飛控大廳屏幕上看到,嫦娥四號著陸器矗立月面,太陽翼呈展開狀態(tài)。巡視器立于著陸器頂部,展開太陽翼,伸出桅桿。隨后,巡視器開始向轉移機構緩慢移動。轉移機構正常解鎖,在著陸器與月面之間搭起一架斜梯,巡視器沿著斜梯緩緩走向月面。22時22分,巡視器踏上月球表面。
- 原標題:嫦娥四號著陸器與巡視器順利分離
- 責任編輯:呂棟
- 最后更新: 2019-01-04 19:25:39
-
探月總師回憶:美國關閉共享,卻索要嫦娥四號數(shù)據(jù)
2019-01-04 16:15 嫦娥奔月 -
江蘇高鐵建設唯一空白填上了
2019-01-04 10:57 高鐵世紀 -
著陸前繞月飛行20多天,嫦娥四號在忙啥?
2019-01-04 07:53 航空航天 -
30項尖端科研主題,中國拿23個第一
2019-01-03 23:08 外媒看中國 -
嫦娥四號月球車:你好,我叫“玉兔二號”
2019-01-03 22:45 -
網(wǎng)傳華為用iPhone發(fā)推文處罰曝光 責任人月薪下調5千
2019-01-03 22:10 華為 -
智能手機后 印度APP市場也被中國占領半壁江山
2019-01-03 21:56 龍象之間 -
距地球65億公里外,美國探測器傳回首批照片
2019-01-03 17:59 科技前沿 -
穩(wěn)了!印度前100大安卓應用中國占44款
2019-01-03 17:01 手機 -
今天這個“剎車”指令很關鍵
2019-01-03 16:04 嫦娥奔月 -
我選擇月球背后,不是因為它簡單,而是因為它更難
2019-01-03 14:02 航空航天 -
首張月球背面近照來啦!
2019-01-03 12:54 航空航天 -
人類首次!嫦娥四號成功著陸月背
2019-01-03 12:08 觀察者頭條 -
OPPO小米走紅 國產(chǎn)手機在臺灣的進擊之路
2019-01-03 10:45 手機 -
這個曾比ARM還火的架構即將開源!中國造芯新機遇
2019-01-03 10:30 產(chǎn)業(yè)萬象 -
美國AI出口限令倒計時,硅谷直喊“下手輕點”,擔心推動中國技術發(fā)展
2019-01-03 10:19 人工智能 -
最新調查:中國領跑23項尖端領域論文,美國7項
2019-01-03 09:48 -
世界首次!復興號將實現(xiàn)時速350公里自動駕駛
2019-01-02 22:42 -
世界首條鈉離子電池生產(chǎn)線投入運營
2019-01-02 14:35 -
物理學家 :暗物質是什么我也不知道
2019-01-02 10:40
相關推薦 -
美國放風:伊朗有動作了 評論 81靠萬斯“決勝一票”,“大而美”法案驚險闖關參議院 評論 177電氣化已落后亞洲,“大而美”法案或令美國雪上加霜 評論 76為什么這支國足被普遍看好? 評論 100最新聞 Hot
-
美兩員“大將”施壓未果,日本反倒成了“難啃的骨頭”
-
白宮找補:美國很強,不信去問伊朗
-
終于換了,特朗普:我很滿意
-
何君堯:建議給皇后大道、維多利亞公園改名
-
“美國自毀長城,中企憑高性價比一路高歌猛進”
-
兩國矛盾激化,阿媒突然發(fā)文:收到匿名材料,是俄軍擊中的
-
裝不裝空調,法國政客都能吵起來
-
潛入醫(yī)院裝電詐設備,騙走30萬!今年已發(fā)生多起
-
美報告炒作:中企占比近10%,“五角大樓供應鏈極其脆弱”
-
“歐洲定居者對澳大利亞原住民,犯下種族滅絕罪”
-
好一個“舉賢不避親”,特朗普推薦兒媳參選
-
開庭前妻子墜樓身亡,柯文哲前副手痛哭:臺灣怎么變成這樣
-
美國放風:伊朗有動作了
-
“中方正考慮邀請李在明出席”
-
“中國洋垃圾禁令震動全球”,馬來西亞也跟了
-
靠萬斯“決勝一票”,“大而美”法案驚險闖關參議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