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修木:朝鮮擁核,誰應當負歷史責任(之三)
關鍵字: 朝鮮擁核美朝關系朝鮮美國朝核會談朝核最新朝鮮最新這才是在朝鮮面前妥協服軟
小布什當局為什么有這么大的變化,后來有不同的解釋。賴斯在回憶錄中 ,聲稱在核爆之前的2006年4月前后,她已經說服總統(tǒng)在戰(zhàn)略思維上來一個“跳躍”,以交往促成朝鮮的轉變??偨y(tǒng)也意識到,體制僵硬的朝鮮承受不了對外開放的沖擊,外交與交往是另一種政權更替的手段。果真如此的話,所謂“跳躍”不過只是小布什終于接受上任之初,金大中就曾向他解釋過的陽光政策的庸俗版。但是在核爆之前,朝美之間的外交并無進展,“跳躍”顯然沒有落實成為具體政策。
另一種常見的說法將轉變歸因于2006年底的中期選舉 :共和黨失去對參眾兩院的控制,伊拉克戰(zhàn)爭已成為大包袱,強硬派的影響進一步衰退;小布什眼瞅著剩下兩年的任期,只能在朝鮮取得一些外交成就,因此想法做法上都有很大的不同。這種說法在時間上吻合,在政治算計上卻很有些別扭。美國總統(tǒng)與朝鮮搞外交,在國內通常要消耗政治資本,媒體、政敵、人權斗士總是站在道德角度冷嘲熱諷??肆诸D如此,小布什也一樣。失去國會控制權之后反倒全力推行對自己政治不利的外交,不大符合常理。
最合理的解釋也最為直白:瞎鬧六年之后,朝核問題已經走到核爆的地步,闖下大禍的小布什這才更弦易轍,盡力補救。因為時間緊,形勢不樂觀,以前糾纏不休的問題,到此時只有放下一個是一個,顧不得那么許多。這一解釋有沒有道理,只能由讀者自己判斷。但是朝鮮內部如果也有強硬與溫和兩派之分,強硬派肯定可以指著小布什的讓步,理直氣壯地說:看,核爆之后,美國人沒脾氣了吧。
“新保守主義”成為罵人的標簽
2007年夏天,在國際觀察員監(jiān)督之下,寧邊的核反應堆再次關閉,韓國也重新開始向朝鮮運送重油。朝美之間其實是回到克林頓時期的框架,以能源援助及走向關系正?;脑S諾,換取朝鮮凍結核計劃。只是與克林頓時期相比有一點關鍵不同,朝鮮已經安然闖過核爆的關卡,而且其核武庫里已經存有不少原子彈,想讓它回頭不再是那么簡單。
至于說新保守主義影響下的八年小布什外交,成績單可以說是慘不忍睹,從所謂“邪惡軸心”的狀況可以看得最為清楚。入侵伊拉克的確很順利,其后卻引發(fā)教派沖突,美軍死亡上千,受傷上萬,前后投入上萬億美元。伊拉克平民死傷數十萬,更有上百萬人流離失所。在這一亂局之中得益的反倒是伊朗,在伊拉克南部的什葉派地區(qū)影響力大為增加,成為美國更為頭痛的問題。而在朝鮮,小布什隨手又捅下一個帶著原子彈的大漏子。難怪, “新保守主義”此后要成為美國媒體上罵人用的標簽。
非核化談何容易
轉眼來到2008年,朝美之間又開始晴雨不定 。按照協議要求,平壤交出與核計劃相關的文件與配件樣品,美國收下之后拿去做高精度化驗,發(fā)現上邊沾有微量的濃縮鈾。由于含量甚微,這一結果本身并不足以說明什么問題,卻不免讓美國人疑神疑鬼。當年6月26日,朝鮮提交核計劃申報清單,滿足另一項協議要求。相應的,美國也宣布啟動程序,準備將朝鮮從“支持恐怖主義國家”名單中剔除。第二天,在美國官員的見證之下,寧邊反應堆的冷卻塔被炸毀??墒堑?月11日,美國國務院卻提出必須先有驗證非核的“堅實機制”,否則無法完成支恐國的除名。極為不滿的平壤,隨即宣布停止拆除寧邊的設施,譴責美國違背六方會談協議,到9月初更是宣布要重啟反應堆。
2008年6月底,朝鮮按照協議提交核計劃申報清單,并炸毀寧邊核電站的冷卻塔。美國本應將朝鮮從支恐國名單上除名,卻拖延不辦,雙方關系又趨緊張。
這其中反映的,其實是朝鮮擁核之后美國的被動。94年框架協議達成時,朝鮮的核材料基本上都在寧邊放著,凍結之后就可以置于監(jiān)查之下。到2008年,朝鮮擁有多少核材料,隱匿在什么地方,都是未知之數。對此不甘心也不放心的美國,一方面當然希望可以查得更為嚴格,另一方面卻無法應付朝鮮的強硬回應。眼看著協議又走到破裂的邊緣,小布什當局只得再派希爾前去談判,就驗證機制只能商討出模糊的措詞,于10月11日正式宣布朝鮮不再是支恐國。
此時離2008年大選也就剩下四周時間,小布什的任期行將結束,平壤清楚與小布什當局的協議價值不大。西方情報部門則認為8月間金正日有過一次中風,面臨接班問題的平壤更為看重核威懾,態(tài)度漸趨強硬。希爾會談期間,朝鮮官員就曾私下表示,外務省對核問題已經說不上話。
輪到朝鮮不想談
2009年元月美國政府又一次政黨輪替,民主黨的奧巴馬入主白宮,政策也再一次轉向:從扔炸彈變成搞外交,從強調單邊變成強調多邊,從大談硬實力變成大談軟實力。只是在朝核問題上,小布什前六年強硬,核爆之后又服軟,已經沒有給新政府留下多少施展的空間。照一位官員私下對記者的說法,奧巴馬團隊接交時查看小布什對朝外交記錄,其中所做的妥協令人“瞠目結舌” 。
2001年小布什上臺時,是朝鮮想談美國不想??肆诸D留下朝美之間的協議、公報與訪問計劃,平壤一次又一次主動向華盛頓表示推動兩國關系的意愿。小布什當局不但置之不理,還不斷以激烈言辭刺激平壤,直到2002年底以一份不靠譜的情報推翻框架協議。2009年奧巴馬上臺時卻倒了過來,美國想要外交朝鮮卻不想。平壤更是拿出給新總統(tǒng)下馬威的架勢,4月發(fā)射衛(wèi)星,5月進行第二次核試 。
奧巴馬當局因此意識到平壤已經另有打算,美國手中也沒有什么牌好打,只能把朝核問題晾在一邊,采取所謂“戰(zhàn)略耐心”的政策。而且當時美國在內有金融風暴的善后,在外還有伊拉克與阿富汗的頭疼,已經核爆兩次的朝鮮再糟也糟不到哪里去,并不需要急著處理。其后朝美還有接觸 ,奧巴馬當局也有誠意,卻總是熱臉貼冷屁股,朝鮮完全沒有新世紀伊始時的熱情。到任期就要結束的16年,奧巴馬接受《大西洋月刊》的專訪,就其外交經歷寫成一篇近兩萬單詞的報道,其中朝鮮僅在不經意間提到過一次 。
過了這個村就沒了這家店
替小布什辯護的人,經常以2008年后朝鮮的行為證明朝核問題無法外交解決,平壤根本就沒有信用,簽下國際協議也不會遵守。其實就國際協議來說美國的信用才是糟糕,不守信的例子比比皆是?!栋屠铓夂騾f議》有全球絕大多數國家的簽字,美國政府說退就退。TPP的簽字國許多是美國的盟友,特朗普照樣當它是廢紙。美俄(蘇)之間有生效多年的《反彈導導彈條約》,小布什想搞導彈防御,就不惜退出。美中之間簽完建交公報,國會回頭就搞一個《臺灣關系法》。歷屆美國政府時常根據自己一時所需,來決定是否遵守公報或協議。只是因為美國是超級大國,在經濟與技術上有許多資源與優(yōu)勢,其它國家從大處著想,就算不滿美國的背信棄義,都得隱忍下來。
朝鮮的特殊在于它與美國的交集很窄,只有一樁核武導彈的爭議。在美國來說,肯定會有人覺得與朝鮮打交道是受到勒索,小布什上臺后就拿這種道德高論當政策,說翻臉就翻臉,根本不把相關協議公報當一回事。但是反過來在朝鮮來說,對美關系的考慮也只有安全這一個維度,不用擔心其它方面的損失,因此也不怕跟美國對著干。
2000年前后,朝鮮離核彈還有一定距離,導彈很不成熟,又面臨經濟困難。這時候克林頓伸出手來,愿意與朝鮮建立更為廣泛的政治與經濟關系,對平壤吸引力很大。其后小布什上臺背信無禮,平壤也隱忍過兩年。如果順著克林頓定下的方向多走幾年,讓朝鮮的改革開放更深入一些,以后的平壤會有更多利益因素要考慮,行為也會更為謹慎。問題是小布什自以為是,熱衷于政權更替,把朝鮮逼上核沖刺,闖過核爆炸紅線之后才來妥協交易。
到2009年,平壤手中握有核彈,戰(zhàn)略計算當然不一樣,更從小布什的前倨后恭體會到核彈的威力。此時的平壤不把與美國的協議當一回事并不奇怪,其中的問題不是哪一方背信棄義,而是美國在小布什期間錯過影響朝鮮的最佳時期。平壤的反覆證明的是小布什外交的失敗,進沒有計劃,退沒有章法,為他的繼任者留下一個難以收拾的爛攤子。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fā)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周遠方
- 最后更新: 2018-03-24 09:10:22
-
“2027年起,整個產業(yè)將拱手讓給中國” 評論 18“不如申請成中國一省” ,德國鋰企竟如此激將歐盟 評論 73美國放風:伊朗有動作了 評論 86靠萬斯“決勝一票”,“大而美”法案驚險闖關參議院 評論 184最新聞 Hot
-
特朗普參觀“鱷魚惡魔島”:拜登就想把我關在這兒,這XX養(yǎng)的
-
公安部通報:陳某為吸粉引流編造“工行假金條”,已被依法追責
-
“2027年起,整個產業(yè)將拱手讓給中國”
-
特朗普威脅:敢礙事,就逮捕你
-
“7年前就發(fā)現問題了,一直沒修”
-
“不如申請成中國一省” ,德國鋰企竟如此激將歐盟
-
終于換了,特朗普:我很滿意
-
要跟中國對著干?“剛果(金),別斷送發(fā)展機遇”
-
美兩員“大將”施壓未果,日本反倒成了“難啃的骨頭”
-
白宮找補:美國很強,不信去問伊朗
-
何君堯:建議給皇后大道、維多利亞公園改名
-
“美國自毀長城,中企憑高性價比一路高歌猛進”
-
兩國矛盾激化,阿媒突然發(fā)文:收到匿名材料,是俄軍擊中的
-
裝不裝空調,法國政客都能吵起來
-
潛入醫(yī)院裝電詐設備,騙走30萬!今年已發(fā)生多起
-
美報告炒作:中企占比近10%,“五角大樓供應鏈極其脆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