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革開放40年 歷史見證著每個人的努力
關(guān)鍵字: 改革開放40年改革開放改革開放40周年二、
硌牙的包谷米飯,黑黑的硬窩頭,過年才能饞上的一口肉......
孩子們總盼望過年,兄弟姐妹穿著洗得發(fā)白的補丁花棉襖,全擠在狹窄的廚房里,眼巴巴地望著,母親往鍋里倒芝麻油,
“媽媽,再多一點,就一點......”
除夕晚上及初一早上吃餃子的習俗在中國北方一直沿襲至今。這是北京豐臺區(qū)黃土崗公社劉甲村社員張占鰲一家在包餃子。
那些味道你曾無比熟悉,但如今卻再也找不到了......
@曲阜茶飲:想想小時候,打麥子、掰玉米,啤酒瓶子換冰糕,上村里坑里洗澡,冬天拾干木頭點著取暖,媽媽套的大棉襖,穿的衣服袖子都能擦著火柴……哎!40啦!老媽,再也吃不上你包的水餃了……
@子夢:1978年,我整天想著吃5分錢一個的炸包,現(xiàn)在回想口水直流,可惜當年的味道失傳了,在我們的小城找不到了。
@小善漸德生:1977年出生的我,小時候的記憶是:面條算是菜,用面條送白飯。
@心如止水:我是73年出生的,那時候,蒸熟的蘿卜條拌上玉米面再放點鹽就是無上的美味;2分錢一根的冰棍我只能吃一口,因為剩下的要留給弟弟。
@張迎英:78年我在農(nóng)村插隊勞動,一天掙到7工分,吃的是玉米面饃饃和攪團或面。
@Angel smile:1978年我剛出生,小時候在外婆家,剛蒸出來的米飯撈上豬油,醬油,好香。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人們使用的糧票和購物券。
熱鬧的北京市朝陽區(qū)春節(jié)年貨市場。
@樂了?。憾鞜o論天晴還是下雨都是光著腳上學,課桌是從家里拿去的,床下是墊稻草過冬,一年只能吃上一兩回肉,童年的生活苦而快樂著。
@英綺:扎著羊角辮的我,拉著爸爸的手,蹦蹦跳跳地去糧店登記“漲糧”。那時候買東西錢不夠可以用糧票抵,再再后來聽說糧票要取消了,媽媽著急得把家里的糧票都花出去。
@靜心:1978年我在高中讀書,每周回家背一次干糧,在學校早晚喝碗白粥,中午吃一碗2兩1分錢的湯面條。晚上躺用磚砌的地鋪上,冷了和同學鉆在一個被窩互相取暖。
三、
70年代,手表、自行車、縫紉機;
80年代,冰箱、彩電、洗衣機;
90年代,空調(diào)、音響、錄像機;
未來的“三大件”,將會是生活埋下的最有趣的懸念;與你朝夕相處的那方天地,一定會給你越來越多的驚喜。
@武善慶:1978年我任民辦教師已三年,21歲,直到25歲才托人弄到一輛青島產(chǎn)大金鹿自行車,在村里算是“中產(chǎn)階級”了。
@PP:那些年家里如果有“三轉(zhuǎn)一響”絕對不愁找媳婦。
@吾筱玥:我不是1978年,而是1987年的。小時候記憶最深的就是在不斷地搬家,從農(nóng)村的草房到了縣城的破舊平房,從平房又到了過渡的瓦房,從瓦房又住進了樓房,輾轉(zhuǎn)縣城來到了省會城市,又換了兩次房子。隨著時光的變遷,年代的沉淀,可以看出,將近10次的搬家印證著家里的生活越來越好,感謝祖國越來越強盛。
@楊淑英:1978年,我家五口從黑龍江齊齊哈爾搬到河北邯鄲定居,這一住就是40年。如今,我們家還保存著當初購置的木柜、縫紉機、照相機等老物件。老伴兒年輕的時候喜歡給孩子們拍拍照片,那時候一個月工資40來塊錢,攢了好幾個月工資才買下照相機。改革開放40年來,社會發(fā)展和生活條件都越來越好,我們真是趕上了好時候,真心地感到高興。
@段王一:1978年我37歲,已有兩個上小學的孩子,我和妻子都是國企的技術(shù)人員,技術(shù)13級,合計月收入117元,住宿舍無廳的小兩房,在廠里已是中上水平,家里有一輛自行車,一臺縫紉機,一臺小黑白電視機。
四、冒著黑煙的車頭,承載著生活的艱辛,穩(wěn)穩(wěn)地碾過斑駁的軌道;
鐵路邊上,搬運煤球的漢子,用瘦弱的肩膀,扛起糊口的擔子,一趟又一趟、一筐又一筐……
1月21日,2000年全國春運開始。
火車上的故事,是你的青春,也是你的奮斗......
@曉豹:我那時才5歲,回憶過去40年景象,綠皮火車,汽車……如今高鐵時代更是無法形容。
@加菲貓:78年的今天,一個不到16歲的孤獨小青年,帶著簡單的行李,坐著沒有座位的綠皮火車,輾轉(zhuǎn)數(shù)千里換乘數(shù)次,剛到達東北北部某城幾天,就開始了大學的學習生涯。
@聽風沐雨:那時我上初二了。我家在煤礦,每天沿著鐵路踏著枕木來來回回地上學放學。那時火車都是燒煤的,每次煤車過去就是滿頭的煤粒。
@郁正紅:那張104路電車的照片,多么熟悉啊。當年在北京東郊上學,在十里堡北京棉紡織廠家屬院附近經(jīng)??吹筋愃频膱鼍啊?
- 請支持獨立網(wǎng)站,轉(zhuǎn)發(fā)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郭肖
- 最后更新: 2018-12-18 11:37:03
-
香港即將審議國歌法條例,辱國歌最高囚3年罰5萬
2018-12-18 11:29 香港 -
100名改革先鋒稱號、10名中國改革友誼獎?wù)芦@得者(名單)
2018-12-18 10:45 -
改開40年,中國是如何一步步走到現(xiàn)在?
2018-12-18 10:29 改開40周年 -
直播: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
2018-12-18 09:52 改開40周年 -
12歲女孩公交遭尾隨性侵懷孕?警方:系虛假事實
2018-12-18 09:30 -
中國粉絲追星致航班延誤?大韓航空回應(yīng)
2018-12-18 07:58 三八線之南 -
深交所追問電廣傳媒:徐悲鴻這畫為何能值2億
2018-12-18 07:55 觀察者頭條 -
這張照片紅了 網(wǎng)友:好一副冬日暖圖
2018-12-18 07:42 暖心聞 -
河南14村民轉(zhuǎn)發(fā)觀看暴恐內(nèi)容被拘役
2018-12-18 07:39 依法治國 -
街道辦工作人員:沒收到陳羽凡要來戒毒的消息
2018-12-18 07:30 明星吸毒名單 -
世貿(mào)組織開始審議美國貿(mào)易政策,中方率先發(fā)言批美單邊主義
2018-12-18 07:17 -
持華為手機免票,神農(nóng)山景區(qū)引爭議
2018-12-18 07:14 -
人民日報頭版社論:在新時代創(chuàng)造新的更大奇跡
2018-12-18 07:10 -
重磅微視頻:《道路》
2018-12-17 20:34 改開40周年 -
2018十大反轉(zhuǎn)新聞事件
2018-12-17 18:46 -
習近平分別會見林鄭月娥、崔世安
2018-12-17 18:03 -
曲陽 “烏龍拘留”背后的供暖季治霾工程
2018-12-17 17:43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
“有些人活著,被你一按就死了”
2018-12-17 17:30 -
中船重工集團原總經(jīng)理孫波被雙開
2018-12-17 17:09 廉政風暴 -
美加自詡“依法”抓人 華春瑩:皇帝的新裝
2018-12-17 16:22 中國外交
相關(guān)推薦 -
“不如申請成中國一省” ,德國鋰企竟如此激將歐盟 評論 97美國放風:伊朗有動作了 評論 90最新聞 Hot
-
美方撤銷對華乙烷出口限制
-
特朗普參觀“鱷魚惡魔島”:拜登就想把我關(guān)在這兒,這XX養(yǎng)的
-
公安部通報:陳某為吸粉引流編造“工行假金條”,已被依法追責
-
“2027年起,整個產(chǎn)業(yè)將拱手讓給中國”
-
特朗普威脅:敢礙事,就逮捕你
-
“7年前就發(fā)現(xiàn)問題了,一直沒修”
-
“不如申請成中國一省” ,德國鋰企竟如此激將歐盟
-
終于換了,特朗普:我很滿意
-
要跟中國對著干?“剛果(金),別斷送發(fā)展機遇”
-
美兩員“大將”施壓未果,日本反倒成了“難啃的骨頭”
-
白宮找補:美國很強,不信去問伊朗
-
何君堯:建議給皇后大道、維多利亞公園改名
-
“美國自毀長城,中企憑高性價比一路高歌猛進”
-
兩國矛盾激化,阿媒突然發(fā)文:收到匿名材料,是俄軍擊中的
-
裝不裝空調(diào),法國政客都能吵起來
-
潛入醫(yī)院裝電詐設(shè)備,騙走30萬!今年已發(fā)生多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