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破解統(tǒng)一難題12| 雁默:“臺獨納粹化”,大陸該怎么辦?
最后更新: 2025-03-19 07:50:46【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雁默】
“賴清德17條”丟出來以后,像我這種反美分子距離因言獲罪的日子可能也不遠了,但特朗普終于還是打了臺灣牌,也讓我松了口氣。坦白說,個人最怕的就是美國不打臺灣牌,因為兩岸問題,一個巴掌拍不響,轉機只能從危機中產生。
島內輿論第一時間的反應認為,賴清德此舉是為大罷免加溫,這個判斷雖然也沒錯,但我們對“臺獨”分子的基本認知是:沒有美國圣旨,絕不敢過激挑釁大陸。因此,“17條”斷然就是華盛頓的旨意,每一條都經過美國審查。
自去年10月至今,賴清德憋了近半年,才終于接獲圣旨,開始第一階段的“臺獨納粹化”,從所謂“外交”、安全、身份、思想、經貿,以反滲透為名,企圖方方面面進行社會改造。當然,華盛頓不會管這么多,只需要臺灣凝聚“抗中意志”向美國表忠,但“臺獨”自然要拿著雞毛當令箭,以服務其內部斗爭。
賴清德 資料圖來源:臺灣“中時新聞網”
在賴吹響“17條”斗爭號角后,“立法院”在野黨領袖傅崐萁家隨即遭檢調搜索,這是司法整肅在野黨高層的第二個案例,第一個是柯文哲。
韓國總統(tǒng)尹錫悅以宣布戒嚴的方式打擊在野黨,菲律賓總統(tǒng)小馬科斯呼應國際刑事法院逮補前總統(tǒng)杜特爾特,賴也以自己的方式削弱政治對手,這三個人都是東亞最親美的政治人物,同為第一島鏈的據(jù)點,也都標榜民主,當然,其內部的重大政治事件都與美國暗中運作脫不了干系。
“臺獨”當局明顯在推動“分階段戒嚴”,大罷免只是其中一個步驟,而無論罷免結果為何,賴都能以行政手段進一步囚禁全臺人民。問題是,大陸要怎么處理“臺獨納粹化”?如果無法處理,那么就算推出一萬條惠臺政策,也不敵“臺獨17條”。
以下先厘清“17條”的外部干涉背景。
礦坑里的金絲雀,埃布里奇·科爾比
說“17條”是美國默許,主要的推論線索在于,特朗普急欲實現(xiàn)中美領導人峰會,但北京似乎興致不高,而美方每每打臺灣牌的動機,大都指望借此迫使中方讓步。
與“17條”時間點最近的事件是《華爾街日報》的獨家報道,就像過往,借媒體放話是美國單方面向中國提出要求的慣用手段,它往往顯示了華盛頓的短期目標,而不是北京的意向。
其次,“17條”曝光以后,“美國在臺協(xié)會”(AIT)處長谷立言(Raymond F. Greene)立刻發(fā)表聲明,強調“美國不會放棄臺灣”,“美方希望在印太地區(qū)增加嚇阻能力”,“美日領導人達成共識,反對任何在臺海地區(qū)有片面的改變現(xiàn)狀的行動”,“臺海危機對全球經濟的傷害會超過全球GDP的10%”,“臺美關系堅若磐石”等等拜登時期的老劇本內容,好似特朗普對全世界都翻臉,唯獨對臺灣依舊深情。
但事實勝于雄辯,特朗普政府扒光了臺灣的胄甲臺積電,形同搗毀“堅若磐石”的基礎,據(jù)此,我們只能將“17條”視為華盛頓進一步扒光臺灣“底褲”的信號——底褲,就是臺灣GDP的10%都要上繳給美國,包含擴大軍售,以及對等關稅。
此外,G7外長在加拿大發(fā)表的聯(lián)合聲明中,刪掉了“一個中國原則”,與最近美國務院刪掉“不支持臺獨”字眼異曲同工。這些事件都在短時間內發(fā)生,自然是特朗普政府敦促北京上談判桌的組合拳。
我說過,特朗普在中國問題上的出招,相對謹慎并有步驟,稍微盤點最近的一系列事件就不難找到線索。而當民進黨當局開始出現(xiàn)大動作時,反映著華盛頓不能不出大招的急迫感,畢竟,這是激怒中國并屢屢能得逞的捷徑。
追索“臺獨納粹化”的源頭,自有脈絡可循,礦坑里的金絲雀是埃布里奇·科爾比(Elbridge Colby),這位美國國防部副部長提名人在聽證會上給出了主要線索。
埃布里奇·科爾比 圖源:韓聯(lián)社
科爾比主張:
a) 華盛頓在臺灣有重要的國家安全利益,但該島嶼的地位對美國而言并非“生死攸關的利益”(existential interest)。
b) 臺灣必須將軍費提升至GDP的10%,以使美國直接“防御”臺灣成為一個可行的主張。
c) 多數(shù)美國人對于“為臺灣而戰(zhàn)”沒有興趣。
d) 美國的目標應該是“否定中國的地區(qū)霸權”。
考慮到科爾比曾經主張美國在臺灣問題上應從“戰(zhàn)略模糊”改為“戰(zhàn)略清晰”,明確化“保衛(wèi)”臺灣的立場,因此聽證會上的共和黨鷹派據(jù)此反復確認科爾比是不是改變了原本的鷹派立場。
答案是,就如同國務卿魯比奧在烏克蘭立場上的現(xiàn)實主義轉向,科爾比現(xiàn)在在臺灣立場上也改而擁抱“戰(zhàn)略模糊”,顯示出特朗普外交政策明顯的“克制”特征——任何國家或地區(qū)要獲得美國的安全保護,都得大幅增加軍費,并增加到財政無法負擔的程度。
臺灣一年的總預算約為GDP的12%,科爾比要求10%的軍費當然是不可能的,但他將這張支票作為美國“保衛(wèi)”臺灣的基本條件,形同告訴民進黨當局,美國不會“保衛(wèi)”臺灣。
在華文媒體里,通常都將科爾比的言論視為“新棄臺論”,然而,此一論斷并非全貌,科爾比只是為美國“棄臺”預先設定好說詞,以防在最壞的狀況下,美國信譽蕩然無存。就像我上次談過的,另一個主張“冷和”的國防部官員拜爾斯,其“綿里針”策略只是換個方法抗中,對抗性絲毫未減。
拜爾斯是國防部的中階官員,任務顯然是“踩剎車”,科爾比(若通過國會就職審查)是高階官員,其任務是“踩油門”,兩人共同遵循的紅線是避免美國卷入臺海戰(zhàn)爭,即“新棄臺論”,而在紅線之外,該軟之處稍微軟,該硬之處特別硬。為什么“稍微軟,特別硬”?因為負責“踩油門”的是領導。
科爾比被視為MAGA“剪除共和黨鷹派翅膀”的代表性角色之一,他代表特朗普外交政策的“克制戰(zhàn)略”,與傳統(tǒng)鷹派理念割席,斬斷共和黨克制派所批評的“臺灣執(zhí)念”(The Taiwan Fixation)——美國的戰(zhàn)略不該取決于一場無法取勝的戰(zhàn)爭。
由此可見,在科爾比的論述下,“臺獨納粹化”是一個必經的步驟,因為這才能洗腦臺灣民眾,美國在軍事與經貿面向上榨干臺灣是合理的,而借由榨干臺灣,才能讓臺灣掉價到美國可以放心棄臺的程度。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小婷 
-
9歲男孩點鞭炮燒車,法院判了
2025-03-18 22:59 -
長和集團出售海外港口被調查?外交部回應
2025-03-18 20:12 -
受賄6043萬余元,光大集團原董事長李曉鵬一審被判15年
2025-03-18 17:55 廉政風暴 -
“退而不休”、搞錢色交易,雷純勇被公訴
2025-03-18 16:21 廉政風暴 -
習近平:在中國式現(xiàn)代化進程中展現(xiàn)貴州新風采
2025-03-18 15:00 -
-
香港特首李家超表態(tài)
2025-03-18 11:01 香港 -
梁振英發(fā)聲:有些香港商人誤信“商人無祖國”
2025-03-18 10:48 香港 -
江西省委原副書記舒圣佑逝世,享年89歲
2025-03-18 09:50 -
首都醫(yī)科大學校長調整,饒毅“因年齡原因”卸任
2025-03-18 09:25 中西教育 -
李家超:對李兆基辭世表示哀悼
2025-03-17 21:03 -
4名臺獨網軍身份被公開,國臺辦回應
2025-03-17 19:44 兩岸關系 -
檢察機關依法對山西焦煤集團原董事長武華太等5名廳官提起公訴
2025-03-17 17:19 廉政風暴 -
E人優(yōu)先,P人勿擾?工人日報發(fā)聲
2025-03-17 16:00 -
國家發(fā)改委:正積極加緊制定政策
2025-03-17 15:53 -
從中儲糧儲運公司離職后搞“政商旋轉門”,劉福群被開除黨籍
2025-03-17 15:16 廉政風暴 -
上海:長江口18日一大型船舶航行交通管制
2025-03-17 14:20 -
國家統(tǒng)計局:1-2月份國民經濟起步平穩(wěn),發(fā)展態(tài)勢向新向好
2025-03-17 10:30 中國經濟 -
靠軍工吃軍工!譚瑞松被逮捕
2025-03-17 10:14 廉政風暴 -
2月份70城商品住宅價同比降幅收窄,一線城市新房價環(huán)比上漲
2025-03-17 09:53 中國房市
相關推薦 -
“2027年起,整個產業(yè)將拱手讓給中國” 評論 18“不如申請成中國一省” ,德國鋰企竟如此激將歐盟 評論 73美國放風:伊朗有動作了 評論 86靠萬斯“決勝一票”,“大而美”法案驚險闖關參議院 評論 184最新聞 Hot
-
“2027年起,整個產業(yè)將拱手讓給中國”
-
特朗普威脅:敢礙事,就逮捕你
-
“7年前就發(fā)現(xiàn)問題了,一直沒修”
-
“不如申請成中國一省” ,德國鋰企竟如此激將歐盟
-
終于換了,特朗普:我很滿意
-
要跟中國對著干?“剛果(金),別斷送發(fā)展機遇”
-
美兩員“大將”施壓未果,日本反倒成了“難啃的骨頭”
-
白宮找補:美國很強,不信去問伊朗
-
何君堯:建議給皇后大道、維多利亞公園改名
-
“美國自毀長城,中企憑高性價比一路高歌猛進”
-
兩國矛盾激化,阿媒突然發(fā)文:收到匿名材料,是俄軍擊中的
-
裝不裝空調,法國政客都能吵起來
-
潛入醫(yī)院裝電詐設備,騙走30萬!今年已發(fā)生多起
-
美報告炒作:中企占比近10%,“五角大樓供應鏈極其脆弱”
-
“歐洲定居者對澳大利亞原住民,犯下種族滅絕罪”
-
好一個“舉賢不避親”,特朗普推薦兒媳參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