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布林肯給美國國務院全體員工寫信,承認巴以沖突給美國外交官帶來情感上的傷害
【文/觀察者網 熊超然】據美國“政客”新聞網當地時間10月20日報道,在媒體此前曝出美國國務院內部對拜登政府的以色列政策不滿,“有人辭職、甚至各層面都在醞釀兵變”之后,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于當地時間10月19日晚間向美國國務院全體員工寫信承認,他知道以色列和哈馬斯之間的武裝沖突給美國外交官帶來了情感上的傷害。
資料圖:美國國務卿布林肯 圖自美媒
“我知道,對于你們中的許多人來說,這段時間不僅是職業(yè)上的挑戰(zhàn),也是個人的挑戰(zhàn)?!辈剂挚涎a充稱:“我們在該地區(qū)的一些同事,特別是我們在當地雇用的員工,直接受到暴力的影響,包括失去親人和朋友?!?
他接著寫道,即使在美國,也存在針對阿拉伯裔美國人、穆斯林和猶太人的“恐懼和偏見的漣漪”。不過,他堅持認為,拜登政府處理當前危機的方法是平衡的。
在信中,布林肯還為拜登政府“完全支持以色列自衛(wèi)權利”的政策進行辯護,同時聲稱將“確保維持和擴大辯論以及不同意見的空間”,以完善政策和制度。
值得注意的是,一位知情人士表示,布林肯寫給美國國務院雇員的信,并不是對有關他感到沮喪的報道的回應。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表示,布林肯原計劃就中東危機問題給國務院員工寫信,但一開始希望是等到他從中東訪問回來之后再寫。
在新一輪巴以沖突升級后,美國已向以色列提供大量軍備援助,美國總統(tǒng)拜登訪問以色列時,還承諾繼續(xù)敦促國會為援助以色列撥款。
繼美國國務院政治軍事事務局主任喬希·保羅(Josh Paul)因不滿軍援以色列辭職之后,據《赫芬頓郵報》當地時間10月19日報道,美國國務院許多官員透露,有更多的人準備正式向拜登政府就巴以沖突的處理方式提出反對意見,越來越多的人考慮像保羅一樣辭職,還有人則在籌備一份批評美對以外交政策的內部“異議電報”。
文章稱,對于拜登政府的巴以政策,“整個國務院內部的各個層面都在醞釀兵變(Mutiny Brewing)?!?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 責任編輯: 熊超然 
-
20輛援助卡車過境后,拉法口岸再次關閉
2023-10-21 19:14 巴以恩仇錄 -
近千名歐盟官員寫信,抨擊她支持以色列“不受控制”
2023-10-21 17:44 巴以恩仇錄 -
哈馬斯釋放人質后,以色列轟炸加沙
2023-10-21 17:15 巴以恩仇錄 -
“美以已在考慮沒有哈馬斯的加沙”
2023-10-21 16:34 巴以恩仇錄 -
拉法口岸開放!人道主義援助車輛進入加沙
2023-10-21 16:05 巴以恩仇錄 -
“美艦9小時擊落4枚導彈,15架無人機”
2023-10-21 15:45 巴以恩仇錄 -
聯合國17名工作人員在本輪巴以沖突中喪生
2023-10-21 15:37 巴以恩仇錄 -
多項涉華議題談不攏,美歐峰會整了份“折中”聲明
2023-10-21 15:17 觀察者頭條 -
面對西方媒體指責,埃方:不承擔任何責任
2023-10-21 14:19 巴以恩仇錄 -
“美歐施壓,以色列同意了”
2023-10-21 13:33 巴以恩仇錄 -
中巴聯合聲明:加快推進瓜達爾港配套設施建設
2023-10-21 13:19 巴鐵 -
“分歧擺在臺面上”,他倆訪美分頭見拜登...
2023-10-21 12:15 歐洲亂局 -
以防長宣稱:消滅哈馬斯后,將在加沙地帶建立新政權
2023-10-21 11:07 巴以恩仇錄 -
東正教教堂也被以色列炸了
2023-10-21 11:03 巴以恩仇錄 -
第二個議長候選人退出,美國國會再次陷入混亂
2023-10-21 11:00 美國政治 -
到底算“逃兵”還是“俘虜”?美軍有決定了
2023-10-21 10:07 美國一夢 -
“北溪2.0”發(fā)酵,這國威脅“封鎖俄船只”
2023-10-21 10:02 歐洲亂局 -
柏林多發(fā)示威集會存在激化、暴力風險,中使館提醒
2023-10-21 08:50 德意志 -
以色列確認:哈馬斯放了
2023-10-21 08:23 巴以恩仇錄 -
王毅:中方始終站在廣大阿拉伯和伊斯蘭國家正當訴求一邊
2023-10-21 08:16 中國外交
相關推薦 -
美國放風:伊朗有動作了 評論 81靠萬斯“決勝一票”,“大而美”法案驚險闖關參議院 評論 177電氣化已落后亞洲,“大而美”法案或令美國雪上加霜 評論 76為什么這支國足被普遍看好? 評論 100最新聞 Hot
-
美兩員“大將”施壓未果,日本反倒成了“難啃的骨頭”
-
白宮找補:美國很強,不信去問伊朗
-
終于換了,特朗普:我很滿意
-
何君堯:建議給皇后大道、維多利亞公園改名
-
“美國自毀長城,中企憑高性價比一路高歌猛進”
-
兩國矛盾激化,阿媒突然發(fā)文:收到匿名材料,是俄軍擊中的
-
裝不裝空調,法國政客都能吵起來
-
潛入醫(yī)院裝電詐設備,騙走30萬!今年已發(fā)生多起
-
美報告炒作:中企占比近10%,“五角大樓供應鏈極其脆弱”
-
“歐洲定居者對澳大利亞原住民,犯下種族滅絕罪”
-
好一個“舉賢不避親”,特朗普推薦兒媳參選
-
開庭前妻子墜樓身亡,柯文哲前副手痛哭:臺灣怎么變成這樣
-
美國放風:伊朗有動作了
-
“中方正考慮邀請李在明出席”
-
“中國洋垃圾禁令震動全球”,馬來西亞也跟了
-
靠萬斯“決勝一票”,“大而美”法案驚險闖關參議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