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刁大明:2024兩個美國對決,將影響世界四年還是四十年
最后更新: 2024-11-01 09:11:03編者按:距離2024美國大選越來越近,這場選舉是一場特殊的選舉,它會對美國意味著什么、留下一些什么,顯得很有意義。10月中旬,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外交學系系主任刁大明做客人大重陽“區(qū)域國別論壇第十三講”,用獨特的視角為我們?nèi)轿徽宫F(xiàn)美國大選對美國政治未來的影響?,F(xiàn)將演講實錄發(fā)布如下:
【文/刁大明】
兩個美國的對決、基本盤的對決
正因為特殊,這次選舉會留下什么就更有意義。一開始,很多人認為這是兩個總統(tǒng)的對決,一個現(xiàn)任總統(tǒng),一個前任總統(tǒng)。從去年9月份到今年7月份一直是這個狀態(tài),兩個總統(tǒng)對決就意味著兩個美國的對決。換句話說,兩個人都用了四年或者是將近四年的時間告訴世界,他如果當總統(tǒng)的話在內(nèi)政外交意義上會做什么,會給這個世界帶來什么。這場選舉真的沒有像2008年這么有對不確定性的想象空間,因為2008年你真的不知道奧巴馬會做什么,但這場選舉真的知道這兩個人會做什么,而且確定性極強。
2016年投票日之前,如果大家有印象的話,幾乎所有人都覺得是希拉里。但在一個民間智庫的會議上,我就說無論誰當選美國都會進入特朗普時代,這句話確實是應驗了,但卻留下了極大的不確定性。這些不確定性是很值得深究的。其背后的原因當然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在美國表現(xiàn)得非常淋漓盡致,美國這樣一個深刻嵌入在世界秩序當中的國家的百年變局,當然也就深刻地牽動著世界的變局。
正因為此,各種政治生態(tài)交匯在同一個時間節(jié)點的選舉政治就表現(xiàn)得更為明確。兩個總統(tǒng)的對決就是兩個美國的對決,完全不同的兩個道路、兩個方向的對決,完全沒有想象空間的對決。即便換了哈里斯恐怕也還是如此,完全兩個不同版本的美國的對決。
刁大明教授 人大重陽
這是兩個美國的對決,也就是基本盤的對決,到目前為止我仍然這么認為。哈里斯7月21日獲得了機會,終于能走上前臺,對民主黨來說唯一的變化是什么呢?即便更換的話,其實還是一個基本盤之間的對決。哈里斯大概的作用不就是讓民主黨的基本盤更有效地動員出來嗎?現(xiàn)在哈里斯的支持率不到49.5%,但大家注意這個數(shù)字在歷史同期水平并不很高,并不足以勝選。
1932年到2020年,23次總統(tǒng)選舉,民主黨贏得的選舉是13次,平均獲得的選民票是52.6%,所以49.5%到底意味著什么?49.5%比歷史達標的差距已超越統(tǒng)計誤差了。同時期,那10次共和黨贏得的選舉,平均獲得的選民票是48.9%,反而距離特朗普現(xiàn)在的支持率差距更小。
特朗普要面對的歷史魔咒
這次大選讓人感受到了某種歷史重演的魔咒感。大家對克利夫蘭不陌生吧?可能因為特朗普所以更熟悉了。如果特朗普再次回到白宮的話,那么他就是美國歷史上第二次有這樣的殊榮的人。第一次就是克利夫蘭,1884年當選,1888年連任失敗,1892年再次回來再試再贏。但克利夫蘭留下了一個魔咒,對再想嘗試的特朗普可能就是個不小的問題。
對于克利夫蘭來說,他三次選舉都贏了選民票,唯一失敗的這次是贏了選民票輸了選舉人團票。換句話說,在聯(lián)邦政治上叱咤風云的8年里面,克利夫蘭始終在選民意義上占有更多的支持,他的失敗只是制度扭曲的結果。于是,1888年敗選之后,他有更多的勇氣再試一次。
20日特朗普在賓夕法尼亞州出席競選集會 視覺中國
如果基于這個歷史經(jīng)驗,那特朗普要有多大的壓力啊?第一次選舉就被扭曲,第二次選舉又輸了選民票,有什么證據(jù)證明他第三次選舉會贏選民票呢?在過去8年里,他有明顯的選民票意義上的增長嗎?如果沒有,他又如何能贏呢?再被扭曲一次?美國歷史上2016年是第五次被扭曲,那意味著2024年會出現(xiàn)第六次被扭曲。這種可能性不能排除,但在理性意義上真的很難預測。所以這么看,特朗普怎么會贏呢?但是我們說一個總統(tǒng)的執(zhí)政看民調(diào),但選舉真的是看對手。
我們可以沒有任何的證據(jù)表明他在過去8年的選民票增長了,但這個跟他贏不贏其實沒有必然的聯(lián)系,因為極有可能出現(xiàn)一種情況:他沒有增長,他面對的對手更差。那個對手更沒有辦法有效地把該拿的票拿下來,那當然是贏的還是他。一個差、一個更差,最后還是差的贏。坦率來講,拜登在選舉期間就是這個狀態(tài),該拿的票拿不下來。少數(shù)族裔、女性、年輕人不會投給特朗普,但真投不下拜登,哈里斯的出現(xiàn)改變了這個狀態(tài),但是不是就足以改變到能贏?我們很難做這個判斷。
美國政治走向的風向標
這場選舉會對我們判斷美國未來一段時間的走向,美國政治經(jīng)濟社會結構的走向,會具有風向標的意義。主要的意義來自所謂政治周期的說法,我相信是有周期的,經(jīng)濟學界是不是已經(jīng)覺得周期是一個比較通常地理解相關現(xiàn)實的規(guī)律了?但美國政治的角度可能有一半人是認為有周期,一半人認為沒有周期,我仍舊執(zhí)念地認為有周期。
周期需要節(jié)點,是一個什么節(jié)點呢?2016年在美國發(fā)生的是一次以選舉面目出現(xiàn)的社會運動,而特朗普就是借助這場社會運動登臺的,社會運動的成功就是當選。如果這個說法有意義的話,那2020是什么呢?如果2016是一場自下而上的反對華爾街、反對華盛頓精英的草根的、有民粹感的社會運動的話,那2020是不是一場自上而下的在疫情背景下對特朗普內(nèi)政外交極端做法糾偏的精英行動?頗有這種感覺。
如果這樣判斷過去的8年的兩次選舉,那2024是什么?特別是在所謂的“二賽”或者現(xiàn)在所謂“準二賽”的意義上是什么?那就是過去8年左右美國政治的這兩股力量的一場總對決或者總清算,一定會有一個結果,而這個結果可能成為預示著美國政治未來一段時間邏輯的節(jié)點。
這是什么邏輯呢?特朗普的當選雖然有點意外,但事實上極有可能意味著一個舊周期的結束,一個自90年代開始的溫和自由派周期的結束。但沒有人會在2017年說2016年是周期結束,我們要再等下一個選舉或者是下一個標志性事件來不斷地累計證明發(fā)生了什么,所以我們要等2020。
但現(xiàn)實是,我們沒有等來決定2016年是什么的2020,而是疫情影響的2020。我在2020年的時候盡可能搜中文英文數(shù)據(jù)庫、論文庫找大規(guī)模的流行傳染病對于西方意義上的競爭性的選舉和投票行為意味著什么,好像很少有這樣的文獻,基本上不知道到底意味著什么。畢竟,1918年不是大選年。
- 原標題:刁大明:2024美國大選影響四年還是四十年?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唐曉甫 
-
被中方制裁后,這家美無人機廠商向美政府“喊疼”
2024-11-01 09:06 中美關系 -
“德國依賴中俄,就像被下藥了”
2024-11-01 09:00 德意志 -
匈外長:沒有中國,歐洲電動車難以成功
2024-11-01 07:45 -
內(nèi)塔尼亞胡:必要時打擊伊朗任何地點
2024-11-01 07:45 -
耿爽:我索性主動出擊,先來說一說美國
2024-11-01 07:10 烏克蘭之殤 -
朝鮮試射導彈為“火星炮-19”型洲際彈道導彈
2024-11-01 07:10 朝鮮現(xiàn)狀 -
伊朗:將給以色列難以想象的回應
2024-11-01 06:40 伊朗局勢 -
特朗普還沒上臺,他們已經(jīng)慌了:斷了美國這個財路
2024-10-31 23:35 -
“曾有烏將軍打電話投降,讓我?guī)兔β?lián)系普京”
2024-10-31 22:56 烏克蘭之殤 -
“中印邊境士兵互贈糖果”
2024-10-31 22:12 龍象之間 -
吉利回應“私下單獨談判”:歐委會主動接觸,被我們拒絕
2024-10-31 22:02 車市快訊 -
拜登最后一次白宮萬圣節(jié),她扮成…
2024-10-31 21:16 -
“無論誰贏,歐洲已輸”
2024-10-31 20:12 歐洲亂局 -
用腳投票!歐盟對華綠地投資創(chuàng)歷史新高
2024-10-31 19:58 -
市場瘋狂下注特朗普,真金白銀比民調(diào)更準確?
2024-10-31 19:41 美國大選 -
“末日種子庫”收到3萬份新樣本,“人類在與時間賽跑”
2024-10-31 17:34 極端天氣 -
俄:罰2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美元
2024-10-31 17:31 -
印尼已提交加入金磚國家的申請
2024-10-31 17:01 金磚國家 -
聯(lián)合國8年來首提,日方:干涉內(nèi)政,強烈抗議
2024-10-31 16:51 日本 -
國防部:中印共同維護邊境地區(qū)和平安寧
2024-10-31 16:03 龍象之間
相關推薦 -
最新聞 Hot
-
美方恢復出口,“不是恩賜也不是讓步,是我們斗爭來的”
-
想得真美!“美越協(xié)議這一條旨在孤立中國…”
-
“美國政府像青少年,拿信用卡揮霍,直到…”
-
“聽到東方驚雷了嗎?那是14億中國人在笑話美國”
-
“以色列和俄羅斯正進行秘密會談”
-
佩通坦基本盤還穩(wěn)嗎?泰國權力天平傾向何方
-
“不同于西方,中國正建設由技術驅(qū)動的福利模式”
-
中國駐泰國大使館:被騙至緬甸的男模特已獲救
-
“越南在走鋼絲,稍有不慎,就會惹惱中國”
-
最新民調(diào):4成支持馬斯克成立新政黨
-
美伊下周在挪威談?
-
“俄美有興趣共同實施經(jīng)濟領域一些‘有前景的項目’,特別是能源”
-
人才引進被舉報中止1年后,再招考入圍名單與此前一致?包頭通報
-
特朗普威脅:周五,接關稅吧
-
“歐洲領導人向我求助,我提了建議”
-
“我簽署時候,B-2、F-22將從頭頂飛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