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詠幻:當中國已大量使用AI時,日本還在努力淘汰軟盤和傳真......
其次是研究少。根據日本經濟新聞的報道,2012年到2021年這10年間,中國和美國在AI領域的科研重點論文一直在增加,只有日本持續(xù)保持在非常低的水平。
AI調研企業(yè)Zeta Alpha的數據則顯示,在2020-2022這三年間,每年被引用最多的AI論文里,日本甚至連前十都沒排進,依舊是中美在最前面。
最后我們談談人才問題。上面我們已經提到了,日本企業(yè)內部的人力預算主要用來維護老舊的系統(tǒng),而非拓展新的內容。這就導致日本企業(yè)并不會為這類人才投入過多的資源:不創(chuàng)造新的業(yè)務場景,只要能維持原樣,就不會有動力去改進。
正是因為這樣的場景需求,導致日本的IT人才根本不需要高精尖的技術,只要是熟練工就可以了。因此,根據日本科學技術學術政策研究所的數據,相對于中美的新博士人才在2010-2018年中不斷增加,日本的新博士人才數甚至在逐年減少。無論是IT和AI領域,新的技術開發(fā)都需要龐大的高素質人才來維護,這讓本就不好的技術發(fā)展雪上加霜。
綜上所述,日本的市場總體發(fā)展差,導致相應的人才減少,又會反過來導致技術發(fā)展不好,市場更差——這種惡性循環(huán)一直持續(xù)到現在的AI時代。
看到這里,會有讀者不禁要問:日本就沒有AI人才了嗎?日本在AI領域真的就是完全隱身了嗎?
答案當然沒有那么絕對。在AI繪圖領域中,日本開發(fā)者的貢獻是非常扎實的。只可惜,這只是個人開發(fā)者的高光時刻,而非大企業(yè)的功績。
以StableDiffusion和Midjourney為代表的圖片大模型,早已經在AI繪圖領域嶄露頭角。尤其是StableDiffusion,由于其開源特性,在目前的AI繪圖中更是擁有最強的可能性。而日本開發(fā)者kohya是最早開發(fā)了訓練工具的那一批人,他讓StableDiffusion模型擁有了更多可能性,是相關領域中最功不可沒的開山鼻祖之一。
時至今日,所有StableDiffusion玩家在訓練自己的AI繪圖模型時,都會在運行界面上看到日文。這就是因為開源工具的代碼中,有相當大的貢獻都是這個項目做的。
出處:Github上kohya的訓練器頁面
但是除此之外,日本人在其他AI領域暫時難有類似高度的貢獻。無論是商業(yè)還是開源,都難見日本的身影。在全球AI競爭日趨激烈的當下,中國已經率先形成了完整的AI產業(yè)鏈,而日本仍在為數字化轉型的基礎問題苦苦掙扎,二者的差距正在迅速拉大。
日本缺的東西,全是中國的優(yōu)勢
與日本在AI時代的困境形成鮮明對比,中國的IT市場發(fā)展迅速,人才儲備充足,技術的普及和落地更是走在世界前列??梢哉f,日本AI技術之所以發(fā)展不起來,就是因為缺乏中國所具有的優(yōu)勢。
2025年3月5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解讀《政府工作報告》的吹風會上,特別提到了三款中國在AI領域的代表性產品——DeepSeek、可靈、宇樹科技——分別對應國際上2023年初引爆市場的ChatGPT(文字大模型)、2024年初走紅的Sora(視頻大模型)和馬斯克的擎天柱(具身智能機器人)。
DeepSeek不僅性能強大且成本低廉,更是打破了ChatGPT所構建的“訓練大模型需要天量算力和高昂成本”這一固有認知。以往需要海量算力投入的任務,如今僅需極低成本就能完成,且質量絲毫不遜色。
另一方面,可靈則在視頻生成領域領先一步,比Sora更早向消費者開放,并憑借卓越的生成質量與效率,迅速獲得全球市場的認可。
2024年年初,Sora作為第一個出圈的視頻模型引起了大量的話題,但就在同一年年中,可靈推出的老照片復活功能就在抖音引發(fā)了刷屏效應。而此時OpenAI仍在依賴人工后期制作,為Sora打造演示視頻。到了2024年底,即夢、混元等國產視頻大模型全面上線,普通用戶已能自由使用AI生成視頻,而Sora則直到12月才姍姍來遲地向其付費用戶開放視頻生成功能,錯失了市場先機。
回望過去兩年,全球AI浪潮的主角似乎一直是OpenAI和馬斯克,他們在各自領域的突破曾經主導了輿論。然而,到了2025年年初,當我們重新審視這場競賽時,中國不僅已經成功跟上,甚至在多個關鍵技術點上實現了超越。這種轉變令人感慨萬千,也再次驗證了生成式AI的三大核心要素:算力、算法、數據——而中國恰好在這三方面占盡天時、地利、人和。
首先,中國擁有世界頂尖的數學與算法人才儲備。計算機科學和人工智能的核心是數學,而中國在這一領域一直處于全球領先地位。近幾年,無論是大模型訓練、AI芯片優(yōu)化,還是深度學習框架的研發(fā),中國的研究機構和企業(yè)都在快速崛起,甚至逐步改變過去“追隨者”的角色,開始引領前沿技術的發(fā)展。
其次,數據是人工智能的燃料,而中國無疑坐擁全球最豐富、最優(yōu)質的數據資源。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單一語言市場,中國不僅有14億人口構成的龐大用戶群,還有高度發(fā)達的互聯(lián)網生態(tài)。從社交媒體到電商、短視頻、金融科技,中國的數據量級和多樣性遠超其他國家。這不僅讓AI模型訓練的數據更豐富,也使得AI產品落地和優(yōu)化的速度遠超國外對手。正因如此,可靈、即夢等國產視頻生成模型才能迅速打入市場,而Sora卻仍在封閉的環(huán)境里精調算法,遲遲未能大規(guī)模放開給普通用戶使用。
最后,算力曾是AI發(fā)展的關鍵瓶頸,但這個壁壘正在被逐步攻破。全球AI市場幾乎被英偉達的GPU壟斷,算力價格居高不下,成為所有AI公司的沉重成本。然而,DeepSeek等國產大模型已經在適配國產GPU,并逐步打破對英偉達的依賴。這一趨勢不僅會加速中國AI行業(yè)的自主可控進程,還會迫使英偉達重新調整市場策略,甚至可能讓“老黃”不得不降價,讓全球用戶買到更便宜的N卡。
綜上所述,中國AI產業(yè)的崛起并非偶然,而是算法、數據、算力三大核心要素共同作用的結果?,F在,中國AI的步伐已然加快,甚至開始在多個領域反超。未來幾年,全球AI格局的主導權,或許將迎來一場更大規(guī)模的洗牌。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鄭樂歡 
-
我駐日本大使:愿同日本等各國一道共建美好亞洲家園
2025-04-13 14:20 -
歐洲人紛紛取消,“特朗普下臺前,絕不踏進美國一步”
2025-04-13 14:09 美國經濟 -
尹錫悅首次刑事審判定于14日舉行,若罪成或面臨終身監(jiān)禁或死刑
2025-04-13 13:05 三八線之南 -
“特朗普關稅增加金融危機風險,歐洲需要答案”
2025-04-13 12:05 德意志 -
美對俄部分制裁措施將延長一年
2025-04-13 11:49 -
習近平同印度尼西亞總統(tǒng)普拉博沃就中印尼建交75周年互致賀電
2025-04-13 11:34 -
旅美數十年后,中國明星數學家夫婦回國
2025-04-13 11:06 -
緬甸發(fā)生5.4級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
2025-04-13 11:03 地震 -
俄稱擊落一架F-16,烏證實飛行員死亡
2025-04-13 11:01 烏克蘭之殤 -
“特朗普家族全面參與加密貨幣項目,獲利近10億美元”
2025-04-13 10:03 特朗普 -
美國小企業(yè)哀嘆:我們呢?我們的活路在哪里?
2025-04-13 09:17 應對特朗普沖擊波 -
美伊首輪間接談判結束,伊朗外長:雙方希望在最短時間內達成協(xié)議
2025-04-13 08:40 -
哈馬斯:對任何保證加沙地帶永久?;鸬奶嶙h持積極態(tài)度
2025-04-13 07:07 巴以恩仇錄 -
英國被曝深度參與俄烏沖突,多次派遣部隊入烏
2025-04-13 07:03 烏克蘭之殤 -
烏克蘭外長:不需要“被操縱的和平”
2025-04-13 07:01 烏克蘭之殤 -
探訪義烏后,法媒感嘆:美國訂單少了,士氣反而更高
2025-04-13 00:58 中美關系 -
“對抗中國主導地位,特朗普盯上太平洋海底”
2025-04-13 00:36 應對特朗普沖擊波 -
美國低調豁免部分商品,“對華關稅現首個松動信號”
2025-04-13 00:19 應對特朗普沖擊波 -
“美國既非全知,亦非全能”,毛寧分享肯尼迪講話
2025-04-12 22:12 中美關系 -
“一團糟!關鍵是,各國能忍到幾時?”
2025-04-12 20:10 應對特朗普沖擊波
相關推薦 -
“美國已解除這項對華出口禁令” 評論 255家樂福CEO放話:對中國小包裹,要學特朗普征稅100% 評論 212“2027年起,整個產業(yè)將拱手讓給中國” 評論 126“不如申請成中國一省” ,德國鋰企竟如此激將歐盟 評論 126最新聞 Hot
-
“即使特朗普下臺,美國政策也不會變,中日韓要合作”
-
“船到橋頭自然直”,印外長回應美議員
-
俄海軍副總司令陣亡
-
“在越南的中國制造商松了一口氣”
-
他倒戈后就躲起來了,電話都不接,同僚評價:聰明
-
“美國已解除這項對華出口禁令”
-
“印軍將全面排查中國產零部件”
-
美國和盟友鬧掰?“本質沒變,中國需高度警惕”
-
斯塔默不吱聲,英財相當場落淚,“哭崩”市場
-
家樂福CEO放話:對中國小包裹,要學特朗普征稅100%
-
莫迪表態(tài):金磚是重要平臺
-
“還想阻撓大陸武統(tǒng)?美國太晚了”
-
受賄數額特別巨大,齊同生被提起公訴
-
“美國占一半,中國分四成,歐洲...”
-
李在明最新涉華表態(tài)
-
叫完“爸爸”又被白宮整活,北約秘書長:驚喜且有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