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藥明康德與BIO“決裂”背后:美國《生物安全法案》影響懸而未決
-
王力聯系郵箱:wangli@guancha.cn
文/王力 編輯/徐喆
3月15日,美國生物技術創(chuàng)新組織BIO(Biotechnology Innovation Organization)在其官網更改原有的新聞內容,并宣布“藥明康德已主動終止了其BIO會員資格”。
這一消息迅速在資本市場發(fā)酵,今日盤中,港股醫(yī)藥股普遍下跌,其中藥明生物(02269.HK)跌幅近7%,藥明合聯(02268.HK)下跌近5%,而藥明康德(603259.SH)A股和港股(02359.HK)股價更是一度下跌超過5%和10%。
令人玩味的是,就在兩天前,BIO官網的該條新聞稿件內容還是“將剔除藥明康德會員資格”,并終止與其合作。
在這之前,BIO一直是藥明康德的重要盟友,對此前《生物安全法案》草案進行了猛烈的抨擊,并警告白宮將藥明康德從法案中刪除將嚴重損害美國生物技術產業(yè)。
藥明康德作為全球領先的生物醫(yī)藥研發(fā)服務企業(yè),其動向對整個行業(yè)有著深遠的影響。此次與BIO的“決裂”,無疑給其未來的發(fā)展前景蒙上了一層陰影。雖然藥明康德方面尚未對此事作出回應,但市場對其未來的發(fā)展前景已持謹慎態(tài)度。
縱觀全球生物科技領域,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市場的日益擴大,競爭也日趨激烈。藥明康德作為中國的生物醫(yī)藥領軍企業(yè),其快速發(fā)展和不斷壯大的實力引起了國際生物科技組織的關注。而BIO作為美國生物技術行業(yè)的重要代表,其利益訴求和戰(zhàn)略布局也與藥明康德存在一定的差異。
盡管藥明康德方面尚未對此事作出回應,但市場對其未來的發(fā)展前景仍持謹慎態(tài)度,美國《生物安全法》影響懸而未決,藥明系作為中國生物醫(yī)藥行業(yè)的領軍企業(yè)之一,其動向無疑將對整個行業(yè)產生深遠影響。
藥明康德“主動退出”BIO,公司再次出臺10億回購
3月15日,美國生物技術創(chuàng)新組織BIO在其官網上將3月13日發(fā)布的新聞稿件進行更改,新聞稿內,BIO表示中國的新藥研發(fā)企業(yè)藥明康德已主動終止了其BIO會員資格。
這一消息迅速在資本市場引起軒然大波,港股醫(yī)藥股普遍下跌,而就在兩天前,BIO的官網消息還是“將剔除藥明康德會員資格”。
(截圖來自BIO官網)
公開資料顯示,生物技術創(chuàng)新組織(BIO)作為全球最大的生物技術行業(yè)倡導協會,具有廣泛的影響力。自1993年成立以來,BIO一直致力于推動生物技術行業(yè)的發(fā)展,會員涵蓋超1400家生物技術公司。
據悉,BIO每年舉辦的年度國際會議會為全球的生物技術企業(yè)提供了一個不可多得的機會,讓他們可以借此平臺進行深度的行業(yè)交流、業(yè)務拓展和合作洽談。全球的生物技術企業(yè),如阿斯利康、拜耳、禮來等,紛紛加入BIO。
作為BIO的會員,這些企業(yè)不僅可以享受到BIO舉辦的各種活動中的優(yōu)惠待遇,還有機會與生物技術相關政策的制定者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從而更好地理解政策走向,為企業(yè)的未來發(fā)展提供有力支持。
觀察者網從BIO官網獲悉,按照地區(qū)和國家分類,當前BIO的會員有來自超過30個國家,其中歸屬地為中國的僅為7個,其中還包括默沙東、羅氏等外資在中國的投資公司。
(截圖來自BIO官網)
對于藥明康德來說,BIO作為國際生物技術領域的重要組織,其會員資格無疑為藥明康德提供了一個展示自身實力、拓展合作網絡的重要平臺。然而,藥明康德此次選擇退出也為其帶來不小的影響。
在退出BIO的消息公布后,藥明康德的股價在二級市場上出現了明顯的下跌。A股股價在三個交易日內下跌超過10%,港股股價更是跌超20%。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不久前,受《生物安全法》草案影響股價下跌的藥明康德,剛剛宣布了新一輪的10億元回購計劃,意圖通過回購股票來提振市場信心。
3月9日,藥明康德公告表示,藥明康德將通過上海證券交易所系統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回購A股股票,回購資金總額為10億元,回購完成后,這些股票將全部予以注銷并減少注冊資本,進一步優(yōu)化公司的股本結構。
值得一提的是,上一輪的10億元回購計劃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效果。在回購計劃實施的短短幾天內,藥明康德的股價便出現了明顯的回暖跡象。兩市股價飄紅,然而,如今退出BIO的決策使得藥明康德的股價再度進入下行區(qū)間,這無疑給公司的市值管理和市場形象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
美國《生物安全法案》成懸而未決之困局
1月25日,美國眾議院議員邁克爾·加拉格爾(Mike Gallagher)提交了一份《生物安全法案》草案,要求美國商務部、財政部和國防部對藥明康德及子公司進行制裁。
在這種情況下,作為獨立組織的BIO的立場顯得尤為關鍵。BIO的CEO雷切爾·金(Rachel King)認為應重新考慮《生物安全法案》,她表示:“這項立法將對藥物開發(fā)供應鏈造成難以估量的損害,包括目前批準的治療方法以及市場上以及數十年來正在開發(fā)的管道?!?
然而,雷切爾·金的提議在3月7日的聽證會上,遭到了邁克爾·加拉格爾批評,他指責道:“BIO本來有機會和委員會合作,一起維護國家安全。但它還是和中國站在了一起。”而這位邁克爾·加拉格爾也是眾議院通過“剝離Tiktok”法案的推動者。
雖力挺藥明康德,但這位力挺藥明康德的CEO雷切爾·金只是臨時任職。3月4日,新任CEO約翰·克勞利(John F. Crowley)正式上任,在這位新CEO周三寫給議員的信中,他表示BIO將支持《生物安全法案》,BIO會堅定站在國會和白宮這一邊,擁護《美國生物安全法案》草案,并提出了三條具體措施。
此后3月7日,美國參議院聽證會上,美國國土安全與政府事務委員會以11:1的壓倒優(yōu)勢通過美國《生物安全法案》。
盡管藥明康德在美國擁有眾多商業(yè)伙伴,并在政治領域擁有廣泛的影響力,但在這一關鍵時刻,卻沒有一家跨國藥企愿意公開站出來為其辯護。
長期以來,藥明康德憑借其高效的研發(fā)能力和成本優(yōu)勢,贏得了全球眾多藥企的青睞。然而,隨著地緣政治的變化和美國對生物安全的日益關注,藥明康德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海外藥企對安全、快速、準確的交付要求越來越高,而《生物安全法案》的通過可能使這一要求變得更加苛刻。
盡管《生物安全法案》距離正式成為法律還有一段路要走,但其對藥明康德的影響已經顯現。
從以往財報數據來看,藥明康德近八成營收來自海外,美國客戶的營收貢獻近年更從55%提升至66%,美國市場對藥明康德來說極為重要,而若失去了這一市場,其千億市值恐將面臨巨大的壓力。
因此,應對地緣政治的變化和海外市場的挑戰(zhàn),將是藥明康德其未來發(fā)展的關鍵。如何繼續(xù)維持和拓展美國市場,成為藥明康德亟待解決的問題。
- 責任編輯: 王力 
-
新業(yè)務挑起大梁,貝殼2023年各項經營數據大漲
2024-03-15 17:45 觀網財經-房產 -
金地集團:2023年營收981億,凈利潤8.88億
2024-03-15 16:57 觀網財經-房產 -
使用隔夜食材,書亦燒仙草道歉
2024-03-15 14:47 觀網財經-消費 -
統計局:2月份各線城市房價延續(xù)降勢
2024-03-15 14:47 觀網財經-房產 -
五糧液“打假”拼多多背后,庫存壓力下白酒控價難
2024-03-14 17:56 觀網財經-消費 -
華潤商業(yè)REIT正式上市,募集資金69.02億
2024-03-14 17:45 觀網財經-房產 -
10億利潤幾乎全部拿來分紅,飛科電器實控人獨得8.8億
2024-03-13 17:53 觀網財經-消費 -
?董事長遭留置,業(yè)績虧損加劇,超越科技如何“渡劫”?
2024-03-13 17:20 -
阿迪達斯2023年營收214.27億歐元,大中華區(qū)表現亮眼
2024-03-13 17:19 觀網財經-消費 -
專家呼吁年輕人少喝中藥代茶飲,多家中藥企業(yè)跨界布局藥茶藥膳
2024-03-13 17:16 觀網財經-健康 -
書亦燒仙草后,上海消保委又點名茉酸奶
2024-03-13 14:31 觀網財經-消費 -
名創(chuàng)優(yōu)品:未來五年要開超4500家店
2024-03-12 17:44 觀網財經-消費 -
報告顯示波音737Max問題嚴重,89項審計中有33項未通過
2024-03-12 15:29 波音危機 -
募投項目頻生變,業(yè)績變臉后永泰運5億定增“夭折”
2024-03-12 14:16 -
雅迪冠能新品強勢來襲!三大科技構筑技術壁壘 重新定義好車新基準
2024-03-11 21:55 觀網財經-消費 -
淡季提價成慣例,山西汾酒斥1-2億元增持
2024-03-11 18:49 觀網財經-消費 -
回應大眾多元附加價值追求,優(yōu)衣庫“上新”春夏新品
2024-03-11 18:19 觀網財經-消費 -
全球面臨“X疾病”威脅,康希諾朱濤提議加快聯合疫苗開發(fā)
2024-03-11 18:12 觀網財經-健康 -
2023年家裝行業(yè),互聯網用戶同比增加72%
2024-03-11 16:53 觀網財經-消費 -
鋰電裝備面臨反向“卡脖子”?歐美盯上了中國企業(yè)
2024-03-11 16:38 觀網ESG
相關推薦 -
-
特朗普要求“大搞特搞”,美團體急了:沒中國不行 評論 14“美國人,真正該擔心的時候到了” 評論 90“美國政府像青少年,拿信用卡揮霍,直到…” 評論 140“聽到東方驚雷了嗎?那是14億中國人在笑話美國” 評論 241最新聞 Hot
-
特朗普要求“大搞特搞”,美團體急了:沒中國不行
-
“美國人,真正該擔心的時候到了”
-
涉及中國,韓企與美國“一拍即合”
-
歐洲學者:現在,中國能不能反過來幫幫我們?
-
印度“硬剛”:將報復美國
-
“歐洲同行都覺得,未來十年誰將主導已無懸念,不會是美國”
-
普京:全世界都想進入中國市場
-
馬斯克:對!全面公布所有文件
-
美方恢復出口,“不是恩賜也不是讓步,是我們斗爭來的”
-
想得真美!“美越協議這一條,旨在孤立中國…”
-
“美國政府像青少年,拿信用卡揮霍,直到…”
-
“聽到東方驚雷了嗎?那是14億中國人在笑話美國”
-
“以色列和俄羅斯正進行秘密會談”
-
佩通坦基本盤還穩(wěn)嗎?泰國權力天平傾向何方
-
“不同于西方,中國正建設由技術驅動的福利模式”
-
中國駐泰國大使館:被騙至緬甸的男模特已獲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