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暉:為什么我說梁啟超還是我們的同時代人?
所以在1922年他寫作的《精神生活與物質生活的調(diào)和問題》中,他說:“個性與社會性的調(diào)和問題,此兩問題者非得合理的調(diào)和,末由拔現(xiàn)代人生之黑暗痛苦以致諸高明”,我們必須找到一個方法來提出這個調(diào)和的問題。在這個意義上,他就把柏格森的理論、把威廉·詹姆士的理論、把杜里舒,歐洲的、德國的這些思想家的理論,和中國的思想結合起來,也就回到了他早期關于儒學的那些基本判斷里面,他說:
“中國學問與其說是知識的學問,毋寧說是行為的學問。中國哲學以研究類為出發(fā)點,最主要的是人之所以為人之道,怎樣才算一個人,人與人相互有什么關系?!?
這樣的關系和現(xiàn)代科學不是反科學的過程,他說的很清楚。而且他認為現(xiàn)代科學也可能產(chǎn)生出跟道德律發(fā)生關聯(lián)的地方,他舉了幾個例子,他說比如克魯泡特金當年的互助論是從科學上歸納出來的互助論,威廉·詹姆士用科學的研究法提出了人格的唯心論,柏格森直覺的進化論在此論證了進化的原理。
以人為中心的世界
在這樣的意義上,為了調(diào)和和克服科學和自由意志的對立,梁啟超在他生命最后的階段開始回到他所說的儒學的立場,重建以人為中心的世界。他確信,此合理之調(diào)和必有途徑可循,我國先圣早已暗示。1927年他發(fā)表了很長的一篇文章,叫《王陽明知行合一之教》,還有另外一篇文章叫《言禮學說與現(xiàn)代教育》,在這些文章里面,其實是他把王陽明的學說、顏元和李塨的學說,看起來都是主張知識是由實際的經(jīng)驗得來,所以他認為這樣的一種經(jīng)驗是和近代的,就是二十世紀的威廉·詹姆士、杜威等提倡的實驗主義是同一個口吻,他說:
“以極端唯心派的人,及其講到學識方面,不獨不高談主觀,而且有偏于純客觀的傾向,淺見者或驚疑其矛盾,疏不知他的心物合一論心理合一論,結果當然是要歸到此點?!?
整個來說,他晚期的思考是要把身、心、意、知、悟這幾個方面整個組織到他所說的創(chuàng)造進化的歷史里面去,來重新思考在科學技術愈發(fā)滲透到我們的世界和日常生活過程中的時候,人的倫理世界和道德世界、以人為中心的世界是如何能夠確立起來。所以,他不是一般意義的反對科學,而是反對科學萬能,依舊強調(diào)在這個世界里人的主觀性、能動性、主體性,在這個當中的意義。
所以,這個部分所說的調(diào)和,當然看起來是折中的想法,但另一方面這個中庸的思想、協(xié)調(diào)的思想也和他早期獨立的思想連在一起;你如果沒有一個獨立的思想,是不可能在不同的思想資源之中尋找到那個協(xié)調(diào)的可能性的,所以我最后引了這幾句話,他說:
“要之,舍西學而言中學者,其中學必為無用;舍中學而言西學者,其西學必為無本”,“不要做中國舊思想的奴隸;不要做外國新思想的奴隸”?!按撕侠碇{(diào)和必有途徑可尋,我國先圣,實早予吾儕以暗示”。
這里面包含著他的期待,也可能包含著他的幻想,但我們從他的一生行動中可以看到,他始終注目于一個人和自己的現(xiàn)實世界,人、人類和未來的持久關系,所以他在反復討論這樣一些問題,他強調(diào)傳統(tǒng)跟科學、儒學和科學不能視為對立的:“蓋在心物合一的的前提之下,不獨物要靠心乃能存在,心也要靠物乃能存在”,他希望在這之間找到一個新的文明和創(chuàng)造。這個工作梁啟超當然沒有完成,有待今天的人們繼續(xù)去思考和探索。
所以我引用了他晚期很喜歡的哲學家,就是實用主義、實驗主義哲學家詹姆士。近代的實用主義和實驗主義影響最大的是杜威,他到中國來過很多年,胡適之受他的影響很大,也是最大的推崇者,胡適基本上重視的是他的科學方法,而梁啟超重視了他某種宗教和主觀性的這個部分。威廉·詹姆士說過這么一句話,他說:
“哲學史在極大程度上是人類幾種氣質沖突的歷史,他(指哲學家)的氣質給他造成的偏見,比他那任何比較嚴格的客觀前提所造成的要強烈得多。正像這個事實或那個原則那樣,氣質也會這樣那樣地給他提供證據(jù),造成比較重感情的或者比較冷酷的宇宙觀,并在文學、禮儀、政治等方面留下影響”。
我之所以引用這段話,除了后期梁啟超非常重視威廉·詹姆士以外,我也想說的是,梁啟超似乎一直在尋求比較重感情和比較冷酷的宇宙觀之間的調(diào)和,通過他一生的創(chuàng)造和努力來做這樣的一件工作。
我演講的最后提出一個問題,梁啟超是我們同時代人嗎?如果他是我們同時代人,意味著我們思考今天的時代,依然可以通過他的思維,他對自己時代的認知,去理解我們時代,他依舊是一個活的思想。還有一種,當然他是四大導師,可以說是被珍藏的思想,供我們膜拜的。就我個人來說,梁啟超依舊是我們的同時代人。
謝謝大家!
- 原標題:理解思想者梁啟超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呂義正 
-
河北灤平發(fā)現(xiàn)戚繼光督建長城石碑,內(nèi)容與史料記載高度吻合
2023-08-16 14:29 考古 -
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78周年
2023-08-15 06:52 -
為什么梁啟超不看好的社會主義,最后拯救了中國?
2023-03-20 08:04 -
甲午戰(zhàn)爭沉艦發(fā)現(xiàn)大口徑炮彈,辟謠“炮彈摻沙”
2023-03-04 17:03 考古 -
為什么西方考古研究都愛去希臘搞發(fā)掘?
2023-02-23 08:46 -
中國歷史上的“葉文潔”,比小說要讓人頭疼得多
2023-02-14 08:46 -
紫禁城兩次破防,勤懇務實的嘉慶也救不了清朝?
2023-02-05 08:51 -
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周湘萍去世,享年94歲
2023-01-31 16:55 -
日本外交的這套“傳統(tǒng)手藝”,讓人想到魯迅的一句話
2023-01-19 09:07 日本 -
秦始皇帝陵發(fā)布兵馬俑一號坑第三次發(fā)掘成果
2023-01-12 16:15 考古 -
劉統(tǒng)教授逝世,著有《北上》《大審判》等
2022-12-22 07:17 -
他在人生的最后十年,如何踐行“茍利國家生死以”?
2022-11-22 07:56 -
清代宮廷比明代更節(jié)儉?宮女的待遇是……
2022-10-31 08:15 -
清代選秀女就是選妃?其實皇帝更在意的是“防漢化”
2022-10-19 08:43 -
為了“去中國化”,日本考古還出過這樣的大烏龍
2022-10-03 08:29 -
清代盛行“厚嫁”,對女性是福是禍?
2022-09-19 08:02 -
日本拍歷史劇,就不用忌諱歷史虛無主義?
2022-08-29 08:14 -
從世官世祿到有爵無官——古代爵位制的演變
2022-08-01 17:38 -
【觀網(wǎng)直播間】科舉時代:從世襲制到科舉制
2022-07-25 19:25 -
一五一十:宋朝為什么弱?
2022-07-18 18:46
相關推薦 -
“美國代表團‘放鴿子’,不去印度談判了” 評論 29美俄首腦峰會“如會”,拍完照得不到的依然得不到 評論 86最新聞 Hot
-
“美國代表團‘放鴿子’,不去印度談判了”
-
怕澤連斯基再搞砸,歐洲派“特朗普最愛的對話者”出馬
-
這次會吵嗎?他們仨又要在白宮會面了
-
“澤連斯基愿與特朗普討論領土問題”
-
“SpaceX靠美國政府合同賺錢,卻幾乎不繳納聯(lián)邦所得稅”
-
“白素貞”被聘為青城山文旅推薦官
-
李滔,跨省履新云南
-
“上海第三機場”有新進展
-
印度高官膨脹了:不想當下一個中國
-
“普特會”談近3小時未達成協(xié)議,普京:下次去莫斯科
-
新西蘭防長咋呼:中國太讓我意外了,敲醒我
-
警惕!歐盟想學美國對華打“臺灣牌”
-
特朗普搞了個企業(yè)效忠榜:看看誰最聽話
-
“普特會”釋放緩和信號,俄烏沖突離?;疬€有多遠?
-
“澤連斯基非常緊張”
-
特朗普:我打10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