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克疾:莫迪終于對危險又迷糊的“種姓”下手了…
最后更新: 2025-07-29 14:53:15【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毛克疾】
今年6月,印度內政部正式宣布,將于2027年3月完成全國性人口普查,并史無前例地將“所有種姓”信息納入問卷。這一決定意味著,自1931年英國殖民統(tǒng)治時期最后一次成功進行種姓人口統(tǒng)計之后,印度將在時隔近百年后首次系統(tǒng)摸清全國種姓人口的真實面貌。
目前這一決定已引發(fā)印國內外廣泛討論,畢竟種姓制度無孔不入地影響印度社會的方方面面,還觸及更深層的文化和歷史議題。新一輪的全國種姓普查,不僅影響未來種姓政治與社會公平的走向,也將對印度大政方針和經濟前景產生深遠全面的影響。
一、種姓制度與現(xiàn)代困境
種姓制度源于古代印度婆羅門教的瓦爾納體系。在理論典籍層面,人群被分為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四大“瓦爾納”,再加上“不可接觸”的“達利特”賤民群體;而在現(xiàn)實層面,人們則更多按照習慣、職業(yè)、血緣等分為更細碎的數千個“阇提”的亞種姓。
現(xiàn)實中,印度的種姓可能有成千上萬個
盡管印度1947年獨立后,憲法禁止種姓歧視,并通過配額制等“肯定性政策”試圖糾正“歷史性不公”,形成了包括表列種姓(SC)、表列部落(ST)、其他落后種姓(OBC)等法理上受到優(yōu)待的低種姓群體。然而,在印度尚未經歷暴力革命和徹底改革的背景下,種姓作為一種社會文化基石制度,其影響依然根深蒂固。
根據慣例,印度每十年進行一次全國人口普查,以作為選區(qū)劃分和資源分配的基礎依據,但原定于2021年的人口普查因疫情推遲至今仍未啟動。
印度獨立以來,無論執(zhí)政的是印度人民黨(BJP)還是國大黨(INC),歷屆政府均回避全國性種姓普查,唯恐種姓本身的復雜性和種姓問題引發(fā)的爭議進一步激化矛盾、撕裂社會,甚至動搖現(xiàn)代印度的立國根基。例如,印度官方長期不愿公布OBC確切人口比例,政策意圖就是為了避免擴張配額制度。
從這個角度看,莫迪政府近期選擇打破慣例引入對“所有種姓”群體的統(tǒng)計,是一個重大政治決策。
根據印度內政部的說法,進行種姓普查是為了準確掌握各類社會群體的結構與分布,以便為未來福利政策、教育資源、財政轉移、就業(yè)計劃等提供數據支撐。這種“數據驅動治理”的邏輯在理論上合理,但其真正動因與潛在后果遠不止如此——這背后至少還有三重壓力。
二、推動普查的現(xiàn)實動因
首先,莫迪政府推動種姓普查,是對近年來印度內政變局的直接回應。
在2024年大選中,印人黨雖然贏得連任,但席位大幅下滑,且未能實現(xiàn)單獨多數,而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在北方邦、比哈爾邦等OBC人口密集地區(qū)表現(xiàn)不佳,特別是在傳統(tǒng)中低種姓群體中的支持率下降。與之形成對照的是,國大黨牽頭的在野黨聯(lián)盟“印度國家發(fā)展包容性聯(lián)盟”(INDIA)則旗幟鮮明地提出“人口占多少,權利給多少”的動員口號,獲得大量中下種姓支持。
這種基于規(guī)模的平權訴求嚴重挑戰(zhàn)了印人黨標榜的“發(fā)展優(yōu)先”敘事,直接推動印人黨更加嚴肅對待中下種姓群體有關代表性與資源分配的要求。莫迪政府正在籌備將種姓數據與身份識別系統(tǒng)(Aadhaar)、社會福利卡等數字身份整合,以形成跨部門的分層治理數據庫。這種數據治理思路,將種姓普查從政治禁忌轉化為精準資源分配與財政計劃編制的變量。
勝選后的莫迪在印人黨總部向支持者發(fā)表講話。 圖自《紐約時報》
其次,即使莫迪政府按兵不動,各邦也已開始各自行動。
例如,種姓議題影響力巨大的比哈爾邦早在2023年就已完成邦內的種姓排查,其數據顯示OBC和處境更加惡劣的“極端落后種姓”(EBC)合計人口占比高達63%,遠高于全印配額的27%。此后,馬哈拉施特拉邦、奧里薩邦、泰米爾納德邦也紛紛提出希望進行地方種姓普查,并爭取擴大相應的配額。
在這種局面之下,如果印人黨和中央政府不統(tǒng)一開展種姓普查,就有可能因為缺乏最新數據,失去政策主導權,導致種姓政治的議程控制力被地方碎片化勢力所分食。面對反對黨的地方攻勢,印人黨選擇“搶占議題”,通過領導種姓普查強化莫迪政府“親下層”形象,而普查數據可用于擴展針對中低種姓的福利方案,包括額外配額等,從而鞏固支持。
最后,莫迪政府行動也受到制度性時間表倒逼和催化。
根據印憲法規(guī)定,全國議會席位劃分被凍結至2026年,此后必須依據最新人口普查數據重新分配。如果按照此時間表重劃議席,未來十年各邦議席數量、政黨權力結構以及財政轉移支付的基礎將受影響。換言之,人口數據是否包含“種姓信息”,會在很大程度上直接決定未來十年資源分配邏輯。
因此,印人黨希望盡可能控制數據主動權,避免發(fā)生打破50%配額上限的激進改革,并將種姓數據與經濟社會發(fā)展指標掛鉤,弱化在野黨單純基于規(guī)模的種姓動員。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李泠 
-
已老實?沒敢提中國,只覺對美“虧欠”…
2025-07-29 14:48 -
“馮德萊恩被當作早餐吃了”
2025-07-29 14:37 -
紐約曼哈頓街頭突發(fā)槍擊致6死,目擊者:像身處戰(zhàn)區(qū)
2025-07-29 12:57 美國一夢 -
美國私下提議交換,盧拉:留著自己用,給他干什么
2025-07-29 12:13 應對特朗普沖擊波 -
特朗普金主警告:這么對中國,只能擊中自己
2025-07-29 12:13 應對特朗普沖擊波 -
美國拒絕,竄訪泡湯
2025-07-29 12:13 -
特朗普又盤算去緬甸找稀土,被批“完全瘋了”
2025-07-29 11:54 應對特朗普沖擊波 -
AI也能寫代碼,“讓軟件開發(fā)工作變得更高效”
2025-07-29 11:36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 -
“美機構被告知,要避免對華采取強硬措施”
2025-07-29 11:31 中美關系 -
尷尬了,這也是“中國造”
2025-07-29 11:07 -
泰國陸軍指責柬埔寨違反?;饏f(xié)議,柬方暫無回應
2025-07-29 09:56 -
法國炸鍋:不能再當最后一個傻瓜!
2025-07-29 09:14 應對特朗普沖擊波 -
美兩黨又想下黑手:面對中國,不能慫啊
2025-07-29 09:11 中美關系 -
特朗普良心發(fā)現(xiàn)?
2025-07-29 09:09 巴以恩仇錄 -
洪總統(tǒng)候選人發(fā)表涉華嚴重錯誤言論,中使館回應
2025-07-29 08:35 -
梅德韋杰夫警告特朗普:別把路走窄了
2025-07-29 07:40 俄羅斯之聲 -
泰國軍方:泰柬邊境沖突地區(qū)全面?;?/a>
2025-07-29 06:46 -
瑞典首相克里斯特松會見何立峰
2025-07-29 06:40 -
金與正:朝美接觸只是美方“希望”
2025-07-29 06:39 朝鮮現(xiàn)狀 -
“菲律賓這次得到了慘痛教訓”
2025-07-28 23:27
相關推薦 -
“美軍打造無人艇艦隊對抗中國,卻屢受重挫” 評論 90這國民眾怒了:沒人比我們更順從特朗普的了 評論 56“澤連斯基拒了普京提議后,美國想挑這里” 評論 125中印外長會談達成10項成果 評論 205最新聞 Hot
-
“美軍打造無人艇艦隊對抗中國,卻屢受重挫”
-
這國民眾怒了:沒人比我們更順從特朗普的了
-
特朗普又開火:她必須立即辭職!
-
特朗普竟稱“比比是戰(zhàn)爭英雄,我也是”,美媒:???
-
“西方越批評,越證明你做得對”
-
下一個是三星?“韓國業(yè)界警惕”
-
第29顆!“尺寸太小,之前一直沒發(fā)現(xiàn)”
-
“澤連斯基拒了普京提議后,美國想挑這里”
-
“中國威脅美國農民”?美媒評論區(qū)大翻車
-
日本大報因為誤報辭職給石破茂道歉了?
-
發(fā)展核武器?日本有人蠢蠢欲動...
-
為何要斡旋俄烏?特朗普:想上天堂
-
最后期限將至,白宮開通官方TikTok賬號
-
大理市委書記字德海,任上被查
-
算不算賭博?印度擬立法禁止這種網絡游戲
-
美商務部長證實正和英特爾談入股:我們不能總是依賴臺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