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斯蒂芬·沃爾特:美國應該從中國外交中學到些什么?
最后更新: 2024-06-26 13:31:01【文/斯蒂芬·沃爾特,翻譯/觀察者網 郭涵】
在所有競技領域,競爭對手間總是在嘗試超越彼此。他們探索可以提高自身水平的創(chuàng)新,努力模仿任何看上去讓對手成功的元素。我們在體育、商業(yè)與國際政治中都能觀察到這一現象。模仿并不代表著亦步亦趨,但忽視令別國獲益的政策且拒絕適應現實則很容易一敗再敗。
今天,也許唯一能讓幾乎所有民主黨人與共和黨人達成共識的政策議題就是如何更有效地同中國競爭。這個共識正在塑造美國的國防預算,推動在亞洲鞏固伙伴關系的努力,并挑起一場持續(xù)升級的對華高科技貿易戰(zhàn)。
然而,除了指控中國“竊取美國技術”、“違反先前的貿易協議”之外,這群就中國問題發(fā)出警告的專家們很少考慮一件事,即中國究竟采取了哪些廣泛措施來取得成功?如果中國真的在“吃掉美國人的午餐”,難道美國人不應該反思北京做對了什么事情,華盛頓又做錯了哪些事情嗎?中國的外交政策路線是否可以為華盛頓的政客們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鑒?
當然,中國的崛起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國內改革實現的。這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總是擁有巨大的發(fā)展?jié)摿Γ皇且粋€多世紀以來,這種潛力被嚴重的戰(zhàn)亂與政策失誤所壓制。隨著中國開始擁抱市場,其相對實力將不可避免地大幅提升??梢哉f,拜登政府通過《通脹削減法案》及其它措施來制定國家產業(yè)政策的努力,代表著美國模仿中國做法,在國家支持下搶占若干關鍵科技制高點的遲來的嘗試。
但是,中國的崛起不能完全歸功于國內改革或西方的自滿,中國的整體外交路線同樣推動了國家崛起,這是值得美國領導人好好反思的。
首先也是最明顯的一點是,中國避免了像美國那樣反復陷入代價高昂的泥潭。即使伴隨著綜合國力的增長,中國對于在海外做出重大承諾的態(tài)度也十分謹慎。比如,中國并沒有承諾出兵保衛(wèi)伊朗,或是為非洲、拉丁美洲和東南亞的經濟合作伙伴而參戰(zhàn)。中國正向俄羅斯提供有軍事價值的軍民兩用技術(并且獲得了豐厚的報酬),但并沒有向俄羅斯輸送致命武器,爭論是否應派遣軍事顧問或是考慮出兵協助俄羅斯贏得戰(zhàn)爭。
相比之下,美國似乎總有一種歪打正著的直覺,能夠屢屢陷入外交政策的流沙中。
美國用于入侵伊拉克的開支約2萬億美元,造成約30萬直接平民死亡。(沃森國際和公共事務研究所統計)
當美國沒有在阿富汗、伊拉克或利比亞推翻獨裁者,花費數萬億美元試圖輸出民主的時候,它依然在向世界各國提供它希望永遠不必兌現的安全保證。值得一提的是,每當美國領導人宣布承擔起保護另一個國家的條約義務時,他們仍將其視作某種外交成就,哪怕那個國家的戰(zhàn)略價值十分有限,無法為推進美國利益做出多少貢獻。
今天,美國正式承諾提供保護的國家數量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多。美國必須努力履行所有的承諾,這有助于解釋為什么其國防預算比中國高出一大截。想象一下,如果把比中國多出來的那每年超過5000億美元的國防預算省下來,美國可以做成多少事情。如果不需要扮演“世界警察”,美國也許本可以像中國那樣,擁有世界一流的鐵路、城市交通和機場設施,以及更低的預算赤字。
這并不是主張美國要退出北約、斷絕所有同盟關系并退回到“美利堅要塞”,但這確實意味著美國在做出新承諾時應該更加審慎,同時要求現有盟友承擔更多責任。如果中國可以在不承諾保護全球數十個國家的前提下變得更強大、更具影響力,為什么美國做不到呢?
第二點,與美國不同,中國同幾乎所有國家都保持著務實的外交關系。中國的駐外使團數量比任何國家都要多,駐外大使職位很少出現空缺,其外交官由越來越多訓練有素的專業(yè)人士組成(而不是業(yè)余人士,主要靠為成功的總統候選人募集資金而入選)。中國領導人認識到,外交關系并不是對他人良好行為的獎勵,而是獲取信息、向別國傳遞中國主張、通過說服而非使用蠻力來促進自身利益的重要工具。
相比之下,美國依然傾向于拒絕承認與我們觀點不同的國家的外交地位,導致我們更難理解對方的利益或動機,也令美國更難闡述自己的利益和動機。華盛頓拒絕正式承認伊朗、委內瑞拉或朝鮮政府,盡管與這些政府定期開展對話將是一件好事。而中國不僅能夠同上述國家開展對話,也能同所有美國最親密的盟友對話,難道我們不應該學習這樣做嗎?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郭涵 
-
27%俄羅斯人:可能將全部或部分儲蓄存為人民幣
2024-06-26 12:02 -
下月起,希臘實行“一周工作6天”
2024-06-26 11:34 -
19名在越南的中國籍電詐嫌犯被移交我方
2024-06-26 11:17 打擊網絡詐騙 -
國際刑事法院又向他們發(fā)出兩份逮捕令,俄方回應
2024-06-26 11:05 俄羅斯之聲 -
哈貝克剛走,德交通部長又訪華
2024-06-26 10:43 德意志 -
馮德萊恩將連任,愛沙尼亞總理被提名為歐盟外長
2024-06-26 10:39 歐洲亂局 -
2024年莫斯科航展取消
2024-06-26 10:21 俄羅斯之聲 -
“中國是成功典范,我們樂見中國崛起壯大”
2024-06-26 09:50 -
盧卡申科:西方曾利誘我們,但我們沒有背叛中國
2024-06-26 09:25 觀察者頭條 -
中國人為啥去韓國打工?每月基本工資萬元出頭
2024-06-26 09:23 -
俄羅斯警告美國后,這兩位防長首次通話
2024-06-26 08:49 涼戰(zhàn) -
阿桑奇出庭認罪,庭上稱“美國憲法本該保護我”
2024-06-26 08:48 阿桑奇 -
俄烏交換被俘人員,雙方各有90人獲釋
2024-06-26 08:40 烏克蘭之殤 -
中使館提醒領區(qū)中國公民經美墨西南陸地邊境口岸入境時注意美方要求
2024-06-26 07:40 -
美國財政部制裁與伊朗有關的50個實體及個人
2024-06-26 07:40 伊朗局勢 -
歐盟與烏克蘭和摩爾多瓦啟動入盟談判,“這是一個漫長過程的開始”
2024-06-26 07:07 歐洲亂局 -
中國代表:不要把整個中東拖入一場更大的浩劫
2024-06-26 07:06 巴以恩仇錄 -
菲外長最新表態(tài):希望與中國進行對話
2024-06-25 23:22 南海局勢 -
宇航服漏水,NASA最后一刻取消
2024-06-25 23:18 航空航天 -
肯尼亞首都爆發(fā)示威游行,已致5死,超50人受傷
2024-06-25 22:58
相關推薦 -
美國放風:伊朗有動作了 評論 76靠萬斯“決勝一票”,“大而美”法案驚險闖關參議院 評論 169電氣化已落后亞洲,“大而美”法案或令美國雪上加霜 評論 76為什么這支國足被普遍看好? 評論 99最新聞 Hot
-
美兩員“大將”施壓未果,日本反倒成了“難啃的骨頭”
-
白宮找補:美國很強,不信去問伊朗
-
終于換了,特朗普:我很滿意
-
何君堯:建議給皇后大道、維多利亞公園改名
-
“美國自毀長城,中企憑高性價比一路高歌猛進”
-
兩國矛盾激化,阿媒突然發(fā)文:收到匿名材料,是俄軍擊中的
-
裝不裝空調,法國政客都能吵起來
-
潛入醫(yī)院裝電詐設備,騙走30萬!今年已發(fā)生多起
-
美報告炒作:中企占比近10%,“五角大樓供應鏈極其脆弱”
-
“歐洲定居者對澳大利亞原住民,犯下種族滅絕罪”
-
好一個“舉賢不避親”,特朗普推薦兒媳參選
-
開庭前妻子墜樓身亡,柯文哲前副手痛哭:臺灣怎么變成這樣
-
美國放風:伊朗有動作了
-
“中方正考慮邀請李在明出席”
-
“中國洋垃圾禁令震動全球”,馬來西亞也跟了
-
靠萬斯“決勝一票”,“大而美”法案驚險闖關參議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