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陳東曉:特朗普是短期直覺思考,美國尚無統(tǒng)一長期戰(zhàn)略
關鍵字: 大國關系中美關系澎湃新聞:在和美方專家學者接觸溝通的過程中,有誰給您留下了比較深刻的印象?
陳東曉:有三位外國專家學者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第一位是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斯卡拉皮諾(Robert Scalapino)教授。在90年代中后期,我們院與他所在的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東亞研究所,建立了年度交流機制。他有一句名言,“星期一我對中美關系是樂觀的,星期二是悲觀的,星期三又是樂觀的……”這樣一直循環(huán)往復。我們就問他星期天怎么看,他說星期天我休息。這位長期研究中美關系、十分睿智的教授用講笑話的方式告訴我們,中美之間一定要平衡。困難時,我們要想積極的東西,表面上風平浪靜的時候,要看到背后的暗流涌動。
第二位同樣也來自伯克利東亞研究所,做社會學研究的臺裔教授葉文心(Wen-hsin Yeh)。有一次討論稿子時,她跟我說:“東曉,我發(fā)現(xiàn)你們寫中美關系、寫未來中國發(fā)展變化,給人感覺好像是中國的未來發(fā)展方向和美國所希望的方向是一致的。我提醒你,我們研究文化的強調(diào)diversity(多元),中國未來的發(fā)展理念怎么可能完全與美國一致,這是不可能的?!蹦菚r是90年代中期,我年紀也較輕,總覺得美國發(fā)展在前,中國在后照做。
聽到她的質(zhì)疑,我感到十分震撼,后來就一直在反思,這是一個大問題,現(xiàn)在越來越感覺到了中國道路的獨特性,實際上現(xiàn)代化發(fā)展道路可以有很多條,而且走在不同發(fā)展道路上的中美兩國,利益仍然可以是交融的。
第三位,也是印象最為深刻的,布熱津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1995、1996年的時候,他和奧克森伯格(Michel Oksenberg)一起率團到訪我們院,那是我第一次聽到布熱津斯基演講。當時他的《大棋局》還沒有出版,他講了歐亞大陸弧形地帶的敏感性與脆弱,由于宗教、文化、發(fā)展等等因素,中美之間沒有其他選擇,只能合作來避免這些脆弱帶。他真是地緣戰(zhàn)略界的大師,我佩服得五體投地。2007年,《上海公報》發(fā)表35周年,布熱津斯基又來到中國,我在北京和他進行了簡單的交流,他在那個會議上就曾表示倡導“G2(兩國集團)”的想法。在他思考美國大戰(zhàn)略時,腦子里總有這么幾個重要的核心國家,如果大國走向沖突的話,是真正的災難。我們后來翻譯了他的《第二次機遇》,這本書里他回顧了老布什、克林頓、小布什三位總統(tǒng),在美國重要的戰(zhàn)略關鍵階段,如何喪失了機會。他從國內(nèi)視角出發(fā),認為美國教育、經(jīng)濟發(fā)展、收入分配、青年人對外部世界認識等都存在較嚴重的問題,他擔心缺乏戰(zhàn)略覺醒、誤信、自高自大、經(jīng)濟發(fā)展不公,認同斷裂對美國所造成的影響。另外,布熱津斯基也讓我意識到,必須有一個宏大的戰(zhàn)略視野和歷史縱深,才能看清一些問題。當然,他的某些結論,我并不同意,例如加強跨大西洋意識形態(tài)價值觀等等。
澎湃新聞:您剛剛提到多元化這個問題,中國如何在走自己道路的同時處理好與美國的關系,避免意識形態(tài)上的對抗呢?
陳東曉: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有次我和法國前總理德維爾潘交流時,他也表示比較擔心出現(xiàn)以意識形態(tài)為核心的沖突甚至對抗。這其實是冷戰(zhàn)一個重要的根源,就是國與國之間討論利益導向的需求時,雖然有所分歧,但總能找到解決方案;但是討論“你是誰”的時候——上升到意識形態(tài),尤其是原教旨主義,即“我是對的你是錯的”——不允許共存,甚至堅持“零和”的想法,認為把對手消滅了自己才是安全的,這是十分危險的。持此觀點的在美國及西方世界大有人在,美國以冷戰(zhàn)勝利者自居,一直認為自己能走向強大,在于所秉持的價值觀,而且認為自己的意識形態(tài)是最正確的。雖然美國社會內(nèi)部許多人,例如葉文心教授和庫普錢(Charles Kupchan)都提到多元化,但是這并沒有上升為美國決策者與戰(zhàn)略界的意志。我同意現(xiàn)在中美存在經(jīng)濟競爭和科技競爭,但我十分擔心,很多美國人有意無意地想把中美關系往意識形態(tài)沖突上去推。
澎湃新聞:您研究中美關系多年,您認為我們應當抱著什么樣的心態(tài)去看待中美關系的發(fā)展?
陳東曉:還是應當謹慎樂觀。謹慎是因為美國現(xiàn)在是中美關系乃至世界不穩(wěn)定的源頭,所以我們需要重新來認識一個變化中的美國。以前我們對美國比較有信心,美國有樂觀的文化、有平衡的政治體制、信仰法律與規(guī)則,各種條件比較優(yōu)渥。目前來看,我們要更加謹慎地看待美國的發(fā)展方向,它可能會走向分裂與混亂,這取決于美國社會和制度是否能自我糾正和保持穩(wěn)定。
樂觀是因為中美必須保持關系穩(wěn)定,除此之外,沒有其他選擇。中國的崛起道路,雖然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挑戰(zhàn),但是整體向上發(fā)展的趨勢是不可能被外力阻斷的。我仍然認為,美國仍然有很大潛力往上發(fā)展,而不是一個即將衰敗的國家,美國人的樂觀精神和其他的積極面,會讓它向前發(fā)展。中美之間還是有機會達到一個新的平衡點,所以前景總體上是謹慎樂觀。當然任何事情都有例外,如果某一方出現(xiàn)戰(zhàn)略失誤,中美之間會有大的波折,但是任何時候都會反彈回來。
記者 趙舒婷 葉君
- 原標題:陳東曉:除了建構新型大國關系,中美別無他路
- 責任編輯:唐艷飛
- 最后更新: 2018-12-28 10:08:38
-
富士康最快明年首次在印組裝高端蘋果手機
2018-12-28 09:49 富士康 -
從冬季獎金排行看30年日本企業(yè)興衰
2018-12-28 09:03 日本產(chǎn)經(jīng) -
韓國海域發(fā)掘宋元陶瓷 漢字清晰可見
2018-12-28 08:06 考古 -
1962年那場仗,中國很少提起,印度卻刻骨銘心
2018-12-28 07:16 印度驚奇 -
朝方公開稱“統(tǒng)一聯(lián)邦”?韓方:你們媒體聽錯了
2018-12-27 22:53 三八線之南 -
中國漁船越界捕魚還把日本人拉跑了?中方:不實、不滿
2018-12-27 22:24 中日關系 -
加聲稱軍機被中國戰(zhàn)機“騷擾”國防部回應
2018-12-27 20:49 -
@特朗普,空軍一號的“保密飛行”早被人直播了!
2018-12-27 20:02 特朗普 -
活久見!日本市政府賣土地還倒貼795萬日元
2018-12-27 19:42 日本產(chǎn)經(jīng) -
美媒發(fā)現(xiàn)印度在這事上超過中國 印媒順勢大贊莫迪
2018-12-27 17:31 龍象之間 -
俄杜馬主席提議研究修憲,克宮回應
2018-12-27 16:37 俄羅斯之聲 -
“我們再不免費當世界警察了!”
2018-12-27 16:34 觀網(wǎng)看片 -
特朗普拿著小紅帽,CNN又生氣了
2018-12-27 16:23 美國政治 -
美農(nóng)民還沒緩過氣,又遭盟友"插刀"
2018-12-27 15:33 美國一夢 -
圣誕老人沒來 倒來了個更意外的
2018-12-27 14:54 觀網(wǎng)看片 -
“等建墻費,要多久等多久!”
2018-12-27 11:38 特朗普 -
特朗普突訪伊拉克:美國不能再免費當世界警察
2018-12-27 10:35 特朗普 -
“硅谷四大挑戰(zhàn)者,全在中國”
2018-12-27 09:49 外媒看中國 -
策劃襲擊中國駐巴領館的主謀 死了
2018-12-27 09:38 觀察者頭條 -
美醫(yī)療中心消毒疏漏 恐致三千余人感染HIV
2018-12-27 09:02 美國一夢
相關推薦 -
操心中國,美國“黑手”又要伸向馬來西亞和泰國 評論 27特朗普要求“大搞特搞”,美團體急了:沒中國不行 評論 107“美國人,真正該擔心的時候到了” 評論 152“美國政府像青少年,拿信用卡揮霍,直到…” 評論 140最新聞 Hot
-
操心中國,美國“黑手”又要伸向馬來西亞和泰國
-
“特朗普要想訪華,先把臺灣問題說清楚”
-
“對以色列感到憤怒和警惕,沙特將與伊朗保持和解”
-
特朗普又給日本背后捅刀,逼得臺積電沒法了…
-
“大而美”法案通過,馬斯克表態(tài)
-
朱時茂自曝被騙錢,“我還是反詐大使”
-
英F-35“趴窩”印度機場20天,快被“玩壞”了…
-
特朗普要求“大搞特搞”,美團體急了:沒中國不行
-
“美國人,真正該擔心的時候到了”
-
涉及中國,韓企與美國“一拍即合”
-
歐洲學者:現(xiàn)在,中國能不能反過來幫幫我們?
-
印度“硬剛”:將報復美國
-
“歐洲同行都覺得,未來十年誰將主導已無懸念,不會是美國”
-
普京:全世界都想進入中國市場
-
馬斯克:對!全面公布所有文件
-
美方恢復出口,“不是恩賜也不是讓步,是我們斗爭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