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芷淵:我,在身份迷失中成長的香港女孩
關鍵字: 香港香港本土香港本土派我們是香港真本土本土主義全球主義港獨【文/ 觀察者網(wǎng)專欄作者 黃芷淵】
我永遠忘不了那一幕。
一九九六年七月,香港滑浪風帆運動員李麗珊在亞特蘭大奧運中為香港奪得第一面奧運金牌,英國國歌奏響,港英殖民地旗幟徐徐升起。老師告訴我們,要好好記住這歷史一幕,因為從下一屆奧運開始,如果香港運動員奪金,升起的將是香港特區(qū)區(qū)旗,播放的將是中國國歌。于是我?guī)е蓡柪卫斡涀×恕?
那時候我還在讀小學,對香港即將要回歸一事一知半解。只知道突然有一段時間,身邊很多同學不見了,后來聽說他們跟爸爸媽媽移民了。
李麗珊奪金使我第一次發(fā)現(xiàn),香港于我而言是那么的不同和重要,盡管當時我還不懂,骨子里有一種叫“本土意識”的東西正在醞釀當中,讓我對這片土地有著不一樣的歸屬感。
一年之后,香港回歸。那是一個雨夜,從告別儀式到凌晨的主權交接儀式,家里的電視一直開著。那晚,維港上空煙花綻放,整個香港就像過節(jié)一樣。七月一日一覺醒來,港督府的英女王王冠徽號被拆除了,所有政府機構(gòu)都改為懸掛中國國旗和香港區(qū)旗。再后來,錢幣的樣子變了,英女王壽辰假期被取消了,取而代之的是香港特區(qū)成立紀念日、國慶日、佛誕等公眾假期。
我就讀的小學那幾年在翻新重建,我們租用了另一座學校大樓?;貧w那年,我們開始學普通話。老師當時是這樣講的:“香港是個特別行政區(qū),和內(nèi)地其他城市不同,但她與內(nèi)地其他城市都屬于中國的一部分,就像你們學的普通話課是個特別課程,和中、英、數(shù)等科目不同,但都是你們要學習的課程?!崩蠋熣f,待學校大樓翻新完成我們就會搬回去,就像英殖民地租期到了,香港主權就要回歸。
我是香港人VS我是中國人
初中之后我們開始接觸中國歷史科,詳讀了鴉片戰(zhàn)爭和香港淪為英殖民地的來龍去脈,但隨之而來的,是對自己身份的迷思。我們八零后這一代,中學時幾乎都有辯論過這樣的題目:“我是香港人VS我是中國人”。
支持“我是香港人”的同學認為,香港一直處于一個相對獨立的地域,香港人就要捍衛(wèi)自己的身份;認同“我是中國人”的則反駁,“香港人”這種本土認同的前提是國家認同,就好像有些人說“我是北京人”、“我是上海人”,前提是他們都認同自己是中國人?!跋愀廴恕焙汀爸袊恕钡纳矸菰谖覀冃闹邢嗷ダ叮瑖谊犜诒荣愔袆俪鰰r,我們以身為中國人自豪,但當內(nèi)地有一些負面新聞,例如食品安全問題時,香港人的本土身份又會變得更強。
那個年代,“本土”不是敏感詞,我們都視之為對香港的一種歸屬感、自豪感,更不知道什么叫“港獨主張”。因為我們的身份本來就存在所謂的“二元認同”,也就是我既是香港人,也為中國人。
回歸后香港特區(qū)政府大力推廣德育及國民教育。在我讀高中時,當時的教育統(tǒng)籌局舉辦《香港領袖生獎勵計劃:國情教育課程班》,透過選拔選出每團一百多名學生,到北京參觀學習和與內(nèi)地學生交流,了解內(nèi)地在經(jīng)濟、政治、科技和教育等各方面的發(fā)展。
為了讓更多學校的學生有機會參與,當局設下一個規(guī)定,每團每間學校只能錄取一名學生,于是身邊的同學朋友對被選中參團的我們都羨慕不已。那時候,我們學習的國情內(nèi)容深入全面,包括國家發(fā)展的優(yōu)勢和不足,香港學生和內(nèi)地學生的交流開放坦誠,兩地媒體的報道很積極正面,學習國情被視為理所當然,就好像在其他國家一樣。
凡事訴諸血緣、地緣、歷史淵源。長輩們經(jīng)常說,以前的香港是一座經(jīng)濟城市,茶余飯后大家不太談論政治,政治意識也沒那么強。
只不過回歸后這些年,香港經(jīng)歷了太多的痛。慶過回歸就爆發(fā)亞洲金融風暴,樓價暴跌;剛平靜一些就遇上二零零三年的SARS,香港經(jīng)濟跌入谷底,整個社會陷入一片愁云慘霧……
本文作者香港鳳凰衛(wèi)視高級記者黃芷淵,圖片來源:作者供圖
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
SARS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但經(jīng)歷了這一疫,卻令香港人更為團結(jié)。
非典型肺炎于二零零二年在廣東順德首發(fā),短時間內(nèi)擴散到東南亞及全球多國。二零零三年的春天如約而至,然而事情并沒有隨著花兒萌芽變得美好,只有更差、更壞。三月,SARS病毒快速在香港擴散,威爾斯親王醫(yī)院疫情爆發(fā),淘大花園超過三百人患病,死神無情地奪走一個又一個生命。港府史無前例地把淘大花園E座隔離十天。
那一年我讀中四,中五會考準備得如火如荼中。那段日子我們要戴口罩上學,老師每天早上在校門口為學生量體溫,校園處處都是消毒洗手液。因為疫情嚴重,學校讓我們自行選擇是否回校上課。來上課的同學越來越少,四十人的班級試過只有三四人來上課。整個香港就像打仗一樣,坐車有人打個噴嚏,附近所有人都會閃開,學校陸續(xù)停課,醫(yī)護人員相繼染病甚至過世,世衛(wèi)對香港發(fā)出旅游警告,社會經(jīng)濟全面蕭條……誰也不知道,黑暗的日子什么時候才能過去。
我們這一代深受西方文化影響,崇尚個人主義,生于物質(zhì)富裕的年代,原本根本無法體會七十年代“獅子山下”香港精神那種逆境自強、刻苦奮斗和所謂的本土集體意識。但因為一場SARS,讓我對這個城市有了新的反思。黑暗之中我們看到人性善良的光輝;失望之中我們看到香港人守望相助的價值;逆境之中我們看到這個文明社會的優(yōu)秀素質(zhì)。
盡管當時獅子山下不再只有貧民區(qū),但獅子山下的香港精神仍常掛在我們嘴邊。而我所說的掛在嘴邊,不僅僅限于我們這些土生土長的香港人,還包括在香港生活的少數(shù)族裔新一代,甚至在香港成長的內(nèi)地新移民。如果要說本土意識,相信SARS時社會融合團結(jié)、共同奮斗的本土意識比什么時候都來得強。
SARS是一場磨煉,卻讓愛滲透在香港每一個角落,反觀今天的社會沉浸在謾罵斗爭文化之中,那段日子就像沙漠中的甘泉,滋養(yǎng)著香港人的心房。
- 原標題:我在身份迷失中成長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wǎng)站,轉(zhuǎn)發(fā)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陳軒甫
-
特朗普這么干太侮辱人,“把東南亞推向中國懷抱” 評論 39“為跟中方見面,特朗普放低身段” 評論 209提起芬太尼,特朗普又改口:中國幫了大忙 評論 1204000億美元!“美國獅子大開口,韓國犯愁” 評論 154最新聞 Hot
-
特朗普這么干太侮辱人,“把東南亞推向中國懷抱”
-
特朗普:將對150多國統(tǒng)一加稅
-
川北醫(yī)學院通報羅某某“逆天學術履歷”爭議
-
歐盟激烈內(nèi)斗,德國拒絕馮德萊恩
-
直播鏡頭前,以色列把敘國防部炸出“蘑菇云”
-
蔣鋒任無錫市代市長,趙建軍因工作變動辭職
-
“紐約市長拿警局當黑幫經(jīng)營”
-
“中國洋溢著自信和創(chuàng)新,成都建筑之前衛(wèi)前所未見
-
韓外長人選:將推動中日韓峰會早日舉行
-
阿聯(lián)酋大單要黃,白宮AI顧問急了:我們不賣,中國就賣了
-
首次!李在明代表韓國政府道歉了
-
“為跟中方見面,特朗普放低身段”
-
17年了沒建好,特朗普:加州高鐵是騙局,不投錢了
-
印學者有點慌:不是真想對抗中國,演給美國看的
-
平頂山通報“魯山縣花715萬建雕塑”:多人已獲刑
-
特朗普“紅顏知己”發(fā)愁:愛潑斯坦案會消耗他的任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