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國副總理哈貝克放話:歐盟將為與美國的貿易沖突做好準備
-
劉騫等待
最后更新: 2022-11-30 10:20:20【文/觀察者網 劉騫】
美國數(shù)月前出臺的價值數(shù)千億美元的《通脹削減法案》,如今正通過巨額補貼吸引全球企業(yè)投資流向美國,這使得歐洲領導人近來倍感焦慮。
據(jù)德國《明鏡》周刊11月29日報道,德國副總理兼經濟部長哈貝克當天再度表態(tài)稱,歐盟將對美國不合理的補貼做出“強有力的回應”,將為與美國的貿易沖突做好準備。
早前11月22日,哈貝克與法國財長勒梅爾在巴黎召開聯(lián)合發(fā)布會,首次表態(tài)歐洲應共同對美國作出強硬回應,歐洲必須優(yōu)先捍衛(wèi)自己的利益。當?shù)貢r間29日,法國總統(tǒng)馬克龍前往美國進行訪問。據(jù)路透社25日報道,他將就美方巨額補貼的問題直面美國總統(tǒng)拜登。
當?shù)貢r間2022年11月29日,德國柏林,德國副總理哈貝克在一場行業(yè)會議上發(fā)表講話。
《明鏡》周刊稱,身為綠黨領導人的哈貝克29日在柏林參加一場行業(yè)會議,其間談起美國的支持新能源產業(yè)計劃及《通脹削減法案》,對美方約37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641萬億元)的巨額產業(yè)補貼提出批評。
哈貝克認為,美國想要降低通貨膨脹、加大新能源產業(yè)投資,這是積極的,但問題在于美國《通脹削減法案》中一些要求本土生產的保護主義條款不符合世界貿易組織(WTO)原則。
他表示,該法案將使美國產品或在美國生產的外國企業(yè)獲得大量的補貼,與此同時使得歐洲及其他地區(qū)的企業(yè)處于不利地位,因此歐洲需要采取類似的措施作為回應。
“德國和歐盟需要更為積極的產業(yè)政策,我們不會讓德國失去工業(yè)基地的地位?!彼麖娬{,德國聯(lián)邦政府2023年將大力推動能源轉型和數(shù)字經濟的根本變革。
當?shù)貢r間29日,法國總統(tǒng)馬克龍動身前往美國,展開為期三天的國事訪問。據(jù)路透社25日報道稱,有匿名法國外交官透露,馬克龍會告訴拜登,“你不能既要求我們在中國問題上幫你,又對我們實施通脹法案”。
美國總統(tǒng)拜登今年8月簽署總價值達7500億美元的《通脹削減法案》(IRA),部分條款涉及美國政府為本土電動車產業(yè)提供高額補貼,并將進口電動汽車排除在補貼名單之外,試圖大幅提高美國對新能源和電動汽車產業(yè)的吸引力。這導致不少歐洲企業(yè)有意擴大在美投資。
該法案出臺后不久,歐盟委員會執(zhí)行副主席、貿易專員東布羅夫斯基于9月10日接受采訪時警告稱,美方法案中的保護主義內容有可能違反世界貿易組織的規(guī)則。
歐盟競爭事務專員瑪格麗特·韋斯塔格爾10月表示,“原則上,美國不該拿這個來對抗朋友?!?
作為歐洲主要經濟體,法國和德國先后對美國法案表現(xiàn)出不快。據(jù)英國《金融時報》11月20日報道,法國總統(tǒng)馬克龍呼吁要“喚醒歐洲”意識到這個問題,德國副總理哈貝克批評美方政策等同于“從歐洲搜刮投資”。德國總理朔爾茨更是警告,美方做法可能引發(fā)“巨大的關稅戰(zhàn)”。
當?shù)貢r間11月21日,法國經濟和財政部長勒梅爾與德國副總理兼經濟部長哈貝克在巴黎召開聯(lián)合發(fā)布會,共同譴責美國冒著引發(fā)歐美貿易戰(zhàn)的風險出臺巨額補貼法案是不負責任的。他們一致同意歐洲應共同對美國作出強硬回應,歐洲必須優(yōu)先捍衛(wèi)自己的利益。
勒梅爾和哈貝克(右)舉行發(fā)布會,支持歐洲合作應對美國補貼。圖片來源:埃菲社
關于具體支持措施,“政客”新聞網歐洲版22日援引兩名歐盟高級官員報道稱,歐盟正計劃通過“歐洲主權基金”向歐洲企業(yè)提供大量補貼,以對抗《通脹削減法案》中3700億美元的資金補貼。
對于美國的“背刺”,不少歐洲人感到震驚和沮喪。歐洲資深觀察人士尼古拉斯·維諾科(Nicholas Vinocur)25日在“政客”新聞網發(fā)文稱,歐洲人開始痛苦地意識到,美國總統(tǒng)拜登并不是他們的朋友,美國也不會考慮到歐洲的經濟利益。美國人對盟友掩蓋了自己“更險惡的目的”,那就是把投資從歐洲吸走。
“事實證明,相比于美國前總統(tǒng)特朗普,拜登要狡猾的多——他是一個把話說的很漂亮,但會在關鍵時刻讓你陷入困境的朋友?!本S諾科在文章中說。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 責任編輯: 劉騫 
-
李克強:希望哈方保障對華供氣穩(wěn)定 盡可能增加冬季期間供氣量
2022-11-30 09:28 中國外交 -
耿爽:呼吁土以立即停止對敘跨境襲擊,外國非法駐軍也必須結束
2022-11-30 09:17 中國外交 -
彭斯:特朗普應該道歉
2022-11-30 09:01 美國政治 -
英國議會下院代表團竄臺,我使館:已嚴正交涉
2022-11-30 08:48 中國外交 -
我駐英大使:BBC記者行為不當,中方絕不接受英方無理指責
2022-11-30 08:24 中國外交 -
美國新增感染43891例、死亡360例
2022-11-30 07:20 美國一夢 -
在卡塔爾因穿著暴露惹爭議,她換了件更露的…
2022-11-29 22:26 -
“美國、歐盟正走向難堪的離婚”
2022-11-29 21:45 歐洲亂局 -
俄副總理:希望中方參與
2022-11-29 21:35 中俄關系 -
他妄稱中國是“英國價值觀和利益的制度性挑戰(zhàn)”,我使館駁斥
2022-11-29 21:32 中國外交 -
美英法德西五家報社聯(lián)名呼吁:美國應停止起訴阿桑奇
2022-11-29 20:46 阿桑奇 -
“在所有與俄羅斯有關的事被禁后,這首歌在世界杯頻頻奏響…”
2022-11-29 19:36 -
卡塔爾“政治和貿易分開”,將向德國供氣15年
2022-11-29 18:01 能源戰(zhàn)略 -
面對美國“誘惑”,夾在中俄間的蒙古,要怎么做?
2022-11-29 17:42 觀察者頭條 -
時隔14年重返布加勒斯特,北約“還是不讓烏克蘭進門”
2022-11-29 16:54 烏克蘭之殤 -
為了“蘋果稅”和“言論自由”,馬斯克要對蘋果“開戰(zhàn)”?
2022-11-29 16:05 大公司 -
歐洲央行行長:通脹尚未見頂,還得加息
2022-11-29 14:42 歐洲亂局 -
“單極世界正轉向多極,我們還要繼續(xù)當美國附庸?”
2022-11-29 14:42 德意志 -
中國軍方有約,北京香山論壇見!
2022-11-29 13:43 觀察者頭條 -
罷工危機再起,拜登懇求:鐵路不能停,經濟要垮
2022-11-29 13:34 美國一夢
相關推薦 -
-
“2027年起,整個產業(yè)將拱手讓給中國” 評論 18“不如申請成中國一省” ,德國鋰企竟如此激將歐盟 評論 73美國放風:伊朗有動作了 評論 86靠萬斯“決勝一票”,“大而美”法案驚險闖關參議院 評論 184最新聞 Hot
-
“2027年起,整個產業(yè)將拱手讓給中國”
-
特朗普威脅:敢礙事,就逮捕你
-
“7年前就發(fā)現(xiàn)問題了,一直沒修”
-
“不如申請成中國一省” ,德國鋰企竟如此激將歐盟
-
終于換了,特朗普:我很滿意
-
要跟中國對著干?“剛果(金),別斷送發(fā)展機遇”
-
美兩員“大將”施壓未果,日本反倒成了“難啃的骨頭”
-
白宮找補:美國很強,不信去問伊朗
-
何君堯:建議給皇后大道、維多利亞公園改名
-
“美國自毀長城,中企憑高性價比一路高歌猛進”
-
兩國矛盾激化,阿媒突然發(fā)文:收到匿名材料,是俄軍擊中的
-
裝不裝空調,法國政客都能吵起來
-
潛入醫(yī)院裝電詐設備,騙走30萬!今年已發(fā)生多起
-
美報告炒作:中企占比近10%,“五角大樓供應鏈極其脆弱”
-
“歐洲定居者對澳大利亞原住民,犯下種族滅絕罪”
-
好一個“舉賢不避親”,特朗普推薦兒媳參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