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隆性侵案引發(fā)民眾恐慌 德國右翼勢力趁機發(fā)展壯大
關鍵字: 德國科隆中央火車站性侵右翼難民“PEGIDA只是普通公民自發(fā)的運動。”德國網(wǎng)民寫道,“看看網(wǎng)上的視頻就知道了,他們不是拿著棒球棍的流氓。他們只是一些中年夫妻和普通公民,他們只是無法再忍受這個罪惡的政府?!?
德國主流民意“向右走”的趨勢已趨明朗。據(jù)《德國之聲》1月2日報道,對難民庇護所的800余次襲擊、德國選擇黨和PEGIDA的壯大和網(wǎng)絡上的仇恨言論表明,德國的排外仇外情緒正在上升。
右翼勢力的崛起
根據(jù)統(tǒng)計,德國真正稱得上右翼極端分子的只有25000人,其中只有2500人加入了右翼組織。因此,對難民的襲擊顯然沒有幕后主腦的精心策劃,襲擊者大多是沒有犯罪記錄的當?shù)啬贻p人。由此可見,原先沉默的部分民眾或者正在走向極端主義。有分析師認為,這一現(xiàn)象表明“德國民眾開始關注政治”。
德國國內(nèi)支持接收難民的人道主義精神很大程度上源于對納粹專制和二戰(zhàn)教訓的反思。但是,洶涌而入的難民使不少民眾不安。面對空前的難民潮和日益惡化的治安形勢,德國社會出現(xiàn)深度割裂。隨之,認為應該幫助難民的人道主義觀點受到前所未有的公開反對。默克爾向難民敞開大門的政策不僅在德國城市和街頭招致抗議,甚至在她自己黨內(nèi)和內(nèi)閣都遭到反對。
德國輿情研究人員確認,德國國內(nèi)的排外情緒正在上升。民眾從最初批評德國的難民政策,到如今對蜂擁而至的難民感到極度恐懼,而這樣的社會環(huán)境恰恰是右翼勢力崛起的溫床。德國政府的難民政策成為了眾矢之的。在這種情形下,PEGIDA、德國選擇黨和NPD成為了反移民民眾的精神寄托。
【PEGIDA——一個來自薩克森州的地方性現(xiàn)象】
反對移民者的共同點是都有一種受害情結(jié),感到自己需要保護,免受外來移民的侵害——這一現(xiàn)象在PEGIDA成員身上尤為典型。社會學家大衛(wèi)·伯格里希(David Begrich)強調(diào)說,PEGIDA現(xiàn)象其實是一個地方性的現(xiàn)象,其發(fā)源地就在德國東部的薩克森州。他認為,在德國東部,希望德國成為單一民族國家的觀點特別有市場。
德國民眾參加由PEGIDA組織的游行示威活動,抗議政府對難民和伊斯蘭教的政策
在社交網(wǎng)絡“臉書”上,反移民組織收到“贊”的數(shù)量是德國其他任何政黨之和的兩倍,其主要支持者是工作穩(wěn)定的中年男性。在示威游行中,他們反復強調(diào)“民眾力量”一詞以及西方世界的基督教文化。
有意思的是,根據(jù)研究發(fā)現(xiàn),PEGIDA的同情者大多受過良好教育,很多人都上過大學。德國哥廷根大學民主學研究院的拉斯·蓋格斯(Lars Geiges)說,這些人原則上贊成民主,但他們認為代表制民主存在缺陷。他們認為,所有的政黨、政客、企業(yè)、媒體其實都是一伙的。他們要求獲得更為直接的民主,如瑞士的民主制度。
【德國選擇黨——右翼極端主義的發(fā)展史】
德國東部的另一個現(xiàn)象是東部的民眾比西部民眾更渴望變革?!按蠹叶纪浟耍?伯格里希說,“在過去25年間,德國東部民眾一直比西部民眾更渴望變革。”德國選擇黨就成為了這些民眾的精神家園。
德國選擇黨的前身是“反對歐元的運動”,曾經(jīng)一度面臨土崩瓦解,之后一分為二。但現(xiàn)在,這一組織獲得了新生。新生政黨對于“反對歐元”只字不提,成為了徹頭徹尾的反難民政黨。
研究右翼極端主義的知名學者、柏林弗萊爾大學(Freie Universit?t)政治學者哈約·馮克指出,如果現(xiàn)在馬上舉行選舉,德國選擇黨很有可能以兩位數(shù)的支持率進入德國國會。這將標志著極端民族主義政黨重返德國國會?!暗聡x擇黨的發(fā)展史就是右翼極端主義的發(fā)展史?!瘪T克說。
德國選擇黨將自己視作薩克森州PEGIDA運動的天然盟友。根據(jù)德國《鏡報》報道,進入德國的100萬難民成為了“新一輪右翼運動的催化劑”。德國選擇黨的成員主要來源于保守派民眾,這些人近年來感到?jīng)]有任何政黨能夠代表自己。默克爾的基督教民主黨所秉持的折中主義路線或?qū)⑹蛊涫ゴ罅坑遗擅癖姷闹С帧?
【NPD——再次吸引關注】
在德國談論排外問題,就無法忽略NPD的影響力。近年來,德國國家民主黨持續(xù)衰落,但難民問題讓它恢復了些許元氣。根據(jù)德國安全部門預測,如果沒有德國選擇黨和PEGIDA,這一政黨或許能利用民眾對難民政策的不滿而立刻東山再起。目前,該黨在國會中沒有席位。但隨著德國憲法法院開始審理“封殺”該黨的呈請,以及難民數(shù)量繼續(xù)增加,該黨或許能夠再次吸引媒體關注。
隨著更多民眾關心政治,參與反排外游行的隊伍也會壯大。右翼極端主義專家哈約·馮克相信,只要政治家能夠厘清難民政策體系,妥善安置難民,排外主義在德國的影響力就會逐漸消退。
不過無論如何,2015年的混亂證明了一件事:即使右翼極端分子未必代表“主流民意”,他們至少是民意的一部分,而這一部分還在不斷壯大。
(澎湃新聞記者 章曙華)
- 責任編輯:馬力
-
特朗普要求“大搞特搞”,美團體急了:沒中國不行 評論 22“美國人,真正該擔心的時候到了” 評論 91“美國政府像青少年,拿信用卡揮霍,直到…” 評論 140“聽到東方驚雷了嗎?那是14億中國人在笑話美國” 評論 242最新聞 Hot
-
特朗普要求“大搞特搞”,美團體急了:沒中國不行
-
“美國人,真正該擔心的時候到了”
-
涉及中國,韓企與美國“一拍即合”
-
歐洲學者:現(xiàn)在,中國能不能反過來幫幫我們?
-
印度“硬剛”:將報復美國
-
“歐洲同行都覺得,未來十年誰將主導已無懸念,不會是美國”
-
普京:全世界都想進入中國市場
-
馬斯克:對!全面公布所有文件
-
美方恢復出口,“不是恩賜也不是讓步,是我們斗爭來的”
-
想得真美!“美越協(xié)議這一條,旨在孤立中國…”
-
“美國政府像青少年,拿信用卡揮霍,直到…”
-
“聽到東方驚雷了嗎?那是14億中國人在笑話美國”
-
“以色列和俄羅斯正進行秘密會談”
-
佩通坦基本盤還穩(wěn)嗎?泰國權(quán)力天平傾向何方
-
“不同于西方,中國正建設由技術(shù)驅(qū)動的福利模式”
-
中國駐泰國大使館:被騙至緬甸的男模特已獲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