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媒:關閉使館兩個多月后,美國開始討論讓外交官“重回基輔”
最后更新: 2022-04-22 09:13:06(觀察者網(wǎng) 訊)隨著包括意大利和西班牙在內的多個歐洲國家以及歐盟已經(jīng)或者準備重新開放位于基輔的大使館,美國政界各方都呼吁美國跟進,重啟在基輔的外交活動,但拜登政府卻因外交人員的安全問題對此猶豫不決。
政治新聞網(wǎng)報道截圖
美國政治新聞網(wǎng)(politico)20日報道稱,拜登的團隊正在就何時重新開放基輔大使館進行爭論,一方面,根據(jù)國務卿布林肯去年提出的構想,拜登政府希望美國外交官必須“接受風險”;另一方面,許多人還是以擔心美國外交官的人身安全為由,提出猶疑。
美國國務院的一位發(fā)言人告訴政治新聞網(wǎng)說,“我們的團隊正在進行積極的規(guī)劃,我們非常期待恢復駐烏克蘭大使館的運作。”
而另一位美國國務院的高級官員則聲稱,每個人都想重啟基輔大使館,但大家對于什么時候才能保證安全有著不同標準。
此外,美國共和、民主兩黨不少議員和重要人士都呼吁讓美國外交官“重回基輔”。
美國愛達荷州共和黨資深參議院吉姆·里施(Jim Risch)在一份聲明中表示,“美國大使館以前在類似的環(huán)境中工作過,美國重新存在于在基輔對協(xié)助烏克蘭人至關重要“,他還敦促拜登正式提名空置多年的美國駐烏克蘭大使。
新澤西州民主黨眾議員湯姆·馬林諾夫斯基(Tom Malinowski)稱,重開美駐基輔大使館的計劃意義重大,他認為基輔“是多年來美國最重要的外交政策事業(yè)的所在地”。
美國前駐烏克蘭大使威廉·泰勒表示(William Taylor),一些派往烏克蘭的美國外交官告訴他,他們渴望返回基輔。這不僅僅有象征意義,美國外交官還可以在那里接觸到更多各種背景的烏克蘭人和政府官員,并“傾聽他們的想法“。他指出,“你不可能在基輔之外的任何地方做到這一點?!?
盡管重啟基輔大使館的呼聲此起彼伏,一位熟悉內幕的美國官員還是對政治新聞網(wǎng)表示,到目前為止,相關的決定一直在被拖延,“似乎每個部門里都有猶疑不定的人,一半的人希望馬上執(zhí)行,另一半的人則說太早了。”
政治新聞網(wǎng)認為,考慮到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和其它拜登政府高層近些年的強硬表態(tài),美國至今沒有重啟在基輔的外交活動“屬實令人驚訝”。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 來源:美聯(lián)社
2021年10月,布林肯在一次演講中闡述了他對美國國務院進行現(xiàn)代化改造的計劃,他宣稱,“美國外交不可能在一個零風險的世界里實現(xiàn)”,因此,“我們必須接受風險并明智地管理它。”
今年4月19日,美國副國務卿布賴恩·麥基恩(Brian McKeon)在一封部門內部郵件中鼓勵工作人員提交“明智的冒險”的案例,他在郵件中寫道,“當你做出冒險的決定時,國務卿、高層領導和我都會支持你?!?
美國外交事務的“碉堡思維”
政治新聞網(wǎng)分析稱,自從“班加西事件”之后,美國政府在外交事務上陷入了一種所謂“碉堡思維”。2012年9月11日,包括美國駐利比亞大使約翰·史蒂文斯(John Stevens)在內的4名美國人在利比亞的美國駐班加西領事館遭到恐怖襲擊身亡,此后,歷屆美國政府對派遣美外交官前往動蕩地區(qū)就持有高度謹慎的態(tài)度。
2012年班加西事件中身死的四名美國人 來源:福克斯新聞
今年2月中旬,普京還沒宣布開始特別軍事行動,拜登政府就決定關閉駐基輔大使館,相關人員先是撤離到利沃夫,之后再轉移到波蘭。直接激怒了烏克蘭政府。
去年8月,由于塔利班攻人阿富汗首都喀布爾,美國駐喀布爾大使館匆忙撤離,引發(fā)數(shù)千名美國外交系統(tǒng)工作人員的士氣低落。
在利比亞,盡管當?shù)卣卮倜绹匦麻_放駐的黎波里大使館,美國外交官還是選擇留在突尼斯開展業(yè)務。
在伊拉克,美國駐巴格達大使館依然開放,但它位于戒備森嚴的綠區(qū),是一組以安全為第一要義的大型建筑群。
在古巴,美國大幅縮減了大使館的職能,公開的部分理由是防范所謂的“哈瓦那綜合癥”。
今年4月7日,隨著俄軍從基輔北郊撤離,烏克蘭總統(tǒng)澤連斯基呼吁外國使團回到基輔恢復工作,此后,土耳其、意大利等國陸續(xù)重開駐基輔大使館,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英國首相鮑里斯等歐洲領導人也先后訪問基輔。
不過,美國白宮新聞秘書普薩基4月18日明確表示,美國總統(tǒng)拜登不會前往烏克蘭。
本文系觀察者網(wǎng)獨家稿件,未經(jīng)授權,不得轉載。
- 責任編輯: 黃一帆 
-
歐盟宣布制裁朝鮮4個實體和8名個人
2022-04-22 08:03 半島火箭 -
金正恩與文在寅交換親筆信
2022-04-22 08:01 朝鮮現(xiàn)狀 -
美國新增確診47845例、死亡430例
2022-04-22 07:45 美國一夢 -
韓正:確保今年能源電力供應安全穩(wěn)定
2022-04-22 07:18 博鰲論壇 -
烏克蘭稱每月需70億美元援助,俄制裁哈里斯、布林肯
2022-04-22 06:59 烏克蘭之殤 -
俄擴大對美加制裁名單,哈里斯、布林肯等名列其中
2022-04-22 06:46 俄羅斯之聲 -
土外交部召見伊拉克使館臨時代辦
2022-04-22 06:46 薄荷四國 -
“俄羅斯或在5月切斷對歐天然氣供應,意大利儲備量只夠用10周”
2022-04-21 23:03 歐洲亂局 -
證監(jiān)會副主席:關于跨境審計監(jiān)管“談判非常順利”
2022-04-21 22:47 中美關系 -
澤連斯基:準備好與普京會見,但有個前提
2022-04-21 22:13 烏克蘭之殤 -
專家稱巴基斯坦空襲阿富汗使中阿接觸努力遇挫?外交部回應
2022-04-21 21:36 巴鐵 -
外交部回應阿桑奇被引渡到美國:讓人看清美國政府的偽善面目
2022-04-21 21:19 中國外交 -
他這樣解釋對烏行動:孫子曾曰…
2022-04-21 20:37 俄羅斯之聲 -
日本三菱電機又雙叒被曝數(shù)據(jù)造假,這次長達40年
2022-04-21 20:36 日本 -
新任美駐華大使,為何大花精力搞“副業(yè)”?
2022-04-21 20:10 中美關系 -
“還買俄氣,德國也該被制裁!”
2022-04-21 19:52 烏克蘭之殤 -
G20輪值主席國罕見放棄聯(lián)合聲明
2022-04-21 19:52 烏克蘭之殤 -
聯(lián)大將辯論限制安理會否決權,五常只有一國公開支持
2022-04-21 19:19 美國一夢 -
俄羅斯宣布將關閉波羅的海三國駐俄領事館
2022-04-21 18:49 俄羅斯之聲 -
日本防衛(wèi)省:一艘中國電子偵察船穿越奄美海峽
2022-04-21 18:19 中國海軍
相關推薦 -
“不如申請成中國一省” ,德國鋰企竟如此激將歐盟 評論 14美國放風:伊朗有動作了 評論 84靠萬斯“決勝一票”,“大而美”法案驚險闖關參議院 評論 181電氣化已落后亞洲,“大而美”法案或令美國雪上加霜 評論 76最新聞 Hot
-
美兩員“大將”施壓未果,日本反倒成了“難啃的骨頭”
-
白宮找補:美國很強,不信去問伊朗
-
終于換了,特朗普:我很滿意
-
何君堯:建議給皇后大道、維多利亞公園改名
-
“美國自毀長城,中企憑高性價比一路高歌猛進”
-
兩國矛盾激化,阿媒突然發(fā)文:收到匿名材料,是俄軍擊中的
-
裝不裝空調,法國政客都能吵起來
-
潛入醫(yī)院裝電詐設備,騙走30萬!今年已發(fā)生多起
-
美報告炒作:中企占比近10%,“五角大樓供應鏈極其脆弱”
-
“歐洲定居者對澳大利亞原住民,犯下種族滅絕罪”
-
好一個“舉賢不避親”,特朗普推薦兒媳參選
-
開庭前妻子墜樓身亡,柯文哲前副手痛哭:臺灣怎么變成這樣
-
美國放風:伊朗有動作了
-
“中方正考慮邀請李在明出席”
-
“中國洋垃圾禁令震動全球”,馬來西亞也跟了
-
靠萬斯“決勝一票”,“大而美”法案驚險闖關參議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