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鏡若緣:白銀案兇手真的是專挑紅衣女子下手嗎?
關鍵字: 白銀白銀案紅衣女子連環(huán)殺人兇殺白銀案兇手白銀案紅衣女子前幾天白銀案兇手高某落網(wǎng),筆者寫了一篇《白銀系列奸殺案:28年里都發(fā)生了什么?》,大致記錄了白銀案28年懸而未決的無奈和一朝破獲的關鍵。
這幾天隨著各大媒體對案件的挖掘深入以及公安機關公布的信息,案件和兇手本身的一些信息在逐漸露出水面,但是因為媒體的報道偏差和兇案本身有很多違背社會常模共識的東西,給很多關注此案的朋友造成了一些困惑,比如現(xiàn)在廣為流傳的白銀系列奸殺案兇手專挑紅衣女子下手的說法。
大概是8月29日開始,各大媒體紛紛報道了白銀案兇手高某對著紅衣的女子有特殊偏好,暗示高某可能把紅衣女子作為定向的行兇目標。
媒體爭相報道所謂的“白銀案兇手專們針對紅衣女性行兇”
我們首先看媒體們報道白銀案兇手高某“專挑紅衣女子下手”的依據(jù)是什么:
白銀坊間一度傳聞,兇手專殺紅衣女子,這讓白銀市區(qū)女性對紅色衣服開始恐懼。對于紅色,高承勇最好的同學張建武始終沒有印象。
“小的時候沉默寡言,長大了還是不愛說話,也沒留意他對紅色有過何種情結?!?/span>
不過,鄰居高俊偉倒是想起了一件事。
“在高承勇的影集中,夾著一個女性穿紅色衣服的照片,我問過他,他說是親戚?!焙髞恚呖ヒ苍C實過,照片上的紅衣女子確實是高承勇的親戚?!澳菚r候問他,只是說很佩服照片上的這個女子,后來聽說這個親戚婚姻很不順,這對高承勇打擊也很大。”
高俊偉說,“到底是不是因為這個導致他專殺穿紅衣女子,很不好說?!?/span>
上面這段話幾乎原封不動的出現(xiàn)在各大媒體的報道了,也是現(xiàn)在關于“專挑紅衣女子下手”的唯一佐證。那么理一下這個佐證的歸因鏈:
首先,“專殺紅衣女子”的觀點不是高某被捕后交待的作案細節(jié),而是早幾十年就存在的坊間傳言;
其次,媒體已經(jīng)把“專殺紅衣女子”默認為案件的既定特點;
然后再以此為采訪點采訪了高某的親朋;
媒體便從高某一部分親朋口中得到了一些和這個默認特點相聯(lián)系的信息(雖然高某的親朋自己都不確定是不是);
最后再次肯定了“高某專挑紅衣女子下手”這一結論。
我們會發(fā)現(xiàn)這個歸因的過程有一個巨大的漏洞,“專殺紅衣女子”的結論不是根據(jù)高某的供述或者案情的一系列特征總結出來的,而是首先根據(jù)坊間傳言來確定了這個結論,然后再去找“近似的”證據(jù)去佐證這個結論。這顯然是很荒謬的,也是站不住腳的。
而最最主要的是,根據(jù)白銀系列奸殺案每一起案發(fā)的信息來看,受害者并不都是著紅衣的女性,也就是說高某把紅衣女性作為定向行兇對象的說法在事實上也是站不住腳的。
那么“專殺紅衣女子”之說究竟是怎么來的?幾十年前提出這個說法的始作俑者又是誰呢?現(xiàn)在怕是不得而知了。
不過這個紅衣女子受害者之說,在筆者2014年撰寫1996年南大1·19碎尸案系列文章時也曾遇到過,民間對南大案的傳言里也同樣出現(xiàn)了受害者刁愛青因為著紅衣而成為兇手目標、慘遭殺害的說法。不僅如此,在很多國內的兇殺案傳聞里,紅衣女子都作為一種特有的受害者形象而存在,這是一個很獨特的現(xiàn)象。
其實“紅衣女子”這個形象在中國文化里有著特殊的意義,因為長期的男權社會思想作祟,古人在很多事上往往視女子為不祥,故有牝雞司晨、紅顏禍水之說,而著紅衣女子更代表著妖艷與蠱惑,同時,紅色是鮮血的顏色,代表著恐怖和死亡,所以民間傳說里紅衣女子常常和妖煞之說掛鉤,比如有紅衣女死后化厲鬼這種荒謬的故事。
到了現(xiàn)代雖然封建迷信被破除了很久,然而迷信思想作祟千年形成的民間思維意識常模還是存在的,民間對“紅衣女子”這個詞本身已經(jīng)形成了一種建構的觀念:把紅衣女子作為一種和悲劇性事件掛鉤的事物。
所以在各類現(xiàn)代兇殺案中,紅衣女子已經(jīng)成了“??汀?,出現(xiàn)在千奇百怪的都市傳奇和地攤文學里。紅衣女子與恐怖事件掛鉤,往往成為渲染恐怖氣氛的重要工具,甚至紅衣本身都成了一種特殊的符號,最典型的就是所謂的“重慶紅衣男孩事件”。
這起普通的青年男性著其女性親屬的紅衣,性窒息自慰導致死亡案件,因為案件本身超出當時當?shù)厝说恼J知范疇,以至于被以訛傳訛成為“紅衣上身,厲鬼索命”的傳說。
當我們理解了“紅衣女子”這個特殊符號在中國民間文化中的地位,再回到白銀案中,那么就可以以一種相對客觀的態(tài)度去分析。
上世紀80、90年代,國內的物質生活還并不是特別豐富,普通人的著裝打扮也并沒有完全脫離6、70年代以來單調的色系,與男性常用的灰色和藍色服裝色調相對,紅色在很長一段時間一直是那個時代女性特別是青年女性的專有色調。加之時尚思維和服裝加工手段還沒有完全放開,單純的一襲紅色更是成為一種女性著裝主流。
在一些回顧改革開放三十年女性著裝變遷的文章照片專門提到,整個八十年代,全國的女孩子夏天都流行穿紅裙子,冬天都流行穿一身紅羽絨服。
既然全國的女性都流行傳紅衣,那么這樣就出現(xiàn)了一個概率論的問題,如果在那個年代一個兇殺案里有一名女性受害者,那么她是“紅衣女子”的概率是極其高的。
在80年代的相當長一段時間,全國的女孩子夏天都流行穿紅裙子,冬天都流行穿一身紅羽絨服
說到這,很多情況就明了了。因為8、90年代國內社會劇烈變動,社會治安出現(xiàn)嚴重滑坡,發(fā)生過很多惡性兇殺案件,很多流傳至今的民間兇殺怪談都源于那個時代;而那個時代里著紅衣是相當多女性的首選,那么兇殺案的女性受害者也往往可能是紅衣女子;同時民間又對“紅衣女子”這個特征有著很濃厚的恐怖及悲劇化事件相關的定義。三者加在一起,便成為了一個本末倒置的結論:很多兇殺案的兇手喜歡把紅衣女子作為下手目標。
在1996年的南大碎尸案里,廣為流傳的受害者刁愛青因著紅衣被殺,然而后來的證物證實,刁遇害時所穿的紅衣,是當時特別流行的、滿大街都是的一種紅色棉衣,以至于公安機關人員前往南大向師生做案情匯報時,隨手就從遇到的一名女生那借了一件一模一樣的紅色棉衣做展示。
到了今天,國人的穿著越發(fā)個性化,單調的一襲紅衣反而成了少見的東西,紅衣不再是流行和時尚的代名詞,反而愈發(fā)地與民間傳說里被固化的恐怖意義相連接。
寫到這,我們大概可以對白銀案里流傳了幾十年的“兇手專挑紅衣女子下手”這個荒謬說法的產(chǎn)生過程有了清晰的理解。事實上這一切謬傳都是多種落后思想相結合,而上演的一幕充滿荒謬刺激的都市怪誕傳奇。然而在21世紀今天,媒體和民眾還無法意識到這個問題并且還依舊深信不疑,則是一個需要思考的問題了。
本文系觀察者網(wǎng)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jīng)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wǎng)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陳軒甫
-
特朗普要求“大搞特搞”,美團體急了:沒中國不行 評論 14“美國人,真正該擔心的時候到了” 評論 90“美國政府像青少年,拿信用卡揮霍,直到…” 評論 140“聽到東方驚雷了嗎?那是14億中國人在笑話美國” 評論 241最新聞 Hot
-
特朗普要求“大搞特搞”,美團體急了:沒中國不行
-
“美國人,真正該擔心的時候到了”
-
涉及中國,韓企與美國“一拍即合”
-
歐洲學者:現(xiàn)在,中國能不能反過來幫幫我們?
-
印度“硬剛”:將報復美國
-
“歐洲同行都覺得,未來十年誰將主導已無懸念,不會是美國”
-
普京:全世界都想進入中國市場
-
馬斯克:對!全面公布所有文件
-
美方恢復出口,“不是恩賜也不是讓步,是我們斗爭來的”
-
想得真美!“美越協(xié)議這一條,旨在孤立中國…”
-
“美國政府像青少年,拿信用卡揮霍,直到…”
-
“聽到東方驚雷了嗎?那是14億中國人在笑話美國”
-
“以色列和俄羅斯正進行秘密會談”
-
佩通坦基本盤還穩(wěn)嗎?泰國權力天平傾向何方
-
“不同于西方,中國正建設由技術驅動的福利模式”
-
中國駐泰國大使館:被騙至緬甸的男模特已獲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