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波:房地產要有作為,得兼顧遠近
最后更新: 2023-07-20 08:28:01【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彭波】
2023年以來,中國的經濟發(fā)展遭遇到一些暫時性的困難,市場觀望氣氛較為濃厚,社會信心較為不足。國家統計局公布上半年國民經濟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民間投資下降0.2%,房地產開發(fā)投資下降7.9%。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59515萬平方米,下降5.3%;全國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0.7%,全國工業(yè)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下降3.1%。
中國進出口表現也不盡如人意。以美元計,6月進出口下降10.1%,出口下降12.4%,進口下降6.7%。對美國進出口2.25萬億元,下降8.4%。出口金額已連續(xù)下滑3個月,總體上并不樂觀。經濟困難還在相當程度上影響到了就業(yè),16-24歲勞動力調查失業(yè)率達到21.3%。
困難形勢面前,一些經濟學家呼吁要“全力拼經濟”等等。而究其內涵,其主要目標就是要救房市,認為房地產關聯幾十個甚至上百個行業(yè)的發(fā)展,房地產價格的走低,導致市場低迷,影響房產的市場銷售,就會影響到經濟增長、物價穩(wěn)定和就業(yè)問題,進而影響到社會穩(wěn)定。只有“穩(wěn)樓市才能穩(wěn)經濟”,要避免出現“房地產衰退”。一些經濟學家和行業(yè)人士說的更直接,既然要擴大消費,就是要取消阻礙消費的一系列措施,取消房屋限購就是其中之一;”全面取消限購限貸”,可以“激活樓市”……
進一步說,其真實意圖實際上就是要求國家允許炒房,放開炒房,認為只有通過炒房,才能利用民眾“買漲不買跌”的心理,吸引資本入市,推高樓市,活躍經濟,緩解困難,尤其是當前地方政府的財政困難。應該說,當前贊同炒房救經濟的人并不少,這樣的意見具有一定的影響力。也正因為如此,包藏著重大的危險。
“炒房”置中國經濟社會于危險境地
近年來中國政府一再提起“房住不炒”,嚴防炒房投機。2022年12月15日至16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次明確“房住不炒”,要求“確保房地產市場平穩(wěn)發(fā)展”。自2016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首次提出“房住不炒”之后,除2017年外,已經6次成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房地產市場的基本定調。
中國政府為什么要反復強調“房住不炒”?即使現在經濟形勢如此不好的情況下也堅決不肯放松。究其原因,主要還是因為前些年中國房地產市場的炒作之風過分嚴重,房價過高,上漲過快,超越了中國經濟及社會的可承受能力。
根據世界最大城市數據庫平臺Numbeo網站的公開數據,在全球房價排行榜上,2022年5月中國香港以27萬元/平方米位居第一,北京、深圳和上海中心區(qū)分別達到19.3萬元/平方米、17.8萬元/平方米和17.7萬元/平方米,位列第二、三、四名,而廣州則居第八。中國各大一線城市的住房價格和收入比例都達到了世界上最高的水平。在北上廣深四個城市,房價和工資的比值已經高達40倍以上,其中深圳更是居首。拿北京和東京相比,收入水平僅約三分之一,而房價則超過一倍有余。
受房價上漲過快過高等因素的影響,21世紀以來中國居民部門的債務增長迅速。據國家金融與發(fā)展實驗室數據顯示,居民部門杠桿率(即居民收入與居民負債的比值)由2008年底的17.9%上升至2022年底的61.9%,增長了246%。從存量上看,到2020年底,我國居民的債務余額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高達137.9%,遠高于同期美國的95%和日本的108.5%;從流量上看,我國居民的債務還本付息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已達15%,而同期美國僅有7.8%,日本更是僅為7.6%。數據明顯可以看出來,廣大居民因為購房負債累累,還本付息壓力過重,不敢消費,是導致中國經濟下行壓力長期過大的主要因素之一。
中國居民部門杠桿率2009-2022 數據來源:中國人民銀行、國家統計局;國家資產負債表研究中心
2022年中國人口開始負增長,普遍認為相當大一部分原因是房價過高帶來壓力所致。2016年中國人口出生數量反彈到1786萬,當年“漲價去庫存”推出。中國人口出生數隨后就開始斷崖式暴跌,到2022年下跌到956萬,2023年普遍預計不會超過900萬。僅僅六七年時間內,中國的人口出生數量腰斬。
衣食住行是人的基本要求,住房是一國人民生活繁衍的基本條件。居住成本超過廣大人民群眾的可承受能力,人口下降可能是自然而然的結果。人口是國家的根本,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現在有些人鼓吹要“炒房”保經濟,但是如果人口負增長趨勢不減,即便樓市被激活,經濟繁榮很可能只是一個巨大的泡沫。
救市變炒房,就是飲鴆止渴
經濟當然要拼,房市也一定要救,而且國家也一直在拼在救。但是如果救市變成炒房,那就是飲鴆止渴,弊遠大于利。短期或許有所紓緩,長遠來看則必定是釜底抽薪,對中國經濟社會長期穩(wěn)定發(fā)展非常危險。
首先,住房價格過高明顯對人口的增長構成了巨大的壓力。對國家的長遠發(fā)展而言,人口的下跌比經濟下跌更加危險。房地產市場的發(fā)展“長期看人口”,如果以加重人口下跌趨勢來鼓勵炒房,將從根本上抽掉中國房地產市場和經濟長期健康發(fā)展的根基。
其次,房價畸高,上漲過快,將加劇社會的貧富分化程度。隨著房價的過快上漲,有錢的人越來越有錢,坐享社會發(fā)展的成果,將加劇社會的投機暴富心態(tài),惡化社會風氣。而沒有及時購房上車的人,尤其是新成長起來的一批年輕人只能望洋興嘆。既然沒有希望,那也只能選擇躺平,放棄對未來美好人生的追求。貧富分化愈演愈烈,同樣是極不利于社會穩(wěn)定和長治久安的。
第三,炒房增加了經濟崩盤的危險。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房地產比重高,對經濟影響大,就可能綁架一國經濟,極不安全?!笆挝C,九次房產?!痹谥袊斍胺績r明顯過高的情況下,如果為了挽救眼前經濟發(fā)展當中的一時之痛,放任甚至鼓勵房價超出社會可承受能力的上漲,必然是先暴漲后暴跌。漲得越快,跌得越快;漲得越猛,跌得越兇。然后隨之而來的將是嚴重的經濟危機,甚至是長期的經濟蕭條,人口加速下降,民族難有翻身之日。這樣的前景是國家根本不可能接受的。
第四,炒房也很難從根本上挽救中國經濟。2016年中國房地產庫存過高,為了挽救經濟,推出了“漲價去庫存”,短期內看有一點的經濟刺激效果,但是維持時間很短。而且,隨后幾年房地產的庫存數量繼續(xù)猛增,供大于求的危機再來。到2020年,我國居民的自有住房率在達到89.84%,遠超69%的世界平均水平。現在這一數據只會更高,過剩住房數量只會更大。更重要的是負面影響嚴重,比如說直接打崩了人口出生數量,貽禍深遠。為了挽救經濟,難道還要再來一次“漲價去庫存”嗎?這明顯是不可能的,也是國家社會完全不可能承受的??傊?,炒房救經濟的積極作用很小,而負面作用很大,成本收益完全不成比例。
春秋時期的管子說,治國之道,“不處不可久,不行不可復?!辈灰扇≈荒苡行в谝粫r,卻損害長遠發(fā)展的政策。經濟學家或許可以不用考慮長遠,因為“長遠來看我們都死了(凱恩斯語)?!苯洕鷮W家往往也只需要考慮自己關心領域的情況,因為連帶后果不需要他們負責。
2016年推動“漲價去庫存”的經濟學家們承受過什么后果嗎?但是治理國家則必定要考慮長遠,“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币脖仨氁紤]整體,“不謀萬世者,不足以謀一時?!蓖ㄟ^炒房“漲價去庫存”就只能偶一為之,不是長治久安的大國治理之道。
炒房風潮是國家好不容易壓下來的,絕對不能再讓它死灰復燃。對國家而言,寧肯當下壓制住房價,哪怕經濟出現一時的調整,增長出現短期的下滑也在所不惜,因為損害畢竟比較小,根基還在。在世界經濟史上也是正常的周期現象,并不奇怪,大致可以接受。但是如果不堅決控制房價,放任炒房,暴漲的結果只能是隨后而來的暴跌,表里皆傷,傷及根本,損失太大。而且會成為世界經濟史上的特例,貽笑大方。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蘇堤 
-
被傳今年赴港IPO,壁仞GPU的落地情況如何?
2023-07-20 07:53 觀網財經-科創(chuàng) -
一邊分紅一邊募資,這家公司欲靠燒垃圾沖刺180億估值
2023-07-19 17:44 觀網財經-金融 -
光刻機巨頭對華出貨量飆升近2.5倍,DUV現“超額營收”
2023-07-19 16:53 觀網財經-科創(chuàng) -
財政部:上半年證券交易印花稅1108億元,同比下降30.7%
2023-07-19 15:28 中國經濟 -
上半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長13.3%
2023-07-19 10:05 -
AI大模型,能否解決旅游“三難”?
2023-07-18 18:24 觀網財經-科創(chuàng) -
?格力再次起訴奧克斯,索賠9900萬
2023-07-18 18:02 觀網財經-消費 -
副總裁女兒短線交易獲利153元,東阿阿膠致歉
2023-07-18 13:16 股市 -
全國政協召開上半年宏觀經濟形勢分析座談會,寧吉喆、林毅夫等發(fā)言
2023-07-17 20:34 -
不到兩年,中芯國際董事長再換人
2023-07-17 19:02 觀網財經-科創(chuàng) -
Keep上市,健身界“谷歌”是如何煉成的?
2023-07-17 17:40 觀網財經-互聯網 -
統計局:房地產正從高速發(fā)展轉向平穩(wěn)發(fā)展
2023-07-17 15:34 觀網財經-房產 -
深蕾科技欲主板上市,與退市公司頗有“淵源”
2023-07-17 14:51 觀網財經-金融 -
統計局解讀:5.5%含金量比較高
2023-07-17 11:41 -
國家統計局:上半年CPI同比上漲0.7%
2023-07-17 10:21 觀網財經-消費 -
上半年GDP同比增長5.5%
2023-07-17 10:03 觀察者頭條 -
“提前還房貸”排起長隊,問題出在哪兒?
2023-07-16 22:28 中國經濟 -
中國不再是美國第一大進口國?
2023-07-16 10:05 中美關系 -
90%的企業(yè)或在5年內出局,中國預制菜來到洗牌前夜?
2023-07-14 19:21 觀網財經-消費 -
“如果華為5G手機回歸,會對榮耀產生哪些影響?”
2023-07-14 18:46 觀網財經-科創(chuàng)
相關推薦 -
最新聞 Hot
-
三權分立,還是你們美國人會玩啊…
-
以軍總長被曝與內塔尼亞胡激烈爭吵:這么干局勢會失控
-
“是特朗普向媒體爆料:馬斯克吸毒”
-
哈馬斯接受?;鹂蚣埽乩势眨汉檬?/a>
-
江蘇:縣級以下禁止開發(fā)政務服務APP
-
“家庭主義者”盧特尼克,把歐盟鴿了
-
通話通了個寂寞?特朗普不滿,克宮回應
-
“盯上”西非礦產,特朗普將會晤非洲五國
-
英前防相挑釁:臺灣問題上,西方對中國簡直慫包…
-
操心中國,美國“黑手”又要伸向馬來西亞和泰國
-
“特朗普要想訪華,先把臺灣問題說清楚”
-
“對以色列感到憤怒和警惕,沙特將與伊朗保持和解”
-
特朗普又給日本背后捅刀,逼得臺積電沒法了…
-
“大而美”法案通過,馬斯克表態(tài)
-
朱時茂自曝被騙錢,“我還是反詐大使”
-
英F-35“趴窩”印度機場20天,快被“玩壞”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