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廣燦:用印度制造取代中國制造?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但這個爭端在莫迪政府時期變得不一樣了。
據聯(lián)合國預測,印度人口將于2020年超越中國,成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印度每年新增適齡勞動人口1200~1300萬人。但是其制造業(yè)非常弱小,只吸納了就業(yè)人口的12%左右,有47%的勞動力依舊從事傳統(tǒng)的農業(yè)生產,而印度的農業(yè)產值只占該國GDP的23%,超過30%的人每天消費不足1.25美元。
可以說,印度不僅面臨勞動力過剩的問題,還要面臨勞動力收入低下的窘境。如果印度社會不能夠提供充足的就業(yè)崗位,那么如此龐大的青年人口不僅不會成為所謂的人口紅利,反而會成為極具破壞性的“人口炸彈”。
2014年4月,莫迪領導的人民黨上臺,其最主要的政治口號就是,加快經濟增長,增加就業(yè)崗位。而解決勞動力就業(yè)的最好方法,就是發(fā)展制造業(yè)。[6]2014年9月時,莫迪政府就宣布了“印度制造”計劃,意圖發(fā)展25個主要行業(yè),計劃將制造業(yè)占GDP的比例,從2014年的15%提高到2025年的25%,此舉大約能增加一億個工作崗位。
但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印度發(fā)展制造業(yè)的主要瓶頸在于他的土地征收制度和勞工法體系,這方面的改革往往被視為政治禁區(qū)。2014 年12 月,莫迪政府雄心勃勃的擬定了《土地征收法修正條例》草案,意圖突破現行《2013土地征收法》中“征收土地用于私營項目的,必須獲得80% 的土地所有者同意;用于公私合營項目的,必須獲得70% 的土地所有者同意”的限制,但是遭到了在野黨和農民群體的激烈反對,因此未能通過。
隨后不久,莫迪政府又試圖改革印度的勞工法體系。印度對勞工的極端保障已經到了僵化的程度,民眾對勞動法改革十分的敏感,執(zhí)政黨稍微不慎都會招致極大的政治風險。在此輪的改革中,印度除了修正了爭議不大的《學徒法》外,主要是修訂《勞動法法案》和《工廠法》中的勞工數量和工作強度上限,并沒有在實質層面上做出改革。
在改革受阻后,印度的制造業(yè)發(fā)展依舊呈現出一種萎縮趨勢。在2014年莫迪上臺時,印度制造業(yè)占GDP的比例為15.1%,但是到了2018年時降到了14.82%。受此影響,印度在2017-2018財年間,失業(yè)率飆升到6.1%。[7]而到了今年3月份,也就是印度受疫情影響前,其失業(yè)率已經高達8.7%。[8]國大黨等在野黨也因此不斷指責莫迪政府,在過去幾年間社會缺乏就業(yè)??梢哉f,莫迪政府無法在國內進行深層次的改革,以及無力面對國內日益增長的不滿時,其就有動機謀求從國外方向緩解這個問題。
2000-2018年間,印度制造業(yè)GDP產值及比重[9]
2014年10月,也就是莫迪提出“印度制造”計劃一個月后,國民志愿團(RSS)領導人莫漢?巴格瓦(MohanBhagwat)就在一次電視演講中表示:“在我們談論自給自足和對中國立場的時候,新政府似乎對此表示支持。但是,如果我們不停止從中國購買東西,(印度)政府將從何處汲取力量呢?”[10]
RSS和印度人民黨(BJP)有著極為密切的聯(lián)系,歷來主張經濟民族主義,排斥國外產品,保護印度本土產業(yè)。而作為印度最大貿易逆差國的中國,則是首當其沖??梢哉f,印度政府正在變相的給抵制中國產品的行為背書。也正是因為加入了這種政治目的,民間抵制中國制造的運動,被無形之間組織了起來。
在之后的幾年里,每當中印之間爆發(fā)爭端時,印度民間那種反華情緒,都會被印度官方有意無意的利用。如在2017年洞朗對峙期間,RSS與其下屬的本土覺醒組織(SJM)高度配合,在印度大肆制造反華輿論,呼吁印度普通民眾不使用任何中國產品。而根本動機其組織者也講的很明白,中國公司的存在正在導致數百萬家(印度)中小型企業(yè)關閉運營,從而導致該國年輕人口大量失業(yè)[11]。
2019年,號稱代表7000萬貿易商的全印貿易商協(xié)會(CAIT)稱,中國商品在質量和成本上具有優(yōu)勢,越來越多的傷害到印度中小企業(yè)。這不僅減少了稅收,還給印度較小的貿易商帶來了不公平的競爭環(huán)境,最終威脅著數百萬個工作崗位。該組織敦促莫迪政府對中國產品征收從300%至500%不等的超級關稅。[12]而制裁的理由則是,中國在2019年初的印巴沖突中包庇巴基斯坦。在今年抵制中國產品的新一輪浪潮中,該組織更是列出了3000種中國商品,號召印度廠商對此逐一進行取代。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吳立群 
-
莫斯科市長:6成市民已獲群體免疫
2020-07-18 08:19 新冠肺炎抗疫戰(zhàn) -
王毅痛斥美方:哪里還有大國應有的樣子,失去理智
2020-07-18 07:24 中美關系 -
美國新增78404例,累計感染363.4萬例
2020-07-18 07:18 美國一夢 -
“端水大師”特朗普:我愛印度人,我也愛中國人
2020-07-17 23:04 龍象之間 -
關于疫情后振興,歐盟這場關鍵峰會“分歧非常大”
2020-07-17 22:06 -
“特朗普當我妻子面侮辱韓國,還說討厭和文在寅交往”
2020-07-17 21:30 特朗普 -
聽到美官員這番話,華春瑩笑出了聲
2020-07-17 20:34 中美關系 -
英法院裁定允許“IS新娘”回國,英內政部:將上訴
2020-07-17 19:04 不列顛 -
印度防長也去中印邊境了
2020-07-17 18:30 龍象之間 -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2020-07-17 17:45 中美關系 -
“雇傭縱火犯管理消防局”,華春瑩駁斥
2020-07-17 17:34 中美關系 -
韓國檢方稱要調查這件事
2020-07-17 16:35 三八線之南 -
確診數超100萬,印度的農村難了
2020-07-17 15:35 新冠肺炎抗疫戰(zhàn) -
思科被指控存在種姓歧視,美媒發(fā)文曝光印度裔職場
2020-07-17 15:29 美國一夢 -
“雙贏就是中國贏兩次”美司法部長還真引了這句
2020-07-17 15:07 中美關系 -
白宮回應“禁止中共黨員入境”
2020-07-17 14:54 中美關系 -
智熄…她就是這么催美國學校復課的
2020-07-17 14:41 新冠肺炎抗疫戰(zhàn) -
比博爾頓那本賣得還好!
2020-07-17 11:35 特朗普 -
蓬佩奧“度君子之腹”:《紐約時報》這么寫,中國一定樂壞了
2020-07-17 11:05 美國一夢 -
法國使館:下周增加巴黎赴華航班
2020-07-17 10:51
相關推薦 -
操心中國,美國“黑手”又要伸向馬來西亞和泰國 評論 70特朗普要求“大搞特搞”,美團體急了:沒中國不行 評論 122“美國人,真正該擔心的時候到了” 評論 165“美國政府像青少年,拿信用卡揮霍,直到…” 評論 142最新聞 Hot
-
操心中國,美國“黑手”又要伸向馬來西亞和泰國
-
“特朗普要想訪華,先把臺灣問題說清楚”
-
“對以色列感到憤怒和警惕,沙特將與伊朗保持和解”
-
特朗普又給日本背后捅刀,逼得臺積電沒法了…
-
“大而美”法案通過,馬斯克表態(tài)
-
朱時茂自曝被騙錢,“我還是反詐大使”
-
英F-35“趴窩”印度機場20天,快被“玩壞”了…
-
特朗普要求“大搞特搞”,美團體急了:沒中國不行
-
“美國人,真正該擔心的時候到了”
-
涉及中國,韓企與美國“一拍即合”
-
歐洲學者:現在,中國能不能反過來幫幫我們?
-
印度“硬剛”:將報復美國
-
“歐洲同行都覺得,未來十年誰將主導已無懸念,不會是美國”
-
普京:全世界都想進入中國市場
-
馬斯克:對!全面公布所有文件
-
美方恢復出口,“不是恩賜也不是讓步,是我們斗爭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