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妮妮:為了“去中國化”,日本考古還出過這樣的大烏龍
而且確實早就有學者指出這樣不正常,例如,早在1980年代,東京教育廳一個叫小田靜夫的研究者指出,當時藤村新一發(fā)現(xiàn)的一批石器都出土在同一個水平面上,很不正常,而石器可能因為洪水或者泥石流等原因改變原本的地層,所以這批石器可能沒有這么古老。
甚至最搞笑的是,還出現(xiàn)過兩個相隔幾十公里的遺址里出土石器切斷面“碰巧”一致的情況。一向嚴謹認真的日本學者就相信了。少數(shù)提出異議的學者,也被學界無視了,據(jù)說后來還受到了排擠。
學界這樣,政府和企業(yè)那邊就更不用說了。藤村新一搞出的162個遺跡都得到各級政府的認定。日本文化廳每年主辦的“日本列島考古發(fā)現(xiàn)”展覽中光明正大地展出這些偽造的石器。
日本有舊時代前期和有原始人的觀點,不但發(fā)表在各種專業(yè)刊物和主流媒體上,還堂堂正正地登上了文部省認定的小學和中學教科書。
為什么整個國家和社會都愿意去相信并且追捧這樣一個拙劣的造假呢?
因為戰(zhàn)后的日本人非常渴望證明自己是獨立發(fā)展起來的單一民族,而且最好是和大陸沒有關系。日本石器時代的遺跡集中在舊石器時代后期,證明3、4萬年前這個時期,人類從大陸來到日本,而沒有更早的痕跡,說明日本本土沒有原始人。
這也是日本考古學界的主流觀點。但是又有少數(shù)學者特別執(zhí)著于發(fā)現(xiàn)日本原始人,所以他們就和藤村新一這樣的民間愛好者聯(lián)合,而他們的所謂“成果”就能夠迅速得到日本國家和社會輿論的普遍支持,把嚴謹學者和社會質疑的聲音完全打壓下去。讓這個拙劣的造假持續(xù)20年。
對比中國,關于夏商周三代的研究雖然還在摸索中,但不知道比這個嚴肅認真到哪里去了,也有很多實際成果,都還在常年被噴是面子工程,甚至說是狂熱民族主義。這樣看顯然中國人更嚴謹。
何尊 新華社資料圖
日本社會文化上為什么這么執(zhí)著于單一民族?背后的原因令人糾結。其實在明治維新初期,日本剛剛建立現(xiàn)代民族認同的時候,反而是混合民族論占據(jù)上風。
1884年的時候,在帝國理科大學,后來的東京帝國大學自然科學部,一群生物學和人類學的年輕老師和學生在一起搞研討會,這個研討會后來發(fā)展成日本人類學會。參與者都是日本人類學的開山祖師級人物。
其中有鳥居龍藏,是后來大日本帝國殖民地調查的主要負責人,還有日本體質人類學之祖小金井良精,很多觀眾可能知道他孫子的名字,就是著名的科幻小說家星新一。
這些都是日本當時的西化進步人士,他們根據(jù)當時西方人類學主流的混合民族論觀點,認為日本是原住民,加上中國、朝鮮半島移民,以及傳說中的“天孫民族”三者混合而成的民族。而當時主張單一民族論的都是搞文藝研究和儒學的老派學者,認為這些年輕人是對天皇的污蔑,是大逆不道。
但是,這些年輕人其實也是民族主義者,他們認為日本的民族起源只能由日本人自己來研究。他們的混合民族論思想也得到了日本當時進步知識分子的普遍認可。
因為在明治維新之后,日本立刻面臨一個棘手的問題:既然和外國通商貿易,以前外國人只能待在橫濱、長崎等地方,現(xiàn)在外國人會被允許到日本其它城市旅行居住。這就在日本國內引發(fā)爭論。如果堅持傳統(tǒng)的“單一民族論”,那就不應該允許外國人和日本人雜居,但歐美列強是不會答應的,所以日本學者就必須要論證混合民族論。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吳立群 
-
清代盛行“厚嫁”,對女性是福是禍?
2022-09-19 08:02 -
日本拍歷史劇,就不用忌諱歷史虛無主義?
2022-08-29 08:14 -
從世官世祿到有爵無官——古代爵位制的演變
2022-08-01 17:38 -
【觀網直播間】科舉時代:從世襲制到科舉制
2022-07-25 19:25 -
一五一十:宋朝為什么弱?
2022-07-18 18:46 -
跨越3000年,三星堆這件青銅文明“巔峰之作”終于合體
2022-06-16 14:42 考古 -
直播:持續(xù)上新!直擊三星堆考古發(fā)掘進程
2022-06-14 13:23 -
98歲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巫吉英去世,在冊在世幸存者僅剩56位
2022-05-25 18:54 -
在烏克蘭,反法西斯女英雄卓婭再一次被“絞殺”
2022-04-24 10:15 烏克蘭之殤 -
“定遠”沉艦殘骸遺址水下考古調查工作今年將繼續(xù)
2022-02-13 22:33 考古 -
蘇聯(lián)亡于科技?
2022-01-25 08:00 -
“大帥幣”與張作霖:作為旅游資源的歷史名人
2022-01-21 14:34 -
觀網直播間:蘇聯(lián)為什么由盛轉衰
2022-01-07 17:57 -
“連無助的老兵都要欺負!?”日本的歷史虛無主義很“優(yōu)雅”
2022-01-04 07:51 -
海昏侯去世時間首次被揭示:公元前59年九月初八
2021-12-30 15:33 考古 -
考古新發(fā)現(xiàn)!江西樟樹國字山大墓或為越國王室貴族墓
2021-12-25 13:36 考古 -
分久何以必合?中國為何總是走向統(tǒng)一
2021-11-01 07:43 -
《走向共和》不靠譜?為何歷史老師常常推薦?
2021-10-29 08:12 -
-
“美國應學學印度,因為印度支配了中國兩千年”?!
2021-10-05 08:54
相關推薦 -
美國放風:伊朗有動作了 評論 76靠萬斯“決勝一票”,“大而美”法案驚險闖關參議院 評論 169電氣化已落后亞洲,“大而美”法案或令美國雪上加霜 評論 76為什么這支國足被普遍看好? 評論 99最新聞 Hot
-
美兩員“大將”施壓未果,日本反倒成了“難啃的骨頭”
-
白宮找補:美國很強,不信去問伊朗
-
終于換了,特朗普:我很滿意
-
何君堯:建議給皇后大道、維多利亞公園改名
-
“美國自毀長城,中企憑高性價比一路高歌猛進”
-
兩國矛盾激化,阿媒突然發(fā)文:收到匿名材料,是俄軍擊中的
-
裝不裝空調,法國政客都能吵起來
-
潛入醫(yī)院裝電詐設備,騙走30萬!今年已發(fā)生多起
-
美報告炒作:中企占比近10%,“五角大樓供應鏈極其脆弱”
-
“歐洲定居者對澳大利亞原住民,犯下種族滅絕罪”
-
好一個“舉賢不避親”,特朗普推薦兒媳參選
-
開庭前妻子墜樓身亡,柯文哲前副手痛哭:臺灣怎么變成這樣
-
美國放風:伊朗有動作了
-
“中方正考慮邀請李在明出席”
-
“中國洋垃圾禁令震動全球”,馬來西亞也跟了
-
靠萬斯“決勝一票”,“大而美”法案驚險闖關參議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