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駐美國一線外交官:現(xiàn)在是滾石上山,不能松手
最后更新: 2023-01-01 15:05:53譚主:我們看到這幾年美方不斷在高科技領域對華設限,繼10月7日出臺對華芯片限制措施后,最近又禁止華為、中興、??低暤犬a(chǎn)品在美銷售,洛杉磯港扣留了6000多個集裝箱的中國光伏產(chǎn)品。據(jù)說下步美還可能成立“國家關鍵能力委員會”,加緊對華投資審查,并在量子計算、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生命科學等領域采取新的對華設限措施。與此同時,美方還不斷指責中國侵犯知識產(chǎn)權,損害公平競爭環(huán)境,未落實加入WTO承諾。您怎么看中美經(jīng)貿(mào)關系的前景?
我們經(jīng)常講的有三句話:一是國家安全很重要,但不能泛化和夸大,不能什么都是國家安全,事事都與國家安全關聯(lián),要在國家安全、經(jīng)濟發(fā)展、外交政策等之間找到平衡點;二是中美經(jīng)貿(mào)合作本質是互利共贏,要為雙方企業(yè)營造公平良好的營商環(huán)境,不能把經(jīng)貿(mào)問題政治化甚至武器化;三是人文交流是兩國關系的根基和希望,不能被妖魔化仇視化。
這幾年美國在對華政策某些領域走得太過,已經(jīng)形成了“寒蟬效應”。
去年中國對美投資降了52%,2000多名學習STEM(科學、技術、工程和數(shù)學)專業(yè)的中國學生被拒簽,“中國行動計劃”導致1400多名華裔科學家被迫離美,今年1-10月中國來美留學生簽證數(shù)量同比下降38%,已有1100多家中國企業(yè)被列入美各種制裁限制清單。
美方應該作一個冷靜全面的反思,因為這些問題會對美自身利益造成反噬。
關于高科技領域對華設限。這基本已是美方既定戰(zhàn)略,未來可能會有更多的收緊措施和限制措施。
美方當然也會為“脫鉤”付出代價,據(jù)說芯片對華限制措施就會讓美相關企業(yè)損失至少100億美元,但美方認為即便付出些代價也是值得的,今后想付出代價可能都來不及。所以我們必須面對現(xiàn)實,自信自立,迎難而上,攻堅克難,立足于把自身做強做大。
中國有自力更生、自強不息的精神和傳統(tǒng),外部打壓和遏制只會激發(fā)我們自主創(chuàng)新的意志和熱情,倒逼中國在高科技領域實現(xiàn)更快更好的高質量發(fā)展。
同時我們也支持企業(yè)拿起法律武器捍衛(wèi)自己的合法權益,此前三一重工、小米、微信等起訴美政府案均獲勝。
我們會繼續(xù)高度重視保護知識產(chǎn)權,去年中國共授權發(fā)明專利69.6萬件。
在履行入世承諾方面,中國是做得最好的。當時我們承諾將關稅水平降到9.8%,現(xiàn)已降至7.4%。我們會繼續(xù)歡迎外商赴華投資,并為他們提供良好營商環(huán)境,國家發(fā)展改革委最近頒布的15項措施就是例證。
中國有4億中等收入群體,未來可能擴大到8億。
中國巨大的現(xiàn)實和潛在市場對美國而言是難得的機遇,美國不來,別的國家都會來,共同分享中國發(fā)展的紅利。
譚主:現(xiàn)在國內民間、各界對中美關系有很多不同聲音,很多人認為美不能一邊損害我們利益,一邊又想和我們合作。您認為今后應該如何看待和處理中美關系,有什么特別需要注意的?
首先,要保持開放、自信、淡然的心態(tài)。雙方隔著巨大的太平洋,沒有主權領土之爭。 美國經(jīng)濟好同樣對中國也是機遇。
但如果我們的利益受到損害,內政受到干涉,制度受到挑戰(zhàn),形象受到抹黑,那也不能客氣手軟,該怎么辦就怎么辦,口頭對口頭,行動對行動。
第二,要想辦法把合作做大,把利益聯(lián)系拉緊,增加外界對中美關系的信心和正面預期。
我常問美國人,你們究竟是把中國視作朋友伙伴還是敵人對手?
如果是敵人對手,又如何解釋7500億美元貿(mào)易額、2400億美元雙向投資、284對友好省州和城市、疫情前每年500多萬人員往來、7萬家在華美企、3000多家在美中企以及各領域廣泛合作這些基本事實?
中美建交之初,美國有技術和資金,中國有勞動力和市場,雙方是天然合作伙伴。
近年來,情況是有些變化,比如中國勞動力成本也在上升,但雙方優(yōu)勢互補的基本結構并未改變,互利合作的潛能仍然巨大。
中國正積極推進養(yǎng)老產(chǎn)業(yè)、抗癌研發(fā)、國家公園、公共衛(wèi)生等民生領域發(fā)展,美國擁有豐富經(jīng)驗,雙方完全可以找到新的合作增長點。
過去中美曾一同幫助非洲國家抗擊埃博拉,向東帝汶提供糧援,在東南亞一些國家建立聯(lián)合地震勘測項目。當前能源安全、供應鏈安全、糧食危機、氣候變化、烏克蘭危機、朝鮮半島等問題非常突出,中美加強協(xié)調合作只會讓世界更加安全。
當然合作也需要合適的大環(huán)境大氛圍,中美可以爭論激辯,也可以握手合作,但不能一邊握手、一邊背后捅刀,不能一邊損害中方核心利益,一邊要求中方在美方關心的問題上予以支持配合。
第三,要避免滑向“新冷戰(zhàn)”。求同存異,和而不同。
中美人口占全球人口近四分之一,如果雙方陷入“新冷戰(zhàn)”甚至熱戰(zhàn),中美關系演變?yōu)槔鋺?zhàn)時期的美蘇關系,兩國、地區(qū)和世界都會深受其害,沒有人能從中獲益。
譚主:11月8日至16日,中國人民外交學會會長王超率團訪問美國紐約,舉行中美前政府官員和工商界人士對話、中美知名人士論壇第四次會議,與美國媒體記者座談等活動。這好像是近幾年中美之間首次舉辦類似的面對面交流活動。這樣的線下交流對當前中美關系有怎樣的特殊意義?
我問過好些美國朋友,他們上次訪華是什么時間。大多數(shù)人說是2019年。也就 是有3年時間雙方很多人沒有進行過面對面交流。就算是朋友也會變得生疏。
有位美國大學教授告訴我,他曾在華學習生活過7年,自認為還是比較了解中國的,但近幾年沒有實地赴華考察,天天聽著美國媒體、政客說中國這不好、那不好,之前多年形成的對華認知難免也會發(fā)生動搖。
這說明雙方存在嚴重的溝通交往赤字,都渴望更深入直接地與對方了解互動。
你提到的外交學會代表團訪問效果非常好,雙方有激烈爭辯,也形成一些基本共識。
中美在很多問題上有分歧,沒有必要強迫對方接受自己的看法、價值觀,也沒有必要裝作在某個問題上看法一致。 我們就是兩個不同的國家,有話好好說,有矛盾分歧就攤開了擺在桌面上談,想辦法搞清楚對方政策行為背后的真實邏輯動機,避免誤解誤判。
有人鼓吹“對話無用論”“接觸失敗論”,對話接觸未必馬上能解決問題,但如果連面都不見,談都不談,又怎么可能達成協(xié)議、解決問題?隔空喊話、制裁施壓只會產(chǎn)生反效果。
中美元首最近在巴厘島成功會晤,一致同意進一步加強兩國溝通交往和在經(jīng)貿(mào)、宏觀經(jīng)濟政策、公共衛(wèi)生、農(nóng)業(yè)、氣變等一些重要領域合作。
我們希望雙方今后多一些交往,少一些隔閡;多一些溝通,少一些誤解;多一些理解,少一些猜忌。
作為身處一線的外交官,我們的職責是讓中美關系更加穩(wěn)定,而不是不斷惡化甚至螺旋式下滑。我們會繼續(xù)努力,但這也不完全取決于中方的努力。
- 原標題:獨家對話駐美國一線外交官:現(xiàn)在是滾石上山,不能松手
- 責任編輯: 夏雨 
-
土耳其將派團赴美談F-16采購
2023-01-01 14:04 -
因為祖先,“卷?!睌偵鲜铝?/a>
2023-01-01 13:37 -
盧拉宣誓就任前會見俄烏兩國特使:呼吁結束沖突
2023-01-01 13:27 拉美左翼 -
聯(lián)大通過涉巴領土決議,“以色列是時候負責了”
2023-01-01 11:51 巴以恩仇錄 -
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連續(xù)13年排名全球第一
2023-01-01 11:32 -
離譜!因為沒提供這些物品,英國一男子監(jiān)獄遭批
2023-01-01 11:23 不列顛 -
中央外辦主任王毅:奮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征程
2023-01-01 10:06 中國外交 -
普京首次在軍隊發(fā)表新年致辭
2023-01-01 09:30 俄羅斯之聲 -
加拿大要求來自中國的旅客提交陰性證明,將與美國同日執(zhí)行
2023-01-01 09:23 -
摩洛哥:所有來自中國的旅客將不得入境,不論國籍
2023-01-01 08:28 -
緬甸軍方宣布停火一年
2023-01-01 07:51 -
朝鮮宣布發(fā)射超大型火箭炮
2023-01-01 07:24 半島火箭 -
烏全境拉響防空警報,俄攔截多枚火箭彈
2023-01-01 07:24 烏克蘭之殤 -
杜金:俄烏沖突是世界上“第一次多極戰(zhàn)爭”
2022-12-31 21:59 俄羅斯之聲 -
特朗普警告:這將產(chǎn)生可怕后果
2022-12-31 20:13 美國政治 -
前羅馬教皇本篤十六世逝世,終年95歲
2022-12-31 18:56 -
他被徹底拋棄
2022-12-31 17:24 -
昂山素季刑期增至33年
2022-12-31 17:23 緬甸局勢 -
中俄兩國元首互致新年賀電
2022-12-31 16:47 中俄關系 -
“俄陣亡士兵家屬對普京的態(tài)度,超出不少西方人的預計”
2022-12-31 16:27 俄羅斯之聲
相關推薦 -
特朗普要求“大搞特搞”,美團體急了:沒中國不行 評論 14“美國人,真正該擔心的時候到了” 評論 90“美國政府像青少年,拿信用卡揮霍,直到…” 評論 140“聽到東方驚雷了嗎?那是14億中國人在笑話美國” 評論 241最新聞 Hot
-
特朗普要求“大搞特搞”,美團體急了:沒中國不行
-
“美國人,真正該擔心的時候到了”
-
涉及中國,韓企與美國“一拍即合”
-
歐洲學者:現(xiàn)在,中國能不能反過來幫幫我們?
-
印度“硬剛”:將報復美國
-
“歐洲同行都覺得,未來十年誰將主導已無懸念,不會是美國”
-
普京:全世界都想進入中國市場
-
馬斯克:對!全面公布所有文件
-
美方恢復出口,“不是恩賜也不是讓步,是我們斗爭來的”
-
想得真美!“美越協(xié)議這一條,旨在孤立中國…”
-
“美國政府像青少年,拿信用卡揮霍,直到…”
-
“聽到東方驚雷了嗎?那是14億中國人在笑話美國”
-
“以色列和俄羅斯正進行秘密會談”
-
佩通坦基本盤還穩(wěn)嗎?泰國權力天平傾向何方
-
“不同于西方,中國正建設由技術驅動的福利模式”
-
中國駐泰國大使館:被騙至緬甸的男模特已獲救
-