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鐵路退休老職工在鐵道部大門前落淚
關鍵字: 鐵道部鐵道部改革方案國務院機構改革鐵路系統(tǒng)鐵路職工鐵道部大門機構改革拆分鐵道部昨日,鐵道部大門前,前來合影留念的市民和老職工絡繹不絕,現(xiàn)場排起了長隊。
鐵道部老員工張元花穿上退休之后一直保存著的工作服來到鐵道部大門前。
昨日,許多鐵道部員工穿著工作服從各地趕來在大門前合影留念。
88歲“老鐵道”坐輪椅來道別。
位于北京市西城區(qū)復興路南側的鐵道部大門近日成了社會關注的焦點,不少市民、游客以及鐵路系統(tǒng)的老職工來合影留念,與這些“老名字”道別。由于前來鐵道部門前合影留念的人絡繹不絕,門口甚至拉起了長長的警戒線。
據10日披露的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鐵道部不再保留,職能將一分為三。機構改革后的鐵道部、衛(wèi)生部、廣電總局、新聞出版總署將不再保留原有名稱。
“老鐵路”心中五味雜陳
“我想用相機把它記錄下來,這是有歷史意義的一個瞬間。”家住距離鐵道部不遠處小區(qū)的楊大爺昨日下午2時許一直在鐵道部門前拍攝和記錄,“我是鐵路系統(tǒng)的老職工,在鐵路系統(tǒng)工作了30多年,已經退休了,前兩天在媒體上看到鐵道部要撤銷的消息,今天特地來拍照片,畢竟工作了這么多年,對這個單位很有感情。”楊大爺說著說著眼圈有些發(fā)紅,“說不定再過兩天這塊牌子就要被摘下來了,想再拍個照片都沒有了。”
人群外,另一位老人從袋子里取出一件鐵路工作服,穿上,系好扣子,拽一拽衣角。她叫張元花,今年83歲,1949年進入當時的軍委鐵道部參加工作,這件工作服她從1984年退休一直保存至今。
“別人都扔了,我沒舍得,一直留著。”張元花說,“今天我和老伴來了,我倆都是鐵道部的老員工,在這里一輩子。”
旁邊一個來自武漢鐵路局的小伙子上前安慰落淚的張元花。小伙子叫楊斌,在湖北的蒲圻站工作,這次聽說鐵道部將被撤銷,特意趕過來。
“想把這個歷史的時刻留下來,對她(鐵道部)的感情很深。當然,我也很關注今后我們鐵路人的未來,政企分開后,火車的票價,我們的工作等等。”
圖中女士是蘭州人。3月10日,她聽說鐵道部即將撤消的消息后,便和老公一起失聲痛哭。因為她們全家老少三代,全是在鐵路部門工作,鐵路寄予了他們無限的寄托和希望。她和老公一起趕到鐵道部門口,一說到鐵道部即將撤消,她的淚水便情不自禁地流了出來。
談起鐵路情,趙先生潸然淚下。上世紀70年代趙先生進入鐵路系統(tǒng)工作,其父輩也曾是鐵路系統(tǒng)員工。
一名來自北京的列車長在鐵道部門口手捂胸口與鐵道部門牌合影留念。
一名來自北京的列車長在鐵道部門口手捂胸口與鐵道部門牌合影留念。
希望老百姓生活“越改越好”
在鐵路系統(tǒng)工作了29年的鄭先生是鐵三局的老職工,2002年就退休了,今天特意趕到拍照留念。“我是老鐵路。”他很大聲地對記者說。
鄭先生1973年從北大荒回京后,先后參與了北京豐臺到沙城豐沙線、沈丹線以及北京郊區(qū)縣鐵路線路建設。“現(xiàn)在心里酸甜苦辣什么感受都有。鐵路是國家的大動脈,至少我自己在鐵路戰(zhàn)線上給國家作出了自己的貢獻,走南闖北,也有自己的收獲。”
老先生說:“改革勢在必行。我們希望改革對老百姓生活越改越好,別的不求。”
對于鐵道部曾經深陷的各類爭論,鄭先生說:“不管是誰,人生每一步都會遇到挫折,鐵道部也是一樣。人的前進都是要摔跟頭的,鐵道部也會有問題,這是正常的,不要問題出來后,都把責任歸到鐵道部,這是發(fā)展中必然出現(xiàn)的問題。只要我們看到總體的目標,能夠向前發(fā)展,能夠變好就行了。”
(綜合新京報、廣州日報報道)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fā)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大星
-
最新聞 Hot
-
“聽到東方驚雷了嗎?那是14億中國人在笑話美國”
-
“以色列和俄羅斯正進行秘密會談”
-
“不同于西方,中國正建設由技術驅動的福利模式”
-
中國駐泰國大使館:被騙至緬甸的男模特已獲救
-
“越南在走鋼絲,稍有不慎,就會惹惱中國”
-
最新民調:4成支持馬斯克成立新政黨
-
美伊下周在挪威談?
-
“俄美有興趣共同實施經濟領域一些‘有前景的項目’,特別是能源”
-
人才引進被舉報中止1年后,再招考入圍名單與此前一致?包頭通報
-
特朗普威脅:周五,接關稅吧
-
“歐洲領導人向我求助,我提了建議”
-
“我簽署時候,B-2、F-22將從頭頂飛過”
-
天文學家發(fā)現(xiàn)第三個進入太陽系的“星際訪客”
-
馮德萊恩承認:來不及談成,退而求其次…
-
特朗普簽署行政令:外國游客得加錢
-
美國解除對華C919發(fā)動機出口禁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