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暉:為什么我說梁啟超還是我們的同時代人?
開頭說過,梁啟超是一個啟蒙家、一個編輯者,他不斷走動,所以他思想另外的一個特點,是他不完全在進行個人的寫作,而是一個編輯家,通過他的雜志、刊物,介入當時的政治、社會和文化辯論。
他和革命黨人關于中國前途的辯論,不僅僅在談論中國,也在談論俄國、法國、土耳其的革命,在談論德國、美國的問題,更不要說關于日本大量的論述。這是什么意思?這意味著在他提出這樣一個新的思想方式時,出現(xiàn)了一個全球的共時關系。在二十世紀之前,或者說十九世紀晚期之前,是很少有一個中國的思想家這樣論述中國問題的,他把它展開成為全球的問題。
我們都知道在梁啟超寫作《二十世紀太平洋歌》提出二十世紀這個問題的時候,其他思想者也在討論時間的問題,康有為1901年禮運注里面用的孔子紀年,劉師培用了黃帝紀年。他們希望找到一個新的紀年,梁啟超跟他們的不一樣,他要把它放在整個世界的框架里,一個普遍的時間和空間里理解中國的命運,這是其一;他們也有共同之處,就是它不再是循環(huán)的時間,而是從一個過去的點向今天這個時代不斷向前發(fā)展的一個線性的歷史過程。正是在這樣的過程當中出現(xiàn)了“中華民族”這個詞,這個詞也是梁啟超第一次提出的。
所以在二十世紀這樣一個獨特的歷史時代,就是他所說的民族帝國主義這樣一個時代,多民族社會里那個主權的形式是什么。我覺得這是他說的最重要的一個話題,我在這兒引用一個印度著名學者說的一段話,他說:
“亞非最有力量和最有創(chuàng)造力的民族主義想象并不是基于某種認同的,而是基于與現(xiàn)代西方推崇的“規(guī)范”民族社會之間的不同?!?
他說亞非的民族主義是不一樣的,因此“我們?nèi)绻雎粤诉@一點,就會把反殖民的民族主義貶義為他自身的一個漫畫的形象”,這是帕塔·查特吉所說的這樣一段話。
梁啟超怎么敘述的呢?梁啟超說:“今日之歐美,則民族主義與民族帝國主義相嬗之時代也”,這話什么意思呢?因為我們今天研究梁啟超的時代,需要對他的用語做出歷史性解釋,為什么呢?因為他用的這些詞跟我們今天習慣的詞不完全一樣,同樣的語言,背后的內(nèi)容不完全一樣。他說的是,歐洲是從十九世紀那個民族主義的時代、法國大革命之后的民族主義浪潮里,向他所說的以民族國家為中心發(fā)展出來的帝國主義轉(zhuǎn)變;而“今日之亞洲,則帝國主義與民族主義相嬗之時代也”——這個地方的帝國主義,是說那個老大舊的帝國模式向一個新的民族主義國家的過渡,所以在這個意義上他強調(diào)反抗的民族主義的正當性。
所以,“民族主義者世界之光明正大之主義也”。為什么呢?獨立自強。“不使他族侵我之自由,我亦毋侵他族之自由。對其在于本國也,人之獨立”,這就是他所謂的獨立精神、自由精神,他整個的思考、他的新民說的內(nèi)核,“其在于世界也,國之獨立”。
他后來又說:“故今日欲抵當列強之民族帝國主義,以挽浩劫而拯生靈,惟有我行我民族主義之一策;而欲實行民族主義于中國,舍新民末由”。必須通過新民來解決這個問題。
他又說:“吾中國民族者,常于小民族主義之外,更提倡大民族主義。小民族主義者何?漢民族對于國內(nèi)他族是也。大民族主義者何?合本部屬之諸族對于國外之諸族也”。這意思是說,在中國這樣一個獨特的多民族國家里面,這段話當然是針對反滿的革命論者,他提出要把這些不同的中國境內(nèi)的各族聯(lián)合起來,組織成一個新的國家,這預示著他的中華民族概念的產(chǎn)生。
所以,我們在討論他的概念之前,還是要理解他所說的“民族”這個意思,他在更早時期,1901年《十種德性相反相成義》里面說:“合群之德者,以一身對于一群,??辖I身而就群;以小群對于大群,??辖I小群而就大群。夫然后能合內(nèi)部固有之群,以敵外部來侵之群。乃我中國之現(xiàn)狀,則有異于是矣”。他說的是要有合群,大家知道這是社會群體,也就是他后來說的國民,但這個“群”的概念在他1890年代的思想里就持續(xù)出現(xiàn),這個“群”不是一般社會學意義上界定的那個社會,而是一個具有道德內(nèi)涵、倫理的某種一致性的一個群體,所以他對民族的期待里面一直有一個關于人的狀態(tài)的道德性的關注,這也是他反抗所謂殖民主義、帝國主義過程中提出的民族學說的根源。
民族帝國主義時代的國家問題
他說:“其爭也,非屬于國家之事,而屬于人群之事,非屬于君相之事,而屬于民間之事,非屬于政治之事,而屬于經(jīng)濟之事”。這是講的整個國民競爭之大勢,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他用了“國民競爭”而不是“國家競爭”,所以這跟他的新民學說是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是人的自覺,他所說的內(nèi)部的人的獨立、外面的國家的獨立,結合在一起。
這個看法一直延伸到他對中國民族歷史的看法里面去,二十世紀出現(xiàn)了以后,才會用這樣的方法來敘述歷史。因為他開始說了,他說中國歷史上——
“上世史,自黃帝以迄秦之一統(tǒng),是為中國之中國,即中國民族自發(fā)達、自競爭、自團結之時代也;中世史,自秦統(tǒng)一后至清代乾隆之末年,是為亞洲之中國,即中國民族與亞洲各民族交涉、繁賾、競爭最激烈之時代也;第三,近世史,自乾隆末年以至于今日,是為世界之中國,即中國民族合同全亞洲民族與西人交涉、競爭之時代也”。這是抵抗全球性的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的時代,他把整個中國歷史的敘述都組織在這樣一個獨特的時間觀里。
換句話說,我有時候會說,因為十九世紀、十八世紀、十七世紀和更早的歷史,在這個意義上它的敘述恰恰是一個倒敘的形式,是通過建立了新的時代意識之后才構建起來的一個意識,他在這個意識之下第一次提出“中華民族”這個概念:
“立于五洲中之最大洲而為其洲中之最大國者,誰乎?我中華也;人口居全地球三分之一者,誰乎?我中華也;四千余年之歷史未嘗一中斷者,誰乎?我中華也。齊,海國也。上古時代,我中華民族之有海權思想者,厥惟齊?!?
這些思想——比如海權的思想,也是在二十世紀初期才開始逐漸發(fā)展起來的理論,他把它說成是齊國的海權思想,這表示說二十世紀的意識對于他重構自己的歷史起了巨大的作用,這是在一個時代性的關系當中提出的。所以在1905年他又說:“中華民族自始本非一族,實由多民族混合而成”,這是他所說的多民族的中華民族這個概念的來龍去脈。
- 原標題:理解思想者梁啟超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呂義正 
-
河北灤平發(fā)現(xiàn)戚繼光督建長城石碑,內(nèi)容與史料記載高度吻合
2023-08-16 14:29 考古 -
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78周年
2023-08-15 06:52 -
為什么梁啟超不看好的社會主義,最后拯救了中國?
2023-03-20 08:04 -
甲午戰(zhàn)爭沉艦發(fā)現(xiàn)大口徑炮彈,辟謠“炮彈摻沙”
2023-03-04 17:03 考古 -
為什么西方考古研究都愛去希臘搞發(fā)掘?
2023-02-23 08:46 -
中國歷史上的“葉文潔”,比小說要讓人頭疼得多
2023-02-14 08:46 -
紫禁城兩次破防,勤懇務實的嘉慶也救不了清朝?
2023-02-05 08:51 -
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周湘萍去世,享年94歲
2023-01-31 16:55 -
日本外交的這套“傳統(tǒng)手藝”,讓人想到魯迅的一句話
2023-01-19 09:07 日本 -
秦始皇帝陵發(fā)布兵馬俑一號坑第三次發(fā)掘成果
2023-01-12 16:15 考古 -
劉統(tǒng)教授逝世,著有《北上》《大審判》等
2022-12-22 07:17 -
他在人生的最后十年,如何踐行“茍利國家生死以”?
2022-11-22 07:56 -
清代宮廷比明代更節(jié)儉?宮女的待遇是……
2022-10-31 08:15 -
清代選秀女就是選妃?其實皇帝更在意的是“防漢化”
2022-10-19 08:43 -
為了“去中國化”,日本考古還出過這樣的大烏龍
2022-10-03 08:29 -
清代盛行“厚嫁”,對女性是福是禍?
2022-09-19 08:02 -
日本拍歷史劇,就不用忌諱歷史虛無主義?
2022-08-29 08:14 -
從世官世祿到有爵無官——古代爵位制的演變
2022-08-01 17:38 -
【觀網(wǎng)直播間】科舉時代:從世襲制到科舉制
2022-07-25 19:25 -
一五一十:宋朝為什么弱?
2022-07-18 18:46
相關推薦 -
“美國代表團‘放鴿子’,不去印度談判了” 評論 29美俄首腦峰會“如會”,拍完照得不到的依然得不到 評論 86最新聞 Hot
-
“美國代表團‘放鴿子’,不去印度談判了”
-
怕澤連斯基再搞砸,歐洲派“特朗普最愛的對話者”出馬
-
這次會吵嗎?他們仨又要在白宮會面了
-
“澤連斯基愿與特朗普討論領土問題”
-
“SpaceX靠美國政府合同賺錢,卻幾乎不繳納聯(lián)邦所得稅”
-
“白素貞”被聘為青城山文旅推薦官
-
李滔,跨省履新云南
-
“上海第三機場”有新進展
-
印度高官膨脹了:不想當下一個中國
-
“普特會”談近3小時未達成協(xié)議,普京:下次去莫斯科
-
新西蘭防長咋呼:中國太讓我意外了,敲醒我
-
警惕!歐盟想學美國對華打“臺灣牌”
-
特朗普搞了個企業(yè)效忠榜:看看誰最聽話
-
“普特會”釋放緩和信號,俄烏沖突離停火還有多遠?
-
“澤連斯基非常緊張”
-
特朗普:我打10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