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榮祖:“中國”概念何以成為問題——與歐立德教授商榷
關(guān)鍵字: 特殊性帝國傳統(tǒng)中國新清史歐力德漢人滿人“漢化”是客觀的歷史事實
回顧歷史,中國至少從春秋戰(zhàn)國以來,多民族之間的戰(zhàn)爭、和平、融合,不斷在進行,經(jīng)過三千年的演變,逐漸形成現(xiàn)代的中國,斯乃歷史發(fā)展的事實。我們注意到,羅馬帝國崩潰后一去不返,逐漸形成許多民族國家,而中國的疆域不下于歐洲,何以在中國各民族經(jīng)幾 千年都沒有形成多個民族國家,關(guān)鍵之一即在漢字。 因漢字不是拼音文字,入侵或入主中國的少數(shù)民族只好識漢字、習漢文,久而漢化。如果中國也用拼音文字,用自己的口語拼成文字,可能也會像歐洲一樣,形成列國之勢。所以中國雖屢經(jīng)分裂而總歸統(tǒng)一是歷史文化所形成的,這一點與西方國家并不一樣。
對于漢化,包括歐立德在內(nèi)的新清史學者均攻擊不遺余力,已故何炳棣教授因而有“維護漢化”之舉,并非如歐教授所說,中國學者只想談漢化。在講稿完整譯本里,歐教授還說:“如果中國的史學家只想談?wù)摑h化,那么其他人,比如一個研究諾曼王朝時期英國的學者,或者一個研究莫臥兒帝國時期印度的學者,該如何參與對話?有誰關(guān)心他們能否參與對話嗎?我們中國學學人是否只有和同領(lǐng)域的人說話才感到開心?”這是很奇怪的假設(shè)。中國的史學家只想談漢化嗎?事實是因為有人否定漢化,漢化才成為議題。必須指出:漢化不是一種主張,也不是空洞的理論,而是已經(jīng)發(fā)生的歷史事實。少數(shù)民族漢化和漢人胡化,陳寅恪不僅講過,而且強調(diào)此一史實,其結(jié)果是都成為中國人。
北魏孝文帝造孔廟,稱孔子為圣人,全面推行漢化政策;金朝追封孟子為鄒國公;元朝建立更大的孔廟,封孔子為“大成至圣文宣王”,并以朱熹的《四書章句集注》為科舉教材,元朝的蒙古人統(tǒng)治者是在做中國的皇帝,死后用中國的廟號,僅名義上是大蒙古的一部分;清朝入關(guān)之后,取代了明朝的政權(quán),清代皇帝也取代明代皇帝成為中國的皇帝。清朝比明朝更為尊崇孔子,入關(guān)后的第一個皇帝順治就頒發(fā)《御制資政要覽》給各級臣工,在序言中明言要當中國的帝王而非八旗共主。
他說:“朕惟帝王為政,賢哲修身莫不本于德?!眱?nèi)容充滿講究德行的儒家色彩?!懊科炓源罅x,聯(lián)以文詞,于忠臣孝子,賢人廉吏略舉事跡。”通曉滿文的甘德星,利用四個滿文遺詔,指出康熙確實認為自己是中國的皇帝。雍正皇帝亦復如此,我在點評時當場指出歐教授在英文講稿中誤讀了雍正,他說:“假如滿洲人這么認同自己是中國人,那雍正皇帝為什么要花那么多的時間,發(fā)表長篇大論的《大義覺迷錄》,來昭告每一個人?”我指出:雍正的《大義覺迷錄》,主要意思有二:一是要排除他取得皇位的不正當性,極力駁斥他失德的謠言。當時有出自他兄弟的流言,說本來康熙要傳位給十四子,他涂改遺詔為第四子而繼位。
他為何要澄清奪位的謠言?因為有德者為君才合乎儒家仁德的理想。他要符合儒家倫理的正當性和皇位的正統(tǒng),否則就成為篡位。第二是要強調(diào)“華夷一家”,來論證清朝統(tǒng)治中國的合法性和正當性。他講得如此明白:滿漢之異,猶如鄂湘人籍貫之不同。所以他的目的正是要消除歐教授所主張的“ethnic character(種族特性)”,這樣清政府才能夠成為中國的朝廷,擁有合法性。他認為誰主天下,是“有德者即有其位”。當時我還把《大義覺迷錄》中最重要的一段念給大家聽“:惟有德者可為天下君。此天下一家, 萬物一體,自古迄今,萬世不易之常經(jīng)。非尋常之類聚群分,鄉(xiāng)曲疆域之私衷淺見所可妄為同異者也。
《書》曰‘:皇天無親,惟德是輔。’蓋德足以君天下,則天錫佑之,以為天下君?!庇赫髡f要為天下君,要做合法的中國皇帝。假如他不認同中國,又從何說起呢? 遺憾的是,歐教授在完整的譯本里堅持原觀點“:如果 滿人真是如此‘中國人’,那雍正為何從一開始就殫精竭慮,試圖通過寫作和出版這本書向世人證明這件事 呢?”請問雍正要向世人證明什么???乾隆皇帝更經(jīng)常親往曲阜常住并祭拜,尊孔極矣。清末的慈禧太后主政四十余年,權(quán)力無雙,卻不敢像武則天帝制自為,應(yīng)與儒教倫理的牽制,大有關(guān)系。
所以清朝的漢化,從中國歷史看,一脈相承,并非新鮮事。漢化這 一事實貫穿整個中國歷史,又如何動搖得了呢?新清史承襲前人“內(nèi)陸亞洲”理論,好像開拓了清史研究的視野,然其刻意想要以內(nèi)陸取代中原,極力去漢 脫中,不免輕重本末倒置,顛倒了內(nèi)外以及中心與周邊的現(xiàn)實。大英帝國的“內(nèi)”不會不是英倫三島,美國史家也不會從印第安人的視野來寫美國歷史。
歐教授不愿意認同“清朝是中國歷代的最后一個王朝(the Qing as the last in a long series of Chinese dynasties)”,從整個中國歷史發(fā)展的趨勢來看,若將 元、清兩朝從中國帝制史中割裂出去,是一種說得通的歷史論述嗎?當然每個朝代并不完全相同,但是承繼的關(guān)系十分明顯。歐教授不愿意認同,但乾隆皇帝卻非常認同,他在《歷代御批通鑒輯覽》一書中開宗明義就說:“自隆古以至本朝,四千五百五十九年事實編為一部”,以便“知統(tǒng)系之應(yīng)守”。他明明白白說:中國的歷史統(tǒng)系延續(xù)到清朝。每個朝代交替之際,多有殉國者,元朝征服南宋固然有為宋殉節(jié)者,但是明朝征服元朝,也有為元朝殉節(jié)的漢人,清亡時也有殉清的漢人,足可說明對國家的認同是超越族群的。
歐教授總是認為中國學者常常會有“民族主義的論述(nationlist narrative)”,所以不愿意動搖舊的說法。歐教授特別引用德國歷史學家魯?shù)婪蛩f“動搖慣例(unsettling what is customary)”并將我反對新清史論者將滿族視為外國人之說,作為應(yīng)該動搖的例子。其實所謂“動搖慣例”在華語世界里就是翻案。翻案在中國史學傳統(tǒng)中是常見的,但并不是那么容易,因為要有充分的理據(jù)與事?lián)?,因此翻案有的成立,有的就不能成立,不能輕率地下斷語,更不允許自以為是。
他認為“滿族”、“少數(shù)民族”都是現(xiàn)代的用語,所以不能以今論古。所謂“以今論古”是指“年代誤植(anachronism)”或時間錯亂;假如不能用今語說古,那更不能用西方的詞匯來講中國史,那還了得?更重要的是滿族與滿人有何實質(zhì)上的差異?將近三百年的清朝,滿人不是少數(shù)嗎?最緊要的還是歐教授再次強調(diào)滿人是在中國的外國人,是外國人征服了中國。他說:“在我看來,有歷史證據(jù)顯示,不同地域都有長期的暴力反滿運動,而漢人普遍瞧不起滿人,認為他們低人一等,與自己沒什么共同之處??紤]到這些,我們很難認為清的強制統(tǒng)治不是一場征服,一場在中國大多數(shù)人眼中的‘外來 ’侵略?!鼻灞腙P(guān)后,確有抗暴行動。但古代中國每一 個新的朝代取代前朝時都不穩(wěn)定,其后才安定下來。這不能與現(xiàn)代的一個國家征服另一個國家相提并論。更多的歷史證據(jù)顯示,漢人支持滿人政權(quán),漢人不僅沒有乘勢反滿,反而幫清廷平定太平天國。
- 原標題:汪榮祖 | “中國”概念何以成為問題——與歐立德教授商榷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吳立群
- 最后更新: 2018-07-23 07:42:44
-
中紀委網(wǎng)站:“學生官”充斥校園,歪風早該剎一剎
2018-07-21 10:55 中西教育 -
臺北故宮“天下第二行書”將首次赴日展出
2018-07-20 13:48 -
我國將招募退休教師到農(nóng)村學校講學
2018-07-19 16:41 -
秦始皇嬪妃復原,來自中亞或歐洲?
2018-07-17 20:17 考古 -
中西建筑藝術(shù),是否有必要分高低?
2018-07-16 07:35 -
流失百年的云岡第7窟頭像終于“回家了”
2018-07-15 22:23 -
教育部辦公廳發(fā)文治理幼兒園“小學化”:禁授小學課程內(nèi)容
2018-07-15 09:49 中西教育 -
“中國培養(yǎng)一流科學家不太成功?”
2018-07-15 08:19 中西教育 -
日媒:清華大學論文“產(chǎn)出效率”超越東京大學
2018-07-14 16:25 中西教育 -
埃及古城發(fā)現(xiàn)“史上最大石棺”,中國網(wǎng)友激動了
2018-07-13 16:19 考古 -
-
廣電總局:偶像養(yǎng)成類節(jié)目要嚴格評估后方可播出
2018-07-10 19:12 網(wǎng)絡(luò)監(jiān)督 -
康熙和雍正批過的蜜汁奏折 看完笑出豬叫
2018-07-09 14:46 趣讀 -
北大教授:今天的年輕人比我成熟,會接受什么是不可改變的
2018-07-09 10:57 -
產(chǎn)業(yè)結(jié)構(gòu)調(diào)整,讓中國足球的版圖也變了
2018-07-09 07:21 2018世界杯 -
修理工視頻直播教“滿語” 方言和民族語直播成趨勢
2018-07-08 08:38 -
美國害怕了?日本嚇傻了?人民網(wǎng)狠批浮夸自大文風
2018-07-02 15:55 -
注射器呲墨算書法嗎?當事人回應(yīng)了
2018-07-01 09:09 以藝術(shù)之名 -
《國家地理》封面女孩的照片是“有問題的”
2018-06-29 10:59 以藝術(shù)之名 -
李嘉誠宣布辭去汕大名譽主席,二兒子李澤楷接任
2018-06-29 10:51 中西教育
相關(guān)推薦 -
操心中國,美國“黑手”又要伸向馬來西亞和泰國 評論 91特朗普要求“大搞特搞”,美團體急了:沒中國不行 評論 124“美國人,真正該擔心的時候到了” 評論 174“美國政府像青少年,拿信用卡揮霍,直到…” 評論 142最新聞 Hot
-
操心中國,美國“黑手”又要伸向馬來西亞和泰國
-
“特朗普要想訪華,先把臺灣問題說清楚”
-
“對以色列感到憤怒和警惕,沙特將與伊朗保持和解”
-
特朗普又給日本背后捅刀,逼得臺積電沒法了…
-
“大而美”法案通過,馬斯克表態(tài)
-
朱時茂自曝被騙錢,“我還是反詐大使”
-
英F-35“趴窩”印度機場20天,快被“玩壞”了…
-
特朗普要求“大搞特搞”,美團體急了:沒中國不行
-
“美國人,真正該擔心的時候到了”
-
涉及中國,韓企與美國“一拍即合”
-
歐洲學者:現(xiàn)在,中國能不能反過來幫幫我們?
-
印度“硬剛”:將報復美國
-
“歐洲同行都覺得,未來十年誰將主導已無懸念,不會是美國”
-
普京:全世界都想進入中國市場
-
馬斯克:對!全面公布所有文件
-
美方恢復出口,“不是恩賜也不是讓步,是我們斗爭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