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祝融號”如何在火星“過冬”?工程團隊詳解
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消息:火星即將進入冬季,入冬后,正在火星開展巡視探測任務的火星車“祝融號”將面臨更多挑戰(zhàn)。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工程總設計師張榮橋近日向記者透露,工程團隊已經(jīng)對“祝融號”如何“入冬”做了詳細的預案。
和地球一樣,火星上也有四季之分。不同的是,火星一年相當于地球的兩年,每一個季節(jié)持續(xù)6個月左右。
圖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工程總設計師 張榮橋:目前火星車主要的電力獲取、儲存、供給符合我們原來設計的預期,所以對于后續(xù)度過嚴酷的冬季,我們也做了相應的一些預案策略。
圖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進入冬季后,火星夜晚的溫度會降到零下100攝氏度以下,并且沙塵天氣的發(fā)生概率會明顯增多。為此,設計團隊在設計之初,就對祝融號火星車在抗低溫、抗沙塵、電力保障等多方面,進行了有針對性的設計,確保它在火星執(zhí)行巡視探測過程中的安全。
“祝融號”表面累積薄塵 工作狀態(tài)正常
此前,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公布一組圖像,通過環(huán)繞器拍攝的火星表面圖像可以看到,目前多個地方出現(xiàn)了沙塵天氣。目前“祝融號”具體的狀態(tài)如何?將如何應對沙塵天氣?
通過祝融號火星車去年5月19日和今年1月22日的兩幅自拍照,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火星車的表面有明顯的沙塵覆蓋。
圖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 天問一號巡視器總體副主任設計師 彭松:目前來說還基本上比較順利。它(沙塵)會影響太陽翼的發(fā)電,因為它蒙的灰肯定發(fā)電效率就降低了,可能會導致它能源不足。
祝融號火星車主要通過太陽翼將太陽能轉(zhuǎn)化為電能,從而為火星車上的科學設備提供正常工作所需要的電力支持。因此,太陽翼上的灰塵對于光能的轉(zhuǎn)化產(chǎn)生一定影響。不僅如此,這些沙塵還會對火星車的溫度造成一定影響。
圖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 天問一號巡視器總體副主任設計師 彭松:(火星車)翅膀中間的車本體的頂板上面,有兩個圓形的透明薄膜學名叫集熱窗,就是陽光通過膜照進去之后能把熱量留在火星車的艙內(nèi),但是現(xiàn)在如果蒙一層灰的話,可能透進去的陽光就變少了,然后它收集的熱量就少了,最終影響的還是能源的情況。
據(jù)了解,為了讓祝融號火星車獲取足夠的電能,科研人員就要把太陽翼設計得足夠大,從而能夠吸收更多的太陽能來轉(zhuǎn)化成電能。據(jù)火星車回傳的最新數(shù)據(jù)顯示,目前火星車已經(jīng)行駛超過1.9公里,科學探測工作狀態(tài)正常,并未受到沙塵明顯影響,后續(xù)科研人員會對火星車進行持續(xù)監(jiān)測。
“祝融號”四項設計應對沙塵
針對冬季的沙塵天氣發(fā)生次數(shù)較多,設計人員為祝融號制定了四項措施。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 天問一號巡視器總體副主任設計師 彭松:第一個措施它太陽翼的電池片是一種特殊的材料,叫超疏基材料,就跟荷葉一樣,水珠落上去就可以滑落,灰落上去之后比較容易吹掉。
太陽翼還有對太陽的定向跟蹤功能。盡管到了冬季,太陽的高度相對低一些,但火星車的這對翅膀依舊會像向日葵一樣,隨著太陽的東升西落而變化位置,最大限度地獲取太陽能。
圖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第三項措施就是在風沙的天氣條件下,火星車可以通過改變工作模式來保存體力、減少能源的消耗。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 天問一號巡視器總體副主任設計師 彭松:第四個措施就是休眠喚醒,如果前面三個措施都不足以解決能源問題的話,可能這整車就要睡覺了,也就是說自己給自己斷電了。沙塵天氣變好的話,它就會自主喚醒,就可以接著工作。
“祝融號”巡視探測順利 開展國際合作
祝融號火星車自2021年5月踏上火星表面開展巡視探測以來,已經(jīng)穩(wěn)定工作超過300個火星日,并回傳了大量的科學探測數(shù)據(jù)。其間成功完成了一次通信試驗,為后續(xù)我國開展國際合作打下了基礎。
在祝融號踏上火星表面后,與歐空局的火星快車軌道器進行了一次在軌中繼通信試驗,并取得成功。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 天問一號巡視器總體副主任設計師 彭松:相當于我們把信號發(fā)給歐空局的火星快車衛(wèi)星,然后它把信號再轉(zhuǎn)到歐洲的空間操作中心,然后再把信號轉(zhuǎn)到我們的北京中心,做了一個鏈路的測試驗證,證明了我們具備國際合作的能力。
目前,祝融號火星車已經(jīng)在火星表面行駛超1.9公里,正在按既定的科學探測路線,向南行進。
圖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 天問一號巡視器總體副主任設計師 彭松:南面有一些我們關(guān)注的目標,有一個大的沙丘,包括繞著沙丘我們做了一些探測,另外還有一些沙丘附近的石塊也做了一些探測,總體上來說還是科學家的需求為主。
圖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此外,正在進行火星全球遙感探測的天問一號環(huán)繞器,也在按照計劃執(zhí)行探測任務,并重點關(guān)注隕石坑、火山、峽谷、干涸河床等典型地貌和地質(zhì)單元,獲取高分辨率影像。
- 原標題:“祝融號”如何應對火星上的冬天?工程團隊詳解
- 責任編輯: 鄧鵬 
-
變廢為寶!我國科學家實現(xiàn)二氧化碳合成葡萄糖
2022-04-29 08:28 科技前沿 -
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京完成開艙
2022-04-26 16:57 航空航天 -
神舟十三號飛船返回艙今天開艙
2022-04-26 15:24 航空航天 -
12位中國導彈武器“兩總”首度公開
2022-04-24 21:17 中國軍工 -
我國將著手組建近地小行星防御系統(tǒng)
2022-04-24 08:35 航空航天 -
李三立院士逝世,其研制的超級計算機曾入選世界500強
2022-04-24 08:05 -
ACE系列“易”主,一加、OPPO融合進行時
2022-04-22 10:38 手機 -
NASA要將太空發(fā)射系統(tǒng)火箭撤離發(fā)射臺,展開維修
2022-04-21 09:53 航空航天 -
華龍一號海外首個工程在巴全面建成投產(chǎn)
2022-04-19 08:38 巴鐵 -
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回應中科院停用知網(wǎng):呼吁開放科學
2022-04-19 07:30 -
外交部:中國空間站歡迎國外航天員來訪
2022-04-18 15:47 航空航天 -
圓滿成功!神舟十三號航天員三人組回家
2022-04-16 07:32 航空航天 -
我國成功發(fā)射中星6D衛(wèi)星
2022-04-15 20:38 航空航天 -
神舟十三將采用快速返回方案:之前繞地球11圈,這次5圈
2022-04-15 11:47 航空航天 -
神十三即將撤離空間站核心艙組合體
2022-04-14 23:33 航空航天 -
全球首個非人靈長類動物全細胞圖譜發(fā)布
2022-04-14 13:49 科技前沿 -
100公里!我國科學家創(chuàng)造量子直接通信最遠紀錄
2022-04-13 13:58 科技前沿 -
美媒竟如此敲打印度:想親俄?看看中國華為的下場先
2022-04-12 14:19 -
vivo首款折疊屏手機X Fold發(fā)布,售價8999元起
2022-04-12 12:09 手機 -
韓研究院:在納米技術(shù)等8個領域,中國高質(zhì)量論文數(shù)量均超美國
2022-04-06 16:29
相關(guān)推薦 -
“美國人,真正該擔心的時候到了” 評論 6“美國政府像青少年,拿信用卡揮霍,直到…” 評論 137“聽到東方驚雷了嗎?那是14億中國人在笑話美國” 評論 233美國解除對華C919發(fā)動機出口禁令 評論 410最新聞 Hot
-
“美國人,真正該擔心的時候到了”
-
普京:全世界都想進入中國市場
-
馬斯克:對!全面公布所有文件
-
美方恢復出口,“不是恩賜也不是讓步,是我們斗爭來的”
-
想得真美!“美越協(xié)議這一條,旨在孤立中國…”
-
“美國政府像青少年,拿信用卡揮霍,直到…”
-
“聽到東方驚雷了嗎?那是14億中國人在笑話美國”
-
“以色列和俄羅斯正進行秘密會談”
-
佩通坦基本盤還穩(wěn)嗎?泰國權(quán)力天平傾向何方
-
“不同于西方,中國正建設由技術(shù)驅(qū)動的福利模式”
-
中國駐泰國大使館:被騙至緬甸的男模特已獲救
-
“越南在走鋼絲,稍有不慎,就會惹惱中國”
-
最新民調(diào):4成支持馬斯克成立新政黨
-
美伊下周在挪威談?
-
“俄美有興趣共同實施經(jīng)濟領域一些‘有前景的項目’,特別是能源”
-
人才引進被舉報中止1年后,再招考入圍名單與此前一致?包頭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