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和黨眾議員:美國和加拿大需要像烏克蘭一樣被“解放”
【編譯/觀察者網(wǎng) 童黎】27日,一名受特朗普認可的共和黨女議員,一邊贊揚烏克蘭總統(tǒng)澤連斯基,一邊暗示美國和加拿大需要像烏克蘭一樣被“解放”。
據(jù)美國“商業(yè)內幕網(wǎng)”2月28日報道,美國西部科羅拉多州共和黨籍眾議員勞倫·貝伯特(Lauren Boebert)在參加保守派政治行動會議時,先是為烏克蘭祈禱,稱“他們現(xiàn)在有一位偉大的總統(tǒng),明確說過‘不自由,毋寧死?!f,‘我不需要搭車,給我彈藥,戰(zhàn)斗就在這里?!?
她再接著補充說:“但是我們也有些北方鄰居,需要自由,需要被解放,我們的家鄉(xiāng)也需要。”
報道截圖
目前還不清楚貝伯特所說的“解放”是什么意思,她也沒有立即回應媒體的置評請求。
而英國《衛(wèi)報》認為,貝伯特將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比作了對加拿大渥太華卡車司機抗議活動的清場行動。一名前美國駐加拿大大使批評稱,這樣的言論“魯莽”而“危險”。
去年12月,美國前總統(tǒng)特朗普曾表態(tài),支持貝伯特在2022年連任。這名備受爭議的議員是持槍的強烈擁護者。去年2月,她在參加一場眾議院委員會線上會議時,背后書架上擺滿了槍支。
視頻截圖
上個月,貝伯特公開支持過加拿大卡車司機發(fā)起的“自由車隊”,渥太華等地一度因抗議活動陷入混亂。
加拿大“自由車隊”抗議活動才剛平息,美國多地近日已有卡車司機受此啟發(fā),組織車隊前往首都華盛頓就新冠相關的限制措施等進行抗議。
2月23日,美國一群卡車司機自洛杉磯東北約80英里(130公里)的阿德蘭托出發(fā),計劃自西向東橫穿全美,前往華盛頓,行程為期11天,預計跨越2500英里(4000公里)。此外,另有一支車隊,也于23日上午自拜登家鄉(xiāng)賓夕法尼亞州斯克蘭頓(Scranton)出發(fā),駛向環(huán)繞華盛頓特區(qū)的環(huán)城快道(Beltway)。
本文系觀察者網(wǎng)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標簽 美國政治- 責任編輯: 童黎 
-
中國是否會購買更多大宗商品支持俄羅斯?外交部回應
2022-02-28 22:07 中國外交 -
-
為烏克蘭社區(qū)安全,谷歌“行動”了
2022-02-28 21:50 -
美國對俄央行緊急擴大制裁,英國迅速跟進
2022-02-28 21:48 烏克蘭之殤 -
美國務院:駐白俄使館已停工,駐俄使館部分職員和家屬可自愿撤離
2022-02-28 21:38 烏克蘭之殤 -
俄戰(zhàn)略導彈部隊、北方艦隊、太平洋艦隊等進入戰(zhàn)備狀態(tài)
2022-02-28 21:37 烏克蘭之殤 -
烏總統(tǒng)辦公室顧問:在會談中要求撤出所有俄軍,包括克里米亞
2022-02-28 21:26 烏克蘭之殤 -
談判現(xiàn)場原聲,白俄外長:舉國上下為成功祈禱
2022-02-28 21:21 烏克蘭之殤 -
貪腐案件再次開庭,昂山素季當庭否認指控
2022-02-28 20:03 緬甸局勢 -
俄將舉行經濟會議,為制裁做了全面準備
2022-02-28 19:30 俄羅斯之聲 -
安倍鼓吹“核共享”,岸田:不認同
2022-02-28 19:13 日本 -
俄駐華大使館微博發(fā)聲:對烏行動不是戰(zhàn)爭開始,而是結束
2022-02-28 19:05 烏克蘭之殤 -
科索沃“防長”:如果美國要求,我們將為烏克蘭軍事行動提供幫助
2022-02-28 18:49 -
韓國跟進:加入對俄SWIFT制裁,向烏提供軍事裝備
2022-02-28 18:39 三八線之南 -
俄軍指明逃離路線:基輔市民可“不受阻礙地”離開
2022-02-28 18:27 烏克蘭之殤 -
新華社記者“按圖索驥”找到俄烏談判地點
2022-02-28 18:26 烏克蘭之殤 -
SWIFT系統(tǒng)排除俄銀行,外交部回應
2022-02-28 18:08 -
外交部:臺灣是中國的事,不關日本的事
2022-02-28 18:04 臺灣 -
俄羅斯警告“叛國者”
2022-02-28 18:00 烏克蘭之殤 -
新加坡制裁俄,“我們沒有選邊站,而是無法接受”
2022-02-28 17:59 烏克蘭之殤
相關推薦 -
“不如申請成中國一省” ,德國鋰企竟如此激將歐盟 評論 14美國放風:伊朗有動作了 評論 84靠萬斯“決勝一票”,“大而美”法案驚險闖關參議院 評論 181電氣化已落后亞洲,“大而美”法案或令美國雪上加霜 評論 76最新聞 Hot
-
美兩員“大將”施壓未果,日本反倒成了“難啃的骨頭”
-
白宮找補:美國很強,不信去問伊朗
-
終于換了,特朗普:我很滿意
-
何君堯:建議給皇后大道、維多利亞公園改名
-
“美國自毀長城,中企憑高性價比一路高歌猛進”
-
兩國矛盾激化,阿媒突然發(fā)文:收到匿名材料,是俄軍擊中的
-
裝不裝空調,法國政客都能吵起來
-
潛入醫(yī)院裝電詐設備,騙走30萬!今年已發(fā)生多起
-
美報告炒作:中企占比近10%,“五角大樓供應鏈極其脆弱”
-
“歐洲定居者對澳大利亞原住民,犯下種族滅絕罪”
-
好一個“舉賢不避親”,特朗普推薦兒媳參選
-
開庭前妻子墜樓身亡,柯文哲前副手痛哭:臺灣怎么變成這樣
-
美國放風:伊朗有動作了
-
“中方正考慮邀請李在明出席”
-
“中國洋垃圾禁令震動全球”,馬來西亞也跟了
-
靠萬斯“決勝一票”,“大而美”法案驚險闖關參議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