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天下講壇|田雷:假如林肯還活著,會如何看待美國的文化內戰(zhàn)(下)
關鍵字: 林肯林肯紀念堂涂鴉美國南北戰(zhàn)爭美國分裂德克薩斯州獨立【此為觀天下講壇第12期推出的第二篇文章,點擊鏈接查看上篇文章。本周日下午,將舉行第13期觀天下講壇,主講人馬丁·雅克將談談“我對中國的預測是太樂觀,還是太保守?”,歡迎報名。】
林肯其實不好講,美國每年出版的關于林肯的著作,和關于莎士比亞的書差不多,每年都是一茬接一茬的,讀都讀不完。那么我們今天該怎么講林肯呢,我在讀到過這樣一句話:“我們必須領會林肯的深層含義,你們只了解林肯的字面意義,而不了解他的歷史背景。”這話聽起來很稀松平常,但研究美國憲法十多年,我覺得這里面有微言大義,早在30年前,這句話就指出了中國人應該怎么做美國憲法研究的先進方向。
要理解林肯,我們不能只看他怎么說的,不能就事論事,而是要回到他所屬的深層的歷史背景。這種路徑也是我在研究中所堅持的,剛才談到我去年翻譯了一本《林肯傳》,《林肯傳》版本多得是,我選了James McPherson教授寫的一本極簡版的《林肯傳》,他是美國當代最有成就的內戰(zhàn)史學家,這本林肯傳翻譯完,全書只有不到40000字。我原本希望能給大家提供一個入門的基礎讀本,但譯完后,覺得必須加點什么東西才圓滿,所以就從林肯歷年的演講中選出了我認為最能代表林肯政法思想的六篇,我稱之為“林肯六篇”,翻譯出來做為傳記的附錄?,F(xiàn)在看,這樣做所體現(xiàn)的就是把“字面意義”和“歷史背景”相結合。不光是研究美國法,研究任何一種外國法都應該秉承這種路徑。
怎么把握林肯的歷史背景呢?我在這里給大家做一個分析。林肯出生于1809年2月12日,“可惜我是水瓶座”的水瓶座。1861年3月4日,林肯就職美國總統(tǒng),1865年4月15日,遇刺身亡,當時他的第二任期才開始一個多月,距離內戰(zhàn)結束只有4天。這場可謂“烈火般考驗”的內戰(zhàn),是在1861年4月12日打響第一槍的,一直到1865年4月11日結束,由此可見,林肯的總統(tǒng)任期絕大部分都是在內戰(zhàn)中渡過的,非戰(zhàn)的日子真的是屈指可數(shù)。這也就規(guī)定了我們通常將林肯理解為內戰(zhàn)總統(tǒng)的基本思路。
但關于林肯,我們不要忘記一點,林肯在這世界上活了56年,但他是在52歲那年才當上美國總統(tǒng)。以前我們解讀林肯,關注的是他在內戰(zhàn)中身為總統(tǒng)做了什么,但忘記了林肯直到52歲才入主白宮的事實,那時候的林肯顯然不是一張白紙。我們必須要看林肯前52年的人生經驗,才能知道1861年的林肯是誰。
關于林肯的生平,我們知道他1809年出生在肯塔基州,人生大部分時間都是在西部邊疆渡過的。在這一點上,林肯和第一代國父很不一樣,并不是出生在美國建國最初的13個州,也沒有讀過大學,甚至都沒有接受過正規(guī)的學校教育,基本上就是一個鑿壁偷光、喜歡讀書的孩子。因此,關于林肯有一種很心靈雞湯式的講法,說林肯是一個白手起家的人,一個self-made man,一個西部屌絲青年靠個人奮斗走向了人生巔峰。我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讀過這種雞湯,反正我讀過,就是說林肯一輩子不停失敗,每一步都失敗,突然有一天老天眷顧了他,人生逆襲,做了美國總統(tǒng)。也許這是卡耐基那種路子的“林肯傳”打造出來的一個形象。
其實,林肯從30多歲就已經是很成功的律師了,1840年代末還擔任過國會眾議院的議員,代表伊利諾斯州,所以林肯的人生絕不是完全的屌絲逆襲。但無論如何,一個52歲的老人,有朝一日要離開自己的家鄉(xiāng),到首都華盛頓接管一個已經分裂了的國家,4年后就遇刺身亡了。如果你們讀《林肯選集》,有篇演講是任何版本都會收錄的,就是1861年林肯告別生活了接近30年的斯普林菲爾德,趕赴華盛頓就職時的演講。這個演講詞很短,只有一段話,我記得其中有一個句子,每次讀到都很感慨:
“我在這里已經生活了四分之一個世紀,從青年進入了老年……我現(xiàn)在要走了,不知道哪一天能回來,或者是不是還能回來,我面臨著的任務比華盛頓當年擔負的還要艱巨?!?/span>
上周我又翻開《林肯選集》,第一次留意到這一演說時間為1861年2月11日,而第二天就是林肯52歲的生日。我們做歷史研究,對時間都很敏感。我們現(xiàn)在知道林肯的歷史命運,當然難免感嘆。林肯活了56歲,而前52年都生活在美國的西部邊疆,他在1860年總統(tǒng)選舉中的競爭對手,都是有著非常深厚政治經驗的政治家,比如紐約州的西華德,論人生經驗和政治資歷在當時要遠遠高于林肯。讀到這里,你會覺得林肯就是“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人民已經決定了,要他來做這個總統(tǒng)。
這幅圖是現(xiàn)在樹立的紀念碑,這是林肯1861年2月11日告別斯普林菲爾德的地點。
1865年4月15日遇刺身亡后,火車運載林肯的遺體,緩緩從華盛頓開到伊利諾斯州的斯普菲爾德,林肯就安葬在這里。
可以說,林肯總統(tǒng)的“歷史背景”,就是我們現(xiàn)在所講的美國早期憲法史,按照美國歷史的分期,我們也稱這一段歷史時期為“內戰(zhàn)前”。林肯就任總統(tǒng)后,南北雙方爆發(fā)了內戰(zhàn),北方從軍事上戰(zhàn)勝了南方,林肯也因此維系了合眾國的統(tǒng)一,廢除了奴隸制,增修了建國憲法。但是在林肯前52年的人生歷程中,他當然不知道自己生活在“內戰(zhàn)前”的時代,反而是這一歷史時期登場的政治人物都在千方百計求妥協(xié),以避免發(fā)生內部戰(zhàn)爭。
貫穿林肯前52年人生經驗的是,在如何解釋1787年的建國憲法這個問題上,美國始終存在著兩種政治路線和憲法學說的斗爭。只是到了林肯奔赴首都華盛頓那一刻,這樣一個斗爭才從文斗最終激化到武斗。這場貫穿林肯歷史背景的憲法斗爭是怎樣發(fā)生的,請允許我簡單談一下。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fā)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馬密坤
-
“2027年起,整個產業(yè)將拱手讓給中國” 評論 56“不如申請成中國一省” ,德國鋰企竟如此激將歐盟 評論 90美國放風:伊朗有動作了 評論 90靠萬斯“決勝一票”,“大而美”法案驚險闖關參議院 評論 184最新聞 Hot
-
美方撤銷對華乙烷出口限制
-
特朗普參觀“鱷魚惡魔島”:拜登就想把我關在這兒,這XX養(yǎng)的
-
公安部通報:陳某為吸粉引流編造“工行假金條”,已被依法追責
-
“2027年起,整個產業(yè)將拱手讓給中國”
-
特朗普威脅:敢礙事,就逮捕你
-
“7年前就發(fā)現(xiàn)問題了,一直沒修”
-
“不如申請成中國一省” ,德國鋰企竟如此激將歐盟
-
終于換了,特朗普:我很滿意
-
要跟中國對著干?“剛果(金),別斷送發(fā)展機遇”
-
美兩員“大將”施壓未果,日本反倒成了“難啃的骨頭”
-
白宮找補:美國很強,不信去問伊朗
-
何君堯:建議給皇后大道、維多利亞公園改名
-
“美國自毀長城,中企憑高性價比一路高歌猛進”
-
兩國矛盾激化,阿媒突然發(fā)文:收到匿名材料,是俄軍擊中的
-
裝不裝空調,法國政客都能吵起來
-
潛入醫(yī)院裝電詐設備,騙走30萬!今年已發(fā)生多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