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奕辰:臺青說“統(tǒng)戰(zhàn)我比阿湯哥出任務還難”,直到遇見那個女孩
最后更新: 2019-09-16 08:07:24全球化時代,當臺北跟北京、上海的距離,比起臺北到臺中、高雄的距離還要近的時候,再帶上血統(tǒng)、語言跟文化、生活習慣等背景相似的加乘效果,人與人之間的跨區(qū)域情感流動,絲毫沒可能加以阻撓。臺灣55萬余“新住民”中,有約莫34萬的大陸籍配偶,并不是毫無緣由。
至于小伙伴中,則有些成、有些沒成。終究交往是緣分,但要長遠走下去,則是兩人的共同修練,都有歡笑、有感動、有淚水、有爭吵,都需要認識問題、面對問題、解決問題,才能讓關系永固。這一點,無論大陸或臺灣都相同。
不過在兩岸民間交流互動的過程中,類似文章開始的那孩子一樣,對平時沒怎么接觸大陸,全部信息都源自偏頗的媒體報導與欠缺深度的網(wǎng)際網(wǎng)路資訊(導致或未必厭惡中國大陸,但鮮少能對大陸產(chǎn)生好感)之臺灣人,有了更直接認識的渠道。從而有機會改變自己的想法,并對兩岸現(xiàn)狀有了更多觀照,不再人云亦云。
縱使在這孩子的故事中,最終他與那一位大陸女孩未能修成正果,但他往后的生命歷程里,再與人談到中國大陸,已不會僅只是全然拒絕接觸,或只能夠提出些不太用腦的看法。
從此,所謂的大陸就他來說,不再是冷冰冰的一個新聞用語或歷史名詞,而有了一定的溫度。
兩岸婚姻的現(xiàn)實問題
當然,兩岸間的婚姻關系還是有現(xiàn)實的難關必須跨越……
筆者的一個大陸朋友,在海外因為活動與他的夫人相識相戀,決心結(jié)婚來臺開始新的事業(yè)。但卻因為臺灣政府對大陸學歷的承認作業(yè)有缺陷(除了985與211學校之外,基本不承認其他學校,不夠細致、沒有區(qū)分出某些專業(yè)確實是優(yōu)秀的大專院校),導致他就算有十分令人敬佩的音樂天賦,非常勤力,也真心熱愛音樂教學,卻無法成為臺灣中小學的師資,最終只得去從事與所學無關的工作。過得辛苦倒是其次,主要還是在于每個人都需要的成就滿足無法達成。
也有幾位大陸配偶,由于初來乍到,但所有親人朋友都在內(nèi)地,即使每晚可以視訊通話,卻還是難免寂寞。即便后來建議她們?nèi)⑴c臺灣“社區(qū)大學”、志工團體乃至于教育機構(gòu)的各種插畫、寫作跟語言課程,或與其他外籍配偶團體連結(jié)(不是太建議最初便參與大陸配偶所組成的團體,則是因為在臺灣,許多大陸配偶組織都不可避免有小圈圈的問題,或為壟斷資源產(chǎn)生尋租活動,恐怕因此得面對更多更復雜、更教人煩心的人際交往與實際利害矛盾,再者太容易形成“同溫層”,其實對融入無太大幫助),周末也與其相約一起看電影、睇展覽、逛商業(yè)街或同去菜市場買菜。
但那個不處于原生社會、孤立無援的不安全感,也包含與夫家/妻家的生活模式、價值觀念,乃至對往后有小孩時的教養(yǎng)觀念、養(yǎng)育方式都不盡相同所產(chǎn)生的各種糾結(jié),久而久之,容易讓人在心理層面產(chǎn)生負面情緒。
另外當然,由于兩岸相關議題在本質(zhì)上的復雜性,也很容易受政治因素的擾動。特別在臺灣內(nèi)部局勢轉(zhuǎn)變引起的兩岸大環(huán)境劇變時,會讓人對未來衍生各種不確定感……2016年,筆者見過部分朋友被臺灣的某些人視為寇讎或“共諜”,回了大陸又不被當作自己人。今年七月底、八月初大陸方面停發(fā)赴臺自由行通行證,也接到陸籍配偶朋友微信詢問筆者,會否最后連她們/他們來臺的通行證都會停辦的提問,真的很讓人心慌。
至于在社會上,縱算是普遍來說,臺灣社會對于陸籍配偶、外籍配偶在尋常生活中并未存有過分強烈的歧視。但那個異樣的眼光依舊存在,只是相較于過去是稍稍淡了一些,而某些敏感的時間點也還是會有些對立的景況。職場上,那個從屬于大陸配偶身分的“隱藏天花板”,就算從最寬松的標準來看,也不能說它不存在。而這些有可能碰上的境遇,都需要做好強大的心理建設。
做為兩岸民間交流同心圓的最內(nèi)圈,真不是那么容易,也不是所有困難都能因為“有愛”就得以解決的。
只是沒有愛的基礎,也絕對無辦法解決問題。
究竟與所有的婚姻關系相像,兩岸婚姻也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都有可能遇上這些或那些問題,不根屬兩岸,只屬于婚姻。同樣都需要坦率,需要熱忱,需要耐心,需要愛與包容,以及彼此尊重。遇到狀況,也都應該不逃避、好好地面對。
而這時候,另一半堅定的支持與自身的調(diào)適就很重要了。
像前面提到那位學音樂的朋友,來臺半年后,決意調(diào)整好姿態(tài),除找到一個攻讀碩士的辦法,讓臺灣教育部門承認外;看到在臺陸生與陸籍配偶的艱辛,亦籌組網(wǎng)站與協(xié)會,幫助大家解決生活問題與融入臺灣社會。
還有些陸籍配偶,堅持自己的定位要由自己來掌握。便積極地參與在地事務,不僅服務“新住民”,也加入地方一些志愿者工作,或擔任子女就讀學校的“故事媽媽”、“交通導護”,或者到學校里教授輔導所長、分享個人經(jīng)驗。他們/她們從行動上改變普羅大眾對陸籍配偶的刻板印象,實際對兩岸民間的互信與融合發(fā)展起到正面的效果。這樣的例子絕非少數(shù)。
而在工作上,容或那個隱形的天花板依仍存在,但只要專業(yè)能力強大,自身的存在沒有被忽視的可能,身上的光芒,也必然有被看見的契機。
只要夠勇敢,必定能找到風,飛得更高更遠。
本文系觀察者網(wǎng)獨家稿件,未經(jīng)授權,不得轉(zhuǎn)載。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wǎng)站,轉(zhuǎn)發(fā)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 周雪瑩 
-
前方事故多發(fā)!
2019-09-16 07:46 -
“三峽水怪”或許只是防曬網(wǎng)…
2019-09-16 07:45 -
全程視頻曝光!女子將車垂直開上標志桿
2019-09-16 07:34 -
澳門新特首:特區(qū)政府要未雨綢繆,解決年輕人實際問題
2019-09-16 07:16 -
濟南喜茶店員群毆外賣員 店方:打架店員已停工反省
2019-09-15 22:25 -
相約2019網(wǎng)安周|涌動的海河 不夜的津彩
2019-09-15 21:51 -
兩名女游客接連在潿洲島失聯(lián),廣西警方發(fā)布通報
2019-09-15 21:14 -
副局長卷巨款攜女同事潛逃,25年后被抓已成流浪漢
2019-09-15 21:04 依法治國 -
深圳機場8月客、貨吞吐量增逾7%,香港機場下降超10%
2019-09-15 20:19 香港 -
今起寄往北京快遞安檢全面升級
2019-09-15 19:40 國慶70周年 -
《點新聞》嚴正抗議:臉書打壓新聞自由,嚴重雙標
2019-09-15 18:42 香港 -
中共中央印發(fā)三部黨內(nèi)法規(guī)(全文)
2019-09-15 18:25 -
男子兩年打1300多次110,日均報警1.4起被拘留
2019-09-15 16:59 依法治國 -
在慶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六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2019-09-15 16:58 -
記者舉報十分鐘后遭威脅,鎮(zhèn)應急辦主任和村支書已被控制
2019-09-15 15:47 依法治國 -
《求是》雜志發(fā)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
2019-09-15 15:40 -
這神奇一幕在全國火了……
2019-09-15 15:35 節(jié)日談 -
猴子下山變”村霸“,又吃又摔還搶人飯碗
2019-09-15 15:27 觀察動物 -
香港民眾假期上街,自發(fā)清理亂港標語
2019-09-15 15:20 香港 -
王金平吃月餅吃出紙條……
2019-09-15 15:05 臺灣
相關推薦 -
操心中國,美國“黑手”又要伸向馬來西亞和泰國 評論 27特朗普要求“大搞特搞”,美團體急了:沒中國不行 評論 107“美國人,真正該擔心的時候到了” 評論 152“美國政府像青少年,拿信用卡揮霍,直到…” 評論 140最新聞 Hot
-
操心中國,美國“黑手”又要伸向馬來西亞和泰國
-
“特朗普要想訪華,先把臺灣問題說清楚”
-
“對以色列感到憤怒和警惕,沙特將與伊朗保持和解”
-
特朗普又給日本背后捅刀,逼得臺積電沒法了…
-
“大而美”法案通過,馬斯克表態(tài)
-
朱時茂自曝被騙錢,“我還是反詐大使”
-
英F-35“趴窩”印度機場20天,快被“玩壞”了…
-
特朗普要求“大搞特搞”,美團體急了:沒中國不行
-
“美國人,真正該擔心的時候到了”
-
涉及中國,韓企與美國“一拍即合”
-
歐洲學者:現(xiàn)在,中國能不能反過來幫幫我們?
-
印度“硬剛”:將報復美國
-
“歐洲同行都覺得,未來十年誰將主導已無懸念,不會是美國”
-
普京:全世界都想進入中國市場
-
馬斯克:對!全面公布所有文件
-
美方恢復出口,“不是恩賜也不是讓步,是我們斗爭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