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辛格:中國著眼大局發(fā)展,但美國不是
關鍵字: 特朗普訪華特朗普訪問中國基辛格世界秩序中美政治制度中美關系中美合作中美競爭朝核問題朝鮮問題
另一個更為緊迫的問題是朝鮮問題。19世紀的俾斯麥說過:“在我們這個奇妙的時代,強國因良知的顧忌而軟弱,弱國卻因膽大包天而強悍。”他這句格言用在朝鮮身上可說是分毫不爽。朝鮮的統(tǒng)治不符合任何被認可的合法性原則,甚至不符合它聲稱信奉的共產主義原則。它的最大成就是制造了幾個核裝置。它沒有軍事能力和美國打仗,但它手中那些核武器的政治影響遠遠超過了其軍事用途。朝鮮的核武器會刺激日本和韓國發(fā)展自己的核軍事能力,也讓平壤自以為有所倚恃,貿然進行與它的實力不符的冒險,因此造成朝鮮半島戰(zhàn)火重起的危險。
中國過去和朝鮮的淵源留下了復雜的經驗教訓。在許多中國人眼中,朝鮮戰(zhàn)爭象征著中國決心結束它“一個世紀的屈辱”,在世界舞臺上“站起來”,但也是一個警告,告誡中國不要卷入它無法控制其起源,并會產生始料不及的嚴重長期后果的戰(zhàn)爭。所以中國和美國在聯(lián)合國安理會中采取了相同的立場,要求朝鮮放棄——而不是縮小其核計劃。
對朝鮮當局來說,放棄核武器很可能會造成它政治上的解體。但中國和美國在它們支持的聯(lián)合國決議中公開要求朝鮮做的,正是放棄核計劃。中美兩國為了達到自己的國家目標,需要協(xié)調政策。雙方有關朝鮮半島的關注和目標有可能達成一致嗎?中國和美國能否制定出協(xié)作性的戰(zhàn)略,實現(xiàn)朝鮮半島的統(tǒng)一和無核化,使所有各方都更加安全、更加自由?如能做到這一點,那將是向著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的“新型大國關系”邁出的一大步。
光靠聲明是建立不起伙伴關系的
中國新一屆領導人將認識到,他們不可能預料中國人民對他們確定的宏圖偉業(yè)如何反應,他們進入的是一個全新的領域。中國的領導人不希望對外冒險,但正是因為他們感到只能通過強調國家利益來解釋改革必然帶來的調整,所以他們可能會比過去的領導人更加堅定地抵抗他們眼中對中國核心利益的侵犯。任何包括中美兩國在內的國際秩序都必須達到均勢,但對均勢的傳統(tǒng)管理方法卻需要通過商定規(guī)范來改進,并借助合作來加強。
中美兩國領導人都公開承認,兩國建立建設性的關系符合雙方的共同利益。兩屆美國總統(tǒng)(喬治·W·布什和巴拉克·奧巴馬)都和中國的國家主席(胡錦濤和習近平)達成協(xié)議,要建立太平洋地區(qū)的戰(zhàn)略伙伴關系。此舉既可以維持均勢,也能減少其中固有的軍事威脅。迄今為止,中美盡管宣布了意圖,卻仍未向著兩國同意的方向采取具體的步驟。
光靠聲明是建立不起伙伴關系的。任何協(xié)議都無法保證美國的國際地位永遠不變。如果美國被視為衰落的大國——這并非命中注定,全看美國如何自處——那么經過一段混亂動蕩之后,中國和其他國家就將獲得自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來一直由美國把持的世界領導權。
許多中國人也許認為美國這個超級大國已經盛時不再。但各種跡象表明,中國領導層明白,美國在可預見的未來仍會維持相當強大的領導力。建立具有建設性的世界秩序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現(xiàn)在沒有哪個國家,無論是中國還是美國,能夠像美國在冷戰(zhàn)剛剛結束,在物質和心理上獨步全球的時候那樣,單獨擔負起領導世界的責任。
中國留學生在美國華盛頓白宮外歡迎習近平主席訪美。圖片來源:中新社
美國是東亞均勢的一部分
在東亞,美國與其說是平衡者,不如說是均勢的一部分。如果均勢中參與方很少,那么任何一方改換門庭都會產生決定性的影響,這樣的均勢總是岌岌可危的。東亞的均勢若是純靠軍事力量來維持,由此產生的聯(lián)盟可能會比引發(fā)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聯(lián)盟更加僵化。
在東亞,中國、韓國、日本和美國之間存在著類似均勢的平衡。俄羅斯和越南算是處于邊緣的參與者。但是,這種平衡與傳統(tǒng)的均勢有所不同,因為美國這個關鍵角色的重心在地理上遠離東亞。而且最重要的是,中美兩國的軍方在軍事刊物和聲明中彼此視為對手,但兩國又宣布要努力建立在政治和經濟領域中的伙伴關系,結果美國既是日本的盟國,又宣布是中國的伙伴——這與俾斯麥的情況可有一比,他與奧匈帝國結盟,又和俄國簽訂條約。矛盾的是,正是這種模棱兩可維持了歐洲均勢的靈活性。后來為了透明,不再采用這種模糊的手段,結果引起了一系列愈演愈烈的對抗,最終導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爆發(fā)。
一個多世紀以來,也就是說,自從門戶開放政策和西奧多·羅斯福充當日俄戰(zhàn)爭的調解人之后,防止亞洲出現(xiàn)霸權是美國的一貫政策。在當前的情況下,中國必然會把潛在的敵手盡量遠拒于國門之外。中美兩國就是在這個空間內活動。兩國能否維持和平,要看雙方在追求自己的目標時能否保持克制,能否確保彼此之間的競爭只停留在政治和外交的層面上。
在冷戰(zhàn)期間,不同陣營的分界線由軍事力量劃定。今天,不應主要靠軍事部署來確定界線。軍事力量不應被視為力量平衡的唯一決定因素,甚至不應算作首要的決定因素。具有矛盾意味的是,現(xiàn)代均勢的內容必須包括伙伴關系這個概念,特別是在亞洲。如果這能作為總的原則得以執(zhí)行,那么它就不僅重要,而且是史無前例的。均勢戰(zhàn)略和伙伴關系外交的結合不可能消除所有的敵對因素,但可以減輕它們的影響。最重要的是,它可以使中美兩國領導人有機會進行建設性的合作,為兩國建設更加和平的未來指明道路。
秩序永遠需要克制、力量和合法性三者間的微妙平衡。亞洲的秩序必須把均勢與伙伴關系的概念結合起來。使用純軍事手段來維持均勢將一步步引發(fā)對抗,只靠施加心理壓力來營造伙伴關系則將引發(fā)別國對霸權的擔心。必須運用精明睿智的政治技巧來找到兩者間的平衡。假如這一平衡無法實現(xiàn),遲早會釀成大禍。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fā)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小婷
-
“不如申請成中國一省” ,德國鋰企竟如此激將歐盟 評論 14美國放風:伊朗有動作了 評論 84靠萬斯“決勝一票”,“大而美”法案驚險闖關參議院 評論 181電氣化已落后亞洲,“大而美”法案或令美國雪上加霜 評論 76最新聞 Hot
-
美兩員“大將”施壓未果,日本反倒成了“難啃的骨頭”
-
白宮找補:美國很強,不信去問伊朗
-
終于換了,特朗普:我很滿意
-
何君堯:建議給皇后大道、維多利亞公園改名
-
“美國自毀長城,中企憑高性價比一路高歌猛進”
-
兩國矛盾激化,阿媒突然發(fā)文:收到匿名材料,是俄軍擊中的
-
裝不裝空調,法國政客都能吵起來
-
潛入醫(yī)院裝電詐設備,騙走30萬!今年已發(fā)生多起
-
美報告炒作:中企占比近10%,“五角大樓供應鏈極其脆弱”
-
“歐洲定居者對澳大利亞原住民,犯下種族滅絕罪”
-
好一個“舉賢不避親”,特朗普推薦兒媳參選
-
開庭前妻子墜樓身亡,柯文哲前副手痛哭:臺灣怎么變成這樣
-
美國放風:伊朗有動作了
-
“中方正考慮邀請李在明出席”
-
“中國洋垃圾禁令震動全球”,馬來西亞也跟了
-
靠萬斯“決勝一票”,“大而美”法案驚險闖關參議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