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混亂!科威特否認美軍要撤:新聞社遭黑客入侵后發(fā)假消息
最后更新: 2020-01-08 21:03:32【編譯/觀察者網(wǎng) 童黎】據(jù)美聯(lián)社1月8日報道,科威特澄清稱,科威特國家通訊社(KUNA)推特賬號遭到黑客攻擊,發(fā)布了美軍從該國撤出的假消息。
周三早些時候,KUNA援引科威特國防部長稱,收到美軍駐科威特營地總指揮官致函稱,美軍將在三天內全部撤離。他對這封來自Arifjan營地的信感到意外,并稱“我們正與美國國防部就更多細節(jié)和信息進行溝通。”
隨后,路透社等外媒紛紛轉發(fā)了這一消息。
外媒報道截圖
另據(jù)俄羅斯衛(wèi)星通訊社報道,目前KUNA各語種推特賬號均刪除了這一消息。
值得注意的是,5日,伊拉克議會通過一項決議,要求政府終止外國軍隊在伊拉克的軍事存在。外媒還曾引述美國軍方人士的一封信,內容為通知伊拉克官方有關美國準備重新部署軍隊,并讓美軍撤出伊拉克。
但當?shù)貢r間6日,美國國防部長埃斯珀否認稱,美軍沒有撤離伊拉克的計劃。美國參謀長聯(lián)席會議主席米勒則承認,美國正在伊拉克和鄰國科威特周圍調動軍隊。
7日,伊朗英語新聞電視臺(Press TV)報道稱,以美國為首、打擊極端組織“伊斯蘭國”的國際聯(lián)軍,據(jù)稱已臨時將其伊拉克指揮中心遷往科威特。
出于安全考慮,德國也在減少駐伊拉克的軍隊規(guī)模。這是自伊拉克議會上周日投票以來,國際聯(lián)軍的首次撤軍。
本文系觀察者網(wǎng)獨家稿件,未經(jīng)授權,不得轉載。
標簽 科威特- 責任編輯: 童黎 
-
這個時候,小特朗普舉起“十字軍”步槍
2020-01-08 20:57 特朗普 -
蓬佩奧批評我新疆政策,中方:美在中東造成穆斯林傷亡無數(shù)
2020-01-08 20:52 -
空襲美軍前,伊朗給伊拉克發(fā)警告
2020-01-08 20:03 伊朗局勢 -
王毅訪問埃及:遺憾某些國家只破壞不建設
2020-01-08 19:39 中國外交 -
伊拉克民兵組織也要出手了
2020-01-08 19:39 伊朗局勢 -
伊拉克總理會見中國大使張濤
2020-01-08 19:30 伊朗局勢 -
中國駐外機構總數(shù)全球第一,耿爽:大就要有大的樣子
2020-01-08 19:24 中國外交 -
烏方修改墜機事件聲明,未排除恐襲
2020-01-08 18:48 伊朗局勢 -
-
危機關頭,美國諸多國安要職仍舊“大空缺”
2020-01-08 17:26 美國政治 -
客機遇難者國籍:伊朗82人、加拿大63人
2020-01-08 17:21 航空安全 -
不肯透露暗殺蘇萊曼尼的證據(jù)?這劇情小布什也演過…
2020-01-08 17:18 伊朗局勢 -
韓國前總統(tǒng)李明博貪污受賄案二審,檢方要求判23年
2020-01-08 17:17 三八線之南 -
索馬里國會大廈附近發(fā)生汽車炸彈爆炸,至少11傷
2020-01-08 16:41 非洲之窗 -
伊朗最高領袖發(fā)表全國講話
2020-01-08 16:40 伊朗局勢 -
“若特朗普連任,我們會報復美國平民”
2020-01-08 16:38 伊拉克局勢 -
50歲欠173萬學生貸可還到114歲,事情并不簡單
2020-01-08 16:08 美國一夢 -
駐伊朗使館提醒中國公民注意安全
2020-01-08 15:32 伊朗局勢 -
伊朗連發(fā)兩次地震,震中靠近核電站
2020-01-08 15:18 伊朗局勢 -
菲律賓宣布從伊拉克撤僑
2020-01-08 14:35 伊朗局勢
相關推薦 -
“不如申請成中國一省” ,德國鋰企竟如此激將歐盟 評論 14美國放風:伊朗有動作了 評論 84靠萬斯“決勝一票”,“大而美”法案驚險闖關參議院 評論 181電氣化已落后亞洲,“大而美”法案或令美國雪上加霜 評論 76最新聞 Hot
-
美兩員“大將”施壓未果,日本反倒成了“難啃的骨頭”
-
白宮找補:美國很強,不信去問伊朗
-
終于換了,特朗普:我很滿意
-
何君堯:建議給皇后大道、維多利亞公園改名
-
“美國自毀長城,中企憑高性價比一路高歌猛進”
-
兩國矛盾激化,阿媒突然發(fā)文:收到匿名材料,是俄軍擊中的
-
裝不裝空調,法國政客都能吵起來
-
潛入醫(yī)院裝電詐設備,騙走30萬!今年已發(fā)生多起
-
美報告炒作:中企占比近10%,“五角大樓供應鏈極其脆弱”
-
“歐洲定居者對澳大利亞原住民,犯下種族滅絕罪”
-
好一個“舉賢不避親”,特朗普推薦兒媳參選
-
開庭前妻子墜樓身亡,柯文哲前副手痛哭:臺灣怎么變成這樣
-
美國放風:伊朗有動作了
-
“中方正考慮邀請李在明出席”
-
“中國洋垃圾禁令震動全球”,馬來西亞也跟了
-
靠萬斯“決勝一票”,“大而美”法案驚險闖關參議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