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曼賈里·查特吉·米勒:讓印度成為“第三極”制約中國?恐怕麻煩會更多
最后更新: 2024-12-23 17:03:18【文/曼賈里·查特吉·米勒,譯/觀察者網(wǎng) 劉冶】
十多年來,美國的亞洲政策一直專注于一個問題:中國的崛起。
拜登與奧巴馬的觀點并不完全一致,兩人與特朗普也都有許多分歧,但三人都擔心中國作為一個大國可能對其所在的地區(qū)和世界造成什么影響。因此,他們在制定印太戰(zhàn)略時,都圍繞著能夠限制北京的伙伴關系和政策。
但中國并不是亞洲唯一崛起的大國,印度也位于亞洲大陸之上:這是另一個擁有龐大人口、軍隊和經(jīng)濟的核武裝國家。
印度在區(qū)域內以霸權行為而聞名,然而,美國幾乎沒有考慮印度對自己構成挑戰(zhàn)的可能性。美國官員將印度作為合作伙伴,并支持其崛起,希望新德里能夠積累足夠的力量以制衡北京。他們似乎希望印度能夠成為一個地區(qū)大國,甚至達到類似于全球秩序“第三極”的地位。
美國官員應該考慮更復雜的戰(zhàn)略。新德里與北京的競爭,使其在許多領域都是有價值的合作伙伴,但印度在國際政治中因為不妥協(xié)和不讓步而聲名遠揚。它在國際舞臺上的行為有時甚至會讓那些想要或需要與它發(fā)展友好關系的國家感到擔憂。如果印度能像美國官員所希望的那樣獲得能夠真正制衡中國的力量,它很可能也會認為自己能夠制衡美國。
簡而言之,以印度為第三極的三極世界不會增強華盛頓或北京的實力,反而將帶來更不穩(wěn)定的全球局勢。
走自己的路
通常情況下,當某個國家成為大國時,它會沖擊現(xiàn)有國際秩序中的許多規(guī)范和機構,并最終會試圖將自己的新秩序強加給世界。因此,現(xiàn)有的霸主通常會采取措施以對抗和阻止新的大國崛起。
但印度并非如此。與如今的中國或之前的蘇聯(lián)不同,美國沒有采取任何行動來遏制新德里。相反,美國希望并在積極促進印度的崛起,正如倫敦在20世紀初促進了華盛頓的崛起一樣。
對美國官員來說,這意味著將印度納入他們的密切合作伙伴網(wǎng)絡,并使印度成為美國供應鏈戰(zhàn)略的重要組成部分。這還包括與印度發(fā)展緊密的國防關系,給予印度更多獲得新技術的機會,并增進情報共享。美國對于印度對外國批評的憤怒變得更加敏感:拜登政府不僅避免發(fā)表擔憂印度民主的相關評論,還在國際舞臺上支持印度總理莫迪,并在多個場合以突出的規(guī)格招待他。
然而,在制定對印方針時,華盛頓應當更仔細地研究印度外交政策所展現(xiàn)出的三個特點:獨立、期望和自我保護。
獨立來自印度著名的不結盟政策,這是印度第一任總理尼赫魯設想的一種避開美蘇冷戰(zhàn)的方式。今天的印度政府將這一政策稱為“戰(zhàn)略自治”,意為在不太考慮其他國家的意識形態(tài)或盟友的情況下,為印度獲取最大的收益。
印度的期望來自200年的英國統(tǒng)治。印度認為這段歷史使其失去了財富和地位,所以新德里現(xiàn)在下定決心避免被另一個帝國主義大國統(tǒng)治,并在世界上獲得應有的地位。
印度的自我保護源于管理一個極其復雜和多樣化的國家的挑戰(zhàn),這需要將國內政治置于外交政策之上。
我們可以在印度對國際秩序的現(xiàn)有態(tài)度中,不同程度地觀察到這些特征。
以俄烏戰(zhàn)爭為例,印度拒絕譴責俄羅斯對烏克蘭的行為,或是稱這場戰(zhàn)爭為“侵略戰(zhàn)爭”。這在一定程度上是不結盟政策的產(chǎn)物,是印度與前蘇聯(lián)密切關系的遺產(chǎn),也是印度不愿在俄羅斯和西方之間站隊的原因。許多印度官員非常同情俄羅斯的領土主張,并認為俄羅斯面對北約對其家門口的侵犯必須采取行動。烏克蘭作為一個民主國家遭遇他國的特別軍事行動是無關緊要的;印度在其歷史上從未在國外倡導過民主或民主理念。此外,根據(jù)調查,57%的印度人對俄羅斯持有好感,59%對普京有信心。任何表明莫迪政府屈服于美國在俄羅斯問題上的壓力的跡象,都會引起廣泛的國內不滿。
與此同時,印度對貿易和世界貿易組織的態(tài)度證明,它并不總是與全球南方的利益保持一致——它聲稱領導全球南方,但實際上經(jīng)常激怒這一組織。
印度在今年2月舉行的WTO第13屆部長級會議上破壞了許多討論,比如關于農業(yè)的談判,就因為印度希望有一個使其免受以虛高價格建立大米儲備的法律后果的永久條款而破裂。根據(jù)Hinrich基金會的說法,印度的許多貿易伙伴認為新德里并沒有建立國內庫存,而是出口其大米儲備。泰國在會議上公開聲稱印度出口了其國內大米庫存的40%。據(jù)《印度時報》報道,這一矛盾非常激烈,以至于只要泰國世貿組織大使在場,印度貿易部長戈亞爾(Piyush Goyal)就拒絕參加任何會議。印度還因拒絕禁止對主權水域漁業(yè)的補貼激怒了太平洋島國和東南亞國家。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劉冶 
-
在美國中部上空再入大氣層,“來自中國”
2024-12-23 16:57 航空航天 -
中方已邀歐洲四國完成事實性調查,“伊鵬三號”復航
2024-12-23 16:12 中國外交 -
“核心人物筆記中發(fā)現(xiàn)引誘朝鮮攻擊內容”
2024-12-23 15:46 三八線之南 -
美國私營監(jiān)獄狂喜:前所未有的機會!
2024-12-23 15:39 美國一夢 -
外交部喊話菲律賓:盡快撤走
2024-12-23 15:37 南海局勢 -
美方所謂“報告”污蔑港澳人權狀況,外交部駁斥
2024-12-23 15:37 -
特朗普威脅“收回”巴拿馬運河,中方表態(tài)
2024-12-23 15:36 應對特朗普沖擊波 -
報復烏克蘭?斯洛伐克總理突訪俄羅斯
2024-12-23 15:25 -
特朗普:幸好馬斯克當不了總統(tǒng),哈哈哈!
2024-12-23 15:16 美國政治 -
12年造20公里,這條日本承建的越南地鐵終于投運
2024-12-23 14:00 觀察者頭條 -
沙利文放話:特朗普跟中國談不成“大買賣”
2024-12-23 13:52 中美關系 -
“三戰(zhàn)開打?不要嚇唬人,但…”
2024-12-23 13:00 俄羅斯之聲 -
普京:俄羅斯上一代政客“摧毀國家”
2024-12-23 11:30 普京 -
紐約地鐵上一睡覺女子被縱火燒死,“嫌疑人還坐在長椅上注視現(xiàn)場”
2024-12-23 11:11 美國一夢 -
韓國一部隊發(fā)生不明原因爆炸
2024-12-23 11:08 三八線之南 -
特朗普要將墨販毒集團列為恐怖組織,墨西哥回應
2024-12-23 10:57 -
巴拿馬總統(tǒng)駁斥,特朗普:走著瞧
2024-12-23 10:11 -
“全球鉆石價格暴跌,怪中國?”
2024-12-23 09:02 觀察者頭條 -
普京回應:會讓襲擊者后悔
2024-12-23 08:33 烏克蘭之殤 -
開條件?“特朗普告訴歐洲,美國會繼續(xù)支持烏克蘭,但…”
2024-12-23 08:09 烏克蘭之殤
相關推薦 -
最新聞 Hot
-
“美國已解除這項對華出口禁令”
-
“印軍將全面排查中國產(chǎn)零部件”
-
美國和盟友鬧掰?“本質沒變,中國需高度警惕”
-
斯塔默不吱聲,英財相當場落淚,“哭崩”市場
-
家樂福CEO放話:對中國小包裹,要學特朗普征稅100%
-
莫迪表態(tài):金磚是重要平臺
-
“還想阻撓大陸武統(tǒng)?美國太晚了”
-
受賄數(shù)額特別巨大,齊同生被提起公訴
-
“美國占一半,中國分四成,歐洲...”
-
李在明最新涉華表態(tài)
-
叫完“爸爸”又被白宮整活,北約秘書長:驚喜且有趣
-
私自留存涉密材料,宋立強被開黨籍
-
印度外長在美表態(tài):要這么對中國
-
中國緊盯貿易協(xié)議,“若誰聯(lián)美抗中,必遭反制”
-
“美國人自豪感急劇下降,特別是民主黨人”
-
“富士康要求中國員工從印度撤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