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馮紹雷:四十年國際問題教學與研究中我所親歷的“第一次”
五、對“人民外交”的第一次表達嘗試
那還是1989年春天,中蘇關系尚未恢復正常化,而戈爾巴喬夫即將開始他訪華的“破冰之旅”。事后,我從文獻中得知,戈爾巴喬夫為此行做足了功課。他在起飛前對身邊同事說,“我們要像年輕人對于前輩長者那樣恭敬地前往請教”。而中方也在積極準備。當時我所在機構上海蘇聯(lián)東歐研究所領導的姜琦老師,被安排接受一次重要采訪。事前他聽取意見時,我提出可以嘗試用“人民外交”的說法,來表達中蘇兩國人民對兩大鄰邦關系正?;钠诖N覐奶K聯(lián)回國不久,我所在蘇聯(lián)學術教學機構對我們的盛情接待,蘇聯(lián)老百姓對于上世紀50年代中蘇友好時期兩國年輕專家與學生交往當中的美好回憶,特別是我的蘇聯(lián)導師對于我無微不至的關照與幫助,令我久久難以忘懷。包括,當時國際列車進出中蘇邊境之時,都會在二連浩特換軌時停留。不光為了解除一個星期的長時間坐車后的勞頓,而且,也在當時冷戰(zhàn)將近終結,中蘇有望解凍的國際氛圍之下,滿車的中蘇兩國老小旅客,一起下車,熱情奔放地互相邀請,在月臺上便跳起了交誼舞。這種在普通人之間渴望交往的友善情愫,給我留下了十分美好的回憶。正是這樣的體驗與記憶之下,我便不由自主地想到了“人民外交”的說法,希望對尚未完全解凍的中蘇關系有所推動。姜琦老師說:“非常好!”于是,一篇以“人民外交”為主題,以化干戈為玉帛為本意,呼應中蘇兩國領導人握手言和的采訪稿,在戈爾巴喬夫來訪前夕,在解放日報正式發(fā)表。
到了若干年以后的上海文匯講堂上,為李肇新外長的一次重要講演作副手,有幸的是,我們還是圍繞"人民外交"這個主題展開對話。但是,這一次主要是李外長講述他在美國展開"人民外交"的故事,而不是對蘇聯(lián)而言了。
六、政策咨詢的第一次嘗試
國際研究這一領域,在扎實研究基礎上的政策咨詢有著相當重要性。
1991年,蘇聯(lián)解體前夕,局勢一波三折。震驚世界的“8.19”事件是其中的一個重要轉折。當時的蘇聯(lián)副總統(tǒng)亞納耶夫、總理帕夫洛夫、國防委員會副主席巴克拉諾夫、國防部長亞諾夫、內務部長普戈、克格勃主席克留奇科夫、全蘇農民聯(lián)盟主席斯塔羅杜布采夫、全蘇企業(yè)與工業(yè)建筑運輸郵電聯(lián)合會主席季賈科夫等8位聯(lián)盟中央高層官員,于1991年8月19日突然成立了緊急狀態(tài)委員會,軟禁了在索契度假的戈爾巴喬夫總統(tǒng)及其家人,在全蘇實行宵禁,企圖阻止繼續(xù)實行他的激進改革路線。當時的局勢異常復雜。對于此事如何判斷,當時在國內有過一些爭議與不同的判斷。
鑒于在蘇聯(lián)較長時間的學習與生活體察,回國后始終保持與蘇聯(lián)專業(yè)人士廣泛交往,包括8.19事件突發(fā)后的密切跟蹤研究,發(fā)現“8人委員會”當時并未得到各界廣泛支持。于是事發(fā)后兩天,我們提出:8.19事件還將會發(fā)生重大反轉。此后進程證明了這一判斷符合事態(tài)的后續(xù)發(fā)展。據當時上海人民出版社總編陳昕告知:曾任上海市政府領導的汪道涵先生,向他談及我們對“8.19事件”的判斷得到了決策層重視,對中方立場的形成起到了積極作用。陳昕轉達中還提到,汪老注意到我們及時提出了這一重要判斷,又不事聲張,十分低調。在此之后,汪道涵先生在很多年中全力支持我們的俄國研究。華東師大人文學院、后來的俄羅斯研究中心、與中國俄羅斯東歐中亞學會,從90年代到新世紀初的十余年中,幾乎每年都在上海舉行全國范圍的專業(yè)研討會,探討蘇聯(lián)解體以及相關重要議題。這成為當時的中國俄羅斯問題研究的一個重要平臺。
七、第一次組織國際學術研討會
90年代初,中國改革與開放進入新階段,對國際交往與研究都提出新的要求。當時,我受命任華東師大人文學院院長,一直想組織專業(yè)的國際會議。但因學校財政有限,未能如愿。直到1994年,經時任聯(lián)合國開發(fā)署官員的賴尚龍先生的幫助,也在香港浸會大學黃枝連教授以及香港客家總會的熱心相助之下,由上海物資貿易中心免費提供國際會議場所,終于舉辦了一場題為“歐亞大陸橋與區(qū)域經濟合作”的國際研討會。新華社老領導、本身也是資深國際專家的李儲文先生以及上海市副市長謝麗娟親自到會致辭,來自亞、歐、美、國內各地以及本校的共五十余位專家云集一堂。我記得,這是華東師大的文科在改革開放以后所舉行的第一次大型國際研討會。這次國際會議之后,我們機構和國內同事組織過很多次國際會議。場面越來越大、規(guī)格越開越高、水平與見識自然也不斷提升。但是,幾十年之后回想起來,
忘不了的,還是這第一次。因為,這次大會倒也是體現了中國學術界改革開放的一般路徑:海外華人學者首先傾力推動中國大學對外交往;研討會主題一般是緊隨中國改革與發(fā)展的步伐;而且,大學資金拮據往往要依靠企業(yè)的幫助。因此,不光這次大會,而且我們學院、學校的國際交流的起步,都得到了他們的幫助。
- 原標題:四十年國際問題教學與研究中我所親歷的“第一次”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呂義正 
-
中巴貿易首次實現本幣交易
2023-10-03 09:08 -
安理會通過決議授權向海地派國際部隊,中俄棄權
2023-10-03 09:08 -
“豪華黃金周”出境游火爆,中國游客獲得“VIP待遇”
2023-10-02 23:09 節(jié)日談 -
被控民事欺詐,特朗普抵達紐約出席開庭審判
2023-10-02 22:27 美國政治 -
日本對俄這一招,為每年近20億美元交易“踩剎車”
2023-10-02 21:47 日本 -
得知美國“援烏預算”被擱置,烏克蘭連忙降溫:我們理解
2023-10-02 19:36 美國政治 -
又醞釀對中國光伏開刀?歐洲業(yè)界警告:不要重蹈覆轍
2023-10-02 16:51 能源戰(zhàn)略 -
勝選后他明確表態(tài):停止對烏軍援,我們的人民正面臨更嚴峻問題
2023-10-02 15:03 歐洲亂局 -
佐科宣布:正式啟用!
2023-10-02 13:22 一帶一路 -
特朗普今日將再次出庭
2023-10-02 12:29 美國一夢 -
埃爾多安怒了:再也不指望他們
2023-10-02 12:02 歐洲亂局 -
勞資談判破裂,美國最大規(guī)模醫(yī)療罷工將上演?
2023-10-02 11:56 美國一夢 -
美參議員強行加戲:這樣做等同于對臺灣宣判死刑
2023-10-02 11:51 美國政治 -
“沒有中國參與,解決方案難以想象”
2023-10-02 10:36 德意志 -
嫦娥五號團隊榮獲國際宇航科學院最高團隊榮譽
2023-10-02 08:36 航空航天 -
又一個北約國家,立場要反轉了?
2023-10-01 23:18 烏克蘭之殤 -
土耳其內政部門口發(fā)生自殺式爆炸襲擊,埃爾多安回應
2023-10-01 22:51 -
英國將首次向烏部署軍隊?蘇納克急為新防長滅火
2023-10-01 22:40 不列顛 -
第三次中德高級別財金對話聯(lián)合聲明:反對貿易保護主義
2023-10-01 19:55 -
“生日快樂,中國!”華春瑩連發(fā)11組對比照片
2023-10-01 19:52 節(jié)日談
相關推薦 -
“2027年起,整個產業(yè)將拱手讓給中國” 評論 18“不如申請成中國一省” ,德國鋰企竟如此激將歐盟 評論 73美國放風:伊朗有動作了 評論 86靠萬斯“決勝一票”,“大而美”法案驚險闖關參議院 評論 184最新聞 Hot
-
“2027年起,整個產業(yè)將拱手讓給中國”
-
特朗普威脅:敢礙事,就逮捕你
-
“7年前就發(fā)現問題了,一直沒修”
-
“不如申請成中國一省” ,德國鋰企竟如此激將歐盟
-
終于換了,特朗普:我很滿意
-
要跟中國對著干?“剛果(金),別斷送發(fā)展機遇”
-
美兩員“大將”施壓未果,日本反倒成了“難啃的骨頭”
-
白宮找補:美國很強,不信去問伊朗
-
何君堯:建議給皇后大道、維多利亞公園改名
-
“美國自毀長城,中企憑高性價比一路高歌猛進”
-
兩國矛盾激化,阿媒突然發(fā)文:收到匿名材料,是俄軍擊中的
-
裝不裝空調,法國政客都能吵起來
-
潛入醫(yī)院裝電詐設備,騙走30萬!今年已發(fā)生多起
-
美報告炒作:中企占比近10%,“五角大樓供應鏈極其脆弱”
-
“歐洲定居者對澳大利亞原住民,犯下種族滅絕罪”
-
好一個“舉賢不避親”,特朗普推薦兒媳參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