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筱林:研究了20多年翼龍和恐龍,很多人羨慕,我覺得羨慕是應該的
還有一件事情就是在哈密,我們從2006年開始,連續(xù)在這里進行野外考察和搶救性發(fā)掘工作。這個地方是我的一位老師邱占祥院士他研究巨犀在哈密考察時發(fā)現(xiàn)的,當時他們在這里發(fā)現(xiàn)了幾個碎骨頭,認為這些碎骨可能屬于翼龍。標本帶回來后一看確實是翼龍。之后,我們就在這里開始了連續(xù)的野外考察。這是一片無人區(qū),有非常漂亮的雅丹地貌,魔鬼城和茫茫戈壁。
能認出照片中的人是誰嗎?是不是很像科幻大片里面的一個英雄人物,在外星球上拿著秘密武器和外星人周旋?
這其實是我。我手上拿的兩個小瓶子也不是什么基因武器,就是502粘結劑。我們在野外考察的時候發(fā)現(xiàn)一些骨骼碎了,就用502把它們粘起來。
我腳底下踩著的是一個非常神奇的世界。經過考察,我們在這個地方發(fā)現(xiàn)了目前世界上分布面積最大、最富集的翼龍化石產地,翼龍分布面積有上千平方公里,除此之外還有好多恐龍。其中,翼龍富集面積有七八十個平方公里,每平方米至少一個個體,大家算一下,有多少個翼龍?七八千萬個,也就是說,曾經有上億數(shù)量級的翼龍在這個地方生活。
翼龍要飛,它需要高熱量、高營養(yǎng)。是什么樣的古代的環(huán)境,能提供上億數(shù)量級的翼龍的食物和營養(yǎng)來源?是湖。翼龍吃魚,魚就是優(yōu)質蛋白。
我們看這一層層的地層,其實是湖相沉積,里面應該有大量的魚,翼龍吃了魚以后才能飛起來。
這個遺址非常重要,為了保護這個地點,我們保密了將近十年,雖然2006年就發(fā)現(xiàn)了這個地方,但直到2014年,我們的第一篇文章才發(fā)表,命名了“哈密翼龍”,并研究了它們的一些蛋化石。
直到2014年,我們的第一篇文章才發(fā)表,命名了“哈密翼龍” | Current Biology期刊封面截圖
這個地方有很多世界第一的發(fā)現(xiàn)。比如,這張復原圖里,雌性和雄性翼龍保存在一起,這在世界上其它地方都沒有的。還有就是三維立體保存的翼龍蛋和翼龍胚胎,在此之前,世界上只發(fā)現(xiàn)了四個,而我們發(fā)現(xiàn)了成千上萬個,所以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地點。
我們看到的這個剖面,兩米厚的地層里邊有八層化石層?;瘜永锏墓趋?,一樣是散的,但又非常富集。通過右邊這張圖片,可以看到,頭骨上還有牙齒。此外,還可以看到七八個肱骨,代表有六七個個體。
其實這么大的一個標本就反映了在七八十平方公里內化石的富集程度,我們叫它“事件沉積”。經過研究,我們認為這是由一次次湖里面的大型風暴導致的,就像我們現(xiàn)在的臺風、熱帶風暴。風暴把這些翼龍卷在一起,最后導致它們死亡,然后尸體被撕裂,最后沉積下來。雖然它們的骨架散了,但它們的骨骼是完整的。
除了介紹野外工作之外,我再講幾個與古生物命名有關的故事。
一般來說,古生物命名來自三個方面:
一個是地名,例如中國翼龍、遼寧翼龍。
第二就是特征,通過生物的特征來命名,比如尾羽龍、棘鼻青島龍等等。
還有一個,就是用一些做出重要貢獻的科學家的名字給它們命名,例如剛才介紹過的郝氏翼龍。
但我覺得,我們還應該從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中找好的名字。圖中這個標本,它被我們命名為“悟空翼龍”,這件幾乎是完整的標本,其特征卻很奇怪。
在發(fā)現(xiàn)“悟空翼龍”之前,翼龍可以分成兩大類 | 汪筱林團隊供圖
在發(fā)現(xiàn)“悟空翼龍”之前,翼龍可以分成兩大類,一個是“喙嘴龍類”,一個是翼手龍類?!班棺忑堫悺敝饕谫_紀時期,翼手龍主要在白堊紀時期。
李氏悟空翼龍(Wukongopterus lii) | 汪筱林團隊供圖
而“悟空翼龍”的前半身,包括頭骨、脖子和翅膀,都和白堊紀的翼手龍類一模一樣;但“悟空翼龍”的后肢和尾巴結構更像侏羅紀的“喙嘴龍類”,是個鑲嵌結構。所以,如果你只發(fā)現(xiàn)一半的化石,那得出的結論就完全不一樣了。
我們把它命名為“悟空翼龍”是這么考慮的:孫悟空有七十二變,變來變去的,而且還會飛,而翼龍也會飛,因此就叫它“悟空翼龍”了。在這個基礎上,我們還建立了一個科,叫“悟空翼龍科”。
- 原標題:研究了20多年翼龍和恐龍,很多人羨慕我的工作,我覺得羨慕是應該的 | 汪筱林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朱敏潔 
-
武漢智慧城市“一碼互聯(lián)”榮獲2021數(shù)字中國創(chuàng)新大賽一等獎
2021-04-30 13:40 智慧武漢 -
天和入軌!獨家揭秘“太空母港”飛天路
2021-04-30 11:56 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 -
2021年一季度中國手機市場排名出爐:vivo第一,同比增長79%
2021-04-30 11:25 -
“留光”1小時!我國科學家刷新世界紀錄邁向“量子U盤”
2021-04-25 22:28 科技前沿 -
中國將論證建設近地小行星防御系統(tǒng)
2021-04-24 12:21 航空航天 -
祝融號!中國首輛火星車有名字了
2021-04-24 10:08 航空航天 -
第六個航天日 中國深空探測任務都有哪些進展?
2021-04-24 07:54 航空航天 -
茅臺總工落選中國工程院院士候選人
2021-04-23 12:35 -
“不要覺得互聯(lián)網比制造強,制造是根本,互聯(lián)網是如虎添翼”
2021-04-20 10:51 博鰲論壇 -
PDF格式發(fā)明者查爾斯·格什克逝世
2021-04-20 07:05 -
政策紅利消退,三一重能闖關科創(chuàng)板就能成為“中國第一”?
2021-04-16 18:07 -
中美科研團隊造出首個“人-猴胚胎”
2021-04-16 17:28 醫(yī)學 -
全球領先!我國在建核電機組裝機容量,連續(xù)多年保持世界第一
2021-04-14 13:54 核電 -
發(fā)布“云智原生”戰(zhàn)略和“數(shù)字大腦2021”,新華三加速釋放數(shù)據價值
2021-04-09 19:45 大公司 -
芯耀輝宣布余成斌教授出任聯(lián)席CEO
2021-04-07 08:58 -
里程碑!人類首次發(fā)現(xiàn)銀河系超高能宇宙線源存在證據
2021-04-03 11:17 科技前沿 -
中醫(yī)經絡真實存在?科研人員發(fā)現(xiàn)新證據
2021-04-02 19:13 醫(yī)學 -
中美航天部門就交換火星探測器軌道數(shù)據舉行多次會談
2021-03-31 20:54 航空航天 -
“中國天眼”31日正式對全球開放
2021-03-30 18:54 -
中國“人造太陽”將再沖新高:1億度“燃燒”100秒!
2021-03-25 22:36 能源戰(zhàn)略
相關推薦 -
操心中國,美國“黑手”又要伸向馬來西亞和泰國 評論 27特朗普要求“大搞特搞”,美團體急了:沒中國不行 評論 107“美國人,真正該擔心的時候到了” 評論 152“美國政府像青少年,拿信用卡揮霍,直到…” 評論 140最新聞 Hot
-
操心中國,美國“黑手”又要伸向馬來西亞和泰國
-
“特朗普要想訪華,先把臺灣問題說清楚”
-
“對以色列感到憤怒和警惕,沙特將與伊朗保持和解”
-
特朗普又給日本背后捅刀,逼得臺積電沒法了…
-
“大而美”法案通過,馬斯克表態(tài)
-
朱時茂自曝被騙錢,“我還是反詐大使”
-
英F-35“趴窩”印度機場20天,快被“玩壞”了…
-
特朗普要求“大搞特搞”,美團體急了:沒中國不行
-
“美國人,真正該擔心的時候到了”
-
涉及中國,韓企與美國“一拍即合”
-
歐洲學者:現(xiàn)在,中國能不能反過來幫幫我們?
-
印度“硬剛”:將報復美國
-
“歐洲同行都覺得,未來十年誰將主導已無懸念,不會是美國”
-
普京:全世界都想進入中國市場
-
馬斯克:對!全面公布所有文件
-
美方恢復出口,“不是恩賜也不是讓步,是我們斗爭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