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發(fā)展氫燃料發(fā)動機,是在給日本人“接盤”嗎?
-
李煥宇力量與榮耀
【文/觀察者網 李煥宇】
新能源里,氫,總是最具話題性的那一個。
一方面,地方不斷有新氫能項目上馬,科技部《關于對“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氫能技術”等18個重點專項2021年度項目申報指南征求意見的通知》等文件也表明,國家層面的布局早已開始。
另一方面,氫的種種特性讓輿論對它一直抱有疑慮,儲運怎么解決?爆炸了怎么辦?一些網友還認為,中國發(fā)展氫燃料電池車,純粹是在給“點歪科技樹”的日本人“接盤”。
為此,觀察者網探訪了我國研制氫燃料電池發(fā)動機的龍頭企業(yè)——東方電氣(成都)氫燃料電池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東方氫能),和氫能基礎設施建設與運維等領域企業(yè)——東方電氣集團東方鍋爐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東方鍋爐)。
二者都是東方電氣集團的下屬子公司,東方氫能握有膜電極、電堆、動力系統(tǒng)全產業(yè)鏈完全自主知識產權。上月,其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Olas系列氫燃料電池發(fā)動機入選《中央企業(yè)科技創(chuàng)新成果推薦目錄》。東方鍋爐是國內領先的大型能源裝備企業(yè),在氫能產業(yè)聚焦氫獲取、氫儲運、氫加注基礎設施建設與運維等領域。
東方電氣Olas系列氫燃料電池發(fā)動機 觀察者網/李煥宇 攝
搞氫燃料電池車,是“接日本的盤”?
氫燃料電池車目前是氫能最主要的應用方向,它鋰電池車一樣都是新能源汽車。但是,由于鋰電池車無論是從產業(yè)規(guī)模、單車成本還是銷量來看都要明顯優(yōu)于要用氫氣的燃料電池車,因此不少網友認為,燃料電池車,就跟此前的等離子電視一樣,屬于“點歪科技樹”的產品。而在燃料電池車上有技術優(yōu)勢的日本企業(yè)找上中國,也是意在讓我們“接盤”。
對此,東方氫能認為有失偏頗。首先,燃料電池車跟鋰電池車是一個互補而非相互替代的關系,它在以下四個方面有明顯的優(yōu)勢:
1、續(xù)航里程長,東方氫能自己的發(fā)動機續(xù)航里程為500-600公里,豐田的Mirai成功挑戰(zhàn)了1000公里的續(xù)航;
2、耐低溫,東方氫能在2019年就已經實現(xiàn)了零下10攝氏度環(huán)境下的系統(tǒng)啟動,現(xiàn)在已經把極限拉到了零下三十度,能夠適配北方寒冷的冬季;
3、加注快,燃料電池公交車的加注時間可以控制在十分鐘以內,鋰電池公交則要按小時計;
4、能量密度高,相比鋰電池,使用燃料電池的卡車等重型車輛的自重可以更輕。
另外,燃料電池是一個有著很廣泛應用場景的新事物,包括分布式發(fā)電、移動電源、交通......雖然現(xiàn)階段主要還是用于公交、卡車等車輛,但這是由于在行業(yè)起步階段,發(fā)動機體積功率密度較低,想提高效率往往需要大體積支撐,而公交、卡車等由于本身體積較大,對發(fā)動機的體積限制較少,加上國家政策的支持,成為了燃料電池商業(yè)運用的突破口。
東方氫能認為,隨著燃料電池技術不斷迭代,體積功率密度逐漸提高,達到同等功率下的體積逐漸縮小,未來去替代私家車內的內燃機是沒有問題的。比如豐田在2014年推出了Mirai,這兩年國內的整車企業(yè)如一汽、上汽等都推出了自己的燃料電池乘用車。除了交通,全行業(yè)都在嘗試將燃料電池往更多的領域滲透。
東方氫能燃料電池發(fā)動機的部分參數(shù)
東方氫能的底氣在于自身雄厚的研發(fā)和制造實力。國資委網站信息顯示,東方氫能自己的氫燃料電池發(fā)動機能量轉換效率為57%,氫氣最高利用率超96%,技術水平同日本豐田的Mirai和韓國現(xiàn)代的Nexo相當。目前,裝有該發(fā)動機的氫燃料公交車百公里氫耗為3.4千克,維保周期為3-4個月,單車運營里程超15萬公里,且尚未發(fā)生任何事故。
他們認為,發(fā)展燃料電池和其他清潔清源一樣,都是為實現(xiàn)碳達峰、碳中和服務的,只是技術路線選擇的區(qū)別。日本雖然在燃料電池領域有巨大優(yōu)勢,但受制于目前整個行業(yè)的規(guī)模有限,它也希望借助技術上的優(yōu)勢與中國的企業(yè)合作,在政策的引導下,推動行業(yè)發(fā)展,從而分享發(fā)展紅利。
東方電氣的加氫站和氫燃料電池公交車 圖片來源:中國電力報
氫燃料電池車,氫從哪來?
發(fā)展氫能產業(yè),首先要解決的自然是氫的來源問題。目前全球制氫主要分三種路徑——以化石能源為原料,會產生大量二氧化碳的“灰氫”;同樣利用化石能源,但會對產生的二氧化碳進行處理的“藍氫”;和用電解水的方式,過程中不會產生二氧化碳的“綠氫”。
現(xiàn)階段,雖然綠氫被認為是產業(yè)未來,被普遍看好,但全球96%以上的氫都是灰氫,原因自然是成本:
不同制法氫的成本以及產生的碳排放 數(shù)據(jù)來源:中國氫能聯(lián)盟
不過,隨著可再生能源裝機量猛增,利用棄水、棄風、棄光制氫被認為是解決綠氫成本問題的一大法寶。
東方電氣所在的四川棄水資源豐富,2019年,四川調峰棄水電量達到92億千瓦時。東方鍋爐按照氫能產業(yè)規(guī)劃,通過重點布局水電制氫技術,開展規(guī)?;娭茪浼夹g研制,可再生能源制氫潛力達到 50 萬噸/年。據(jù)他們介紹,以一小時300標準立方米(Nm3/h)的產能制氫,在電價0.35元/度,考慮設備折舊及土地攤銷的情況下,制氫成本約為26.1元/kg。
綠氫制備成本還有多大的下降空間?中船718研究所制氫工程部主任張玉廣向觀察者網表示,綠氫制備的成本由固定成本和使用成本組成。固定成本取決于裝備造價,技術進步會進一步降低成本,但對總成本的影響不會超過15%。使用成本取決于電價,一定程度上取決于風電、光伏等發(fā)電技術的不斷進步,但同樣不會有巨大的突破。由于水電解制氫技術已經非常成熟。期待某項關鍵技術的突破對綠氫制備成本造成顛覆性的降低并不現(xiàn)實。
張玉廣認為,真正最終支撐氫能產業(yè)發(fā)展的應當是從社會層面,用綠氫替代灰氫,用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決心。以及隨著化石能源使用、灰氫制備成本不斷提高,形成的自主自然的選擇。所以,應該重點關注灰氫制備成本的上升可能,而不是期待綠氫成本的無限降低。
- 責任編輯: 李煥宇 
-
全球芯片荒!500萬港元芯片在香港運輸途中被劫
2021-06-18 14:02 上市公司 -
全球最大豬肉加工商接班人突遭免職:不當攻擊公司財物
2021-06-18 13:27 上市公司 -
三一重工發(fā)布5G全連接工廠,副總裁做了一回“云導游”
2021-06-17 21:40 上市公司 -
加速產業(yè)升級需要什么樣的算力?
2021-06-17 19:51 科技前沿 -
美元指數(shù)上漲空間打開,警惕人民幣匯率貶值風險
2021-06-17 17:40 -
美議員稱按照法律蘋果將不能阻止用戶卸載預裝應用程序
2021-06-17 17:17 大公司 -
A股半導體集體大漲,中芯國際稱產能供不應求
2021-06-17 16:18 上市公司 -
國家發(fā)改委發(fā)言人:重要商品價格應獨立于直接利益相關方
2021-06-17 15:56 中國經濟 -
央行數(shù)研所所長首次詳解數(shù)字人民幣錢包
2021-06-17 15:00 金融圈 -
字節(jié)跳動首次披露:去年收入2366億元,虧損147億元
2021-06-17 14:29 大公司 -
國際油價突破70美元,國內輸入型通脹如何破局?
2021-06-17 09:43 中國經濟 -
國資委:嚴格管理金融衍生品業(yè)務,嚴守套保原則
2021-06-16 22:10 -
需求提前釋放,國內5月手機出貨量同比下降32%
2021-06-16 18:46 手機 -
20個月修路890條,基建狂魔如何在貧困區(qū)“飛針走線”
2021-06-16 15:29 上市公司 -
生存艱難,日本一次性筷子漲價
2021-06-16 09:17 日本 -
股東違規(guī)減持29億 藥明康德收監(jiān)管函
2021-06-16 08:38 股市 -
飛騰CPU+麒麟操作系統(tǒng)支持的電競賽,什么樣?
2021-06-15 15:29 上市公司 -
流拍半個月后,鄭州農商行1%股權降價二次拍賣
2021-06-15 12:52 -
埃爾多安:中土央行達成新的36億美元貨幣互換協(xié)議
2021-06-14 16:21 一帶一路 -
搬不動大山就搬房,央企助力云南3.9萬貧困群眾遷新居
2021-06-13 11:46 上市公司
相關推薦 -
-
操心中國,美國“黑手”又要伸向馬來西亞和泰國 評論 70特朗普要求“大搞特搞”,美團體急了:沒中國不行 評論 122“美國人,真正該擔心的時候到了” 評論 165“美國政府像青少年,拿信用卡揮霍,直到…” 評論 142最新聞 Hot
-
操心中國,美國“黑手”又要伸向馬來西亞和泰國
-
“特朗普要想訪華,先把臺灣問題說清楚”
-
“對以色列感到憤怒和警惕,沙特將與伊朗保持和解”
-
特朗普又給日本背后捅刀,逼得臺積電沒法了…
-
“大而美”法案通過,馬斯克表態(tài)
-
朱時茂自曝被騙錢,“我還是反詐大使”
-
英F-35“趴窩”印度機場20天,快被“玩壞”了…
-
特朗普要求“大搞特搞”,美團體急了:沒中國不行
-
“美國人,真正該擔心的時候到了”
-
涉及中國,韓企與美國“一拍即合”
-
歐洲學者:現(xiàn)在,中國能不能反過來幫幫我們?
-
印度“硬剛”:將報復美國
-
“歐洲同行都覺得,未來十年誰將主導已無懸念,不會是美國”
-
普京:全世界都想進入中國市場
-
馬斯克:對!全面公布所有文件
-
美方恢復出口,“不是恩賜也不是讓步,是我們斗爭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