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雯娜:為什么公眾普遍認為德國熱衷于“人權道德審判”?
【文/觀察者網(wǎng)專欄作者 海雯娜】
近日,中國領導人出訪沙特阿拉伯,受到了隆重的接待。海灣國家以此為契機,同中國簽署了30多項合作協(xié)議。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德國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在海灣國家的形象不斷下降。這一趨勢在本屆世界杯比賽中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
在卡塔爾世界杯比賽中,德國隊在小組賽就遺憾地被淘汰出局了。與以往不同的是,本屆世界杯在海灣地區(qū)的伊斯蘭國家卡塔爾舉辦,卻在德國遭到了民眾的抵制。
被抵制的理由是德國已經(jīng)老生常談的“人權問題”。主辦國卡塔爾被西方媒體指控不僅涉及國際足聯(lián)的腐敗,還需對上萬名勞工遭受到的剝削死亡負責。
雖然德國媒體已經(jīng)澄清上述指控有較多夸大其詞的成分,但它仍然不能阻止人們對主辦國的批判。很多批判將矛頭引向了伊斯蘭國家對LGBT(性少數(shù)群體)運動的排斥上。
德國內(nèi)政部長南希·費瑟(Nancy Faeser)和德國國家足球隊都使用了高調(diào)、毫不給顏面的方式對主辦國的社會管制和倫理價值展開了抗議。遺憾的是,這些激烈的政治表態(tài)并沒給德國足球帶來好運。德國足球隊是在廣大穆斯林的譏諷中離開賽場的。筆者仍然清楚地記著卡塔爾民眾是如何在社交媒體上嘲弄德國“自以為是”和“雙重標準”。
2022卡塔爾世界杯E組小組賽前德國隊合影時以手捂嘴以示抗議。圖源:路透社
看到中國在中東地區(qū)不斷收獲信任和歡迎,而德國在海灣國家的形象正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迅速惡化,這很令我感慨。我經(jīng)常在網(wǎng)絡上看到中國網(wǎng)友對于德國的評價,他們認為德國對中國整體上非常不友好,德國總是傲慢地、自以為是地說教。
通過來自海灣國家民眾的反應,讀者能夠了解到,德國給其它國家?guī)淼倪@種感受并非只針對中國獨有。我認為非常有必要讓讀者了解為什么德國社會總是給外界留下這樣的印象。
在本文后半部分,我會嘗試使用德國人習慣的方式來評價這種思想傾向。雖然這些改進建議是針對德國方面的,但是道德審判(moral judgment)傾向廣泛存在于不同國家的社會群體中,因此我認為分析其背后的社會心理具有普遍意義。
在中國,對于一件事是否符合道德的教育是如何開展的呢? 德國這類教育是通過哲學和宗教教育來達成的。德國的中小學生,在這類課堂上經(jīng)常被要求解決一些道德困境。
我有一個16歲上學時記憶深刻的案例: 一個女孩發(fā)現(xiàn)自己購買的面霜里存在有害成分,因此她偷偷回到商場把這個面霜替換成了較為廉價的另一類產(chǎn)品。老師讓我們在課堂上評價這一行為是否道德。然而,這種探討往往沒有標準答案,只要能夠自圓其說并且能夠援引一些倫理學原理和概念,就會得到較好的分數(shù)。但是這絕對不意味著德國的倫理教育是不分是非和對錯。
在我的記憶里,倫理教學中唯一一項可以被稱為標準答案的是對人權的維護。德國對人權的維護是判斷是否符合道德的最高標準。這一標準是如此重要,以至于我們的憲法都將它寫進了第一條里(人的尊嚴權)。
任何社會的意識形態(tài)都是來源于其獨特的歷史和文化。德國相對于其他國家的獨特歷史是其在20世紀發(fā)動了兩次世界大戰(zhàn),從而深深地傷害了這個世界。如何面對世界大戰(zhàn)、大屠殺的歷史是每個德國人出生以后無法逃避、必須接受的教育。因此德國人在國際互動中都必須要學會如何同過去那個侵略和種族主義的德意志做切割。
因此,很多德國人選取的最簡單的方法是大聲地喊出自己是人權維護者,從而希望外界能夠了解今天的德國已經(jīng)同過去的德國不一樣了。不僅是人權,需要大聲維護的理念還包括民主、自由、法治這些德國和歐盟價值觀里被清晰推崇的事物。
這種表態(tài)在德國社會的運行中實在過于重要,因此即便是一些所謂的“人權問題”充滿了爭議,甚至是不實的,只要是站在維護“人權”的立場上講話,即便是講錯了話甚至冤枉了好人,在德國社會內(nèi)部往往也不會有任何嚴重后果。
相反,一個有身份地位的德國人如果在“人權問題”上發(fā)聲不積極、不堅定、不勇敢,他才真的會有一些麻煩。這就導致了人們寧可犯錯也不能在“人權問題”上有絲毫的退縮。在聯(lián)邦議會里,我們經(jīng)??吹缴鲜銮榫霸谧h員們的口頭辯論之中得到證實。
在我經(jīng)常關注的一些非政治類網(wǎng)紅頻道上,也有非常多的評論要求這些網(wǎng)紅對社會上的一些“人權問題”表態(tài)站隊。即便是這些網(wǎng)紅發(fā)聲站在了人權維護的角度上,這些評論仍然要求這些網(wǎng)紅把語言落實到行動里,并且時不時地懷疑這些網(wǎng)紅的發(fā)聲是不是出于本心。我的這一描述,或許可以幫助讀者理解為什么德國對于難民問題采取了那么寬容和歡迎的態(tài)度。
此外,在西方社會內(nèi)部,德國被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給予了一個特殊的角色,就是全球“人權”的守護先鋒,這是很多非西方國家民眾不知道的。
在人權和歷史問題上,德國受到了很多其它西方國家的歧視和道德脅迫。它們會通過內(nèi)部的渠道(如智庫、媒體和社會精英)隱性或者顯性地施壓德國政府內(nèi)閣、企業(yè)甚至個人,去世界各地為“人權受害者”出頭。相當一部分被這樣道德操控的人樂此不疲,但是數(shù)量更多的普通德國人是承受不住這樣的壓力的。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劉惠 
-
俄羅斯一處通往歐洲天然氣管道發(fā)生爆炸,已致3死
2022-12-21 07:26 俄羅斯之聲 -
“一個排除中國的貿(mào)易體系該如何運作?沒有答案”
2022-12-20 21:56 中美關系 -
習近平同德國總統(tǒng)施泰因邁爾通電話
2022-12-20 21:31 德意志 -
習近平同德國總統(tǒng)施泰因邁爾通電話
2022-12-20 20:34 中國外交 -
頒獎典禮這一幕,西方媒體不樂意了
2022-12-20 19:21 -
烏克蘭發(fā)布涉港、涉臺錯誤信息,?駐港公署回應
2022-12-20 18:36 香港 -
“中國做好自己,美國再著急也沒用”
2022-12-20 18:33 -
肯尼亞總統(tǒng)調(diào)侃法國隊:我的非洲隊踢得很精彩
2022-12-20 18:28 2022世界杯 -
基輔亮燈,美媒記者累夠嗆…
2022-12-20 18:13 -
“英國人把馬島還給阿根廷!”
2022-12-20 18:07 俄羅斯之聲 -
美國務院稱希望中國妥善應對疫情,我外交部回應
2022-12-20 16:06 中美關系 -
烏克蘭國防部將香港列為國家還展示“黑暴”旗幟,李家超回應
2022-12-20 15:52 -
我外交部:民進黨當局利用所謂“邦交國”搞政治操弄,注定失敗
2022-12-20 15:50 中國外交 -
“中國通”陸克文將任澳大利亞駐美國大使
2022-12-20 15:16 -
澳大利亞足球最黑暗的一天
2022-12-20 14:14 -
泰國軍艦沉沒,仍有30人失聯(lián)
2022-12-20 13:33 -
英國防參謀長急了
2022-12-20 11:59 -
普京時隔三年再次訪問:俄羅斯無意吞并白俄羅斯
2022-12-20 10:11 俄羅斯之聲 -
特朗普或面臨4項指控,包括叛亂罪
2022-12-20 08:30 特朗普 -
歐盟各國就天然氣價格上限達成協(xié)議:每兆瓦時180歐元
2022-12-20 08:23
相關推薦 -
操心中國,美國“黑手”又要伸向馬來西亞和泰國 評論 134特朗普要求“大搞特搞”,美團體急了:沒中國不行 評論 129“美國人,真正該擔心的時候到了” 評論 180“美國政府像青少年,拿信用卡揮霍,直到…” 評論 144最新聞 Hot
-
哈馬斯接受停火框架,特朗普:好事
-
江蘇:縣級以下禁止開發(fā)政務服務APP
-
“家庭主義者”盧特尼克,把歐盟鴿了
-
通話通了個寂寞?特朗普不滿,克宮回應
-
“盯上”西非礦產(chǎn),特朗普將會晤非洲五國
-
英前防相挑釁:臺灣問題上,西方對中國簡直慫包…
-
操心中國,美國“黑手”又要伸向馬來西亞和泰國
-
“特朗普要想訪華,先把臺灣問題說清楚”
-
“對以色列感到憤怒和警惕,沙特將與伊朗保持和解”
-
特朗普又給日本背后捅刀,逼得臺積電沒法了…
-
“大而美”法案通過,馬斯克表態(tài)
-
朱時茂自曝被騙錢,“我還是反詐大使”
-
英F-35“趴窩”印度機場20天,快被“玩壞”了…
-
特朗普要求“大搞特搞”,美團體急了:沒中國不行
-
“美國人,真正該擔心的時候到了”
-
涉及中國,韓企與美國“一拍即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