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媒:變性正變得越來越低齡化和匆忙,一些青少年后悔改變性別了
-
陶夢時間有限
(觀察者網訊)每年6月份是包括跨性別者在內的美國性少數群體的“驕傲月”(pride month),但美媒《紐約郵報》18日發(fā)表的一篇報道,卻給美國的跨性別運動潑了一盆冷水。
在這篇“為什么變性青少年會后悔改變性別”的報道中,《紐約郵報》稱,那些跨性別后改變主意,決定再度轉變回原來性別的青少年人數,正在驚人地增長。然而,可悲的是,這些“去性別轉換者(detransitioners)”中的許多人,將不得不在他們的余生中與不可逆轉的醫(yī)療后果作斗爭。
《紐約郵報》報道截圖
改變性別之后,他們后悔了
“我被體制辜負了。我真的失去了器官,”來自加州、現(xiàn)年17歲的克洛伊·科爾(Chloe Cole)難過地說道。
在科爾12歲時,她認定自己是跨性別者。13歲時,她向父母出柜。同年,她服用了青春期阻滯劑,并被醫(yī)生開了睪丸激素處方。15歲時,她接受了雙乳切除手術。不到一年后,她意識到自己犯了一個錯誤——那時她才16歲。
“我不能保持安靜,”科爾說。“我需要為此做點什么,分享自己的警示故事?!?
克洛伊·科爾
據《紐約郵報》稱,近年來,西方經歷性別焦慮的兒童數量激增。雖然難以獲得確切的數字,但在2009-2019年期間,英國接受變性治療的兒童中,生物學男性增加了1000%,生物學女性增加了4400%。
與此同時,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威廉姆斯研究所6月發(fā)布的一份報告顯示,自2017年以來,美國被認定為跨性別者的年輕人(13-24歲)數量幾乎翻了一番,該報告基于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2017-2020年的健康調查。同時,該報告估計,在美國13-17歲的青少年中,有1.4%(約30萬人)認定自己是跨性別者,在18歲及以上的成年人中,這一比例僅為0.5%(約130萬人)。
除了自我認定是跨性別者的青少年人數激增外,女性跨性別者的人數也在增多。據《紐約郵報》稱,雖然從歷史上看,從男性到女性的跨性別更為常見,但最近這一情況發(fā)生了逆轉,女性向男性的轉變占了絕大多數。
美國布朗大學前行為與社會科學教授麗莎·利特曼(Lisa Littman)博士創(chuàng)造了“快速發(fā)作的性別焦慮癥”一詞來描述這一部分跨性別人群,通常指在青春期或青春期后不久突然變得焦慮不安的女孩。利特曼認為,這可能是由于青春期女孩在社交媒體上容易受到同齡人的影響。
現(xiàn)年23歲的海倫娜·克施納(Helena Kerschner)的經歷佐證了利特曼的觀點??耸┘{來自美國俄亥俄州,是一名變性人。克施納出生時是女性,在14歲時,她第一次感到了性別焦慮。她說,社交網絡平臺Tumblr上充斥著跨性別活動人士的內容,促使她轉變了性別。
海倫娜·克施納
“我在學校里經歷了一段非常孤立的時期,所以我轉向了互聯(lián)網,”克施納回憶說。在現(xiàn)實生活中,她在學校和朋友鬧翻了;然而,在網上,她發(fā)現(xiàn)了一個歡迎她的社區(qū)?!拔业慕箲]肯定是由這個網絡社區(qū)引發(fā)的。在上Tumblr之前,我從來沒有考慮過自己的性別,也沒有覺得當女孩有什么問題?!?
在被引發(fā)了焦慮之外,克施納還感受到了跨性別的政治壓力?!斑@個社區(qū)非常注重社會正義。人們對順性別者(性別認同與出生時生物性別相同的人)、異性戀、白人女孩有很多負面看法,而我當時認為這些負面信息都是針對我的?!?
除了克施納,科爾在11歲加入Instagram時也有類似的經歷。“我開始接觸到很多關于LGBT的內容和一些激進主義,”科爾說?!拔铱吹骄W上的跨性別者獲得了壓倒性的支持,他們得到了很多贊美,這真的打動到我了,因為當時我的朋友并不多?!?
- 責任編輯: 陶夢 
-
立陶宛又出手了…俄方:3套方案反制
2022-06-19 11:58 俄羅斯之聲 -
“越來越多人提議出賣烏克蘭”
2022-06-19 10:47 烏克蘭之殤 -
沙利文,陽性
2022-06-19 10:22 -
大庭廣眾下,拜登騎車摔了…
2022-06-19 10:07 -
德總理:G7將力挺烏克蘭,需要多久就多久
2022-06-19 09:49 德意志 -
當著普京的面,托卡耶夫:不承認盧-頓獨立
2022-06-19 08:36 -
美國新增確診17157例、死亡26例
2022-06-19 08:25 美國一夢 -
美國:操縱歐洲,這三招就夠了
2022-06-19 08:23 這就是中國 -
聯(lián)合國難民署官員:強烈反對英國向盧旺達遣送難民
2022-06-19 07:41 不列顛 -
烏克蘭:俄軍導彈打擊烏境內油庫,11人受傷
2022-06-19 07:41 烏克蘭之殤 -
俄媒:中國大使稱中方將為俄提供飛機零件
2022-06-18 22:04 俄羅斯之聲 -
“我會考慮把哈利波特的Z形傷疤改了”
2022-06-18 21:37 -
“拜登給中國送上專利大禮”
2022-06-18 21:25 中美關系 -
“若日本政府給75歲以上老人安樂死,很多人報名”
2022-06-18 17:27 日本 -
特朗普鐵粉暴怒:賣的都是中國制造!
2022-06-18 16:48 -
拜登: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2022-06-18 16:16 烏克蘭之殤 -
烏總統(tǒng)代表:正考慮武力奪回克里米亞
2022-06-18 16:06 烏克蘭之殤 -
“西方宣傳烏克蘭有多光榮,到這后才發(fā)現(xiàn)有多不真實”
2022-06-18 14:59 烏克蘭之殤 -
日本最高法院:政府無需賠償福島核災民
2022-06-18 14:11 福島核泄漏 -
“世界可以比一比,哪個框架更開放”
2022-06-18 13:28 觀察者頭條
相關推薦 -
-
“2027年起,整個產業(yè)將拱手讓給中國” 評論 56“不如申請成中國一省” ,德國鋰企竟如此激將歐盟 評論 90美國放風:伊朗有動作了 評論 90靠萬斯“決勝一票”,“大而美”法案驚險闖關參議院 評論 184最新聞 Hot
-
美方撤銷對華乙烷出口限制
-
特朗普參觀“鱷魚惡魔島”:拜登就想把我關在這兒,這XX養(yǎng)的
-
公安部通報:陳某為吸粉引流編造“工行假金條”,已被依法追責
-
“2027年起,整個產業(yè)將拱手讓給中國”
-
特朗普威脅:敢礙事,就逮捕你
-
“7年前就發(fā)現(xiàn)問題了,一直沒修”
-
“不如申請成中國一省” ,德國鋰企竟如此激將歐盟
-
終于換了,特朗普:我很滿意
-
要跟中國對著干?“剛果(金),別斷送發(fā)展機遇”
-
美兩員“大將”施壓未果,日本反倒成了“難啃的骨頭”
-
白宮找補:美國很強,不信去問伊朗
-
何君堯:建議給皇后大道、維多利亞公園改名
-
“美國自毀長城,中企憑高性價比一路高歌猛進”
-
兩國矛盾激化,阿媒突然發(fā)文:收到匿名材料,是俄軍擊中的
-
裝不裝空調,法國政客都能吵起來
-
潛入醫(yī)院裝電詐設備,騙走30萬!今年已發(fā)生多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