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客運鐵路日益衰落,自由經(jīng)濟要背鍋
關鍵字: 美國高鐵客運舊金山紐約高速公路系統(tǒng)恰恰證明了基礎設施的非市場性
許多評論者在討論美國不需要建設更好的鐵路的時候,都會提出一個理由,那就是美國有著發(fā)達的高速公路系統(tǒng)。部分人士甚至認為美國的高速公路系統(tǒng)比中國的還要好。我沒有在中國開過高速公路,所以我沒有資格去進行這個比較。
在我看來,如果一個人即提出修建鐵路不劃算,又贊美美國的高速公路系統(tǒng),那就有點自相矛盾的感覺在里面了。
因為從劃算的角度來考察鐵路,那就是利潤與市場主導型的思維。但是美國高速公路能做到這么優(yōu)秀恰恰就是因為美國高速公路系統(tǒng)不是利潤和市場主導型,而完全是計劃的產(chǎn)物。也是美國政府最后一次這么良好的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案例了。
我在美國是讀歷史的,就我看來,那應該是美國最美好的時代了。
那個時代的美國,敢于集中力量辦大事,興建州際高速公路公路希望,將勇士送上月球,總統(tǒng)敢于驕傲地說出“不要問國家能為你做什么,要問你能為國家做什么”而不怕犯政治錯誤的時代。
肯尼迪總統(tǒng)講過一句話:“美國富裕,所以美國路好。美國路好,所以美國富裕?!?
這是肯尼迪總統(tǒng)對美國州際高速高速的經(jīng)典評論。放在中國語境,那就是想致富先修路。
1950年,艾森豪威爾總統(tǒng)簽署了《1956聯(lián)邦高速公路法》,在當時的物價水平下,美國聯(lián)邦政府拿出了510億美元,最后于1992年大體竣工??偣不ㄙM1140億美元。按照通貨膨脹比率換算,相當于今天的4250億美元。這些錢全部都是政府出資,聯(lián)邦占90%,各地占10%。
建成公路的維護56%以燃料稅和過路費的方式由使用者承擔,其他的則由聯(lián)邦預算之支出。
根據(jù)聯(lián)邦高速公路管理署的報告顯示,到2013年,全美州際高速公路總長度已經(jīng)達到7.7萬公里,1/4的車程在州際高速上跑出。
對于州際高速,我們要有兩點基本認識:
1、不盈利
2、政府管理
如果按照鐵路不盈利就不該造這個角度來看的話,那么州際高速也不盈利。如果按照美國地廣人稀就不該通鐵路這個角度來看,那么洲際高速照樣通過很多無人區(qū)。我就記得當初我駕車前往黃石公園的時候,路上經(jīng)常開過很多人口只有70-80的town。整個懷俄明州才50多萬人,如果按照反對鐵路派的觀點,懷俄明州恐怕也沒有修高速公路的必要。
那么維持這樣一個龐大的州際高速公路系統(tǒng)是否還符合自由市場經(jīng)濟觀點呢?
另外,如果州際高速不是由聯(lián)邦進行整體規(guī)劃建設,而是由市場自由競爭。那么恐怕很多沒什么人住的小縣城連開車的機會都沒有了。反之,車流量多的線路,比如華盛頓到波士頓一線,舊金山到洛杉磯一線則可能出現(xiàn)好幾條高速公路。
今天大家可以贊美美國的高速公路系統(tǒng)四通八達,規(guī)則明確,恰恰是因為這不是由市場一城一池拼殺出來的,而是由國家整體規(guī)劃而來。
然而,就連這讓中國人替美國人開脫的高速公路都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很多的問題。
中國人覺得美國的高速公路很棒,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去中部旅游,那里地廣人稀,路上沒幾輛車。生活在幾個都會圈附近的人對于高速也已經(jīng)沒有這么高的評價了。同時,奧巴馬總統(tǒng)任期內(nèi)也曾向國會提交報告,稱65%的公路狀況都已經(jīng)亮紅燈(less than good condition),45%的美國老百姓都缺少使用公共交通的能力。
所以,目前美國存在的問題不是修不修鐵路,而是美國運作了半個多世紀的基礎設施建設已經(jīng)到了需要升級換代的時期。美國聯(lián)邦政府能不能承擔起這一責任。
基礎設施建設到底應該遵循哪一種邏輯?社會還是市場?
基礎設施就好像是玩游戲的時候的光環(huán)或者寶石,他們本身不產(chǎn)生輸出,但是的確會帶來加成。在游戲中,我們打到一個寶石,這個寶石鑲嵌在武器上會提高攻擊力或者魔法等等。難道我們會因為這個寶石本身不能產(chǎn)生殺傷就扔掉嗎?不會的,有些玩家甚至會花大價錢去買寶石。
同理,從報告中顯示,美國政府每在高速公路上投入1美元,就可以產(chǎn)生最少最少6美元的經(jīng)濟回報。修路并不是讓路直接產(chǎn)生價值。同理,修鐵路也不應該直接從鐵路能否盈利來看待修建鐵路的合理性。
打個比方。
商場建公共廁所肯定不是為了讓公共廁所盈利,就算商場派個人在公共廁所前頭賣票也難以用票錢維護公共廁所,更不用提盈利。很顯然,商場建公共廁所就是為了讓顧客在逛商場的時候安心。不然人有三急,突然有個不舒服,掉頭跑出去找?guī)?,那這個人的錢商場就鐵定賺不到了。
同理,商場建電梯也不是指望用電梯本身盈利,而是要讓顧客使用電梯去不同的樓層消費獲得盈利。
那么商場有樓梯有電梯,為什么國家有公路有鐵路的時候很多人就想不通了呢?
如果當年的美國政府有決心可以拿出4000億來搞基礎設施建設,那么今天美國不能做這些,單單從市場角度來替美國政府開脫,就顯得太硬了。
本文系觀察者網(wǎng)獨家稿件,文章內(nèi)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jīng)授權,不得轉(zhuǎn)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wǎng)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wǎng)站,轉(zhuǎn)發(fā)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王驍
-
最新聞 Hot
-
“即使特朗普下臺,美國政策也不會變,中日韓要合作”
-
“船到橋頭自然直”,印外長回應美議員
-
俄海軍副總司令陣亡
-
“在越南的中國制造商松了一口氣”
-
他倒戈后就躲起來了,電話都不接,同僚評價:聰明
-
“美國已解除這項對華出口禁令”
-
“印軍將全面排查中國產(chǎn)零部件”
-
美國和盟友鬧掰?“本質(zhì)沒變,中國需高度警惕”
-
斯塔默不吱聲,英財相當場落淚,“哭崩”市場
-
家樂福CEO放話:對中國小包裹,要學特朗普征稅100%
-
莫迪表態(tài):金磚是重要平臺
-
“還想阻撓大陸武統(tǒng)?美國太晚了”
-
受賄數(shù)額特別巨大,齊同生被提起公訴
-
“美國占一半,中國分四成,歐洲...”
-
李在明最新涉華表態(tài)
-
叫完“爸爸”又被白宮整活,北約秘書長:驚喜且有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