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席亞洲獨立軍事評論員,IT業(yè)觀察者
-
四行倉庫只守了四天,為何仍值得紀念?
電影中有一段感人的鏡頭,就是日軍飛機掃射國旗邊的中國士兵,但真正殺害國旗邊四行孤軍的,其實是租界的殖民當局。[全文]
-
本輪泰柬沖突,可以回答“隱身戰(zhàn)斗機與小型無人機”之問了
這件事講起來似乎可笑,但確實是真的,那就是因為俄烏戰(zhàn)爭的影響,使西方軍事學術界對制空權產生了質疑。有些人覺得“高科技條件下的局部沖突”已成為歷史,“大規(guī)模低水平的菜鳥互啄”才是他們認為的未來戰(zhàn)爭…… [全文]
-
閱兵前瞻:我們有必要展示一下最新面貌,給世界增加一點“確定性”
“體系作戰(zhàn)”不是咒語,而是實打實的一行行代碼、一件件武器、一個個高素質的人員,一場場演習訓練……這些工作不去做,光靠喊“體系作戰(zhàn)”,那這輩子也是體系不起來的。[全文]
-
一周軍評:自殺小艇,“四星”導彈…新東西不一定是好東西
其實在烏克蘭自殺小艇出名前,臺軍就曾經(jīng)設想過攜帶“兩枚反艦導彈”的“微型導彈艇”,只不過當時設想還是有人操作的,但這個東西最大的阻礙可能是今天的臺灣年輕人沒有1945年的日本人那么“鐵齒”吧。[全文]
-
一周軍評:從“全村的希望”到“過時的垃圾”,這么快?
現(xiàn)在美軍所提出的很多設想和概念,實在是非常適合別人學習,但他們自己卻往往無法把這些東西從概念變成實踐。從六代機到新步槍,感覺很多事情都是這樣呢。[全文]
-
一周軍評:“蟒蛇戰(zhàn)略”,從來都是看起來很美好
單靠封鎖是沒法讓一個政權“自殺”的,只有絕望才能。[全文]
-
在“那一天”到來前,我們還需要準備什么?
如果我們要真正做好準備,最好還是進行一次或者幾次,真正的“全要素彩排”。[全文]
-
一周軍評:戰(zhàn)爭販子們的邏輯
美軍高官看來,北約的“安全”是沒有上限的,也就是說,北約和美國“盟友”體系,將手伸到哪里,相應的對手就必須退卻,如果拒絕退卻,那么就是“我們沒有做什么事情鼓勵了他們”,就要趕緊采取更加激進的行動,甚至不惜開戰(zhàn)。[全文]
-
一周軍評:美國驅逐艦搭載了AI,但……
deepseek和中國扮演了“賽博朋克”科幻小說中打破超級公司壟斷,在反烏托邦的鐵墻上砸開一個口子的英雄角色。[全文]
-
一周軍評:給美國三十年造艦“出謀劃策”一下
你這不就是……把中國海軍這幾年開發(fā)的東西抄一遍么?這就對了,其實美國人最近已經(jīng)流行起來一句話,“學中國的,但別說”,是吧?[全文]
-
一周軍評:中國航展,比戰(zhàn)場現(xiàn)實領先一步
我們在進入自由王國之后,有了更大的進步,那就是比戰(zhàn)場現(xiàn)實領先一步。[全文]
-
一周軍評:“增量”和“存量”決定了俄烏及中東戰(zhàn)場的前景
不僅是美國人,還有一些仍停留在冷戰(zhàn)的老學究們,依然認為美國存量優(yōu)勢明顯,中國還要很長時間才能獲得優(yōu)勢;而他們又一廂情愿地高估了美國在新技術領域的進步能力。這就形成了一個雙方的戰(zhàn)略誤判危險期,時間可能并不長,但歷史經(jīng)驗告訴我們,危險期內經(jīng)常會發(fā)生意外。[全文]
-
以色列“不破金身”被破了,伊朗會成為“真正的噩夢”嗎?
對于以色列來說,最不智的舉動就是讓伊朗進入一場實際不會傷筋動骨,卻規(guī)模夠大,需要進行國內動員的戰(zhàn)爭,伊朗國內斗爭很可能因此最終分出高下,決出生死,這才有可能建立一個真正有效的治理結構。[全文]
-
一周軍評:供應鏈安全沒有絕對性,讓對手有所忌憚是目前最有效手段
以色列利用供應鏈搞襲擊并不是什么特別“高科技”的行動,更多的還是傳統(tǒng)的情報破壞行動,類似于美國人往胡志明小道上發(fā)現(xiàn)的越南彈藥箱里“加料”。時過境遷,在這個全球供應鏈、微機電設備普及的時代,他們的手段比以前更花哨了。[全文]
-
一周軍評:機動戰(zhàn)打成陣地戰(zhàn),因為西爾斯基難稱“名將”?
西爾斯基在拆東墻補西墻維持戰(zhàn)線的戰(zhàn)術能力,也許確實可圈可點,但這本身就是在烏克蘭最高決策層昏了頭的大前提下進行的。終究還是因為種種限制,最終的實際意義也就那么回事了。[全文]
-
一周軍評:轟-6K參加中俄聯(lián)合巡航,有幾重暗示?
未來某個關鍵時間點,如果中美俄之間的緊張態(tài)勢發(fā)展到某種程度,北極上空開始頻繁出現(xiàn)中國戰(zhàn)略轟炸機,那對于美國的壓力自然也會比我們的戰(zhàn)略轟炸機在本土上空盤旋給到的壓力更大[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