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媒聚焦中國GDP增速4.9%:結構調整決心遠超市場預期
(觀察者網訊)昨日(18日),三季度經濟“成績單”公布。前三季度,我國國內生產總值823131億元,同比增長9.8%,兩年平均增長5.2%。其中,三季度同比增長4.9%,兩年平均增長4.9%。
一些西方媒體又開始極力放大不確定因素,興奮炒作中國經濟增速低于它們的預估值,稱“全球經濟復蘇將更加依賴美國”。俄媒文章則提出了一個有意思的問題:關于中國經濟很快下跌的各種預測為何統(tǒng)統(tǒng)沒有實現?
回歸中國經濟本身,國家統(tǒng)計局新聞發(fā)言人指出,進入三季度以后,國內外風險挑戰(zhàn)增多,全球疫情擴散蔓延,世界經濟恢復勢頭有所放緩,國際大宗商品價格高位運行,國內部分地區(qū)受到疫情、汛情的多重沖擊,經濟轉型調整壓力有所顯現。但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持續(xù)顯現,發(fā)展韌性強、潛力大、回旋空間廣闊的特點明顯。
與此同時,有不少專家分析認為,隨著電力供應等問題的改善、調整,三季度的數據應該是已經見底。關于未來政策走向,則有觀點強調了“政策的定力和推進結構調整的決心要遠超市場的預期”。
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世界發(fā)展研究所前副所長丁一凡也向觀察者網表示,一些影響經濟的較長期因素仍然存在,不會馬上消失,經濟壓力沒那么快釋放。但房地產改革、能源目標等推進經濟轉型的改革,肯定還會繼續(xù)。問題不在于要不要做,而是在于怎么做。
“既然中國挺住了,那就是西方分析家忽略了什么”
10月18日,國家統(tǒng)計局通報前三季度經濟運行的主要情況。前三季度,國民經濟總體保持恢復態(tài)勢。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82313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9.8%,兩年平均增長5.2%。分季度看,三季度同比增長4.9%,兩年平均增長4.9%。
一些西方媒體報道三季度中國經濟增速超預期回落,炒作稱4.9%的數據低于路透社調查預估中值,“是去年三季度以來的最低季度GDP同比增速”,“中國一度領先的經濟增長復蘇開始失去動力”云云。
其中,彭博社借機發(fā)布“觀點”文章捧起了美國,先稱中國長期為世界經濟復蘇提供動力,再將中國渲染成世界經濟的“不穩(wěn)定因素”。而中國經濟增長放緩,使全球經濟復蘇更加依賴美國。“北京似乎還沒有準備好很快接過華盛頓的重任?!?
10月12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fā)布最新一份《世界經濟展望》報告提到,德國制造業(yè)產量近期受到沖擊,夏季封鎖措施壓低日本經濟增長。因消費疲軟,以及供應鏈瓶頸導致庫存大幅減少,美國經濟增長預測值已經下調?!都~約時報》當時援引報告稱,近幾個月來,富裕國家的動蕩已開始拖累全球經濟前景。
18日,俄羅斯衛(wèi)星通訊社則在評論文章“關于中國經濟很快下跌的各種預測為何統(tǒng)統(tǒng)沒有實現?”中回憶道,“每當中國經濟哪怕是發(fā)生一點點負面事件,西方政客以及跟在他們后面的世界媒體,就會開始興高采烈地談論快要到來的危機,再不然就是談論中國經濟奇跡的崩潰?!北热?,2008 年,在全球危機的頂峰,“分析師們根本沒有給中國留下生存的機會”。
文章舉例稱,美國經濟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保羅·克魯格曼(Paul R. Krugman)寫道,中國的崩潰已經被預測了幾十年。但不知為何,這一切卻并沒有發(fā)生。
“可能,經濟學家們的分析建立在不客觀或者不完整的數據上?既然中國挺住了,那就意味著西方分析家忽略了什么東西。”俄媒提醒說。
“改革的問題不在于要不要做,而是在于怎么做”
關于三季度比二季度經濟增速有所回落的主要原因,18日,國家統(tǒng)計局新聞發(fā)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tǒng)計司司長付凌暉在發(fā)布會上回應表示,“進入三季度以后,國內外風險挑戰(zhàn)增多,全球疫情擴散蔓延,世界經濟恢復勢頭有所放緩,國際大宗商品價格高位運行,國內部分地區(qū)受到疫情、汛情的多重沖擊,經濟轉型調整壓力有所顯現。”
圖自中國網
不過,三季度經濟運行的總體狀況顯示,主要宏觀指標處于合理區(qū)間,就業(yè)基本穩(wěn)定,民生繼續(xù)改善,結構調整穩(wěn)步推進,質量效益持續(xù)提升,為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fā)展目標打下了良好基礎。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持續(xù)顯現,發(fā)展韌性強、潛力大、回旋空間廣闊的特點明顯。
發(fā)言人同時指出,但也要看到,國際環(huán)境不穩(wěn)定、不確定因素較多,國內經濟恢復仍不穩(wěn)固、不均衡,保持經濟平穩(wěn)運行挑戰(zhàn)增多。下階段,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fā)展理念,構建新發(fā)展格局,實施好宏觀政策跨周期調節(jié),推動經濟穩(wěn)定恢復,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qū)間。
不少西方媒體邀請專家,試圖預測中國經濟政策的未來走向。
路透社中文網援引德國商業(yè)銀行亞洲高級經濟學家周浩稱,未來經濟預計繼續(xù)下行尋底,取決于政策是否發(fā)力,如果政策支持發(fā)揮效力,四季度預計就是底部,否則明年一季度可能見底。
牛津經濟研究院亞洲經濟主管庫伊斯(Louis Kuijs)認為,“政策制定者將采取更多措施提振增長,包括確保銀行間市場的充足流動性,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放寬房地產政策的某些方面等?!?
“我們認為電力短缺和減產問題將在第四季度晚些時候變得不那么嚴重。我們預計政策制定者將開始呼吁,在一個更慎重的時間表內實現氣候目標?!?
不過,江海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屈慶向BBC中文網表示,伴隨著電力供應調整,房地產市場政策適度緩和,消費逐漸改善,以及出口本身的韌性,再加上三季度居民收入比較穩(wěn)定,居民消費能力增強,“因此從這個邏輯來說,我覺得三季度的數據應該是已經見底了”。
路透社中文網援引中海晟融首席經濟學家張一說,盡管經濟增速低于預期,我們認為政策邊際收緊的概率不大,這主要考慮到今年增長目標完成的難度不大,政策的定力和推進結構調整的決心要遠超市場的預期。因此,期待財政和貨幣政策在四季度出現大幅放松的可能性不大。未來要關注跨周期調節(jié)政策在2022年發(fā)力可能產生的結果。
標簽 GDP- 責任編輯: 童黎 
-
北京新增1例陽性人員:寧夏病例密接
2021-10-19 12:47 新冠肺炎抗疫戰(zhàn) -
一名罪犯越獄,吉林監(jiān)獄發(fā)布懸賞通告
2021-10-19 11:31 -
18日7時至19日10時,內蒙古新增本土確診7例
2021-10-19 10:55 新冠肺炎抗疫戰(zhàn) -
三位知名學者獲“世界中國學貢獻獎”
2021-10-19 10:05 文化 -
31省份新增本土9例,涉4省區(qū)
2021-10-19 09:48 新冠肺炎抗疫戰(zhàn) -
黑龍江、江蘇、江西、湖南、西藏5省區(qū)書記調整
2021-10-19 09:22 觀察者頭條 -
貴州遵義新增1例本土確診
2021-10-19 08:39 新冠肺炎抗疫戰(zhàn) -
兩名上海游客檢測陽性后還“自行離開”?不實
2021-10-19 08:25 新冠肺炎抗疫戰(zhàn) -
蘭州通報6人核酸陽性
2021-10-19 07:58 新冠肺炎抗疫戰(zhàn) -
林鄭月娥跌傷暫時休假,政務司司長署理行政長官職務
2021-10-19 07:38 香港 -
內蒙古額濟納旗已確認5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
2021-10-19 07:24 新冠肺炎抗疫戰(zhàn) -
“現代化≠西方化,中國為全世界上了一課”
2021-10-18 22:53 -
25歲的他,成了“神十三”飛船發(fā)射的系統(tǒng)指揮
2021-10-18 22:44 航空航天 -
兩名上海游客檢測陽性后“自行離開”?當事人否認
2021-10-18 21:42 -
國家醫(yī)保局派工作組赴山東單縣督辦騙保事件
2021-10-18 20:22 養(yǎng)老與社保 -
“現在連當導演都沒門檻了是嗎?!”
2021-10-18 20:15 -
泉州酒店坍塌致29死50傷 一審宣判:20人被判刑
2021-10-18 19:49 依法治國 -
我國擬針對電信詐騙問題專門立法
2021-10-18 19:39 依法治國 -
警方通報:莆田2死3傷案嫌犯歐某中拒捕并畏罪自殺
2021-10-18 18:29 疑案追蹤 -
媒體:莆田2死3傷案嫌犯已被抓獲
2021-10-18 18:12
相關推薦 -
美國放風:伊朗有動作了 評論 81靠萬斯“決勝一票”,“大而美”法案驚險闖關參議院 評論 177電氣化已落后亞洲,“大而美”法案或令美國雪上加霜 評論 76為什么這支國足被普遍看好? 評論 100最新聞 Hot
-
美兩員“大將”施壓未果,日本反倒成了“難啃的骨頭”
-
白宮找補:美國很強,不信去問伊朗
-
終于換了,特朗普:我很滿意
-
何君堯:建議給皇后大道、維多利亞公園改名
-
“美國自毀長城,中企憑高性價比一路高歌猛進”
-
兩國矛盾激化,阿媒突然發(fā)文:收到匿名材料,是俄軍擊中的
-
裝不裝空調,法國政客都能吵起來
-
潛入醫(yī)院裝電詐設備,騙走30萬!今年已發(fā)生多起
-
美報告炒作:中企占比近10%,“五角大樓供應鏈極其脆弱”
-
“歐洲定居者對澳大利亞原住民,犯下種族滅絕罪”
-
好一個“舉賢不避親”,特朗普推薦兒媳參選
-
開庭前妻子墜樓身亡,柯文哲前副手痛哭:臺灣怎么變成這樣
-
美國放風:伊朗有動作了
-
“中方正考慮邀請李在明出席”
-
“中國洋垃圾禁令震動全球”,馬來西亞也跟了
-
靠萬斯“決勝一票”,“大而美”法案驚險闖關參議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