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翁同龢后人無償捐美183件文物,網(wǎng)民:給上圖的拍賣450萬美元
關鍵字: 翁同酥翁萬戈文物波士頓藝術博物館美國新奧爾良 | 建筑師斯特法諾·博埃里
在城市里建“森林”,強調(diào)建筑師改善城市環(huán)境的責任
特法諾·博埃里
近日,在《紐約時報》發(fā)起的“明日城市”論壇上,意大利知名建筑師斯特法諾?博埃里(Stefano Boeri)以“都市森林”對世界城市生活及空氣質(zhì)量的改善為主題發(fā)表了演講。博埃里提出了建筑碳排放所帶來的影響,也強調(diào)了建筑師利用建筑環(huán)境來改善城市的可能。
博埃里以他的“地拉那2030”規(guī)劃和米蘭垂直森林為例,表示“城市具有成為一場巨變主角的資源和潛力,這場巨變旨在應對碳排放帶來的巨大影響,使城市變得更加綠色和健康?!?
“地拉那2030”規(guī)劃
“城市中一棵成年的樹每年能夠釋放110千克氧氣,并且吸收幾百克由交通而產(chǎn)生的不可見毒氣。總的來說,城市中一棵樹每年能夠吸收大約400千克的二氧化碳。如果增加世界各地城市的樹木和植物的數(shù)量,在住宅、學校、博物館、購物中心的外立面和屋頂上引入綠植,那將為環(huán)境帶來巨大的改變。”
博埃里以“地拉那2030”規(guī)劃為例,在該項目中,建筑師計劃通過綠色長廊系統(tǒng)來改變這座阿爾巴尼亞首都的面貌。為了防止城市的“無計劃擴張”(urban sprawl),一座由200萬棵新樹組成的“軌道森林”(orbital forest)將圍繞地拉那。該計劃將使市中心的綠化空間擴大至三倍。
“迪拉熱2030”著眼于城市尺度的干預,與此同時,博埃里指出了垂直森林的潛力,米蘭的垂直森林相當于將2公頃的森林集中于1500平方米的建筑外立面上。博埃里打算將這個米蘭項目出口到世界各地的城市。
據(jù)archdaily網(wǎng)站報道,“明日城市”論壇聚集了政治家、市長、企業(yè)家、學者和記者,旨在應對城市在未來若干年中所面對的巨大挑戰(zhàn),其中氣候變化、城市交通、貧窮以及都市孤獨。(文/錢雪兒)
美國舊金山 | 維哈·塞爾敏
“建造”一件作品,精確度令人稱奇
維哈·塞爾敏
近日,據(jù)artnet網(wǎng)站報道,舊金山當代藝術博物館于12月15日起舉辦藝術家維哈?塞爾敏(Vija Celmins)的個展,塞爾敏今年80歲,出生于拉脫維亞,現(xiàn)在在紐約工作生活。artnet在報道中表示,那些認為當代藝術是“他們的孩子也能做到的東西”的批評家們應該去看看塞爾敏的作品,因為她的作品充滿令人驚訝的精確度,那是兒童絕對無法做到的。
在展覽中,觀眾可以領略塞爾敏從1960年代至今對于自然世界“提純”式的表達,其中既有夜空中的星系,也有大海中的浪花。她的畫作具有一種文藝復興油畫的重量,散發(fā)出經(jīng)由刻苦的身心勞動而產(chǎn)生的莊嚴感。
塞爾敏,大海,1968-1977
“我一度認為自己一生將只會重復畫一張畫作,”塞爾敏在Art21于2003年所播放的“時間”一集中說道。這聽起來可能有點夸張,然而塞爾敏對此卻有條不紊,甚至沉浸其中。
舊金山當代藝術博物館集中展出了塞爾敏的近150件作品,其中包括她為“二戰(zhàn)”戰(zhàn)斗機所作的共五幅作品以及一系列石頭,它們的旁邊則是塞爾敏在五年時間內(nèi)細致描繪而與原物看上去一模一樣的青銅鑄件。
如果看過了塞爾敏的作品,再看大海也許會感覺不一樣,這些“大?!笔侨麪柮?968年至1977年間完成的作品。在與Art21的對話中,塞爾敏描述了凝視大海的感覺,“我想,我就這么一遍遍畫下去,也許就會出現(xiàn)什么讓人驚奇的東西。”雖然最終她著手進行新的創(chuàng)作,但是她常常會選擇一個物品,執(zhí)著于此,通過版畫和油畫等媒介去復制。
這樣的過程無疑需要大量的勞動。“我會重復畫一幅畫很多次,新的畫覆蓋舊的畫,然后我再把它刮掉,”塞爾敏說,“這些都只是作品的一部分,即‘建造’一幅畫?!保ㄎ?錢雪兒)
澎湃新聞記者 錢雪兒 陸斯嘉
- 原標題:一周藝術人物|翁同龢后人捐美183件文物引發(fā)的爭議與思考
- 責任編輯:奕含
- 最后更新: 2018-12-23 10:26:23
-
真在乎文化自信,就不應只從傳統(tǒng)中尋找支撐點
2018-12-21 07:35 -
這部橫掃美國大獎的美劇,第二季口碑又炸了
2018-12-18 18:03 -
帝王將相?這就把二月河“落霞系列” 看得太低了
2018-12-17 09:23 -
外國人學中文太久后,會有哪些改不掉的習慣?
2018-12-13 18:24 觀網(wǎng)看片 -
《紅海行動》《戰(zhàn)狼2》等獲華表獎(完整名單)
2018-12-08 22:21 中國電影 -
人類文明“四長老”齊聚北京:打破沖突論 構建共同體
2018-12-07 11:04 -
《三體》成資本估值神話,我們恐怕等不到電影面世了
2018-12-07 07:19 中國電影 -
21歲柯潔打破李昌鎬最年輕六冠王紀錄
2018-12-06 19:31 -
“影帝制造機”曹保平
2018-12-05 13:40 中國電影 -
村上春樹又陪跑了
2018-12-05 08:25 -
144名中國婦女被騙赴新加坡賣淫 兩國聯(lián)合破案
2018-12-04 16:38 -
2018十大流行語官宣:確認過眼神,是“錦鯉”沒錯
2018-12-03 15:01 網(wǎng)絡熱詞 -
他親手寫就“中國人民銀行” 昨天紀念館開張了
2018-12-02 10:49 -
《法制晚報》明年休刊 全力做新媒體
2018-12-01 17:07 再見紙媒 -
拼不過陸企,臺灣光伏龍頭裁員近千
2018-11-30 07:25 臺灣 -
中國“藏醫(yī)藥浴法”被列入非遺名錄
2018-11-28 20:52 -
12月電影片單!年終盛宴,好戲連臺
2018-11-28 10:35 中國電影 -
體制有什么問題?美國新老自由派這么看
2018-11-27 22:21 美國一夢 -
消失的中國園林還能復原嗎?
2018-11-27 07:48 -
韓媒:中國網(wǎng)漫來勢洶洶 韓國業(yè)界坐立不安
2018-11-26 17:14
相關推薦 -
特朗普要求“大搞特搞”,美團體急了:沒中國不行 評論 14“美國人,真正該擔心的時候到了” 評論 90“美國政府像青少年,拿信用卡揮霍,直到…” 評論 140“聽到東方驚雷了嗎?那是14億中國人在笑話美國” 評論 241最新聞 Hot
-
特朗普要求“大搞特搞”,美團體急了:沒中國不行
-
“美國人,真正該擔心的時候到了”
-
涉及中國,韓企與美國“一拍即合”
-
歐洲學者:現(xiàn)在,中國能不能反過來幫幫我們?
-
印度“硬剛”:將報復美國
-
“歐洲同行都覺得,未來十年誰將主導已無懸念,不會是美國”
-
普京:全世界都想進入中國市場
-
馬斯克:對!全面公布所有文件
-
美方恢復出口,“不是恩賜也不是讓步,是我們斗爭來的”
-
想得真美!“美越協(xié)議這一條,旨在孤立中國…”
-
“美國政府像青少年,拿信用卡揮霍,直到…”
-
“聽到東方驚雷了嗎?那是14億中國人在笑話美國”
-
“以色列和俄羅斯正進行秘密會談”
-
佩通坦基本盤還穩(wěn)嗎?泰國權力天平傾向何方
-
“不同于西方,中國正建設由技術驅(qū)動的福利模式”
-
中國駐泰國大使館:被騙至緬甸的男模特已獲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